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及安装有该尾门的运载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7:4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载工具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及安装有该尾门的运载工具。


背景技术:

2.尾门是交通运载工具的一个重要外观及功能部件,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承载、功能要求。尾门除了需要具有一定强度、满足整车造型的要求,还需要满足交通运载工具整体轻量化和功能化设计的要求。因此,交通运载工具尾门不仅是承担了交通运载工具后部的造型美观效果的部件,还是承担交通运载工具功能拓展的重要部件,其需要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和实现更多功能。
3.目前的交通运载工具尾门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4.1、可上下开关的单段尾门:仅仅能实现一段式开关动作,只实现基本遮挡功能,无其他可实现功能。
5.2、可左右开关的两段尾门:仅仅能实现左右分段开关动作,只实现基本遮挡功能,无其他可实现功能。
6.因此,现有交通运载工具尾门仅能实现货物遮挡功能,交通运载工具尾门打开后人员上下、货物装卸不方便,功能单一,无法具备实现满足更多场景使用需求的多功能要求。
7.故而,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及安装有该尾门的运载工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运载工具尾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场景使用需求的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包括第一门板及与第一门板转动连接的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构成尾门门板,所述尾门门板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适配连接;
11.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别具有外表面、内表面及侧表面,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侧表面分别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
12.所述第一门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门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适配连接,所述第一门板能够相对车体置物箱转动开启或转动关闭,转动开启后第一门板的板面与置物箱底面平行;
13.所述第一门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块组件,所述第一锁块组件用以实现对第一门板和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与解锁;
14.所述第一门板的上侧面与第二门板的下侧面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牵引下转动的与所述第一门板平行或垂直;
15.所述第二门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锁块组件,所述第二锁块组件用以实现对第二门板和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与解锁;所述第二门板的内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可折叠翻板,在外力驱动下所述可折叠翻板相对第二门板转动且与第二门板垂直,所述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和可折叠翻板构成台阶状结构。
16.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尾门门板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尾门门板用以实现对车体置物箱的开启和关闭。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合页、铰链,所述第一门板通过合页及铰链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门板的板面与车体置物箱的底面相垂直;当所述第一门板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门板的板面与车体置物箱的底面相平行,开启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门板形成台阶状结构的一个台阶面。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板内形成第一结构腔室,所述第一结构腔室内容置有电路结构和/或机械结构。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块组件包括锁块、复位弹簧、控制拉线及驱动机构,所述锁块包括机械锁块和/或电动锁块,所述控制拉线分别与复位弹簧及锁块相连,所述控制拉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配合下实现对锁块的解锁与锁合。
2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线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控制拉线为两根驱动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动扣手和/或驱动电机及滚珠滑轮机构,所述驱动杆在手动扣手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或,所述驱动杆在驱动电机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
2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车体控制台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被驱动的正转时,所述控制拉线解除所述第一门板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状态,所述第一门板在外力作用下自门板安装位打开,且依靠自身重量相对门板安装位转动,使得第一门板与置物箱的底面平行。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门板包括外板、设置在外板内侧的内板,以及设置在内板上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外板、内板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置有功能扩展模块,所述功能扩展模块包括音响模块、电源模块和灯光模块。
23.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功能扩展模块适配的信号接驳端口、电源输入接驳端口、电源输出接驳端口。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合页、铰链和空气弹簧,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通过所述合页和铰链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实现对第二门板的转动开启或转动关闭形成动作缓冲。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块组件包括锁块、复位弹簧、控制拉线及驱动机构,所述锁块包括机械锁块和/或电动锁块,所述控制拉线分别与复位弹簧及锁块相连,所述控制拉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配合下实现对锁块的解锁与锁合。
2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线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控制拉线为两根驱动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动扣手和/或驱动电机及滚珠滑轮机构,所述驱动杆在手动扣手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或,所述驱动杆在驱动电机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
2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车体控制台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被驱动的正转时,所述控制拉线解除所述第二门板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状态,所述第二门板在外力作用下自门板安装位打开,且依靠自身重量相对门板安装位转动,使得第二门板与第一门板垂直。
28.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门板被驱动的转动,使得第二门板的板面与第一门板的板面平行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铰链形成第二门板的止位件;当所述第二门板被驱动的转动,使得第二门板的板面与第一门板的板面垂直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铰链形成第二门板的止位件。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板为一侧具有缺口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门板为一侧具有外伸凸起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外伸凸起沿所述第二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门板上的缺口与所述第二门板上的外伸凸起相适配。
30.进一步的,所述可折叠翻板与所述内表面的连接处靠近第二门板的上侧面,所述可折叠翻板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第二门板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合页、铰链,所述可折叠翻板上设置有扣手及与所述扣手配合的扣手支架;所述可折叠翻板上设置有锁扣及与所述锁扣相连的锁扣拉线。
3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运载工具,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尾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车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尾门,所述尾门为上述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所述通孔的孔壁形成所述尾门的安装位。
3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1、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构成尾门门板,尾门门板整体被打开时与地面平行,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段式开启,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均可以转动,第一门板可被转动的与地面平行,第二门板相对第一门板转动的与第一门板垂直,且位于第一门板下方,第二门板上设置有可相对第二门板转动的可折叠翻板,可折叠翻板可转动的与地面平行,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通过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和可折叠翻板可形成台阶状结构,该台阶状的结构可以用作上车的梯步、坐板或工作台面,方便人员上下、货物装卸及其他功能拓展。
34.2、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第二门板包括外板(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设置在外板一侧的内板(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以及设置在内板上的防护板,外板的内壁与内板的外壁固定连接,防护板可采用复合材料可对内板进行防护,防护板与内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在该容纳腔内可设置上下踏板、户外娱乐、户外灯光及工具安置等功能拓展,可于该容纳腔内安置音响、电源、灯光等功能拓展模块。为了方便使用,该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拓展模块备适配的接驳端口,比如,可在该容纳腔内配备usb、aux接口、5v\12v电源等输出接口,这些可提供电源、音响供电、便携设备充电、音源输出等场景需求。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36.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在整体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在整体关闭状态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在第一门板关闭、第二门板和其上的可折叠翻板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图3的侧视图;
40.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和可折叠翻板形成台阶状结构;
41.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第一门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第一门板;11、外蒙板;12、内蒙板;13、内骨架;14、第一门板的外表面;15、下侧面;16、第一结构腔室;17、第一锁块组件;
45.2、第二门板;21、外板;22、内板;23、防护板;24、加强支架;25、容纳腔;26、第二门板的外表面;27、上侧面;28、第二锁块组件;29、锁块加强支架;
46.3、可折叠翻板;31、翻板装饰板;32、扣手;33、扣手支架;
47.4、第二连接结构;41、合页;42、空气弹簧;
48.5、第三连接结构;51、合页;52、翻板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51.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技术表述的范畴。
52.实施例一
5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可分段开关。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主要针对现有的交通
运载工具尾门只能单段开关、不方便人员上下、货物装卸等需求,且功能单一的问题。发明人在研发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时考虑了机械结构、钣金制造、复合材料、便捷上下、电机控制、户外娱乐、户外灯光等多种设计要求。概括说来,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包括采用金属(或复合材料)内外板和复合材料防护板构成的两段均可开关的门体,外板的内壁与金属内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可采用复合材料对内板进行防护,且外板和内板及复合材料防护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可在该空间内设置上下踏板、户外娱乐、户外灯光及工具安置等功能拓展。因此,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得到了一套集合门、上下踏板、户外娱乐、户外照明及工具快捷安置、功能拓展的多功能尾门,且该尾门可以根据使用情形需要将门分为上下两段开关的创新型尾门系统,整体结构巧妙灵活,满足运载、上下、娱乐、户外、工作等多场景多功能的应用需求。
5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进行详细说明。
55.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参见图1,该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包括第一门板1及与第一门板1转动连接的第二门板2,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构成尾门门板,尾门门板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适配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尾门门板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尾门门板用以实现对车体置物箱的开启和关闭。本实施例提及的车体置物箱可以是轿车的后备箱,也可以是货车的货箱。
56.参见图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分别具有外表面、内表面及侧表面,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的侧表面分别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
57.参见图4,第一门板1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门板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适配连接,第一门板1能够相对车体置物箱转动开启或转动关闭,转动开启后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置物箱底面平行。关闭状态下,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后备箱(货箱)底面一般相互垂直,若尾门门板关闭状态下即与后备箱(货箱)底面形成锐角,那关闭状态下,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后备箱(货箱)底面不垂直。
58.继续参见图4,第一门板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块组件17,第一锁块组件17用以实现对第一门板1和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与解锁。
59.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门板1安装在第二门板2的下方,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合页、铰链,第一门板1通过合页及铰链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转动连接,当第一门板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车体置物箱的底面相垂直;当第一门板1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车体置物箱的底面相平行,开启状态下的第一门板1形成台阶状结构的一个台阶面。
6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2,第一门板1内形成第一结构腔室16,第一结构腔室16内容置有电路结构和/或机械结构。
61.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4,第一锁块组件17包括锁块、复位弹簧、控制拉线及驱动机构,锁块包括机械锁块和/或电动锁块,控制拉线分别与复位弹簧及锁块相连,控制拉线在复位弹簧的配合下实现对锁块的解锁与锁合。
62.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拉线与驱动机构相连,控制拉线为两根驱动杆,驱动机构包括手动扣手和/或驱动电机及滚珠滑轮机构,驱动杆在手动扣手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或,驱动杆在驱动电机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
63.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与车体控制台相连,驱动电机被驱动的正转时,控制拉线解除第一门板1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状态,第一门板1在外力作用下自门板安装位打开,且依靠自身重量相对门板安装位转动,使得第一门板1与置物箱的底面平行。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第一门板1的上侧面与第二门板2的下侧面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转动连接,参见图3、7,第二连接结构4包括合页、铰链,第二门板2在合页及铰链的牵引下转动的与第一门板1平行或垂直。
65.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7,第二门板2包括外板21、设置在外板21内侧的内板22,以及设置在内板22上的防护板23,防护板23与外板21、内板22共同围成容纳腔25,容纳腔25内安置有功能扩展模块,功能扩展模块包括音响模块、电源模块、灯光模块等应用功能模块。
66.在一种实施例中,容纳腔25内设置有与功能扩展模块适配的信号接驳端口、电源输入接驳端口、电源输出接驳端口等。
67.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二连接结构4包括合页41、铰链和空气弹簧42,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通过合页和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空气弹簧42实现对第二门板的转动开启或转动关闭形成动作缓冲。因此,空气弹簧42可在第二门板关闭过程中起到转动缓冲、辅助的作用。
68.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二门板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锁块组件28,第二锁块组件28用以实现对第二门板2和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与解锁。第二锁块组件28包括锁块、复位弹簧、控制拉线及驱动机构,锁块包括机械锁块和/或电动锁块,控制拉线分别与复位弹簧及锁块相连,控制拉线在复位弹簧的配合下实现对锁块的解锁与锁合。
69.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拉线与驱动机构相连,控制拉线为两根驱动杆,驱动机构包括手动扣手和/或驱动电机及滚珠滑轮机构,驱动杆在手动扣手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或,驱动杆在驱动电机和滚珠滑轮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对锁块的牵引控制。
70.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与车体控制台相连,驱动电机被驱动的正转时,控制拉线解除第二门板2与车体置物箱的门板安装位的锁合状态,第二门板2在外力作用下自门板安装位打开,且依靠自身重量相对门板安装位转动,使得第二门板2与第一门板1垂直。
71.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门板2被驱动的转动,使得第二门板2的板面与第一门板1的板面平行时,第二连接结构4的铰链形成第二门板2的止位件;当第二门板2被驱动的转动,使得第二门板2的板面与第一门板1的板面垂直时,第二连接结构4的铰链形成第二门板2的止位件。
72.参见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门板1为一侧具有缺口的矩形板状结构,缺口沿第一门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门板2为一侧具有外伸凸起的矩形板状结构,外伸凸起沿第二门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门板1上的缺口与第二门板2上的外伸凸起相适配。参见图6,第一门板1可由外蒙板11、内蒙板12及设置在外蒙板11和内蒙板12之间的内骨架13组成,外蒙板11和内蒙板12可以围成第一结构腔室16,用以容置电路结构或机械结构等。参见图7,第二门板2还设置有加强支架24,加强支架24主要设置在第二门板2的侧表面上用以实现结构加强。参见图7,第二门板2上的第二锁块组件28可以安装在锁块加强支架29上,用以实现
结构加强。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第二门板2的内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可折叠翻板3,在外力驱动下可折叠翻板3相对第二门板2转动且与第二门板2垂直,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和可折叠翻板3构成台阶状结构,可参见图5。
74.在一种实施例中,可折叠翻板3与内表面的连接处靠近第二门板2的上侧面,可折叠翻板3通过第三连接结构5与第二门板2相连,第三连接结构5包括合页51、铰链,可折叠翻板3上设置有扣手32及与扣手32配合的扣手支架33;可折叠翻板3上设置有锁扣及与锁扣相连的锁扣拉线。参见图7,可折叠翻板3上可以设置翻板装饰板31,也可设置翻板拉绳52,其配合第三连接结构5的合页实现对可折叠翻板3的转动驱动。
75.由上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包括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构成尾门门板,尾门门板整体被打开时与地面平行,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分段式开启,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均可以转动,第一门板1可被转动的与地面平行,第二门板2相对第一门板1转动的与第一门板1垂直,且位于第一门板1下方,第二门板2上设置有可相对第二门板2转动的可折叠翻板3,可折叠翻板3可转动的与地面平行,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通过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和可折叠翻板3可形成台阶状结构,该台阶状的结构可以用作上车的梯步,方便人员、货物上下后备箱(货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通运载工具尾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场景使用需求的问题。
76.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门板1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门板1的板面与车体后备箱(货箱)的底面相平行,第一门板1形成用以踩踏、乘坐、工作的台阶面。当第一锁块组件17和第二锁块组件28中的驱动电机与车体控制台相连后,尾门可通过电控开关控制,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可分别开闭,电控开关通过原车中控锁信号控制通断,实现对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的锁合止位。
77.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分为上下两段(第一门板1和第二门板2),三个部分(第一门板1、第二门板2、可折叠翻板3),上端分为两个部分组成(第二门板2和可折叠翻板3),每个部分都可通过铰链、合页等转动装置实现单独90
°
打开。
78.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尾门门板整体的开启方式与传统尾门开启方式无太大区别,开启后可再打开上端部分,打开电控方式可以一样,打开结构可通过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设置的铰链、合页等实现90
°
开启。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开启后,可再通过机械把手打开隐藏的可折叠翻板(上车踏板),可折叠翻板与第二门板可通过铰链连接,实现90
°
开启,从而行成上车梯步(台阶状结构)。台阶状结构的形成只能先打开上方的第二门板才能打开下方的第一门板,这是由于结构设计导致打开次序问题,第二门板位于上方,若第二门板不打开,整个尾门门板关闭,第一门板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安装在安装位上,自然不能打开,当第二门板打开后,整个尾门门板有部分开启,第一门板仅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安装位连接,即可形成台阶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解决了防盗问题。
79.实施例二
80.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载工具。该运载工具可以包括车体,车体的尾部设置有容置空间,车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通孔上安装有与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尾门,尾门为上述的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通孔的孔壁形成尾门的安装位。
8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载工具装设了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分段式多功能车体尾门的功能加持,实现了一门多用。
8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3.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