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层高超高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首胯双导轨受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8:2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层高超高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首胯双导轨受力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大型场馆、商业综合体、超甲级办公楼、地铁上盖转换层等工程中,常遇到首层结构层高超高,不满足市场上常见的施工电梯安装的要求,需要定制加长扶墙连接到首层竖向结构或者定制导轨以满足安全计算要求。然而定制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周转使用的环境受限,且定制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产品不经济。
3.如中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2373513.8桁架式施工电梯附墙辅助装置,设置在首层楼层面上靠近电梯处,且固定连接于施工电梯的导轨,附墙辅助装置包括:设置于首层楼层面之上的桁架;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桁架靠近电梯一侧的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导轨。但是该桁架式施工电梯附墙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不能很好的解决施工电梯附墙设置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高超高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首胯双导轨受力结构,采用标化产品处理首层结构层高超高,解决施工电梯附墙设置困难的情况。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高超高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首胯双导轨受力结构,其中,包括设置在首层楼面上靠近电梯处,且固定连接于施工电梯的主导轨;
6.还包括副导轨、连接机构、附墙架,所述的副导轨设于主导轨一侧,连接机构一端与主导轨固定,连接机构另一端与副导轨固定;
7.所述附墙架一端与主导轨固定,附墙架另一端与上层结构梁固定。
8.本实用新型中,副导轨在底部与主导轨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形成整体,增加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加强主导轨的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副导轨设于主导轨一侧,且副导轨与主导轨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中,副导轨与主导轨相互平行,副导轨与主导轨均固定于首层楼面上。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副导轨设于靠近上层结构梁一侧。所述的主导轨的高度大于副导轨的高度。所述的附墙架位于副导轨顶部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中,主导轨的整体高度高于上层结构梁,而副导轨的整体高度低于上层结构梁,通过附墙架可固定主导轨。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导轨和副导轨均由若干结构相同的单元节构成。主导轨与副导轨均为标准单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标准单元节,使得主导轨或副导轨组装配合时效率更高,节省时间。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单元节包括横向杆、竖向杆、斜向杆,所述横向杆与竖向杆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斜向杆固定于矩形框架结构内。本实用新型中,所有单元节都是横
向杆、竖向杆、斜向杆相互结合组成的框架结构。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为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主导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副导轨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固定。所述副导轨在底部与主导轨通过连接杆形成整体,增加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加强主导轨的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层结构梁处还设有固定板,所述附墙架的端部通过固定板与上层结构梁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附墙架为标准尺寸附墙架,无需定制。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机构与主导轨、副导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机构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将主导轨、副导轨连成整体进行受力。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副导轨在底部与主导轨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形成整体,增加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加强主导轨的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
1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7.如图1-4所示,一种层高超高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首胯双导轨受力结构,其中,包括设置在首层楼面9上靠近电梯处,且固定连接于施工电梯的主导轨1;
28.还包括副导轨2、连接机构3、附墙架4,副导轨2设于主导轨1一侧,连接机构3一端与主导轨1固定,连接机构3另一端与副导轨2固定;
29.附墙架4一端与主导轨1固定,附墙架4另一端与上层结构梁10固定。
30.本实施例中,副导轨2在底部与主导轨1通过连接机构3连接形成整体,增加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加强主导轨1的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
31.具体的,副导轨2设于主导轨1一侧,且副导轨2与主导轨1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副导轨2与主导轨1相互平行,副导轨2与主导轨1均固定于首层楼面9上。
32.具体的,副导轨2设于靠近上层结构梁10一侧,主导轨1的高度大于副导轨2的高度,附墙架4位于副导轨2顶部的上方。
33.本实施例中,主导轨1的整体高度高于上层结构梁10,而副导轨2的整体高度低于上层结构梁10,通过附墙架4可固定主导轨1。
34.具体的,主导轨1和副导轨2均由若干结构相同的单元节构成。主导轨1与副导轨2均为标准单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标准单元节,使得主导轨1或副导轨2组装配合时效率更高,节省时间。
35.具体的,单元节包括横向杆6、竖向杆7、斜向杆8,横向杆6与竖向杆7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斜向杆8固定于矩形框架结构内。本实施例中,所有单元节都是横向杆6、竖向杆7、斜向杆8相互结合组成的框架结构。
36.具体的,连接机构3为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主导轨1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副导轨2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固定。副导轨2在底部与主导轨1通过连接杆形成整体,增加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加强主导轨1的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
37.具体的,上层结构梁处还设有固定板5,附墙架4的端部通过固定板5与上层结构梁固定。附墙架4为标准尺寸附墙架,无需定制。
38.具体的,连接机构3与主导轨1、副导轨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机构为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将主导轨1、副导轨2连成整体进行受力。
39.本实施例中,在首层层高超高情况下,底部导轨刚度不足,抗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导轨底部导轨均采用标准节形成底部双轨受力的结构,附墙附着在上层结构的梁侧,无需采用定制附墙。主导轨1、副导轨2均采用标准节,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整体进行受力,增加底部导轨整体抗弯截面及抗弯能力,提高主导轨架的稳定性。副导轨高度小于主导轨。
4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