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流量多级动态浓缩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3:2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特别是一种大流量多级动态浓缩过滤机。


背景技术:

2.动态浓缩过滤机一般常采用多室旋叶压滤,叶轮轴一般为悬臂支撑,由于结构上的不足,受支撑刚度影响,滤盘的大小和数量受限,不能满足多级大流量过滤,保证不了最佳过滤效果,使用寿命也不长,而且设备清液未分级分离,不能适时观测每个滤室的状态,不能单独在线反洗,需间歇过滤、反洗,不仅浪费资源,还费时费力。因此,如何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加过滤流量,实现分别反洗,但至今未见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大流量多级动态浓缩过滤机,可有效解决现有动态浓缩过滤机不能满足多级大流量过滤,且不能单独反洗费时费力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流量多级动态浓缩过滤机,包括机架、过滤室和电机,所述的机架右侧上装有过滤室,机架左侧上装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经皮带轮与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装在轴承箱内的叶轮轴左端相连,叶轮轴右端穿过过滤室,并经末端内密封支撑固定在过滤室右端内,过滤室上面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3个进料口管,3个进料口管的进料口分别与总进料管相连通,过滤室下面装有与内部相连通的2个出料口管,2个出料口管的出料口分别与总出料管相连通,过滤室下面设有多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经管道与电磁三通球阀的一个接口相连通,电磁三通球阀的另2个接口分别与总清液收集管和反洗管路相连通,总清液收集管的出口与反洗高压泵的进口相连通,反洗高压泵的出口与反洗管路相连通;反洗高压泵和电磁三通球阀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构成控制结构。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可以获得不同的过滤级数或双倍的过滤流量,在线观测每个滤室的过滤情况,可单独进行反洗,保障设备连续运行,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侧视图(右视)。
具体实施方式
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情况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9.结合附图给出,一种大流量多级动态浓缩过滤机,包括机架、过滤室和电机,所述的机架7右侧上装有过滤室,机架7左侧上装有电机9,电机9的电机轴经皮带轮10与减速机
11的输入轴相连,减速机11的输出轴与装在轴承箱12内的叶轮轴28左端相连,叶轮轴28右端穿过过滤室,并经末端内密封支撑22固定在过滤室右端内,过滤室上面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3个进料口管,3个进料口管的进料口分别与总进料管15相连通,过滤室下面装有与内部相连通的2个出料口管,2个出料口管的出料口分别与总出料管25相连通,过滤室下面设有多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经管道与电磁三通球阀3的一个接口相连通,电磁三通球阀3的另2个接口分别与总清液收集管1和反洗管路4相连通,总清液收集管1的出口与反洗高压泵24的进口相连通,反洗高压泵24的出口与反洗管路4相连通;反洗高压泵24和电磁三通球阀3分别与控制器6相连,构成控制结构。
10.电机9经过皮带轮10和减速机11相连,叶轮轴28的传动侧插入减速机11的输出轴孔,通过平键传递动力,叶轮轴28的传动侧装入用轴承箱11内,由轴承箱11提供支撑。
11.为保证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的过滤室是由前级滤室、第一多级滤室1901、过渡腔16、第二多级滤室19和出料腔壳体依次密封固定在一起构成的一体结构,并经横向的拉杆8固定在机架7上的立板上,前级滤室和出料腔壳体内构成进料腔14和出料腔21,叶轮轴28依次穿过立板、进料腔14、第一多级滤室1901、过渡腔16、第二多级滤室19和出料腔21经末端内密封支撑22固定在出料腔壳体上,第一多级滤室1901和第二多级滤室19的每级滤室内的叶轮轴28上均装有叶轮,第一多级滤室1901和第二多级滤室19的每级滤室底部均与设有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与清液引流管101相连,每相邻两个清液引流管101均经三通管与电磁三通球阀3的一个接口相连通,电磁三通球阀3的另2个接口分别与总清液收集管1和反洗管路4相连通。
12.多级滤室和过渡腔16按顺序叠装在前级滤室之后,每级叠装均用密封圈密封,之后将出料腔壳体和叶轮轴28末端经内密封支撑22装好,用4根拉杆8拉紧,形成20级旋叶滤室。
13.所述的清液引流管101上均装有球阀5。
14.所述的第一多级滤室1901包括均布的10级滤室,第二多级滤室19包括均布的10级滤室,构成20级过滤室,图中仅给出20级,但不限于20级。
15.所述的3个进料口管分别为第一进料口管13、第二进料口管17和第三进料口管20,第一进料口管13与进料腔14进料口相连通,第二进料口管17与过渡腔16进料口相连通,第三进料口管20与出料腔21进料口相连通;2个出料口管包括第一出料口管18和第二出料口管23,第一出料口管18与过渡腔16底部出料口相连通,第二出料口管23与出料腔21底部出料口相连通,3个进料口管和2个出料口管上均装有阀门。
16.所述的叶轮轴28与进料腔14间装有机械密封27,机械密封27和末端内密封支撑22的进液口分别与装在机架7上的机封供液系统26(公知技术)相连,用于提供密封液。叶轮轴28采用双端支撑,传动侧采用轴承箱12、机械密封27,末端支撑采用锥形定位、带密封的轴承回转支撑结构,叶轮轴28支撑刚度大,密封可靠,操作维护方便。
17.所述的电磁三通球阀3与总清液收集管1之间的管道上均装有透明的视镜2,便于观察每级滤室清液的浑浊度。
18.所述的控制器6为plc控制器。
1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原液经总进料管15进入,分别从三个进料口进入过滤室,电机9经皮带轮10带动减速机11转动,从而带动叶轮轴28转动,在叶轮轴28上叶轮的作
用下,在滤盘表面形成动态错流,清液从滤盘的中部流道引入清液引流管101,浓液沿叶轮轴和滤盘的间隙进入下级滤室,进行多级过滤。随着清液的流出,原液逐渐浓缩增稠,并最终经出料口从总出料管25排出。在过滤过程中,若某个滤室排出的清液比较浑浊,由控制器6控制反洗高压泵24和电磁三通球阀3,打开相对应的磁三通球阀3,从总清液收集管1内抽取清液分别对各级滤室进行反洗。
20.多级过滤室共有20级,在第1级前设有进料腔14,第10级和第11级滤室之间设有过渡腔16,第20级后设有出料腔21;分别在进料腔14、过渡腔16和出料腔21上设置第一进料口管13、第二进料口管17和第三进料口管20,在过渡腔16和出料腔21下面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管18和第二出料口管23,当需要出干料时,关闭过渡腔16上的第二进料口管17和第一出料口管18,从进料腔14上的第一进料口管13进料,经过20级过滤后,从出料腔21的第二出料口管23出料。当需要大流量时,可以同时从第一进料口管13和第三进料口管20同时进料,分别经过10级过滤,进入到过渡腔16,从第一出料口管18出料,也可以从第一进料口管13、第二进料口管17同时进料,从第二出料口管23出料,获得2倍的流量。
21.每级过滤室设有单独的清液引流管101,每相邻两级汇集一起,通过电磁三通球阀3分别和总清液收集管1、反洗管路4连接。电磁三通球阀3与总清液收集管1之间的管道上均装有透明的视镜2,可在线观测每个滤室排出的清液的浑浊情况,判断滤室工作状态,及时进行反洗。
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叶轮轴采用双端支撑,增加过滤室,设置多个给料口,多个浓液排放口,原液从不同的给料口进入过滤室,从不同的浓液排放口排出,可以获得不同的过滤级数或双倍的过滤流量,在线观测每个滤室的过滤情况,可单独进行反洗,保障设备连续运行,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
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