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26 11:4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用于传输网络讯号的电连接器已成为电子装置的重要配件。一般而言,电连接器包含有壳体、二束线盖及束环。二束线盖装设于壳体,而束环装设于二束线盖,束环用以迫使二束线盖迫紧电缆,而将电缆固定。
3.然而,目前电连接器的元件数量过多,在组装上相对费时且费工,且成本也随之提高,故本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找出解决前述的问题的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简便且制造成本低。
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电缆组装,包含壳体、束线盖体、电路板、多个刺破端子及固定环。壳体包含主体部、插接部及螺合部,插接部连接于主体部,螺合部一体成形地连接于主体部相对于插接部的一侧。束线盖体,包含遮蔽部及可挠螺合部,遮蔽部枢设于主体部,主体部、插接部及遮蔽部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螺合部及可挠螺合部共同形成连通容置空间的束线孔,束线孔用以供电缆组装。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这些刺破端子设置于电路板,用以供电缆的多个芯线组装。固定环螺合于螺合部及可挠螺合部,而使螺合部及可挠螺合部共同迫紧电缆。
6.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藉由壳体包含有与主体部一体成形地连接的螺合部的配置,可减少束线盖体的数量,而仅需要一个包含有可挠螺合部的束线盖体,即可使固定环于装设于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之后迫使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迫紧电缆。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包含有两个束线盖体的电连接器,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不仅元件数量减少,在电连接器的组装上也相对简便,且电连接器的成本也相对减少。
7.此外,藉由壳体包含有与主体部一体成形地连接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包含有可挠螺合部的配置,可在固定环于装设于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之后迫使电缆的中心朝固定环的中心移动,使得电缆的中心能对准固定环的中心,而让电缆的芯线能平顺地结合于这些刺破端子,以确保讯号传输的质量。
8.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及电缆的立体示意图。
10.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11.图3为图2的束线盖体的侧视示意图。
12.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13.图5为图1的移除电缆的后视示意图。
14.图6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0:电连接器
17.20:电缆
18.21:绝缘外层
19.22:屏蔽层
20.23:芯线
21.100:壳体
22.110:主体部
23.111:底部
24.112:顶部
25.113:侧部
26.113a:卡扣槽
27.114:前部
28.120:插接部
29.130:螺合部
30.200:束线盖体
31.210:遮蔽部
32.211:卡扣凸块
33.220:可挠螺合部
34.221:基座
35.222:第一可挠臂
36.222a:第一端
37.222b:第二端
38.223:第二可挠臂
39.223a:第一端
40.223b:第二端
41.300:电路板
42.400:刺破端子
43.500:固定环
44.510:穿孔
45.511:宽段
46.512:渐缩段
47.513:内壁面
48.520:内螺纹结构
49.600:卡扣件
50.610:组装部
51.620:卡扣部
52.621:止滑结构
53.700:电路板座
54.800:刺破端子座
55.900:理线件
56.910:芯线组装槽
57.1000:接地弹片
58.1010:固定部
59.1020:抵靠部
60.s:容置空间
61.c:圆线
62.θ:角度
63.h:束线孔
64.e:延伸面
具体实施方式
65.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及电缆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66.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用以供一电缆20组装,其中电缆20由外至内包含一绝缘外层21、一屏蔽层22及多个芯线23,且在电缆20用于组装电连接器10的一端处,屏蔽层22及这些芯线23外露于绝缘外层21。
67.电连接器10包含一壳体100、一束线盖体200、一电路板300、多个刺破端子400及一固定环50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还可包含一卡扣件600、一电路板座700、一刺破端子座800、一理线件900及一接地弹片1000。
68.接着,请参阅图2至图6,图3为图2的束线盖体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移除电缆的后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69.壳体100包含一主体部110、一插接部120及一螺合部130。主体部110包含一底部111、一顶部112、二侧部113及一前部114。底部111及顶部112透过二侧部113及前部114相连,二侧部113彼此相对,插接部120连接于前部114并较顶部112靠近底部111。螺合部130一体成形地连接于顶部112相对于前部114的一侧。
7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主体部110、插接部120及螺合部130例如为材质为锌合金等金属的一体成形的壳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中可仅主体部及螺合部为金属一体成形的壳件。
71.卡扣件600例如为塑料材质。卡扣件600包含相连的一组装部610及一卡扣部620。组装部610装设于壳体100的插接部120,卡扣部620用以于壳体100的插接部120插设于插座(未绘示)时卡固于插座。手指按压卡扣件600的卡扣部620可使卡扣件600解固于插座,而让插接部120可自插座拔出。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600的卡扣部620可具有一止滑结构621,止滑结构621例如为沟槽且可提高手指与卡扣件600之间的摩擦力。应注意的是,卡扣件600为选用的元件,在他实施例中可被省略。
72.束线盖体200例如为包含尼龙及玻璃纤维的复合材质。束线盖体200包含一遮蔽部210及一可挠螺合部220。遮蔽部210枢设于主体部110的底部111。遮蔽部210具有相对二卡扣凸块211,而壳体100的主体部110的二侧部113各具有一卡扣槽113a。遮蔽部210的二卡扣凸块211分别卡固于主体部110的二侧部113的二卡扣槽113a。主体部110、插接部120及遮蔽部210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可挠螺合部220包含一基座221、一第一可挠臂222及二个第二可挠臂223。基座221的一侧连接于遮蔽部210。第一可挠臂222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22a及一第二端222b,而二第二可挠臂223亦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23a及一第二端223b。第一可挠臂222的第一端222a及二第二可挠臂223的第一端223a连接于基座221相对于遮蔽部210的一侧,且第一可挠臂222及二第二可挠臂223彼此相间隔。第一可挠臂222相对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二第二可挠臂223较第一可挠臂222靠近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各第二可挠臂223的第二端223b较第一端223a远离第一可挠臂222。也就是说,第二可挠臂223自基座221延伸,且第二可挠臂223越远离基座221,第二可挠臂223与第一可挠臂222之间的距离越大。第一可挠臂222的第二端222b及二第二可挠臂223的二第二端223b位于一圆线c上,且第一可挠臂222的第二端222b及二第二可挠臂223的二第二端223b中相邻的二者相隔的角度θ约120度。
73.在本实施例中,可挠螺合部220的基座221、第一可挠臂222及第二可挠臂223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共同形成连通容置空间s的一束线孔h。束线孔h用以供电缆20组装。此外,壳体100的螺合部130的刚性大于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的刚性。也就是说,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相较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容易弹性变形。
74.电路板座700位于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内,并固定于主体部110的底部111。电路板300承载于电路板座700上。刺破端子座800设置于电路板300上。这些刺破端子400设置于电路板300上,且穿过刺破端子座800。理线件900具有多个芯线组装槽910,这些芯线组装槽910分别用以供电缆20的多个芯线23组装。理线件900装设于刺破端子座800,且这些刺破端子400分别插入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而与电缆20的这些芯线23结合。接地弹片1000包含相连的一固定部1010及一抵靠部1020。固定部1010位容置空间s内并固定于电路板座700,且固定部1010电性接触于主体部110的底部111。抵靠部1020位于束线孔h内且用以电性接触于电缆20的屏蔽层22,以将电连接器10中的噪声排除。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的宽度朝远离固定部1010的方向渐减。
75.固定环500类似于螺帽。固定环500具有一穿孔510及位于穿孔510内的一内螺纹结构520。固定环500的内螺纹结构520螺合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固定环500的穿孔510具有相连的一宽段511及一渐缩段512。宽段511较渐缩段512靠近束线盖体200的遮蔽部210,渐缩段512的宽度朝远离宽段511的方向渐减。第一可挠臂222及二第二可挠臂223远离基座221的一端受固定环500形成渐缩段512的一内壁面513抵压,而使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第一可挠臂222及二第二可挠臂223共同迫紧电缆20,且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受第一可挠臂222的抵压而紧贴电缆20的屏蔽层22。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受位于穿孔510的内壁面513的延伸面e环绕。也就是说,从图5的视角观看电连接器10,可透过固定环500的穿孔510直接看到理线件900的所有芯线组装槽910。
76.以下将介绍电缆20组装于电连接器10的过程。首先,电路板座700、电路板300、刺破端子座800及这些刺破端子400是已经处于相组装的状态,且先置于壳体100及束线盖体
200之外。接着,将电缆20的这些芯线23组装于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内,然后将理线件900下压于刺破端子座800,使得这些刺破端子400刺破电缆20的这些芯线23,且接地弹片1000接触于电缆20的屏蔽层22。接着,在束线盖体200相对壳体100开启的状态下,将前述这些已经组好的元件放入壳体100内,接着将束线盖体200关闭,使遮蔽部210的二卡扣凸块211分别卡固于主体部110的二侧部113的二卡扣槽113a。然后,将固定环500螺合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即完成电缆20的组装。
77.应注意的是,遮蔽部210的二卡扣凸块211及主体部110的二侧部113的二卡扣槽113a为选用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遮蔽部可无卡扣凸块,而主体部的二侧部可无卡扣槽。
78.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壳体100包含有与主体部110一体成形地连接的螺合部130的配置,可减少束线盖体200的数量,而仅需要一个包含有可挠螺合部220的束线盖体200,即可使固定环500于装设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之后迫使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迫紧电缆20。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包含有两个束线盖体的电连接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不仅元件数量减少,在电连接器10的组装上也相对简便,且电连接器10的成本也相对减少。
79.此外,藉由固定环500的渐缩的内壁面513可使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的第一可挠臂222及二第二可挠臂223变形而紧迫电缆20,使得电缆20可稳固地固定于电连接器10。
80.再者,藉由各第二可挠臂223的第二端223b较第一端223a远离第一可挠臂222,以及第一可挠臂222的第二端222b及二第二可挠臂223的二第二端223b中,相邻的二第二端相隔约120度的配置,可使得电缆20的周围均匀地受到第一可挠臂222及第二可挠臂223的抵压,以进一步确保电缆20固定于电连接器10的稳固性。
81.应注意的是,各第二可挠臂223的第二端223b并不限于较第一端223a远离第一可挠臂2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可挠臂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可与第一可挠臂保持相同的距离。此外,第一可挠臂222的第二端222b及二第二可挠臂223的二第二端223b中,相邻的二第二端之间的角度并不限于为1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二第二端之间的角度可为其他角度。
82.应注意的是,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的可挠臂的数量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可依据需求进行调整。举例来说,可挠臂的数量可仅为一个、二个或大于三个。
83.在本实施例中,藉由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受第一可挠臂222的抵压,可避免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因非预期的外力而脱开电缆20的屏蔽层22。此外,藉由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的宽度朝远离固定部1010的方向渐减,可使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更容易接触电缆20的屏蔽层22。
84.应注意的是,接地弹片1000的抵靠部1020的宽度并不限于朝远离固定部1010的方向渐减,若接地弹片的抵靠部与电缆的屏蔽层之间无接触上的问题,接地弹片的抵靠部可具有均匀的宽度。此外,接地弹片1000为选用的元件,若无噪声的问题,接地弹片可进行省略。
85.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壳体100的螺合部130的刚性大于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的刚性的配置,可在固定环500螺合于壳体100的螺合部130及盖体的可挠螺合部220的
过程中,固定环500迫使可挠螺合部220的第一可挠臂222及二第二可挠臂223将电缆20的中心朝固定环500的中心移动,使得电缆20的中心能对准固定环500的中心。再者,藉由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受位于固定环500的穿孔510的内壁面513的延伸面e环绕的配置,可确保电缆20的芯线23能平顺地结合于这些刺破端子400,以确保讯号传输的质量。
86.应注意的是,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并不限于受位于固定环500的穿孔510的内壁面513的延伸面e环绕。若无讯号传输质量的问题,理线件的这些芯线组装槽可不受位于固定环的穿孔的内壁面的延伸面环绕。
87.此外,壳体100的螺合部130的刚性大于束线盖体200的可挠螺合部220的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的螺合部的刚性可等于或小于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的刚性。
88.应注意的是,电连接器10不限于包含有承载电路板300的电路板座700。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无电路板座,电路板可直接固定于壳体的主体部的底部。
89.在本实施例中,藉由理线件900及刺破端子座800的搭配,可于理线件900装设于刺破端子座800的过程中,提供导引理线件900的效果,并使装设于理线件900的这些芯线组装槽910的这些芯线23一次性地结合于这些刺破端子400。应注意的是,理线件900及刺破端子座800为选用的元件,而可进行省略。
90.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藉由壳体包含有与主体部一体成形地连接的螺合部的配置,可减少束线盖体的数量,而仅需要一个包含有可挠螺合部的束线盖体,即可使固定环于装设于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之后迫使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迫紧电缆。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包含有两个束线盖体的电连接器,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不仅元件数量减少,在电连接器的组装上也相对简便,且电连接器的成本也相对减少。
91.此外,藉由壳体包含有与主体部一体成形地连接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包含有可挠螺合部的配置,可在固定环于装设于壳体的螺合部及束线盖体的可挠螺合部之后迫使电缆的中心朝固定环的中心移动,使得电缆的中心能对准固定环的中心,而让电缆的芯线能平顺地结合于这些刺破端子,以确保讯号传输的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