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8:3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修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


背景技术:

2.轮胎作为机动车的重要部件,且其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故在轮胎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轮胎的制造流程一般包括密炼工序、压出工序、胎圈工序、压延工序、截断工序、成型工序、硫化工序及检验工序。其中成型工序将之前工序的各种半制品按照规定的工艺组合在一起,经过两次成型,形成轮胎的基本形状-生胎。生胎经过检查后运送到硫化工序,生胎被装到硫化机上,在模具里经过适当的时间以及适宜的条件,从而硫化成成品轮胎。之后轮胎被送至检验区域进行外观检验、均匀检验、动平衡、经平衡检验等检验工序。
3.轮胎在加工过程中开会产生毛刺或者废料残留,对轮胎质量检测造成影响。例如,由于轮胎在进行硫化成型工艺时,生胎装入硫化机模具,会经过高压高温的挤压,待硫化结束后会在轮胎表面的拼接处残留有一部分的橡胶废料。在外观检验时需要去除掉这圈多余的废料才能被评审为合格的产品。目前采用去除废料的方式为人工修整,需要人工手动搬运和转动轮胎,人工查看毛刺位置人后手工铲掉毛刺,并且需要人工翻转轮胎实现内表面的橡胶的去除,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甚至操作不当会划伤轮胎或者划伤操作者。同时人工修整的质量不稳定,且有可能损伤新胎。
4.公开号为“cn214773405u”,名称为“一种轮胎生产自动化去除毛刺装备”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机器人去除毛刺的设备,其包括割毛框架,割毛框架上设有一排带动轮胎转动的旋转滚筒,旋转滚筒沿一端设有阻挡板,其两侧边均设有扶正轮胎的扶正组件;在旋转滚筒沿其滚动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自动割毛工位;自动割毛工位上方设有相机和激光传感器。该设备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参与,容错率低,节省人工,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但是该设备存在去除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轮胎毛刺去除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去除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可提升轮胎去除毛刺时轮胎的稳定性,保证轮胎修整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包括:
7.底板;
8.垫板,设置于底板上,垫板能够绕其中心轴相对于底板旋转,垫板用于放置轮胎;
9.转动盘,能够沿垫板的径向及轴向移动以紧贴轮胎胎侧的内表面或远离轮胎胎侧的内表面;其中,当转动盘紧贴轮胎胎侧的内表面时,转动盘能够沿自身轴线旋转以带动轮
胎转动;
10.刀具,用于修整轮胎表面。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相对于底板旋转垫板来放置轮胎,可实现轮胎的稳定放置,同时转动盘与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相紧贴以通过摩擦力来带动轮胎转动,既可以实现轮胎的旋转,同时转动盘还对轮胎起到定位作用,使轮胎在修整过程中可保持稳定,在旋转中通过刀具对轮胎表面进行修整,提升修整效果。同时,转动盘集驱动与定位功能的集约化设计,可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成本。
12.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
13.第一安装部,转动盘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上;
14.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安装部沿轴向移动;
15.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安装部沿径向移动;
16.其中,第一安装部沿轴向延伸设定长度,以使第一安装部沿轴向移动时,能够使转动盘与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相接触。
17.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转动盘连接于第一安装部的底部,在轴向上,转动盘外圆周的最底部突出于第一安装部的下端面。
18.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支撑板,垫板中部设置有一让位孔,支撑板能够贯穿让位孔沿轴向移动;
19.第一驱动部连接于支撑板的下端面,用于驱动支撑板沿轴向移动;
20.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支撑板上,其输出端能够沿径向伸缩;
21.第一安装部沿轴向的上端部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相连接。
22.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转动盘、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驱动部组成驱动装置,支撑板上至少设置有两组驱动装置。
23.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刀具包括第一刀片,第一刀片用于修整轮胎内表面;
24.第一刀片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上,沿轴向,第一刀片位于转动盘的上方。
25.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刀片槽,第一刀片与第一刀片槽活动连接,第一刀片能够容纳于或移出所述第一刀片槽。
26.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
27.第二安装部,滑动设置于底板上,位于垫板外侧;
28.第五驱动部,其输出端能够沿径向伸缩,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安装部沿径向移动;
29.其中,沿径向,第二安装部与轮胎相近的侧面的弧度等于或大于轮胎外侧面的弧度。
30.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刀具包括第二刀片,第二刀片用于修整轮胎的外表面,第二刀片设置于第二安装部上;
31.其中,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刀片槽,第二刀片与第二刀片槽活动连接,第二刀片能够容纳于或移出第二刀片槽。
32.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摄像头和/或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用于检测轮胎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37.图中,100-修整设备、110-底板、120-垫板、130-移动组件、131-连接板、132-第一驱动部、133-支撑板、140-第一刀具组件、141-第二驱动部、142-第一安装部、1421-第一刀片槽、143-第一刀片、144-第三驱动部、145-转动盘、146-第四驱动部、147-第一摄像头、148-支撑块、150-第二刀具组件、151-第五驱动部、152-第二安装部、1521-第二刀片槽、153-第二刀片、154-第六驱动部、155-第二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100,用于清理轮胎内外表面上的毛刺等多余物料。参照图1,内部具有驱动装置的轮胎修整设备100包括底板110,底板110用于支撑整个轮胎修整设备的各个部件。底板110上设置有垫板120,用于放置轮胎,本实施例中,轮胎可以平放在垫板120上,即轮胎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垫板120能够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相对于底板110进行旋转,以在修整时能够便于轮胎转动。示例性地,
垫板120与底板110通过回转支撑轴承相连接,或者通过与回转支撑轴承相类似的结构进行连接。
45.垫板120上设置有让位孔,示例性地,让位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轮胎放置在垫板120上后,轮胎中部的孔与让位孔相对应。
46.本实施例的修整设备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轮胎转动,以使轮胎在旋转中,进行其内外侧面的清理与修整。该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盘145,能够沿垫板120的径向及轴向移动以紧贴轮胎胎侧的内表面或远离轮胎胎侧的内表面。具体地,转动盘145位于初始位置时,处于垫板120的让位孔内,工作时,转动盘145能够沿垫板120的径向移动,以实现进入到轮胎内部或移出轮胎内部。即,修整作业时,转动盘145能够沿轮胎胎圈的开口进入轮胎内部,之后,转动盘145沿轴向移动,并与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相接触。需说明的是,该轮胎胎侧的内表面为与轮胎与垫板120相接触的胎侧的内表面。转动盘145能够沿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当转动盘145旋转时,则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轮胎以及垫板转动,以使轮胎能够进行不同位置的毛刺清理或修整。
47.进一步地,转动盘145设置有多个,即至少有两个转动盘145设置于垫板120的让位孔内,各转动盘145间隔设置,可实现在轮胎的不同位置提供摩擦力,共同驱动轮胎转动。优选地,各转动盘145均匀间隔设置,如设置两个转动盘145时,间隔180度设置;设置4个转动盘145时,间隔90度设置,以保证轮胎均匀受力。
48.进一步地,当转动盘145与待检测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时,与垫板120对轮胎形成一定挤压力,由此,间隔设置的转动盘145也可以同时对轮胎进行定位,防止轮胎在转动过程中偏移或者掉落。各转动盘145不仅作为驱动装置驱动轮胎转动,还可起到对轮胎进行定位的作用,因此能够提升轮胎修整时的稳定性,保证轮胎修整效果。
49.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刀具对轮胎表面进行修整,轮胎表面包括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的修整,即可以只修整轮胎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也包括同时修整轮胎的内表面和轮胎的外表面。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修整设备的刀具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刀片14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刀片153。第一刀片143设置于垫板120内侧,即第一刀片143初始位置位于垫板120的让位孔内,第一刀片143能够沿垫板120的径向移动至与轮胎内表面相接触,用于清理轮胎的内表面。第二刀片153设置于垫板120外侧,第二刀片153能够沿垫板120的径向移动至轮胎外表面相接触,用于清理轮胎的外表面。即,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能够同时分别对修整轮胎表面和轮胎外表面上的毛刺进行修整,可提升设备的修整效率。
5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相对底座转动的垫板120来放置轮胎,并在垫板120让位孔内侧的间隔设置多个转动盘145,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分别设置于垫板120内侧边沿和外侧边沿,可清理轮胎内侧面和外侧面。待修整轮胎放置在垫板120上后,各转动盘145向轮胎移动(包括先径向移动再轴向移动,或者先轴向移动再径向移动)以贴紧轮胎胎侧的内表面。修整轮胎时,各转动盘145绕自身轴线旋转,由于转动盘145与轮胎胎侧的内表面接触贴紧,则转动盘145旋转时可通过摩擦力带动轮胎旋转;同时因垫板120能够相对于底板110旋转,故各转动盘145可带动轮胎与垫板120一起相对于底板110进行转动。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可对转动中的轮胎内外表面进行不同位置的清理,达到高效修整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转动盘145同时发挥驱动和定位轮胎的双重作用,功能集成增加设
备的集约性,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成本。且可实现轮胎在修整时,位置固定保持稳定,进而保证修整结果。
51.当轮胎修整结束后,各转动盘145沿径向移动远离轮胎,即转动盘145沿径向移动,脱离与轮胎内侧面的接触,缩回到垫板120的让位孔内,又便于修整后轮胎的卸下,以及便于下一修整轮胎的放置。
52.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的轮胎修整设备还包括支撑板133,支撑板133位于垫板120的让位孔内,即,支撑板133的直径小于垫板120让位孔的直径。转动盘145及第一刀片143均设置于支撑板133上,支撑板133能够沿轴向(如图1中z向所示)相对于底板110以及垫板120移动,以带动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沿轴向移动来适应不同规格的轮胎的需求。以及转动盘145进入轮胎后,支撑板133带动转动盘145沿轴向移动以贴紧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示例性地,支撑板133沿轴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132,第一驱动部132能够驱动支撑板133沿轴向在垫板的让位孔内移动,进而带动各转动盘145和第一刀片143沿移动来调整在轴向上与待修整轮胎的相对位置,保证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于轮胎胎圈的开口相对应,使得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沿径向移动时,能够通过轮胎胎圈的开口进入到轮胎的内部。
53.参照图2,转动盘145的径向移动由第二驱动部141进行驱动,第二驱动部141设置于支撑板133上,第二驱动部141的输出端能够沿径向伸缩,且与驱动盘145和/或第一刀片143相连接,用于驱动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沿径向的移动。可理解地,第二驱动部141的数量于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的数量相对应。即,第二驱动部141设置有多个,可分别与每一个转动盘145以及每一个第一刀片143相连接;也可一个驱动装置同时连接转动盘145和第一刀片143。即,一个第二驱动部141同时驱动转动盘145和第一刀片143,如此设置,可减少第二驱动部141的数量。
54.示例性地,转动盘145与第一刀片143的数量相同,每一个第二驱动部141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一第一安装部142,第一安装部142上设置有一转动盘145以及一第一刀片143(如附图1所示)。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42沿轴向延伸设定长度,第一安装部142的上端部与第二驱动部141的输出端相连接,转动盘145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42沿轴向的下端部,即第一安装部142沿轴向延伸与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驱动部141形成一l型。由于轮胎内部沿轴向的尺寸大于胎圈开口处的沿轴向的距离,第一安装部142沿轴向延伸设定长度,即可保证第一安装部142能够带动转动盘145沿径向通过胎圈开口移动至轮胎内部,又可实现第一安装部142能够带动转动盘145进入轮胎内部后,沿轴向移动较小的距离后,即可使转动盘145与轮胎胎侧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实现从内部驱动轮胎旋转。
55.进一步,转动盘145在轴向上设置于第一刀片143的下方,使转动盘145与第一刀片143在工作时互不干扰,且可以使第一刀片143覆盖轮胎的内侧沿轴向的整个内表面,保证对轮胎整个内侧表面修整完全。本实施例中,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集成于第一安装部142,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
56.参照图3及图4,第一安装部142上与转动盘145相对应的设置有第四驱动部146,第四驱动部146的输出端与转动盘145相连接,用于驱动转动盘145转动,进而使转动盘145通过摩擦力带动轮胎旋转。示例性地,转动盘145包括一连接轴,第一安装部142上设置有轴承,转动盘145的连接轴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部142相连接。第四驱动部146固定设置于第一
安装部上,其输出端与转动盘145的连接轴相连接以驱动转动盘145旋转。示例性地,第四驱动部146可以为小型电机、马达等。
57.进一步,转动盘145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42的底部,且转动盘145外圆周的最底部突出于第一安装部142的下端面,以使转动盘145的外圆周面能够与轮胎相接触。具体地,转动盘145可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的两个侧面的任意一面,即转动盘可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靠近轮胎的外侧面(如图1及图2中所示),也可设置于沿径向远离轮胎的内侧面。或者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142的底部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槽口,而转动盘145可转动设置于槽口中。本实施例对转动盘145与第一安装部14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58.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盘145与第一刀片143也可以不集成在一个部件上,如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部142,而是分别连接驱动装置,由各自驱动装置分别控制其运动。
59.进一步地,参照图3,第一驱动部132以及支撑板133贯穿底板110设置,为支撑板133的移动提供更多的轴向空间。示例性地,底板110上设置有通孔,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在底板110的下表面连接有沿轴向向下延伸一定距离的连接板131,第一驱动部132设置于连接板131上。如此设置,可增加支撑板133带动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在轴向上的调整距离增大,进而使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相对于轮胎的位置具有更大范围的调节,以便于设备适用不同规格的轮胎修整。
60.进一步地,在修整设备不使用或者轮胎修整工序完成时,各第二驱动部141带动各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缩回后,第一安装部142靠近支撑板133的外侧面,且第一安装部142以及其上所有部件沿径向的最大轮廓尺寸小于垫板120的让位孔的内径。即,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能够随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移动缩回,径向上位于支撑板133与垫板120之间容纳空间中。该容纳空间在径向上,由垫板120的让位孔至底板110的通孔限定范围;该容纳空间在轴向上,由垫板120的表面一直向下延伸到连接板131。第一驱动部132能够带动支撑板133以及其上的第二驱动部141、第一安装部142、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沿轴向移动至该容纳空间内,使设备便于存放,避免部件损坏。
6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支撑块148,连接于第二驱动部141的输出端,与支撑板133滑动连接(相应地,在支撑板133上设置有与支撑块148相连接的滑槽),支撑块148用于支撑第二驱动部141的输出端,防止第二驱动部141带动第一安装部142移动过程中,第一安装部142晃动,保证轮胎修整过程中的稳定性。
62.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142上设置有第一刀片槽1421,用于容纳第一刀片143。第一安装部142上还设置有第一刀片143相连接的第三驱动部144,第三驱动部144能够驱动第一刀片143沿径向移出第一刀片槽1421或收纳于第一刀片槽1421中。当需要修整轮胎内侧面时,第三驱动部144驱动第一刀片143使其由第一刀片槽1421中移出,与轮胎相接触,进行轮胎内表面的毛刺废料等修整。在轮胎修整前以及轮胎修整完成后,可通过第三驱动部144移动第一刀片143使其收纳于第一刀片槽1421中,避免在放置轮胎以及卸下轮胎时误伤操作者,提升操作安全性。
63.参照图1、图3及图4,第二安装部152设置于垫板120外侧边沿,用于安装第二刀片153。第五驱动部151设置于底板110上,其输出端与第二安装部152相连接,第五驱动部151能够驱动第二安装部152沿径向移动,当轮胎放置好之后,第五驱动部151驱动第二安装部
152靠近轮胎外侧面,为轮胎的外侧面修整做准备。进一步,第二安装部152内侧面与轮胎的外侧面的形状相匹配。即,第二安装部152与轮胎相近的侧面为弧形,该弧形的弧度可与轮胎外侧面相匹配,以使第二安装部152移动至靠近轮胎外侧面的位置时,为轮胎提供一个限位。具体地,第二安装部152的侧面的弧度大于等于轮胎外侧面的弧度,第二安装部152移动到位后,与轮胎外侧面之间还留有一定间隙,以便对轮胎形成限位的同时,又能保证轮胎顺利旋转。第二安装部152辅助转动盘145对轮胎进行限位,使轮胎在修整过程中位置保持稳定,以保证修整效果。
64.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152上设置有第二刀片槽1521,用于容纳第二刀片153。第二安装部15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刀片153相连接的第六驱动部154,第六驱动部154能够驱动第二刀片153沿径向移出第二刀片槽1521或收纳于第二刀片槽1521中。当需要修整轮胎外侧面时,第六驱动部154驱动第二刀片153使其由第二刀片槽1521中移出,与轮胎的外侧面相接触,进行毛刺等的修整。当轮胎修整前以及轮胎修整完成后,可通过第六驱动部154移动第二刀片153使其收纳于第二刀片槽1521中,避免在放置轮胎以及卸下轮胎时误伤操作者。
65.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141、第一安装部142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42上的一个转动盘145、一个第一刀片143及第三驱动部144、第四驱动组件组成第一刀具组件140。而设置于垫板120外沿的第五驱动部151、第二安装部152、第二刀片153以及第六驱动部154组成第二刀具组件150。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组,且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在径向上可对应设置。示例性地,如附图1中所示,包括四组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且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在径向上对应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可以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66.继续参考图1,第一刀具组件140和第二刀具组件1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摄像头147和第二摄像头155,分别用于检测轮胎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否还有毛刺的残留,以及残留毛刺的位置,然后通过转动盘145使轮胎有毛刺残留的位置旋转至第一刀片143或第二刀片153处进行清理。
67.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选择在某一第一刀具组件140的第一安装部142上设置一个第一摄像头147,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一摄像头147用于监测轮胎的内侧面。以及在某一第二刀具组件150的第二安装部152上设置一个第二摄像头155,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二摄像头155用于监测轮胎的外侧面。第一摄像头147和第二摄像头155可以对轮胎表面修整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能够将所有的毛刺均修整到位,保证修整效果。
68.作为一另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内外侧面设置多个摄像头,示例性地,第一摄像头147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42上,第二摄像头155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52上。在所有第一刀具组件140的第一安装部142的一侧或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摄像头147,所有第二刀具组件150的第二安装部152的一侧或者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摄像头155。设置多组摄像头,可以更加快捷的检测轮胎表面状况,便于快速的进行全面检测。
69.示例性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第四驱动组件、第五驱动部151及第六驱动组件为气缸。本实施例修整设备100还包括控制装置,上述第一驱动组件至第六驱动组件,以及第一摄像头147和第二摄像头155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多个第一安装部142和多个第二安装部152上均设置有摄像头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转动盘145驱
动轮胎旋转至离毛刺最近的第一刀片143或第二刀片153处进行修整,进而提高轮胎修整效率。
70.以下对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使用时的流程做详细说明,以便更加详细的理解该实施例技术方案:
71.本实施例的轮胎修整设备在初始状态,各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均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刀片槽1421和第二刀片槽1521中,支撑板133以及其上的第二驱动部141、第一安装部142、转动盘145以及第一刀片143均处于初始状态,位于容纳空间内。待修整轮胎放置于垫板120上后,启动第一驱动部132,带动支撑板133即其上的部件沿轴向向上移动,使第一安装部142移动至与轮胎胎圈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之后启动各第二驱动部141,驱动各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向轮胎移动,直至第一安装部142通过轮胎胎圈的开口移动轮胎内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部132带动支撑板133沿轴向向下移动,以使各转动盘145贴紧轮胎内侧面的底部,对轮胎进行稳定定位,以及为驱动轮胎旋转作准备。第五驱动部151驱动第二安装部152沿径向向轮胎移动,直至第二安装部152靠近轮胎外侧面。
72.接下来,第四驱动部146驱动第一刀片143伸出第一到刀片槽1421与轮胎内侧面相接触,第六驱动部154驱动第二刀片153伸出第二刀片槽1521与轮胎内侧面相接触。第四驱动部146驱动转动盘145旋转,带动轮胎以及垫板120相对于底板110旋转,也即相对于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旋转。在轮胎旋转过程中,第一刀片143能够修整轮胎内侧面的毛刺及杂物,第二刀片153能够修整轮胎外侧面的毛刺及杂物。同时,第一摄像头147和第二摄像头155分别对轮胎内表面和轮胎外表面进行检测,若发现还有未修整的毛刺,则将信息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转动盘145旋转,使轮胎继续旋转,将未修整完全的部位旋转至第一刀片143或第二刀片153位置处进行修整。若第一刀片143或第二刀片153距离毛刺有一定距离,则可通过第四驱动部146和/或第六驱动部154驱动第一刀片143和/或第二刀片153向轮胎移动一定距离,以能够实现对轮胎表面毛刺的修整。
73.修整完成后,第四驱动部146驱动第一刀片143缩回到第一到刀片槽1421中,第六驱动部154驱动第二刀片153缩回第二刀片槽1521中。第一驱动部132带动支撑板133沿轴向上移,使得第一安装部142的位置与轮胎胎圈的开口相对应。启动各第二驱动部141带动各第一安装部142沿径向移动,以使第一安装部142由轮胎胎圈的开口移出轮胎。同时,第五驱动部151驱动第二安装部152沿径向移动,使第二安装部152远离轮胎,之后再卸下修整完成的轮胎。
74.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保证轮胎在修整过程中保持稳定,实现高效地对轮胎内外侧面进行修整,并通过第一摄像头147和第二摄像头155与第一刀片143和第二刀片153的联动,保证最终修整效果。
75.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