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深海机器人带补偿液压推进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8:0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海机器人带补偿液压推进器系统。


背景技术:

2.水下机器人又称为海洋机器人它是用于处理潜水深度较深时的复杂问题的一种专用机器人设备,它能够长时间大范围的进行考察任务。
3.由于水下机器人所潜入水底的深度较深,为避免人员出现危险,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信号来控制深海机器人进行移动和下潜的,而在下潜深度较深的时候需要额外的辅助推进设备才能够让海洋机器人更好的达到下潜的深度,通常情况都采用的是螺旋推进的方式。
4.如图1所示,一般都是在水下机器人的尾部增加推进辅助设备,且呈现裸露的状态,而螺旋推进的方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水底压力较大,螺旋扰动水流时所带动出来的气泡,在破碎的时候会形成类似气锤的效果,气泡破裂,就会对螺旋推进的螺旋桨叶表面造成破坏,这也就是俗称的气蚀,同时在气泡破裂时,不仅会对螺旋桨叶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带来震动,而震动会极大地干扰海洋机器人的下潜方向,影响海洋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因此除了在材料工艺上进行改进减少气蚀所带来的影响外,还需要对气蚀所产生的震动进行规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海机器人带补偿液压推进器系统,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深海机器人带补偿液压推进器系统,包括;
7.水下机器人,所述水下机器人的一端设置有辅助推进装置,所述辅助推进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外壳,用于减少辅助推进装置产生的震动;
8.所述减震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圈,所述对接圈的中部通过定位孔与辅助推进设备的驱动部件相连接,用于保持减震外壳的使用稳定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外壳的另一端内圈处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所述凸块的块体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连接有支撑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根所述支撑杆互相靠近的一端连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一端呈凸起设置,用于在水下进行导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块的另一端设置的涡轮叶,所述涡轮叶的另一端连接在辅助推进设备的驱动件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外壳的内侧开设有吸能空腔,所述吸能空腔的内侧填充有吸能材料。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外圈,所述加固
外圈的一侧设置有加固铆钉,该加固铆钉用于固定加固外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下机器人的两侧设有导向驱动组件,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进行方向控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辅助推进装置配合减震外壳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利用开设的吸能空腔,对气泡破裂时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少因震动所带来的影响,而且在减震外壳的限制作用下减少了水流扰动的情况,也进一步的减少了气泡的产生,能够延长辅助推进装置的使用寿命,让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时限得到延长,同时也减少了水下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震动时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水下机器人与辅助推进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机器人与减震外壳以及辅助推进装置组合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外壳以及辅助推进装置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外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外壳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外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外壳另一端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水下机器人;2、导向驱动组件;3、辅助推进装置;4、减震外壳;41、加固外圈;42、加固铆钉;43、涡轮叶;44、定位孔;45、支撑杆;46、导流块;47、凸块;48、对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8.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深海机器人带补偿液压推进器系统,包括;
30.水下机器人1,水下机器人1的一端设置有辅助推进装置3,辅助推进装置3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外壳4,用于减少辅助推进装置3产生的震动;
31.减震外壳4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圈48,对接圈48的中部通过定位孔44与辅助推进设备的驱动部件相连接,用于保持减震外壳4的使用稳定性。
32.在此实施例中水下机器人1的尾部设置有辅助推进装置3,其装置为机械领域中常见的用于水下辅助推进的零部件,比如螺旋推进器,喷射器等等,从使用成本考虑,一般为螺旋推进器,再配合着螺旋推进器外侧所设置的减震外壳4,可以在螺旋推进器正常工作时对扰动的水流进行干扰,减弱气锤效应带来的震动影响,同时不会干扰辅助推进装置3的使用。
33.请参阅图2、图3、图6、图7以及图8,在减震外壳4套设在辅助推进装置3外侧时,为保障减震外壳4的正常使用,且不影响涡轮叶43的正常工作,需要减震外壳4能够与涡轮叶43有相对固定的位置。
34.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在减震外壳4的另一端内圈处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47,凸块47的块体处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处连接有支撑杆45。
35.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在减震外壳4的内圈设置多个图片从而可以让支撑杆45形成互相支撑的效果,在形成支撑的效果时能够与涡轮叶43的中间端部进行适配,从而让减震外壳4与辅助推进装置3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36.请参阅图2与图3,在减震外壳4连接稳定之后,为保障在连接之后对辅助推进装置3扰动的水流进行导流,已减少气锤效应。
37.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在多根支撑杆45互相靠近的一端连接有导流块46,导流块46的一端呈凸起设置,用于在水下进行导流。
38.导流块46的另一端设置有涡轮叶43,涡轮叶43的另一端连接在辅助推进设备的驱动件处。
39.在此实施例中,导流块46和涡轮叶43之间的适配,在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时候,通过导流块46的限制,对水流扰动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减少气锤效应对涡轮叶43造成的影响。
40.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减震外壳4在使用时,虽然能够对产生的气泡进行削弱,但是气泡依然存在,气泡破裂时所产生的震动也依然存在,会对辅助推进装置3的推进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41.基于上述考虑,为了减弱气泡破裂所造成的影响,此时在,减震外壳4的内侧开设有吸能空腔,吸能空腔的内侧填充有吸能材料。
42.减震外壳4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外圈41,加固外圈41的一侧设置有加固铆钉42,该加固铆钉42用于固定加固外圈41。
43.在此实施例中,检证外壳内侧开设的吸能空腔,通过填充一定的吸能材料,即可对振动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缓冲,上述吸能材料为机械领域中常用于吸收震动的常见材料,比如橡胶,乳胶、海绵等等,从吸收震动的程度以及成本考虑,优选为海绵。
44.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与图2,为保障水下机器人1的下潜方位准确可调,可以在水下机器人1的两侧设有导向驱动组件2,用于对水下机器人1的进行方向控制。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