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1:5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2.双螺杆挤出机是在单螺杆挤出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具有良好的加料性能、混炼塑化性能、排气性能、挤出稳定性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挤出制品的成型加工;目前已有的双螺杆挤出机通常不能进行升降,无法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高度的调节,适用性较差。
3.现有专利号为:cn202022148373.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升降调节过程中,仅通过自动伸缩杆实现传动作用,但是双螺杆挤出机体积较大,自动伸缩杆工作起来难以保障双螺杆挤出机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这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解决仅通过自动伸缩杆实现传动作用,但是双螺杆挤出机体积较大,自动伸缩杆工作起来难以保障双螺杆挤出机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这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升降杆,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所述移动卡圈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所述稳固套筒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所述滑动立杆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所述定位顶块不与上底座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所述上底座的顶部连接有机体,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动力箱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开启伺服电机的运行后,伺服电机进行转动并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的同步转动,转动轴在进行的同时带动第一伞齿轮的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伞齿轮与相应的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实现第二伞齿轮的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在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轴的转动,进而实现螺纹杆的转动,通过稳固套筒与滑动立杆配合组成伸缩机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的设置,用于提高机体升降时的平稳性。
7.为了使限位滑块能够进行滑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底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下底座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移动卡圈的下端连接有限位滑块,每个所述下底座的下底面均开设有两个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尺寸与限位滑块的尺寸相匹配。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底板的设置,用于对下底座的固定及支撑,通过滑动槽的设置,用于限位滑块进行滑动的通道。
10.为了提高机体升降时的平稳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固套筒与滑动立杆配合组成伸缩机构,每个所述下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六个稳固套筒,所述稳固套筒的外圈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下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上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稳固套筒与滑动立杆配合组成伸缩机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的设置,用于提高机体升降时的平稳性。
13.为了实现螺纹杆的转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动力箱的数量与下底座的数量相同,所述转动轴的外圈同时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数量与第二伞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相应的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前端依次贯穿动力箱壁体、下底座壁体并延伸至与螺纹杆相连接。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开启伺服电机的运行后,伺服电机进行转动并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的同步转动,转动轴在进行的同时带动第一伞齿轮的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伞齿轮与相应的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实现第二伞齿轮的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在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轴的转动,进而实现螺纹杆的转动。
16.为了使移动卡圈进行直线的移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底座的内壁连接有定位底块,所述定位底块不与下底座内壁连接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螺纹杆螺纹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底块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每四块为一组,所述移动卡圈与螺纹杆螺纹转动连接。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螺纹杆在连接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通过螺纹杆与移动卡圈螺纹转动连接,同时配合限位滑块的限位作用,使移动卡圈进行直线的移动。
19.为了实现机体的升降: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杆每两根为一组,所述升降杆共设置有四组,同一组的两根所述升降杆交叉设置且相互不接触,所述横杆不与定位顶块连接的对称端与上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与下底座的尺寸相同。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移动卡圈进行直线时,升降杆通过横杆与滑动圈的配合作用实现运到,进而实现机体的升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箱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固定底板;2、下底座;3、定位底块;4、伺服电机;5、螺纹杆;6、移动卡圈;7、限位滑块;8、滑动槽;9、连接块;10、升降杆;11、稳固套筒;12、滑动立杆;13、压缩弹簧;14、上底座;15、定位顶块;16、横杆;17、滑动圈;18、机体;19、动力箱;20、转动轴;21、第一伞齿
轮;22、第二伞齿轮;23、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8.实施例1:
29.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
30.实施例2:
31.如图1、图3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所述固定底板1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下底座2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移动卡圈6的下端连接有限位滑块7,每个所述下底座2的下底面均开设有两个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的尺寸与限位滑块7的尺寸相匹配。
32.实施例3:
33.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
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所述稳固套筒11与滑动立杆12配合组成伸缩机构,每个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六个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外圈设置有压缩弹簧13,所述压缩弹簧13的下端与下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3的上端与上底座14的底部固定连接。
34.实施例4:
35.如图1、图2、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所述伺服电机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动力箱19的数量与下底座2的数量相同,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同时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伞齿轮21,所述第一伞齿轮21的数量与第二伞齿轮22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伞齿轮21与相应的第二伞齿轮22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23的前端依次贯穿动力箱19壁体、下底座2壁体并延伸至与螺纹杆5相连接。
36.实施例5:
37.如图1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所述下底座2的内壁连接有定位底块3,所述定位底块3不与下底座2内壁连接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螺纹杆5螺纹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底块3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每四块为一组,所述移动卡圈6与螺纹杆5螺纹转动连接。
38.实施例6:
39.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便于升降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固定底板1、升降杆10,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下底座2,所述下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圈连接有移动卡圈6,所述移动卡圈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
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块9转动连接,所述下底座2的顶部连接有稳固套筒11,所述稳固套筒1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立杆12,所述滑动立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上底座14,所述上底座14的内壁连接有定位顶块15,所述定位顶块15不与上底座14连接的对称端连接有横杆16,所述横杆16的外圈滑动连接有滑动圈17,所述上底座14的顶部连接有机体18,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部连接有动力箱19,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的外圈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所述动力箱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伞齿轮22,所述第二伞齿轮22的内圈连接有连接轴23;所述升降杆10每两根为一组,所述升降杆10共设置有四组,同一组的两根所述升降杆10交叉设置且相互不接触,所述横杆16不与定位顶块15连接的对称端与上底座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14与下底座2的尺寸相同。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调节机体18的使用高度时,开启伺服电机4的运行后,伺服电机4进行转动并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20的同步转动,转动轴20在进行的同时带动第一伞齿轮21的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伞齿轮21与相应的第二伞齿轮22啮合传动连接,实现第二伞齿轮22的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2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轴23的转动,进而实现螺纹杆5的转动,当螺纹杆5在连接轴23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通过螺纹杆5与移动卡圈6螺纹转动连接,同时配合限位滑块7的限位作用,使移动卡圈6进行直线的移动,当移动卡圈6进行直线时,升降杆10通过横杆16与滑动圈17的配合作用实现运到,进而实现机体18的升降,通过稳固套筒11与滑动立杆12配合组成伸缩机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13的设置,用于提高机体18升降时的平稳性,通过固定底板1的设置,用于对下底座2的固定及支撑,通过滑动槽8的设置,用于限位滑块7进行滑动的通道。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