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3:1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常用设备,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要进行容器结构设计及参数反应配置,现有的反应釜针对大量的料液需要经过反应釜搅拌反应,单一的搅拌混合难以使反应进行充分,需要额外根据需求加热。
3.公开号为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上反应釜体及下反应釜体,上反应釜及下反应釜体相互扣合通过铰链连接,上反应釜体及下反应釜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上反应釜顶端设有进料口,取样管设于下反应釜体侧壁。
4.为了保证反应釜反应充分,通常是在加热夹套中,通过水流对反应釜外壁加热实现对反应釜内部料液的加热,使用后的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缓解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外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套内设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到底部呈螺旋状设置,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贯穿所述加热套并共同连通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方,所述第一水箱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第一水管上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通过加热组件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启动水泵,水泵将第一水箱内的水抽取出并输送至第一水管内,第一水管内的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然后再传递到反应釜本体内的料液内,热量释放后的水再次回流至第一水箱内被加热,对水起到了回收再利用的作用,减小了直接排放的可能性,同时热水一部分热量释放后就进入第一水箱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相当于对加入第一水箱内的水起到了预热的作用,使得加热组件输出的功率降低,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8.可选的,所述加热套的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球窝,所述加热套的顶部连接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一端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设置在所述球窝内,所述加热套的四周滑动连接有多个推动杆,多个所述推动杆以所述加热套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均匀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推动推动杆,推动杆撞击加热套,球头在球窝内进行转动,使得加热套以及反应釜本体产生晃动,使得内部的料液进行滑动,一方面使得物料和水重复混合,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水管传递到反应釜本体内的热量能够均匀的分布。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箱上连接有多个与所述推动杆第一对应设置的活塞筒,所述
活塞筒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上设有第一密封板,所述活塞筒的筒底连通有执行筒,所述执行筒上滑动连接一个所述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执行筒内并连接有第二密封板,所述动力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磁铁盘,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的转轴上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水箱内,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杆身上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设有第二磁铁盘,当所述第二磁铁盘转动至所述第一磁铁盘下方时,所述第一磁铁盘和所述第二磁铁盘之间产生相斥力。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水从第一水管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泵的压力加上水的重力势能使得水流入转接管内的动能大,水通过转接管冲向第一叶轮,带动第一叶轮转动,第一叶轮的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使得搅拌杆在第一水箱内带动转动板转动,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搅动,并带着第二磁铁盘转动,当第二磁铁盘移动至第一磁铁盘下方时,第一磁铁盘和第二磁铁盘之间产生相斥力,使得第一磁铁盘向上移动,使得动力杆向上移动,动力杆带动第一密封板与活塞筒滑动配合,使得活塞筒内的流体被压入执行筒内,推动执行筒内的推动杆移动,使得推动杆推动加热套,使得反应釜本体晃动,节省人力,随着第二磁铁盘的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周向的推动杆均能够推动反应釜本体,当第二磁铁盘从第一磁铁盘下方移开时,在第一磁铁盘重力的作用下,动力杆向下移动,带动推动杆复位,方便下一次推动反应釜本体。
12.可选的,所述加热套内填充有保温棉。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温棉,能够减小第一水管内的热量流失的可能性,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14.可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通过钢绳悬吊有搅拌盘,所述搅拌盘的周向侧壁上竖向设置有多个扰流板,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设有与多个所述扰流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第一筒和限位板,所述第一筒的一端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所述第一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筒内并连接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筒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筒的筒底之间设有拉簧,所述第一杆上设有推动所述伸缩杆移动的驱动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套晃动时,能够使搅拌盘在反应釜本体内轻微晃动,进而带动扰流板晃动,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的料液进行初步搅拌,与此同时,当第一杆撞击到反应釜本体时,第一杆与第一筒滑动配合,使得限位板移动,进而使得拉簧受力压缩,起到缓冲的作用,并且操作者可以通过驱动件,再次带动伸缩杆移动,使得伸缩杆带动扰流板晃动,提高了对反应釜本体内的料液的搅拌效果。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杆远离所述搅拌盘的一端,所述推动杆上设有第二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块相斥,多个第二磁铁块与多个第一磁铁块一一对应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杆推动反应釜时,推动杆带动第二磁铁块向靠近第一磁铁块的方向移动,第二磁铁块与第一磁铁块之间相斥的力对推动杆直接撞击到加热套上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使得第一磁铁块带动第一杆向靠近搅拌盘的方向移动,当拉簧被压缩到极限位置时,推动杆带动拉簧一起推动搅拌盘,进而实现了移动伸缩杆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箱上连通有多个橡胶软管,多个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均与所
述加热套内部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箱内的热水加热后产生热气,热气通过橡胶软管进入加热套与反应釜本体之间的空间内,并进入保温棉内,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伸缩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挤压通孔,所述挤压通孔内设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通孔上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并封堵所述挤压通孔,所述加热套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第一阀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簧复位时,带动第一杆向靠近弹性板的方向移动,弹性板挤压气囊,使得挤压气囊内的空气朝向保温棉的方向移动,使得挤压气囊挤压保温棉,使得存于保温棉内的水被挤到加热套的底部,可以顺着橡胶软管回流到第一水箱内,再次回收。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加热套、第一水管、第一水箱、加热组件和水泵,通过加热组件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水泵将第一水箱内的水抽取出并输送至第一水管内,第一水管内的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然后再传递到反应釜本体内的料液内,热量释放后的水再次回流至第一水箱内被加热,对水起到了回收在利用的作用,减小了直接排放的可能性,同时热水一部分热量释放后就进入第一水箱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相当于对加入第一水箱内的水起到了预热的作用,使得加热组件输出的功率降低,进一步节约了能源;2.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活塞筒、动力杆、推动杆、第一磁铁盘、第二磁铁盘、第一叶轮,当水从第一水管的出水口流出时,水通过转接管冲向第一叶轮,带动第一叶轮转动,第一叶轮的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使得搅拌杆在第一水箱内带动转动板转动,对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搅动,并带着第二磁铁盘转动,当第二磁铁盘移动至第一磁铁盘下方时,第一磁铁盘和第二磁铁盘之间产生相斥力,使得第一磁铁盘向上移动,使得动力杆向上移动,使得活塞筒内的流体被压入执行筒内,推动执行筒内的推动杆移动,使得推动杆推动加热套,使得反应釜本体晃动,节省人力,随着第二磁铁盘的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周向的推动杆均能够推动反应釜本体,当第二磁铁盘从第一磁铁盘下方移开时,在第一磁铁盘重力的作用下,动力杆向下移动,带动推动杆复位,方便下一次推动反应釜本体。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的俯视图。
25.图3是对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26.图4是对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水管、反应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釜本体;2、加热套;3、保温棉;4、第一水箱;5、竖板;6、横板;7、球窝;8、受力杆;9、球头;10、第一水管;11、电热管;12、水泵;13、通水管;14、推动杆;15、活塞筒;16、动力杆;17、第一密封板;18、转换管;19、执行筒;20、第二密封板;21、第一磁铁盘;22、变径管;23、转接管;24、第一叶轮;25、搅拌杆;26、转动板;27、第二磁铁盘;28、钢绳;
29、搅拌盘;30、扰流板;31、第一杆;32、第一筒;33、限位板;34、拉簧;35、第一磁铁块;36、第二磁铁块;37、橡胶软管;38、挤压通孔;39、挤压气囊;40、弹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套设有加热套2,加热套2通过多个螺栓与反应釜本体1连接,并且加热套2与反应釜本体1之间存在空隙,此空隙内填充有保温棉3,起到保温的作用。加热套2底部设置有第一水箱4,第一水箱4与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存在间距。第一水箱4上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两个竖板5和一块横板6,两个竖板5的顶部共同连接横板6,两个竖板5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水箱4上。
31.参照图3、图4和图5,横板6上开设有球窝7,加热套2的顶部连接有受力杆8,受力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头9,球头9设置在球窝7内。加热套2内设置有第一水管10,第一水管10从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到底部呈螺旋状设置,第一水管1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贯穿加热套2共同连接第一水箱4。第一水箱4内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水箱4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为电热管11,电热管11平铺在第一水箱4的底部。
32.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水箱4上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水口通过通水管13与第一水箱4连通。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一水管10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水管10的进水口位于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
33.参照图1、图2和图3,加热套2的四周滑动连接有四个推动杆14,四个推动杆14以加热套2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均匀设置。第一水箱4上连接有多个与推动杆14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塞筒15,活塞筒15竖直设置,活塞筒1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动力杆16,动力杆16的一端插入第一水箱4内,动力杆16上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7,第一密封板17外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活塞筒15的筒底通过转换管18连通有执行筒19。
34.参照图1、图2和图3,执行筒19内滑动连接一个推动杆14,推动杆14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执行筒19内并连接有第二密封板20,第二密封板20也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
35.参照图1、图2和图3,动力杆16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磁铁盘21,第一磁铁盘21呈扇形设置,第一水管10的出水口穿出加热套2并连接有变径管22,变径管22呈圆台型设置,变径管22的材质为橡胶,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直径大的一端连通有转接管23,转接管23固定穿设在第一水箱4上且与第一水箱4的内部连通。
36.参照图1、图2和图3,转接管23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24,第一叶轮24的转轴上同轴连接有搅拌杆25,搅拌杆25的一端插入第一水箱4内,搅拌杆25位于第一水箱4内的杆身上设有转动板26,转动板26上设置有第二磁铁盘27,且第二磁铁盘27的移动路径位于多个第一磁铁盘21的正下方,当第二磁铁盘27转动至第一磁铁盘21下方时,第一磁铁盘21与第二磁铁盘27之间产生相斥力,两者之间的相斥力使得第一磁铁盘21向上移动。
37.参照图1、图3和图4,反应釜本体1内部通过钢绳28悬吊有搅拌盘29,搅拌盘29的周向侧壁上竖向设置有多个扰流板30,反应釜本体1内设置有与多个扰流板30一一对应设置的伸缩杆。伸缩杆包括第一杆31、第一筒32和限位板33,第一筒32的一端与对应的扰流板30连接,第一杆31的一端插入第一筒32的另一端,并连接限位板33,限位板33位于第一筒32内
并与第一筒32滑动配合。限位板33与第一筒32的筒底之间设置有拉簧34,第一杆31上设置有推动伸缩杆移动的驱动件。
38.参照图1、图3和图4,驱动件包括第一磁铁块35,第一磁铁块35设置在第一杆31远离搅拌盘29的一端,推动杆14朝向加热套2的端面上嵌设有第二磁铁块36,第一磁铁块35与第二磁铁块36相斥,多个第二磁铁块36与多个第一磁铁块35一一对应设置。
39.参照图3和图4,第一水箱4上连通有多个橡胶软管37,多个橡胶软管37的一端均与加热套2内部连通。反应釜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与伸缩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挤压通孔38,挤压通孔38内设置有挤压气囊39,挤压通孔38上设置有弹性板40,弹性板40呈弧形设置且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并封堵挤压通孔38,挤压气囊39与弹性板40的侧壁接触。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操作启动电热管11,使得电热管11对第一水箱4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启动水泵12,水泵12将第一水箱4内的水抽取出并输送至第一水管10内,第一水管10内的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上,然后再传递到反应釜本体1内的料液内,热量释放后的水再次回流至第一水箱4内被加热,对水起到了回收再利用的作用,减小了直接排放的可能性,同时热水一部分热量释放后就进入第一水箱4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相当于对加入第一水箱4内的水起到了预热的作用,使得加热组件输出的功率降低,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当水从第一水管10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泵12的压力加上水的重力势能使得水流入转接管23内的动能大,水通过变径管22到转接管23后冲向第一叶轮24,带动第一叶轮24转动,第一叶轮24的转动带动搅拌杆25转动,使得搅拌杆25在第一水箱4内带动转动板26转动,对第一水箱4内的水进行搅动;并带着第二磁铁盘27转动,当第二磁铁盘27移动至第一磁铁盘21下方时,第一磁铁盘21和第二磁铁盘27之间产生相斥力,使得第一磁铁盘21向上移动,使得动力杆16向上移动,动力杆16带动第一密封板17与活塞筒15滑动配合,使得活塞筒15内的流体被压入执行筒19内,推动执行筒19内的推动杆14移动;当推动杆14推动反应釜时,推动杆14带动第二磁铁块36向靠近第一磁铁块35的方向移动,第二磁铁块36与第一磁铁块35之间相斥的力对推动杆14直接撞击到加热套2上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使得第一磁铁块35带动第一杆31向靠近搅拌盘29的方向移动,当拉簧34被压缩到极限位置时,推动杆14带动拉簧34一起推动搅拌盘29,进而实现了移动伸缩杆的效果,使得推动杆14推动加热套2,使得反应釜本体1晃动,节省人力,随着第二磁铁盘27的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周向的推动杆14均能够推动反应釜本体1,当第二磁铁盘27从第一磁铁盘21下方移开时,在第一磁铁盘21重力的作用下,动力杆16向下移动,带动推动杆14复位,方便下一次推动反应釜本体1;当拉簧34复位时,拉簧34能够带动第一杆31向靠近弹性板40的方向移动,弹性板40挤压挤压气囊39,使得挤压气囊39内的空气朝向保温棉3的方向移动,使得挤压气囊39挤压保温棉3,使得存于保温棉3内的水被挤到加热套2的底部,可以顺着橡胶软管37回流到第一水箱4内,再次回收,并且设置多个橡胶软管37,对加热套2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小了反应釜摆幅过大而撞坏活塞筒15的可能性。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