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26 12:0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庭、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电子卡连接器作为媒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3.其中一种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6834363u号,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侦测端子及包覆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定义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卡连接器还设有注塑成型于金属外壳上的塑胶固持块,所述固持块与绝缘本体断开,所述侦测端子固定于固持块上,动端子受力后,可以防止绝缘本体旋转变形,实现了动端子与静端子的接触功能及侦测端子的应用功能。
4.但是,此种卡连接器的动端子需要通过塑胶固持块实现与金属外壳的组装固定,塑胶固持块本身由绝缘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性,会存在组装定位不精准的问题,此外,塑胶固持块需要设计较大的尺寸才能确保与金属外壳的固持稳定,如此则不利于卡连接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不利于小型化设计。此外,此种卡连接器的端子模块一般是独立的豆腐块,端子模块与卡罩分别独立的焊接固定于电路基板,因此,动端子的设置位置及结构对端子模块基本无影响。
5.因此,势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连接器,其开关端子结构更稳定且更利于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结构稳定且利于小型化设计。
7.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卡连接器,包括:
9.金属壳体,包括顶板件及由顶板件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侧板件;
10.端子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信号端子,所述绝缘本体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合于金属壳体,若干信号端子埋设固定于绝缘本体;
11.所述金属壳体和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用于容纳对接模组的容纳空间并于一端形成插入口;
12.开关定端子,包括埋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定端子固定段、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定端子接触段、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基板电连接的定端子对接段;
13.开关动端子,通过焊接固定于金属壳体远离插入口一端的内侧,所述开关动端子包括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至少部分凸伸至容纳空间内的动
端子侦测部及与动端子侦测部一体连接且对应与定端子接触段弹性接触的动端子接触段。
14.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远离插入口一端缘向下延伸形成有端板,所述开关动端子包括与弹性接触臂一体连接的动端子固定部,所述动端子固定部包括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焊接段贴接于端板的内表面且通过焊接与端板固定。
15.进一步,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所述第一焊接段上未覆盖绝缘本体。
16.进一步,所述开关动端子包括与弹性接触臂一体连接的动端子固定部,所述动端子固定部包括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二焊接段贴接于顶板件的内表面且通过焊接与顶板件固定。
17.进一步,沿顶板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焊接段上未覆盖绝缘本体。
18.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远离插入口一端缘向下延伸形成有端板,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合于顶板件的内表面的绝缘基板、及由绝缘基板沿对接模组的拔出方向的后端缘进一步向下延伸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端板一体结合形成后板件,所述后板件上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贯穿形成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让位弹性接触臂的弹性变形。
19.进一步,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埋设在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固定段、由信号端子固定段延伸且至少部分凸伸至容纳空间内的信号端子弹性段、由信号端子固定段进一步延伸且埋设在挡板内的信号端子折弯段、及由信号端子折弯段进一步延伸且凸出至挡板外的信号端子对接段,所述信号端子对接段用于与对接基板电连接;
20.所述开关定端子还包括由定端子固定段进一步折弯延伸且埋设在挡板内的定端子折弯段、所述定端子对接段由定端子折弯段进一步延伸形成。
21.进一步,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大致沿垂直于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弹性臂、由弹性臂的一端向着容纳空间内弯折形成的所述动端子侦测部、由动端子侦测部的一端大致向着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动端子延伸部、及由所述动端子延伸部的一端大致沿垂直于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所述动端子接触段。
22.进一步,所述动端子接触段对应弹性搭接于定端子接触段沿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所述定端子接触段沿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结合有由绝缘本体一体形成的绝缘止位部,所述绝缘止位部用于防止弹性接触臂向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过度变形。
23.进一步,所述第二焊接段进一步延伸形成有动端子对接段,所述动端子对接段用于与对接基板焊接固定。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卡连接器结构稳定且利于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卡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主要展示了第一豆腐块组件和第二豆腐块组件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同时未展示对接基板。
27.图3是本技术卡连接器去除第一豆腐块端子组件、第二豆腐块组件及对接基板后的仰视图。
28.图4是图2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其中进一步将开关动端子从金属壳体分离的示意
图。
29.图5是图4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其中进一步将若干信号端子从金属壳体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卡连接器,包括由金属板通过冲压折弯制成的金属壳体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合于金属壳体1的端子组件2、及通过焊接固定于金属壳体1上的开关动端子4。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顶板件 11、由顶板件11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侧板件12、及由顶板件11一端缘向下延伸形成有端板13。所述端子组件2包括绝缘本体21、若干信号端子22、及开关定端子3。所述绝缘本体2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合于金属壳体1,若干所述信号端子22埋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所述开关定端子3对应埋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
32.其中,所述绝缘本体21包括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合于顶板件11的内表面的绝缘基板210、及由所述绝缘基板210沿对接模组(未图示,可以是承载有电子卡的卡托)的拔出方向的后端缘进一步向下延伸形成有挡板211。所述挡板 211与端板13一体结合形成后板件130。所述金属壳体1和绝缘本体21共同界定形成用于容纳对接模组的容纳空间101并于远离端板13的一端形成插入口 102。
33.请参考图5并结合图4所示,各所述信号端子22包括埋设在所述绝缘本体 21的绝缘基板210内的信号端子固定段221、由所述信号端子固定段221延伸且至少部分凸伸至容纳空间101内的信号端子弹性段222、由所述信号端子固定段221进一步延伸且埋设在所述挡板211内的信号端子折弯段223、及由所述信号端子折弯段223进一步延伸且凸出挡板211外的信号端子对接段224,所述信号端子对接段224用于与对接基板电连接。
34.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定端子3包括埋设于绝缘本体21的绝缘基板210内的定端子固定段31、延伸出绝缘本体21外的定端子接触段32、由定端子固定段 31进一步折弯延伸且埋设在所述挡板211内的定端子折弯段34、及由定端子折弯段34进一步延伸且凸出绝缘本体21外的定端子对接段33,所述定端子对接段33用于与对接基板电连接。本技术中,若干所述信号端子信号端子22的信号端子对接段224与定端子对接段33于挡板211所在端排列成一排设置。
35.请参考凸5所示,本技术中,所述开关动端子4为一个单独的端子,其由金属片冲压折弯形成,所述开关动端子4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远离插入口102一端的内侧。具体的,所述开关动端子4包括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臂41、及与所述弹性接触臂41一体连接的动端子固定部42。
36.其中,所述弹性接触臂41包括大致沿垂直于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弹性臂410、由弹性臂410的一端向着容纳空间101内弯折形成的动端子侦测部411、由所述动端子侦测部411的一端大致向着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动端子延伸部413、及由所
述动端子延伸部413的一端大致沿垂直于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动端子接触段412。所述动端子接触段412 对应弹性搭接于定端子接触段32沿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所述定端子接触段32沿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结合有由绝缘本体21一体形成的绝缘止位部212,所述绝缘止位部212用于防止弹性接触臂41向对接模组的插入方向过度变形。
37.其中,所述动端子固定部42包括一体连接且大致垂直的第一焊接段421和第二焊接段422。所述第一焊接段421贴接于所述端板13的内表面,并且通过焊接与端板13固定。所述第二焊接段422贴接于所述顶板件11的内表面,并且通过焊接与顶板件11固定。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所述第一焊接段421上未覆盖绝缘本体21。沿顶板件1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焊接段422上未覆盖绝缘本体21。此外,所述第二焊接段422进一步延伸形成有动端子对接段414,所述动端子对接段414用于与对接基板焊接固定。
38.请参考图2至图5所示,所述后板件130上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贯穿形成有让位孔1301,所述让位孔1301用于让位弹性接触臂41的弹性变形。具体的当对接模组完全插入容纳空间101时,所述弹性接触臂41被对接模组向着插入方向推动而弹性变形,动端子接触段412与定端子接触段32断开实现侦测功能,同时,所述动端子接触段412、及部分动端子延伸部413穿过所述让位孔 1301而向着对接模组插入方向凸出后板件130。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让位孔1301形成于所述挡板211上。
39.本技术,通过将开关动端子4设计成独立件,并通过焊接与金属壳体1一体固定,如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一焊接段421及第二焊接段422上不覆盖绝缘本体21。能够提高开关动端子4与金属壳体1的组装精准度;同时,能够尽可能缩小开关动端子4在卡连接器内部的占用空间,利于小型化设计。此外,本技术设计的开关动端子4亦不影响端子组件2与金属壳体1的一体注塑成型固定。
40.本技术中,所述卡连接器还可以包括独立的第一豆腐块端子组件300和第二豆腐块端子组件400,所述第一豆腐块端子组件300和第二豆腐块端子组件 400分别独立的焊接固定至对接基板200,结合有端子组件2的所述金属壳体1 对应罩设于所述第一豆腐块端子组件300和第二豆腐块端子组件400上方外围并通过焊接与对接基板200电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豆腐块端子组件300、第二豆腐块端子组件400、对应与端子组件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01。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