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2:3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


背景技术:

2.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3.目前道路周边的交通标志杆件较多,车路协同需要将交通监控设备和通讯设备应用到交通标志杆件中,用于支持智能网联车的发展。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车路协同的交通监控设备和车路协同的通讯设备安装在交通标志杆上,受太阳的长期暴晒和雨淋,会影响车路协同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延长交通标志杆上车路协同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其包括支柱,支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在支柱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竖直的一侧连接有交通标志牌,交通标志牌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远离交通标志牌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抵接有基板,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车路协同本体,支撑块的上表面至少连接有三个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有顶板,每个支撑杆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表面相连,顶板位于车路协同本体的上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位于车路协同本体的上方,能阻挡太阳的长期暴晒和雨淋,减小车路协同本体受损的可能性,进而增加车路协同本体的使用寿命。车路协同本体与基板相连,增加基板与支撑块的接触面积,且基板放置在凹槽内,进一步增加基板与车路协同本体的稳定性,基板位于凹槽内,便于拆卸车路协同本体。
9.可选的,支撑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抵紧基板的抵紧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组件减小基板从支撑块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抵紧组件包括抵紧柱,抵紧柱的一端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抵紧柱上转动插接有抵紧板,抵紧板的下表面与基板的上表面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抵紧板,抵紧板的下表面与支撑块的上表面抵接,减小基板从支撑块上脱落的可能性,进而增加车路协同本体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支撑块上开设有穿通凹槽内壁的插接孔,基板的一侧对应插接孔开设有插接槽,支撑块上设置有插接杆,插接杆穿过插接孔插接在插接孔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杆穿过插接孔插入到插接槽内,增加支撑块与基板的连接,减小车路协同本体从支撑块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15.可选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限定插接杆位置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减小插接杆从支撑块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16.可选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远离交通标志牌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限位槽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滑动插接在限位槽内,限位杆的一侧与插接杆远离基板的一端滑动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准备插接在插接槽内前,弹簧为自然生成伸长状态,按压限位杆向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直至露出插接孔,然后将插接杆穿过插接孔插到插接槽内,接着缓慢释放限位杆,限位杆的一侧与插接杆远离基板的一端滑动抵接,直至弹簧为自然伸长状态。限位杆减小插接杆从支撑块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支撑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板,第二连接杆远离交通标志牌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板,第二连板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板竖直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板,第三连板远离第二连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四连板,第四连板与支柱的一侧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板、第二连板、第三连板和第四连板加强支撑板的稳定性,减小在有风吹过时,支撑板晃动的可能性。
20.可选的,支柱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围设有基座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块增加支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22.可选的,基座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边沿围设有基座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板便于基座块与地面连接。
24.综上,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设置支撑块、基板、车路协同本体、支撑杆和顶板,顶板减小车路协同本的暴晒和雨淋,延长车路协同本的使用寿命;
26.2.通过设置抵紧组件,减小基板与车路协同本从支撑板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3.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减小插接杆从支撑块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抵紧组件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支柱;11、基座块;12、基座板;2、第一连接杆;21、限位组件;211、限位块;2111、限位槽;212、弹簧;213、限位杆;3、第二连接杆;31、第一连板;32、第二连板;33、第三连板;34、第四连板;4、交通标志牌;5、支撑块;51、凹槽;52、抵紧组件;521、抵紧柱;522、抵紧板;53、插接孔;6、基板;61、插接槽;62、插接杆;7、车路协同本体;8、支撑杆;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的上表面垂直,第二连接杆3远离交通标志牌4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32,第二连板32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板31远离支撑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板32靠近第一连板31的竖直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板33,第三连板33远离第二连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板34,第四连板34远离第三连板33的一端与支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
43.第一连板 31、第二连板 32、第三连板 33 和第四连板 34,加强支撑块5 的稳定性,在有风吹过时,减小支撑块5晃动的可能性。
44.支柱1靠近地面的一端围设有固定连接的基座块11,基座块11增加支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柱1的稳定性,基座块11靠近地面的一端边沿固定连接有基座板12,基座板12便于基座块11与地面连接。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交通标志杆的实施原理为∶将支柱 1 竖直立在地面上,用螺栓将基座板12与地面固定连接。
46.将带有车路协同本体7的基板6放置在支撑块5的凹槽51内,转动抵紧板522,直至抵紧板522的下表面与基板6的上表面抵接,然后按压限位杆213向靠近第一连接杆2的一侧移动,直至露出插接孔53,接着将插接杆62穿过插接孔53插入到插接槽61内,随后缓慢放开限位杆213,直至弹簧212处于自然伸长状态,限位杆213的一侧与插接杆62远离基板6的一端滑动抵接。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