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3:4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的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场地,通常会因为施工导致场地出现扬尘,如果不对其进行降尘处理,比较影响周边的环境以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在建筑施工场地配备相应的降尘装置以达到降尘的作用。
3.如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2220977475.6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降尘装置,该装置设置进水机构以及喷雾机构能够实现装置能够很好的对于施工场地进行喷雾以实现起到降尘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拉链机构能够实现通过拉动轮链能够方便的带动滑动块上下移动,以实现改变喷雾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施工作业。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该装置在进行喷雾降尘时,仅通过一个喷雾机构进行单边的喷雾处理,进而导致喷洒降尘的范围有限,对于较大建筑施工场地,无法有效的满足降尘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装配有水泵,所述储水箱的顶部中心处固接有滑套,且所述滑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滑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定支撑管的挤压机构,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固接有h形板,所述h形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喷雾机构,所述h形板的顶部中心处装配有三通接头,且两个喷雾机构均通过导管与三通接头相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底口通过软管与水泵的导水端相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根据待降尘空间情况,进行喷雾高度的调整,即适应不同高度建筑施工的降尘。
9.优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装配在滑套中部的连接垫,所述连接垫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侧端延伸至滑套的内部,且所述螺纹杆的侧端可以与支撑管挤压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此完成对支撑管的固定限制,该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支撑管在调整位置高度后的稳固性。
11.优选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固接在h形板顶部上的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的中部等距连通有多个喷头,所述连接管与导管相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由两个连接管上的各个喷头将水流喷出,由此完成喷雾降尘的作用。
13.优选的,两个所述导管的中部均装配有阀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避免水流的浪费。
15.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接有四个伸缩杆,且四个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同时固接在h形板的底部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保证h形板上下移动的平稳性。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1、通过h形板带动支撑管上移,支撑管上移在滑套内滑动,当支撑管的位置确定后,在通过挤压机构对支撑管进行固定限制,最后使用者在开启水泵,由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软管导入两个喷雾机构内,从而喷雾机构对外部施工处进行喷雾,从而可以根据待降尘空间情况,进行喷雾高度的调整,即适应不同高度建筑施工的降尘,而且可对较大范围的施工场地进行喷雾处理,即喷雾范围较大。
19.2、在配合仅需要使用一个喷雾机构时,使用者可关掉另一个喷雾机构上的阀门,由此只使用一个喷雾机构,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避免水流的浪费。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套、支撑管和软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储水箱;2、水泵;3、滑套;4、支撑管;5、h形板;6、三通接头;7、导管;8、软管;9、连接垫;10、螺纹杆;11、连接管;12、喷头;13、阀门;1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需要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未按比例图示。为了如图中的清楚性和方便性,图中所示部分的相对尺寸和比例在其大小上被夸张或缩小而图示,任意的尺寸均只是示例型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另外对出现在两个以上的图中的相同的结构物、要素或配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体现相似的特征。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参照图1-3,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包括储水箱1,储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装水的盖体,储水箱1的侧面固接有推手,储水箱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四个滚轮,此设计可方便使用者推动储水箱1进行移动,储水箱1的顶部装配有水泵2,水泵2的吸水端与储水箱1连通,储水箱1的顶部中心处固接有滑套3,且滑套3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管4,滑套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定支撑管4的挤压机构,支撑管4的顶端固接有h形板5,h形板5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喷雾机构,h形板5的顶部中心处装配有三通接头6,且两个喷雾机构均通过导管7与三通接头6相连通,三通接头6的底口通过软管8与水泵2的导水端相连通,软管8穿过支撑管4和滑套3,并从滑套3的中部穿出,软管8可缠绕于滑套3的内部,从而方便软管8的上下收缩,支撑管4的中部可装配一个垫圈,由垫圈限制支撑管4在滑套3内下滑的距离,从而避免支撑管4挤压软管8(该装置使用到的电部件均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
27.具体的,通过将储水箱1放置在建筑施工处,然后根据待降尘的空间情况,进行h形
板5高度的调整,h形板5高度调整时,是通过使用者上拉h形板5,由h形板5带动支撑管4上移,支撑管4上移在滑套3内滑动,当支撑管4的位置确定后,在通过挤压机构对支撑管4进行固定限制,最后使用者在开启水泵2,由水泵2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软管8导入两个喷雾机构内,从而喷雾机构对外部施工处进行喷雾,由此来进行降尘处理;
28.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从而可以根据待降尘空间情况,进行喷雾高度的调整,即适应不同高度建筑施工的降尘。
29.参照图1与图2,挤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滑套3的中部,挤压机构包括装配在滑套3中部的连接垫9,连接垫9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侧端延伸至滑套3的内部,且螺纹杆10的侧端可以与支撑管4挤压接触,螺纹杆10接触支撑管4的一端可装配橡胶垫,由橡胶垫接触支撑管4,由此增加螺纹杆10与支撑管4之间的摩擦力,即保证支撑管4固定的稳固性,支撑管4的中部开设有两个导槽,螺纹杆10的侧端可接触导槽;
30.具体的,挤压机构在进行使用时,是通过使用者转动螺纹杆10,由螺纹杆10的侧端接触并挤压支撑管4的侧面,由此完成对支撑管4的固定限制,该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支撑管4在调整位置高度后的稳固性。
31.参照图1与图2,喷雾机构包括固接在h形板5顶部上的连接管11,且连接管11的中部等距连通有多个喷头12,喷头12优选雾化喷头,连接管11与导管7相连通,喷雾机构在使用时,是由软管8将储水箱1内的水导入三通接头6内,在由两个导管7将水流导入两个连接管11中,在由两个连接管11上的各个喷头12将水流喷出,由此完成喷雾降尘的作用。
32.参照图1与图2,两个导管7的中部均装配有阀门13,通过设置阀门13,从而在仅需要使用一个喷雾机构时,使用者可关掉另一个喷雾机构上的阀门13,由此只使用一个喷雾机构,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避免水流的浪费。
33.参照图1与图2,储水箱1的顶部固接有四个伸缩杆14,且四个伸缩杆14的伸缩端同时固接在h形板5的底部上,通过设置伸缩杆14,在h形板5上下移动时,各个伸缩杆14可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保证h形板5上下移动的平稳性。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储水箱1放置在建筑施工处,然后根据待降尘的空间情况,进行h形板5高度的调整,h形板5高度调整时,是通过使用者上拉h形板5,由h形板5带动支撑管4上移,支撑管4上移在滑套3内滑动,当支撑管4的位置确定后,通过使用者转动螺纹杆10,由螺纹杆10的侧端接触并挤压支撑管4的侧面,由此完成对支撑管4的固定限制,最后使用者在开启水泵2,由水泵2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软管8导入两个喷雾机构内,从而喷雾机构对外部施工处进行喷雾,由此来进行降尘处理;
36.而且,在仅需要使用一个喷雾机构时,使用者可关掉另一个喷雾机构上的阀门13,由此只使用一个喷雾机构,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避免水流的浪费。
3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8.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9.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