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1:1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


背景技术:

2.电加热器是工作、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设备,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暖气、电烘箱等都属于电加热设备。电加热器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电加热器上通常安装多个电热管来实现加热。
3.现有的大功率电加热器都是由多个电热管组成,导致电加热管端部导线杂乱,在工作时电加热管的端部过热,这些原因均可能会产生漏电、短路等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包括保护壳、上盖,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安装件,所述外安装件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保护壳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排线孔,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安装件,所述内安装件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安装件的外壁通孔内设置有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隔件,所述内隔件的外壁开设有传感器穿线孔,所述上盖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上盖位于保护壳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为圆柱形,所述上盖均为圆形,所述保护壳、上盖、外安装件、内安装件、内隔件均bmc材料制成。
8.优选的,所述外安装件、内安装件、金属套管均为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四个所述金属套管相互对应。
9.一种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热管,所述安装板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接线柱,所述加热管接线柱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接线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加热管接线柱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安装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外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内螺纹槽位于外固定孔与安装板之间,所述u型加热管的外壁套接有管箱,所述安装板靠近u型加热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线柱,所述传感器接线柱位于安装板的另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管箱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与排水口,所述管箱的左端与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管箱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
12.优选的,所述管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护架,所述保护架为u型。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中,将保护壳套接在电加热管接线部的外侧,保护壳、为bmc材料制成,具有优秀的绝缘性和耐高温性,能够避免应电加热管接线部漏电、短路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外安装件、第二固定孔配合固定螺丝将保护壳进行固定,即采用四个对的称固定螺丝安装,使得安装更加牢固。
15.2、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壳的内壁设置有内隔件,内隔件的外壁开设有传感器穿线孔,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线通过传感器穿线孔在通过排线孔延伸至外部,温度传感器的电线不会与电加热器内的高压导线有接触,提高了安全性。
16.3、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与保护壳通过固定螺丝相互连接,松开固定螺丝即可将上盖打开为后期接线维护提供了便利,保护壳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排线孔,使电缆可通过排线孔与内部加热管接线柱接线。
17.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u型加热管的设计,多个u型加热管提高了导热面积,提高了换u型加热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便时刻观察管箱内的液体温度,从而方便调节控制液体的温度,进一步节约了资源,降低能耗。
18.5、本实用新型中,在对电加热管进行搬运时,通过滚轮方便推动电加热管,对电加热管进行装车转运,且保护架能够对管箱的尾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管箱不用直接与地面接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的保护壳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的图2中a-a处截面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的金属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的侧视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1、保护壳;2、上盖;3、外安装件;4、排线孔;5、内安装件;6、内隔件;7、金属套管;8、第一固定孔;9、第二固定孔;10、传感器穿线孔;11、安装板;12、u型加热管;13、固定板;14、温度传感器;15、加热管接线柱;16、导电片;17、固定螺母;18、传感器接线柱;19、外固定孔;20、内螺纹槽;21、管箱;22、底板;23、滚轮;24、侧板;25、保护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31.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包括保护壳1、上盖2,保护壳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安装件3,外安装件3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固定孔9,保护壳1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排线孔4,保护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安装件5,内安装件5的外壁开设有通孔,内安装件5的外壁通孔内设置有金属套管7,金属套管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保护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隔件6,内隔件6的外壁开设有传感器穿线孔10,上盖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上盖2位于保护壳1的顶部。
32.保护壳1为圆柱形,上盖2均为圆形,保护壳1、上盖2、外安装件3、内安装件5、内隔件6均bmc材料制成,bmc材料为绝缘耐高温材料,外安装件3、内安装件5、金属套管7均为四个,第一固定孔8为四个,四个第一固定孔8与四个金属套管7相互对应。
3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保护壳1套接在电加热管接线部的外侧,通过外安装件3、第二固定孔9配合固定螺丝将保护壳1进行固定,即采用四个对的称固定螺丝安装,使得安装更加牢固;保护壳1的内壁设置有内隔件6,内隔件6的外壁开设有传感器穿线孔10,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线通过传感器穿线孔10在通过排线孔4延伸至外部,温度传感器的电线不会与电加热器内的高压导线有接触,提高了安全性;同样上盖2与保护壳1通过固定螺丝相互连接,松开固定螺丝即可将上盖2打开为后期接线维护提供了便利,保护壳1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排线孔4,使电缆可通过排线孔4与内部加热管接线柱15接线。
35.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5。
36.实施例2:
37.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
38.一种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包括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热管12,安装板1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接线柱15,加热管接线柱15的一端与安装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加热管接线柱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片16,加热管接线柱1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7,安装板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外固定孔19,固定板13的外壁开设有内螺纹槽20,内螺纹槽20位于外固定孔19与安装板11之间,u型加热管12的外壁套接有管箱21,管箱2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口与排水口,管箱21的左端与固定板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11靠近u型加热管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线柱18,传感器接线柱18位于安装板11的另一侧。
39.管箱2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板22,底板2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23,管箱21远离固定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板24,侧板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护架25,保护架25为u型。
4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多个u型加热管12的设计,多个u型加热管12提高了导热面积,提高了换u型加热管12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温度传感器14的设计,方便
时刻观察管箱21内的液体温度,从而方便调节控制液体的温度,进一步节约了资源,降低能耗;
42.在对电加热管进行搬运时,通过滚轮23方便推动电加热管,对电加热管进行装车转运,且保护架25能够对管箱21的尾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管箱21不用直接与地面接触。
43.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6-7。
44.一种电加热管保护壳及带有保护壳的电加热管的具体安装方式:将保护壳1套接在安装板11的外侧,内螺纹槽20与第二固定孔9对其,通过固定螺丝将保护壳1固定在固定板13的外侧,传感器接线柱18处的导线通过传感器穿线孔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加热管接线柱15处的导线分别通过多个排线孔4排向外界,上盖2与保护壳1通过固定螺丝相互连接。
45.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8。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