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10:5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夹持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2.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在对转向节进行钻孔操作时,为了保证钻孔过程中转向节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通常会使用夹持工装对转向节进行夹持操作。
3.授权公告号为cn21476821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动器转向节打孔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的右侧表面中心位置处贯穿且啮合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夹持支架的下端外部设置有降噪组件,且夹持支架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旋转组件,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降噪组件,制动器转向节在打孔时会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很大的噪音,降噪组件中的防护层和限位弹簧都可以减小振动,从而降低噪音,避免长时间的噪音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开启旋转组件中的电机,电机通过连接杆和第二夹持块带动制动器转向节转动,从而可以对制动器转向节的另一个面进行打孔,不需要卸下制动器转向节换个面重新安装,十分方便。
4.虽然该技术方案具有降低噪音,不需要卸下制动器转向节换个面重新安装,十分方便操作的优点,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其采用水平方向上的悬空夹持固定方式,悬空状态下的转向节其底部缺少对应的稳定支撑部件,使得悬空状态的转向节在与钻头接触时,由于钻头高速转动,容易出现夹持工装对转向节夹持不够稳定的情况,进一步会造成转向节在钻孔过程中出现摆动或者晃动的情况,影响正常钻孔操作的进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后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贯穿顶板,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上设置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呈空心柱状结构,所述限位套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两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对准板,两个所述对准板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所述斜面对称设置,所述钢板位于所述支撑凸台的正上方。
8.优选的,所述斜面呈朝着所述对准板外表面的一侧倾斜15度~30度设置,利于对准板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套在支撑凸台上的转向节朝着支撑凸台的中心位置推
动,使转向节能够位置精准的放置在支撑凸台上。
9.优选的,所述支撑凸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方便对支撑凸台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更换操作。
10.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限位套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盘上,方便将限位套筒固定安装在液压缸的伸缩轴上。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呈中空矩形状的侧边碎屑阻挡板,通过设置的侧边碎屑阻挡板,能够起到阻挡加工过程中的碎屑随意向外飞溅的效果。
12.优选的,所述侧边碎屑阻挡板的一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侧边碎屑阻挡板的内部连通。通过设置的排液管,利于底板上的钻孔过程中喷淋的润滑油液顺着排液管向外排出。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撑凸台,保证在使用时,能够将转向节套在支撑凸台上,利用支撑凸台实现对转向节在竖直方向进行稳定的支撑,另外通过设置的压紧装置,便于利用液压缸工作,带动钢板对转向节进行向下压紧操作,保证对转向节夹持的更加稳定,不易在钻孔过程中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方便使用,解决了常规的夹持工装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其采用水平方向上的悬空夹持固定方式,使得转向节其底部缺少对应的稳定支撑部件,容易出现夹持工装对转向节夹持不够稳定的情况,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对准板和斜面,保证在使用时,随着对准板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将套在支撑凸台上的转向节朝着支撑凸台的中心位置推动,使转向节能够位置精准的放置在支撑凸台上,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压紧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将转向节套在支撑凸台上的使用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2.1、底板;10、竖直板;11、顶板;12、支撑凸台;121、固定底座;
23.2、压紧装置;20、液压缸;21、固定盘;22、限位套筒;23、限位盘;24、钢板; 25、对准板;251、斜面;
24.3、侧边碎屑阻挡板;30、排液管;
25.4、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图4,图4中标号4为转向节;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转向节钻孔用的夹持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的后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板10,竖直板10 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11,底板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凸台12,顶板11上设置有压紧装置2,压紧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在顶板11上的液压缸20,液压缸20的底端贯穿顶板11,液压缸20的伸缩轴上设置有限位套筒22,限位套筒22呈空心柱状结构,利于限位套筒 22套在转向节4的轴体上,限位套筒2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钢板24,钢板24上开设有与限位套筒22内部连通的通孔,使得转向节4上的轴体能够穿过通孔插入限位套筒22的内部,钢板24的两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对准板25,两个对准板25相互靠近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斜面251,两个斜面251对称设置,钢板24位于支撑凸台12的正上方,保证在使用时,能够利用液压缸20工作,带动钢板24向下运动,实现将转向节4压紧在支撑凸台12上,利用支撑凸台12对转向节4进行稳定的支撑,再配合钢板24对转向节4的压紧,实现对转向节进行稳定的夹持操作。
30.本实施例中,斜面251呈朝着对准板25外表面的一侧倾斜15度~30度设置,利于对准板25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套在支撑凸台12上且前后位置放置不够准确的转向节4朝着支撑凸台12的中心位置推动,使转向节4能够位置精准的放置在支撑凸台12上。
31.具体的,支撑凸台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121,固定底座121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方便对支撑凸台12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更换操作。
32.此外,液压缸20的伸缩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盘21,限位套筒2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盘23,限位盘23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盘21上,方便将限位套筒22固定安装在液压缸20的伸缩轴上。
33.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缸20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4.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转向节4套在支撑凸台12上,接着启动液压缸 20并使其工作,液压缸20工作,其上的伸缩轴伸长带动限位套筒22和钢板24向下运动,使得限位套筒22能够套在转向节上的轴体上,钢板24向下运动会带动对准板25向下运动;当转向节4摆放的前后位置出现偏差时,随着对准板25的向下运动,转向节4的前侧边或者后侧边会抵在斜面251上,随着对准板25的继续向下运动,能够将转向节4推动至正好稳定的套在支撑凸台12上,最后,随着钢板24的继续向下运动,钢板24会将转向节4压紧在支撑凸台12上,完成稳定的夹持固定操作,方便使用。
35.实施例2
36.请参阅图5,其中图5中标号4为转向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板1 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呈中空矩形状的侧边碎屑阻挡板3,侧边碎屑阻挡板3的高度低于转向节4待打孔位置的高度,便于对转向节4进行打孔,通过设置的侧边碎屑阻挡板 3,能够起到阻挡加工过程中的碎屑随意向外飞溅的效果。
37.本实施例中,侧边碎屑阻挡板3的一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排液管30,排液管30与侧边碎屑阻挡板3的内部连通。通过设置的排液管30,利于底板1上的钻孔过程中喷淋的润滑油液顺着排液管30向外排出。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