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刷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9:1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刷移相器。


背景技术:

2.电刷移相器是能够对波的相位进行调整的一种装置,任何传输介质对在其中传导的波动都会引入相移。电刷移相器的特点是移相精度高,电刷移相器在雷达、导弹姿态控制、加速器、通信、仪器仪表甚至于音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为了精准覆盖与铺设成本的需求,电调天线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刷移相器是电调天线的核心部件,电调天线可通过远程控制传动系统改变电刷移相器的相位调整辐射波束倾角,进而实现对网络覆盖区域调整。目前基站天线电刷移相器种类多样,其中扇形电刷移相器应用最为普遍。现有扇形电刷移相器包括驱动模块、传动模块及电刷。由于现有扇形电刷移相器中的传动模块包括丝杆,丝杆会涉及到直线运动,然后将直线运动转化为电刷的扇形(圆周的一部分)运动而实现相位控制,故,现有扇形电刷移相器中具有以下缺点:丝杆的直线运动使得传动模块的纵向跨度大,一方面传动距离远,难以精确控制相位变化,另一方面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故,现有扇形电刷移相器的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增加了天线整体布局的难度。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刷移相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刷移相器,其通过齿轮组件将驱动件与主印刷电路板及电刷连接为一个集成的整体,既能够精确控制相位的变化又实现了小型化的同时,还适用于多端口天线,优化了天线的整体布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刷移相器,包括驱动件、齿轮组件、主印刷电路板和电刷;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联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是锥形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锥形齿轮部和柱形齿轮部,所述锥形齿轮部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柱形齿轮部一体形成在所述锥形齿轮部的大端,所述联动齿轮是柱形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的锥形齿轮部啮合,且,所述传动齿轮的柱形齿轮部与所述联动齿轮啮合;所述电刷与所述联动齿轮固定连接且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上。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共具有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和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在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之间呈面对面设置,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在所述驱动齿轮的带动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步且反向地转动。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齿轮包括第一联动齿轮和第二联动齿轮,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外壁面,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外壁面设有
上下错位且平行分布的第一齿纹部和第二齿纹部,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外壁面设有上下错位且平行分布的第三齿纹部和第四齿纹部,所述第一齿纹部和所述第二齿纹部在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首尾相连成封闭形,所述第三齿纹部和所述第四齿纹部在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首尾相连成封闭形,以保证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择一地与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但两个所述联动齿轮不能同时地与同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一齿纹部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第四齿纹部啮合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第三齿纹部分离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二齿纹部分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第三齿纹部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二齿纹部啮合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第一齿纹部分离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所述柱形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第四齿纹部分离;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带动下,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亦为同步且反向地转动。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左右方向,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均垂直,所述主印刷电路板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主印刷电路板和第二主印刷电路板,所述电刷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电刷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电刷,所述第一电刷和所述第二电刷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亦为轴对称设置。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衬板,所述衬板包括相背设置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电刷和所述第二电刷安装定位于所述衬板的顶表面,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安装定位于所述衬板的底表面;所述衬板上设有一对通孔,所述第一联动齿轮、所述第二联动齿轮分别能够透过一个所述通孔对应地实现在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上的定位。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印刷电路板还包括设于所述衬板顶表面上的第三主印刷电路板和第四主印刷电路板,所述电刷还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三电刷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四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第四电刷,所述衬板底表面上还设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联动齿轮和第四联动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的相反两侧均设有齿纹,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和所述第三联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的相反两侧啮合联动以驱动所述第三电刷在所述第三主印刷电路板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联动齿轮和所述第四联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齿条的相反两侧啮合联动以驱动所述第四电刷在所述第四主印刷电路板上的转动。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个销轴、两个销扣和独立设置带有开口的卡垫片;所述销轴设有绕轴环设的凹槽,所述卡垫片卡入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其中一个抵靠定位;每一个所述销扣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定位部,每一个所述定位部的末端形成卡钩,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的中心轴线处设有凸台,所述卡钩与所述凸台卡接限位。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个轴承和两个橡胶圈,所述轴承设
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之间,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通孔的位置且夹持设于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和对应的所述主印刷电路板之间。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印刷电路板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设有主级传输线路;所述电刷包括电刷印刷电路板和压块;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面向所述上表面且设有次级传输线路,以在所述主级传输线路和所述次级传输线路之间形成电耦合;所述压块和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块除了包括位于所述顶面上方的主体部外,还包括扣合部和弹性部的至少其中一种;所述扣合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弯折延伸至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扣合;和/或,所述弹性部将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弹性抵压在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将驱动件、主印刷电路板和电刷通过齿轮组件集成在一起,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与传动齿轮啮合的联动齿轮,即,通过多个齿轮间的啮合转动实现了对相位变化的精确控制;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一个驱动锥齿轮、上下设置的两个传动齿轮以及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两个联动齿轮,且,所述联动齿轮与电刷印刷电路板固定,因此,一个所述驱动锥齿轮能够驱动上下两个传动齿轮在相反的方向上同步转动,再通过左右两个所述联动齿轮的同步反向转动,实现两个电刷在对应两个主印刷电路板上同步且反向的扇形(圆周的一部分)运动,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双端口的天线,既精确控制相位的同步变化,又实现了天线结构的小型化;进一步的,本发明继续增加了与联动齿轮啮合的联动“齿轮与齿条”设计,实现一个电机同时控制多个电刷进行移相,用于更多端口的天线,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天线结构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平面俯视图;
18.图3是图1的平面仰视图;
19.图4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5是与图3类似的除去分离开来的机体盒后其余部分的平面仰视图;
21.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22.图7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一中驱动件、齿轮组件和电刷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为了清晰地表示三者的组合关系,夹在齿轮组件和电刷之间的两个主印刷电路板以及两个主印刷电路板安装的衬板并未表示出来;
23.图8是图7中的驱动件与驱动齿轮、传动齿轮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图8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5.图10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6.图11是图8的平面俯视图;
27.图12是沿图11中b-b线且上下倒置后的剖视图;
28.图13是图7中的电刷与联动齿轮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同样的,衬板及两个主印刷电路板并未表示出来;
29.图14是图1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0.图15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1.图16是图15中电刷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2.图17是图13的平面仰视图;
33.图18是沿图17中c-c线且上下倒置后的剖视图;
34.图19是沿图2中d-d线的剖视图;
35.图20是图19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36.图21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37.图22是图21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38.图23是将图22中的两个主印刷电路板以及两个主印刷电路板安装的衬板进一步分解的示意图;
39.图24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二的平面俯视图;
40.图25是本发明电刷移相器实施例二的平面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请参考图1至图25,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刷移相器100,包括驱动件1、齿轮组件2、主印刷电路板3和电刷4。为方便说明,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定义了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上下方向、所述左右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为两两相互垂直。所述驱动件1包括但不限于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能够实现驱动的精准控制。请参考图3、图4和图7,所述齿轮组件2包括驱动齿轮21、传动齿轮22和联动齿轮23。所述驱动齿轮21是锥形齿轮。所述传动齿轮22包括锥形齿轮部2201和柱形齿轮部2202,所述锥形齿轮部2201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一体形成在所述锥形齿轮部2201的大端。所述联动齿轮23是柱形齿轮。所述驱动齿轮21与所述传动齿轮22的锥形齿轮部2201啮合,且,所述传动齿轮22的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联动齿轮23啮合。所述电刷4与所述联动齿轮23固定连接,所述电刷4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上。本发明通过驱动件1和包括多个齿轮(驱动齿轮21、传动齿轮22和联动齿轮23)的齿轮组件2进行驱动并传动的方式,控制电刷4在主印刷电路板3上的扇形(圆周的一部分)运动,多个齿轮间的啮合转动较丝杆的直线传动方式相比,提高了传动效率,提升了传动稳定性,实现了对相位变化的精确控制。
42.实施例一(图1至图23):
43.请参考图1、图4及图7,所述驱动齿轮21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实施例一中,所述传动齿轮22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2。由于每一个所述传动齿轮22均包括锥形齿轮部2201和柱形齿轮部2202,因此,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共具有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2201和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2201在两个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之间呈面对面设置,从而两个所述锥形齿轮部2201能够同时与所述驱动齿轮21啮合。在所述驱动齿轮21的带动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同步且反向地转动。
44.请参考图6、图7及图15,所述联动齿轮23包括第一联动齿轮231和第二联动齿轮232。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23均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外壁面。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外壁
面设有上下错位且平行分布的第一齿纹部2301和第二齿纹部2302,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外壁面设有上下错位且平行分布的第三齿纹部2303和第四齿纹部2304。所述第一齿纹部2301和所述第二齿纹部2302在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首尾相连成封闭形,所述第三齿纹部2303和所述第四齿纹部2304在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首尾相连成封闭形。也就是说,实施例一保证了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23择一地与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2啮合但两个所述联动齿轮23不能同时地与同一个所述传动齿轮22啮合。
45.请参考图6和图7,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第一齿纹部2301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第四齿纹部2304啮合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第三齿纹部2303分离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第二齿纹部2302分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第三齿纹部2303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第二齿纹部2302啮合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的第一齿纹部2301分离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所述柱形齿轮部2202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的第四齿纹部2304分离。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2(第一传动齿轮2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2)的带动下,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亦为同步且反向地转动。
46.请参考图5、图7至图9,所述驱动齿轮21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传动齿轮22具有第二中心轴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在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联动齿轮23具有第三中心轴线,所述第三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平行地在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实施例一的所述驱动件1驱动所述驱动齿轮21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旋转,所述传动齿轮22在所述驱动齿轮21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二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联动齿轮23在所述传动齿轮22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三中心轴线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二中心轴线是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共用轴线,所述第三中心轴线为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在所述驱动齿轮21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同步且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的带动下绕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的带动下绕另外一个所述第三中心轴线旋转,故,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之间亦为同步且反向的转动。例如:图8和图9中,所述驱动齿轮21在绕第一中心轴线沿d1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绕第二中心轴线沿d2方向旋转,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绕第二中心轴线沿d3方向旋转;图7、图8和图9中,因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绕第二中心轴线沿d2方向旋转,所以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沿d4方向旋转,并且,因为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绕第二中心轴线沿d3方向旋转,所以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沿d5方向旋转。
47.请参考图9和图12,由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之间是反向的转动连接,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之间的轴承5,用于降低摩擦力;请参考图15和图18,由于所述联动齿轮23也在相对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转动,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还设有位于所述联动齿轮23和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之间的橡胶圈13。所述橡胶圈13利用自身弹性,补偿配合间隙,使所述主印刷电路
板3和如下所述的电刷印刷电路板45紧密贴合,保证耦合效果;另外,所述橡胶圈13隔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和所述联动齿轮23,避免刚性接触,减少接触面,降低转动磨损。可选的,所述轴承5为一个;当所述联动齿轮23为两个时,所述橡胶圈13亦对应设置为两个。
48.请参考图16、图19至图23,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301和下表面302,所述上表面301设有主级传输线路(未标号)。所述电刷4包括电刷印刷电路板45和压块46。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451和底面452,所述底面452面向所述上表面301且设有次级传输线路(未标号),以在所述主级传输线路和所述次级传输线路之间形成电耦合。所述压块46和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固定在一起。实施例一中,所述压块46除了包括位于所述顶面451上方的主体部461外,还包括扣合部462和弹性部463。所述扣合部462自所述主体部461的一端弯折延伸至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的下表面302扣合;所述弹性部463将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弹性抵压在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的上表面301上。所述扣合部462将用于枢接旋转那一端的远端扣合限位至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的另一侧,保证了所述电刷4转动过程中,所述电刷4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之间不易分离;所述弹性部463提供给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向下的保持力,保证了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的次级传输线路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的主级传输线路两者之间电耦合的稳定性。需要强调的是,可选的,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包括扣合部462和弹性部463的其中一个,即,不是必须同时设置扣合部462和弹性部463。
49.通过在主印刷电路板3上方物理地(机械地)旋转电刷4,可以改变rf(radio frequency)信号的子分量电容耦合回到主印刷电路板3的位置,因此改变rf信号的每个子分量从电刷4到关联辐射元件的相应传输路径的长度,这些路径长度的变化将会导致rf信号的相应子分量的相位变化。电刷4的如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技术,本发明不再赘述。
50.请参考图1和图23,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的实施例一中,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主印刷电路板31和第二主印刷电路板32。所述电刷4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31上的第一电刷41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32上的第二电刷42。所述第一电刷41和所述第二电刷42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亦为轴对称设置。如此设置,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可以保证同步移相以控制移相的精度。
51.请参考图1至图4、图6和图23,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还包括衬板7。所述衬板7包括相背设置的顶表面71和底表面72。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31、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32、所述第一电刷41和所述第二电刷42安装定位于所述衬板7的顶表面71。所述驱动齿轮2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安装定位于所述衬板7的底表面72。具体的,所述衬板7上设有一对通孔70,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分别能够透过所述通孔70对应地实现在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31、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32上的连接定位。对应于该一对所述通孔70,每一个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也设有孔洞30。如此设置,本发明电刷移相器100的驱动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位于衬板7的相反两侧,不会相互干扰。
52.请参考图5至图18,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包括一个销轴6、两个销扣8和独立设置带有开口(未标号)的卡垫片12。所述销轴6和所述卡垫片12共同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所述轴承5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之间的定位连接。每一个所述销扣8用于将所
述主印刷电路板3、所述电刷4和所述联动齿轮23分别从上下两侧共同定位连接在所述衬板7上。具体的,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和所述电刷4位于所述衬板7的上方,所述联动齿轮23位于所述衬板7的下方。
53.请参考图7至图12,所述销轴6包括基板61和自所述基板61延伸的定位柱62。所述定位柱62设有绕轴环设的凹槽620。在所述销轴6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所述轴承5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之后,所述基板61抵靠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上,所述卡垫片12卡入所述凹槽620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抵靠定位。当然,所述销轴6也可以上下调换地先穿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再穿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则所述基板61抵靠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上,所述卡垫片12卡入所述凹槽620内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抵靠定位。
54.请参考图13至图18,每一个所述销扣8包括基部81和自所述基部81延伸的一对定位部82。所述定位部82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即第一定位部821和第二定位部822之间形成间隙80。每一个所述定位部82的末端形成卡钩820,每一个所述联动齿轮23上设有凸台230。在所述销扣8依次穿过所述压块46的第一枢接孔460、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的第二枢接孔450、所述衬板7的通孔70、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的孔洞30、所述橡胶圈13的环腔和所述联动齿轮23的中心轴线后,所述基部81抵靠在所述压块46上,所述卡钩820与所述凸台230卡接限位防脱离。所述第一枢接孔460内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部461相连的连接臂4600,所述销扣8在穿过所述压块46的第一枢接孔460时,所述第一定位部8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82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4600的两侧。因此,所述联动齿轮23能够带动所述压块46从而能够驱动所述电刷印刷电路板45。
55.与本发明相关的还包括一个控制模块(未图示)和至少两条控制线(未图示)。请参考图3、图4和图23,所述衬板7设有长槽700,所述驱动件1收容在一个机盒11内,所述机盒11嵌位于所述长槽700内以保证稳定性。所述驱动件1、所述驱动齿轮2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2、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所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31、所述第二主印刷电路板32、所述第一电刷41和所述第二电刷42全部安装在所述衬板7上成为一个集成的整体,集成后的每一个所述电刷移相器100能够通过一条所述控制线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其控制的多个所述电刷移相器100之间省去了传统的机械连接,极大减少了占用的空间,布局更为灵活。
56.本发明的实施例一通过一个驱动件1同时控制两个电刷4(一拖二)进行左右对称地移相,保证了相位移动的同步性;将驱动件1、齿轮组件2、主印刷电路板3和电刷4统一集成安装在一个衬板7上组成本发明的电刷移相器100,所述控制模块与集成后的至少两个所述电刷移相器100之间能够通过至少两条控制线一一对应地连接,控制线的使用极大减少了空间占用,布局更为灵活,对于多端口和小型化的独立电调天线,有绝对的优势;集成化设计降低了产品成本和装配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57.实施例二(图24及图25)与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3还包括设于所述衬板7上的第三主印刷电路板33和第四主印刷电路板34,所述电刷4还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印刷电路板33上的第三电刷43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四主印刷电路板34上的第四电刷44,所述衬板7上还设有第一齿条91、第二齿条92、第三联动齿轮233和第四联动齿轮234。所述第一齿条91和所述第二齿条92的相反两侧均设有齿纹。所述第一联动齿轮231和所述第三联动齿轮233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91的相反两侧啮合
联动以驱动所述第三电刷43在所述第三主印刷电路板33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联动齿轮232和所述第四联动齿轮234分别与所述第二齿条92的相反两侧啮合联动以驱动所述第四电刷44在所述第四主印刷电路板34上的转动。因此,本发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联动的“齿轮与齿条”设计,使得一个驱动件1可控制多个电刷4;具体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实现一个驱动件1同时控制四个电刷4(一拖四)进行移相。故,实施例二较实施例一相比,能够用于更多端口的天线,进一步减少了占用的空间。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