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覆改装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1:5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覆改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饰风格很大一方面取决于仪表板、门板等部分的用料和包覆风格,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对于内饰改装包覆风格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于仪表板和门板而言,其上设有许多的功能性或装饰性附件,如除湿格栅、hud(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装饰板/条等,这些部位是内饰中最引人注目的部位。
3.目前汽车内饰的风格大多是在出厂时进行选装,若进行后期改装,由于仪表板和门板结构本身上的附件连接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焊接、粘接等方式,不方便进行后期加装或改装其表层的包覆结构,因此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内饰多样化换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覆改装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当前汽车内饰换装难度大、内饰风格单一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覆改装结构,包括:
6.仪表板本体,设有附件安装口;
7.仪表板附件,可拆卸连接于附件安装口上,仪表板附件的周向边缘具有压边,压边扣压于仪表板本体位于附件安装口周边的部位上,且压边与仪表板本体之间为线面配合;
8.仪表板包覆层,铺装于仪表板本体上,且与附件安装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避让口的边缘夹紧于压边与仪表板本体之间的线面配合区域。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仪表板附件包括侧除霜格栅,附件安装口包括用于安装侧除霜格栅的侧风口,仪表板本体上于侧风口的周边设有支撑筋,支撑筋与侧除霜格栅周边的压边抵接。
10.一些实施例中,侧除霜格栅与压边连接的部位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支撑筋抵接。
11.示例性的,支撑筋和加强筋与仪表板本体的上边界之间的最小间距≥8mm,压边与仪表板本体的上边界之间的段差≥3mm。
12.举例说明,压边上设有公差吸收筋,公差吸收筋朝向仪表板本体凸起并抵压于仪表板包覆层上。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仪表板附件包括hud盖板,hud盖板具有与a柱上饰板抵接的圆弧弯折角。
14.示例性的,圆弧弯折角与a柱上饰板之间的抵接区域宽度为1
±
0.2mm。
15.一些实施例中,包覆改装结构还包括:
16.门板上本体,设有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
17.门板装饰条,扣压连接于凹槽内,门板装饰条的周边具有朝向凹槽内弯折的扣边,扣边与凹槽的槽壁抵接;
18.门板包覆层,铺装于门板上本体的表面,设有与凹槽位置对应的豁口,豁口的边缘夹装于扣边与凹槽的槽壁之间。
19.举例说明,扣边与凹槽的槽壁之间为线面配合,且线面配合区域的宽度为1
±
0.2mm。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覆改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覆改装结构,仪表板附件和仪表板本体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加装或更换仪表板包覆层时,只需将仪表板附件拆下,然后将仪表板包覆层铺装在仪表板本体上,在重新将仪表板附件压接在附件安装口上即可,利用压边对附件安装口边缘的扣压作用能够避免仪表板包覆层上开设的避让口的边缘裸露,同时利用压边与仪表板本体之间的线面配合能够将仪表板包覆层位于避让口边缘的区域进行可靠夹持,避免仪表板包覆层褶皱,同时提升仪表板附件的连接可靠性,仪表板包覆层的加装或换装难度低,操作简单,从而有助于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用户对于汽车内饰的多样化换装体验。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上述包覆改装结构的汽车,具有与上述包覆改装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覆改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沿图1中c-c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仪表板本体;11、侧风口;111、支撑筋;20、仪表板附件;21、侧除霜格栅;211、压边;2111、公差吸收筋;212、加强筋;22、hud盖板;221、圆弧弯折角;30、仪表板包覆层;40、门板上本体;41、凹槽;50、门板装饰条;51、扣边;60、门板包覆层;70、a柱上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
定。
3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覆改装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包覆改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10、仪表板附件20,以及仪表板包覆层30;其中,仪表板本体10上设有附件安装口;仪表板附件20可拆卸连接于附件安装口上,仪表板附件20的周向边缘具有压边211,压边211扣压于仪表板本体10位于附件安装口周边的部位上,且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为线面配合;仪表板包覆层30铺装于仪表板本体10上,且与附件安装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避让口的边缘夹紧于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线面配合区域。
31.需要说明的是,仪表板本体10上安装的附件根据客户选装需求包括且不限于侧除霜格栅21(含前风挡除霜和侧窗除霜)、空调出风格栅、hud盖板22及电气开关;仪表板附件20的安装位置基于现有技术的安装位置不变,改进之处在于将现有技术中不方便拆卸的螺接、粘接连接方式或无法拆卸的一体成型结构(如侧除霜格栅21)替换为能够方便拆卸的压接安装结构,在此基础上,仪表板附件20的周向边缘区域设置压边211,利用压边211扣压在附件安装口周边的仪表板本体10上,并形成线面配合(可优选为利用压边211上凸起的筋条类结构作为配合线,仪表板本体10的表面作为配合面,两者之间相互抵压形成线面配合),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仪表板包覆层30上对应附件安装口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在平铺状态下避让口的实际尺寸小于附件安装口,在安装仪表板附件20之后,避让口的边缘部位向附件安装口内弯折,同时压边211将避让口位于附件安装位周边区域的边缘部位压紧,也就是说,避让口的边缘压装于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线面配合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仪表板包覆层30的各个避让口边缘难以隐藏处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包覆外观质量,还能够提高仪表板包覆层30的包覆连接可靠性。
32.另外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仪表板附件20与附件安装口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将仪表板附件2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嵌于附件安装口之内,必要时可辅以卡扣、限位筋或其它结构提高连接可靠性,也可以是在仪表板本体10于附件安装口的周边设置卡孔,同时压边211上设置蘑菇头,通过压接使蘑菇头嵌入卡孔内实现仪表板附件20的连接。
33.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覆改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仪表板附件20和仪表板本体1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加装或更换仪表板包覆层30时,只需将仪表板附件20拆下,然后将仪表板包覆层30铺装在仪表板本体10上,在重新将仪表板附件20压接在附件安装口上即可,利用压边211对附件安装口边缘的扣压作用能够避免仪表板包覆层30上开设的避让口的边缘裸露,同时利用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线面配合能够将仪表板包覆层30位于避让口边缘的区域进行可靠夹持,避免仪表板包覆层30褶皱,同时提升仪表板附件20的连接可靠性,仪表板包覆层30的加装或换装难度低,操作简单,从而有助于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用户对于汽车内饰的多样化换装体验。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仪表板附件20包括侧除霜格栅21,附件安装口包括用于安装侧除霜格栅21的侧风口11,仪表板本体10上于侧风口11的周边设有支撑筋111,支撑筋111与侧除霜格栅21周边的压边211抵接。
35.现有技术中侧除霜格栅21大多采用与仪表板本体10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因此仪表板包覆层30在侧除霜格栅21的位置上只能通过切割加工形成避让口,而且避让口的边缘直接裸露。在本实施例中,侧除霜格栅21作为单独拆件与相应的侧风口11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加装或换装仪表板包覆层30时,可将侧除霜格栅21拆下,待仪表板包覆层30在仪表板本
体10上铺装完成后再将侧除霜格栅21装上,利用侧除霜格栅21周边的压边211将避让口的边缘压紧,从而避免避让口的边缘裸露和错位,同时在侧风口11的周边设置支撑筋111,一方面能够提高侧风口11区域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支撑筋111对压边211进行抵接支撑,从而使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形成段差,提高外观质量并方便拆装。
3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侧除霜格栅21与压边211连接的部位上设有加强筋212,加强筋212与支撑筋111抵接。通过设置加强筋212能够提高压边211的结构强度,利用加强筋212与支撑筋111相抵能够使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形成适于夹装仪表板包覆层30的夹缝,从而方便仪表板包覆层30的铺装,尤其是对于出厂不带包覆的情况而言,能够大大方便后期加装仪表板包覆层30。
37.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11和加强筋212与仪表板本体10的上边界之间的最小间距b≥8mm,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的上边界之间的段差d≥3mm。利用段差结构不仅方便仪表板附件20的拆装操作,而且能够提高内饰层次感,外观效果好。
3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仪表板附件2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仪表板附件20或仪表板本体10自身的加工误差而导致的连接间隙问题,参见图4,压边211上设有公差吸收筋2111,公差吸收筋2111朝向仪表板本体10凸起并抵压于仪表板包覆层30上。应理解的是,在此公差吸收筋2111实际上作为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线面配合的配合线,即使具有一定的加工误差或装配公差,也能够确保公差吸收筋2111能够抵压在仪表板包覆层30上,从而保证仪表板附件20的连接可靠性。
3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1及图2,仪表板附件20包括hud盖板22,hud盖板22具有与a柱上饰板70抵接的圆弧弯折角22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圆弧弯折角221与a柱上饰板70之间的抵接区域宽度a为1
±
0.2mm。实际上圆弧弯折角221与a柱上饰板70之间同样形成了线面抵接配合,在与仪表板本体10压接配合的基础上,通过a柱上饰板70的抵接支撑作用,能够提高hud盖板22的连接稳定性。
40.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5,包覆改装结构还包括门板上本体40、门板装饰条50,以及门板包覆层60;其中,门板上本体40上设有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41;门板装饰条50扣压连接于凹槽41内,门板装饰条50的周边具有朝向凹槽41内弯折的扣边51,扣边51与凹槽41的槽壁抵接;门板包覆层60铺装于门板上本体40的表面,设有与凹槽41位置对应的豁口,豁口的边缘夹装于扣边51与凹槽41的槽壁之间。
4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扣边51与凹槽41的槽壁之间为线面配合,且线面配合区域的宽度e为1
±
0.2mm。
42.通常在加装或换装内饰包覆风格时仪表板本体10和门板上会一并进行,因此将门板上本体40的包覆改装方式考虑进来,门板上本体40上的主要附件为门板装饰条50,在此门板装饰条50与门板上本体40开设的凹槽41进行压接配合,并利用门板装饰条50的扣边51与凹槽41的槽壁之间形成线面配合,在门板上本体40上铺装门板包覆层60之后,将豁口的边缘通过扣边51抵紧在凹槽41内,操作简单方便,且连接稳定。
4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结合图1至图5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包覆改装结构。
44.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包覆改装结构,仪表板附件20和仪表板本体1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加装或更换仪表板包覆层30时,只需将仪表板
附件20拆下,然后将仪表板包覆层30铺装在仪表板本体10上,在重新将仪表板附件20压接在附件安装口上即可,利用压边211对附件安装口边缘的扣压作用能够避免仪表板包覆层30上开设的避让口的边缘裸露,同时利用压边211与仪表板本体10之间的线面配合能够将仪表板包覆层30位于避让口边缘的区域进行可靠夹持,避免仪表板包覆层30褶皱,同时提升仪表板附件20的连接可靠性,仪表板包覆层30的加装或换装难度低,操作简单,从而有助于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用户对于汽车内饰的多样化换装体验。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