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22:5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涉及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2.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如今,祛痘、抗炎、美白祛斑均是化妆品的重要功能。
3.而目前,大家需要经常且长时间佩戴口罩,一部分人会发现皮肤出现过敏、致痘、毛孔粗大等症状,并且根据调查,我国青春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显示,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痤疮,属于一种大众皮肤病,会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痛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作为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应,对皮肤起着一种生理屏障和保护作用,但是当肌肤出现过敏和痤疮引起的炎症反应时,则超出了正常的免疫应答,皮肤就会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巨噬细胞起着介导作用,活化的促炎因子如tnf-α、促炎介质no等会诱导和加强局部炎症反应。而皮肤灰暗和色斑是黑色素细胞在皮肤表层的不均匀分布和积聚的结果。黑色素是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小体中前驱酪氨酸在酪氨酸酶作用下生成黑色素,这种黑色素在表皮内异常增加使患者产生黄褐斑。黑色素是皮肤中最重要的色素,它决定我们的肤色。同时,黑色素也是人体皮肤的自然防卫系统,可以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但当黑色素产生过多或分布不均匀时,却会导致色素沉淀,形成黑斑,影响仪容。皮肤在缺水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和分泌能力都相应降低,在这种环境下,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和色素都很容易积聚在皮下,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形成斑点。
4.壬二酸又称杜鹃花酸,常存在于黑麦、大麦、小麦这一类的谷物中,自然界有些植物和微生物的分泌物中能发现壬二酸。在人体皮肤表面,会有皮屑芽孢菌,这种真菌会把油酸降解成壬二酸。壬二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作用于黑色素产生过程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其活性,从而有效的抑制皮肤黑素的合成,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壬二酸呈现选择性地作用于高活性和异常黑素细胞,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壬二酸抗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是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dna的合成,进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壬二酸抗增殖和脱色素活性对高活性和异常表皮细胞(角朊细胞和黑素细胞)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痤疮是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面部和胸背部,可不同程度的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结节和脓肿,反复发作,会对患者容貌产生一定影响。壬二酸通过抑制角质细胞中的激肽释放酶5来抑制抗菌肽,从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缓解炎症反应。
5.而普通的壬二酸有以下缺点:难溶于水和油脂,不易加入体系;难分散,易结团,不易搅拌均匀;粒径大,不易吸收,有颗粒感,体系稳定性差。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并和医学结合,制备一款以超微壬二酸为主要成分,能抑制油脂分泌和控制细菌
生长、抑制细胞产生炎症因子、有效清除自由基、增强皮肤弹性并减少色素沉积的一系列生物酶和缓解炎症反应且稳定的化妆品,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增强皮肤弹性并减少色素沉积,抑制油脂分泌、控制细菌生长、通透阻塞毛囊导管、不留损容性症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细胞中产生炎症因子的一系列生物酶及产生炎症反应的微生物。
7.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超微壬二酸10~30份、茶树精油0.01~4份、三氯生0.1~0.5份、苯甲酸0.3~0.7份、多元醇10~20份。
8.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9.还包括乳链菌肽0.000001~0.0001份。
10.多元醇为丁二醇、1,3-丙二醇、乙氧基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1.超微壬二酸为普通壬二酸经过流体动力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过的粒径为5μm、过筛率≥95%的超微壬二酸粉末。
12.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其中采用超微壬二酸可以用醇分散后加入体系,易吸收、无颗粒感、体系更稳定,解决了普通壬二醇难溶于水和油脂、不易加入体系、难分散、易结团、不易搅拌均匀的问题,且本发明通过添加超微壬二酸与茶树精油、三氯生、苯甲酸、多元醇、乳链菌肽等进行协同作用,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志愿者d0使用实施例6的visia-cr图片实例;
15.图2是本发明志愿者d14使用实施例6的visia-cr图片实例;
16.图3是本发明志愿者d28使用实施例6的visia-cr图片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8.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超微壬二酸10~30份、茶树精油0.01~4份、三氯生0.1~0.5份、苯甲酸0.3~0.7份、多元醇10~20份。
19.还包括乳链菌肽0.000001~0.0001份。
20.多元醇为丁二醇、1,3-丙二醇、乙氧基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1.超微壬二酸为普通壬二酸经过流体动力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过的粒径为5μm、过筛率≥95%的超微壬二酸粉末。
22.壬二酸的祛痘机理如下:雄激素刺激导致皮脂腺过度增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等系列问题,壬二酸通过抑制5α-还原酶从而抑制雄激素刺激,还能抑制毛囊角化过
度。当皮脂腺过度增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时,毛囊内环境稳定就会被破坏,此时,壬二酸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大量生长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痤疮的形成。
23.壬二酸的抗炎机理是抑制活性氧的形成和释放、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抑制cd36(脂肪酸转运酶)和nadph氧化酶(nox,调控细胞ros合成的酶蛋白),最终抑制mapk/nf-κb;抑制mark p38蛋白激酶和nf-κb蛋白的转运;刺激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蛋白的转运;抑制角质细胞中的激肽释放酶5(klk5)抑制抗菌肽,从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缓解炎症反应。
24.壬二酸的美白祛斑机理:壬二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作用于黑色素产生过程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其活性,从而有效的抑制皮肤黑素的合成,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壬二酸能选择性作用于异常黑素细胞,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25.壬二酸抗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是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dna的合成,进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壬二酸抗增殖和脱色素活性对高活性和异常表皮细胞(角朊细胞和黑素细胞)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26.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超微壬二酸10~30份、茶树精油0.01~4份、三氯生0.1~0.5份、苯甲酸0.3~0.7份、多元醇10~20份,在常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可;或将超微壬二酸10~30份、茶树精油0.01~4份、三氯生0.1~0.5份、苯甲酸0.3~0.7份、多元醇10~20份,乳链菌肽0.000001~0.0001份,在常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27.本发明一种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在化妆品应用,具体的,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占化妆品总质量的0.5~8.0wt%。
28.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均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其中,超微壬二酸采购于上海睿犀贸易有限公司、茶树精油采购于australian botanical products pty ltd、三氯生采购于广州云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苯甲酸采购于康迪斯化工(湖北)有限公司、乳链菌肽采购于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元醇采购于上海言臻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浦恩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采购于广州市百好博有限公司。
29.实施例1
30.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苯甲酸0.3份、乙氧基二甘醇8份、丁二醇2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31.实施例2
32.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苯甲酸0.3份、乙氧基二甘醇8份、丁二醇2份、乳链菌肽0.000001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33.实施例3
34.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苯甲酸0.3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1,3-丙
二醇2份、乳链菌肽0.00005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35.实施例4
36.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苯甲酸0.3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1,3-丙二醇2份、乳链菌肽0.0001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37.实施例5
38.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30份、茶树精油4份、三氯生0.5份、苯甲酸0.7份、乙氧基二甘醇20份、乳链菌肽0.0001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39.实施例6
40.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20份、茶树精油2份、三氯生0.3份、苯甲酸0.5份、乙氧基二甘醇20份、乳链菌肽0.00005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41.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效果,下面给出本技术的对比实验例:
42.对比例1
43.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44.对比例2
45.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46.对比例3
47.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48.对比例4
49.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茶树精油0.01份、三氯生0.1份、苯甲酸0.3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50.对比例5
51.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超微壬二酸10份、乙氧基二甘醇16份、乳链菌肽0.0001份,再添加化妆品的基础成分: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zen)1份、金黄洋甘菊花水22.8份、去离子水加至100份。
52.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5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即可进行实验。
53.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优点,下面给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验效果:
54.1.祛痘功效测试(体外法)
55.(1)测试样品:将实施例1~6,对比例1~5的组合物添加到普通乳液外用基质中制备所得的测试样品,其中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占乳液总质量的0.5%。阴性对照品为该普通乳液基质,阳性对照为bpo凝胶(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56.(2)测试方法:将冻存的痤疮丙酸杆菌菌种活化后,将菌液稀释至1.0
×
106cfu/ml。以每孔100微升稀释后的菌液加至96孔板,同时加入100微升的各样品溶液;阴性对照品为100微升该普通乳液基质溶液以及阳性对照组加入100微升bpo凝胶溶液。将96孔板置于厌氧箱孵育48h后取出,用酶标仪检测各孔的od
600
,得出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结果如表1:
57.表1样品抑菌率
[0058][0059][0060]
从表1的祛痘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祛痘效果均比较明显,但实施例1-6的祛痘效果均优于所有对比例,这些效果的异同是由于组方不同和组方成分添
加量不同引起的。实施例最高抑菌率可达83%,而对比例最高抑菌率仅为41%,几乎只为实施例的一半效果。说明组合物中单独几种组分的组合,其抑菌率远远不及组分协同发挥的抑菌效果,说明该发明在抑菌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0061]
2.人体安全性检验
[0062]
方法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七章2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
[0063]
(1)测试样品:将实施例1~6,对比例1~5的组合物添加到普通乳液外用基质中制备所得的测试样品,其中含超微壬二酸的控油祛痘功效的组合物占乳液总质量的0.5%。对照孔为空白对照(不置任何物质)。
[0064]
(2)测试者选择:选择18~60岁符合试验要求的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有如下条件的人群不能作为受试者: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任何抗炎药物者;受试者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近6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妇女;双侧乳房切除及双侧腋下淋巴结切除者;在皮肤待试部位由于瘢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他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参加其他的临床试验研究者;体质高度敏感者;非志愿参加者或不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0065]
(3)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受试者30名,其中女15名,男15名。选用面积不超过50mm2、深度约1mm的合格斑试器材。将测试样品放入斑试器小室内,用量约为0.020g—0.025g。将加有测试样品的斑试器用低致敏胶带贴敷于受试者的前臂屈侧曲侧,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地贴敷于皮肤上,持续24h。分别于去除测试样品斑试器后30min(待压痕消失后)、24h和48h按表2.1标准观察皮肤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如表2.2:
[0066]
表2.1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皮肤反应分级标准
[0067][0068][0069]
表2.2斑贴试验结果
[0070][0071]
从表2.2的斑贴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6达到了预期效果,均为阴性反应。而对比例1~5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能是由于三氯生、苯甲酸、乳链菌肽的影响。这源于对比例1~5的组分和配比不同引起的。结合功效测试和安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1~5尽管在祛痘功效测试中表现出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不显著且与实施例效果相差甚远,且在人体安全性却存在较大隐患,如果作为祛痘产品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0072]
3.祛痘人体功效试验
[0073]
方法参照《t/tdca004-2021化妆品祛痘功效测试方法》。
[0074]
(1)测试样品:将实施例1~6,对比例1~5的组合物添加到普通乳液外用基质中制备所得的测试样品。其中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占乳液总质量的8%。
[0075]
(2)受试者选择
[0076]
受试者人数:有效受试者110人,每组10人。
[0077]
入选标准:年龄在18岁~40岁之间,健康女性或男性;面部皮肤有一定数量粉刺者,不能是临床制剂难以改善的结节或囊肿等;无过敏性疾病,无化妆品及其它外用制剂过敏史;面部皮肤应无胎记、抓痕、白斑、色素痣等影响试验的现象;能够理解试验过程,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
[0078]
排除标准:计划怀孕或妊娠或哺乳期以及产后六个月内的妇女;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近两个月受试部位使用任何抗炎药物者;近三个月受试部位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正在接受治疗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正在接受皮肤科治疗的人群;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0079]
受试者限制:在试验期间受试者必须使用试验机构提供的试验产品和对照产品,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具有祛痘功效或者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产品;在试验期间受试者应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健康饮食。
[0080]
(3)试验流程
[0081]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0082]
首次到访,对受试者进行试验说明,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等询问受试者一系列关于疾病史、健康状况等问题,同时对面部粉刺状况进行符合性评估,并记录。
[0083]
合格受试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使用碱性皂基清洁产品清洁面部,清洁后用无屑吸水干纸巾擦拭干净。在符合要求的房间内静坐至少30分钟,期间不能喝水和饮料。
[0084]
由皮肤科医生或实验室研究者对受试者面部粉刺进行计数。
[0085]
用皮肤图像拍摄系统visia-cr拍摄标准图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受试部位皮肤的a*值,a*值越小,粉刺炎症越轻,反之越重。
[0086]
受试者分别在使用14天、28天后返回实验室,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重复测试步骤。
[0087]
计算结果: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若数组为正态分布,自身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两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上述统计分析均为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
[0088]
结果判定:使用产品前后任一访视时点视觉评估或图像分析相关参数中任一参数的变化结果显著改善(p《0.05),表示试验产品有祛痘功效,否则认为试验产品无祛痘功效。
[0089]
表3.1测试样品各时间点痘痘部位a*值
[0090]
[0091][0092]
注:以上数据为每组10人的平均值,a*值越小,粉刺炎症越轻,反之越重。
[0093]
对表3.1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例1~6使用样品14天(d14)、28天(d28)与使用样品前(d0)比较痘痘部位a*值明显降低,实施例3在d28与d0达到最高差值为9.71,且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连续使用实施例1~6所制成的样品对痘痘炎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0094]
对比例1~5在使用样品14天(d14)与使用样品前(d0)对比无明显变化,仅在使用样品28天(d28)与使用样品前(d0)对比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比例3在d28与d0达到最高差值仅为3.89,说明实施例1~6对痘痘炎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比例1~5。且实施例1~6在使用样品14天(d14)时就起效,说明实施例1~6起效时间短、效果强。
[0095]
综上所述,说明本发明组合物中各组分协同增效,可在较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炎、祛痘功效。
[0096]
表3.2测试样品各时间点面部粉刺计数
[0097]
样品d0d14d28实施例17.805.302.10实施例27.004.101.40实施例39.306.402.60实施例48.503.301.20实施例56.103.201.90实施例67.303.502.00对比例17.105.605.00对比例28.807.307.00
对比例36.806.304.70对比例47.406.305.00对比例58.306.206.00
[0098]
注:以上数据为每组10人的平均值,粉刺计数越小,说明粉刺越少,反之越多。
[0099]
对表3.2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例1~6使用样品14天(d14)、28天(d28)与使用样品前(d0)比较面部粉刺计数明显减少,实施例4在d28与d0达到最高差值为7.3,且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连续使用实施例1~6所制成的样品具有祛痘功效。
[0100]
而对比例1~5使用样品14天(d14)、28天(d28)与使用样品前(d0)比较面部粉刺计数虽有减少但效果远弱于实施例1~6,对比例4在d28与d0达到最高差值仅为2.4,都不及实施例的一半效果,说明实施例1~6的祛痘效果优于对比例1~5。
[0101]
综上所述说明本发明组合物中各组分协同增效,具有良好的祛痘功效,达到持久祛痘的效果。
[0102]
4.美白祛斑人体功效试验
[0103]
方法参照化妆品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方法,第二法:人体开放使用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
[0104]
(1)测试样品:将实施例1~6,对比例1~5的组合物添加到普通乳液外用基质中制备所得的测试样品。其中含超微壬二酸的具有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功效的组合物占乳液总质量的5%。
[0105]
(2)受试者选择
[0106]
受试者人数:有效受试者110人,每组10人。
[0107]
入选标准:18~60岁,健康女性或男性;受试部位至少有一个和周围邻近皮肤的ita
°
差值大于10
°
的明显色斑,且直径不小于3mm(不能是临床上使用外用制剂难以改善的雀斑、色素痣等);无过敏性疾病,无化妆品及其它外用制剂过敏史;既往无光感性疾病史,近期内未使用影响光感性的药物;受试部位皮肤应无胎记、炎症、瘢痕、多毛等现象;能够理解试验过程,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
[0108]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备孕计划者;患有银屑病、湿疹、异位性皮炎、严重痤疮等皮肤病史者;或患有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抗炎药物者;近2个月内使用过果酸、水杨酸等任何影响皮肤颜色的产品或药物(如氢醌类制剂)者;近3个月内试验部位使用过维a酸类制剂或进行过化学剥脱、激光、脉冲光等医美治疗者;不可避免长时间日光暴露者;近2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其他临床评估认为不适合参加试验者。
[0109]
受试者限制:在试验期间受试部位必须使用试验机构提供的试验产品或对照产品,不能使用其他任何具有祛斑美白功效或者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产品;在试验期间不能有暴晒情况,并应做好试验部位的防晒工作。
[0110]
(3)试验流程
[0111]
按照要求招募入组志愿受试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入组前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等询问受试者一系列关于疾病史、健康状况等问题。
[0112]
对入组的合格受试者进行产品使用前皮肤基础值评估和测试并记录;产品使用后2周、4周、8周再次进行相同的评估和测试。
[0113]
在各访视时点,用皮肤色度仪分别测量试验部位色斑区皮肤的l*、a*、b*数值,每个测试区测试三次,记录并计算ita
°
值。测试皮肤区域ita
°
值越大,肤色越浅,反之越深。
[0114]
在各访视时点,用皮肤黑素测试仪分别测量试验部位色斑区皮肤的mi值,每个测试区测试三次,并记录;测试区mi值越小,肤色越浅,反之越深。
[0115]
数据统计: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
±
标准差,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自身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两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试验产品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上述统计分析均为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
[0116]
试验结论:使用产品前后任一访视时点仪器测试或图像分析相关参数中任一参数的变化结果相差显著(p《0.05),或使用样品后测试值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侧)结果时(p《0.05),则认定试验产品有祛斑美白功效,否则认为试验产品无祛斑美白功效。
[0117]
表4.1测试样品各时间点ita
°
值、mi值
[0118]
[0119][0120]
注:以上数据为每组10人的平均值,ita
°
值越大,肤色越浅;mi值越小,肤色越浅,反之越深。
[0121]
对表4.1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例1~6使用样品2周、4周、8周与使用前比较色斑区域ita
°
值逐步增大、mi值逐步减小,实施例1~6使用8周后ita
°
平均值差值达到2.72,mi平均值差值达到8.52,说明色斑变浅,且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连续使用实施例1~6所制成的样品具有美白祛斑功效。
[0122]
而对比例1~5使用样品2周、4周、8周与使用前比较色斑区域ita
°
值、mi值无显著性差异,对比例1~5使用8周后ita
°
平均值差值仅为0.34,mi平均值差值仅为1.6,说明实施例1~6的美白祛斑效果优于对比例1~5。
[0123]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超微壬二酸、茶树精油、三氯生、苯甲酸、多元醇、乳链菌肽这几种化妆品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无论是在人体安全性测试还是祛痘抗炎、美白祛斑功效测试中,结果均达到预期,可在对人体安全无危害、对皮肤无损伤的基础上能更强效更有力的起到祛痘、抗炎及美白祛斑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