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浮针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2:2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治疗辅助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浮针进针器。


背景技术:

2.浮针进针器是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浮针迅速刺入皮下以减轻痛感的针刺辅助用具,有塑料或金属制品,结构可分置针管、弹簧盒、调节杆和拉条等几部分。在使用时将浮针刺入皮下后,再予手法运针。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治疗范围广泛,对于需要针灸的疾病的治疗几乎都有效,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推广。
3.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浮针进针器时,大多是通过按住按钮使浮针弹射,浮针弹射后刺入人体的皮肤。在弹射的过程中,浮针脱离进针器,浮针刺入皮肤被定位后,浮针尾端会翘起。通常情况下,操作者通过人手辅助控制翘起的高度,以保证入针的准确度。但是因为人手会晃动,稳定性差,稍有不慎或技术不娴熟都有可能加强患者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浮针又粗又长,患者见到浮针后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而浮针进针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啪啪”的声音,患者听到后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从而不自主的收缩肌肉,不仅影响治疗,而且容易发生入针位置跑偏、入针深度不理想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浮针进针器。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组成进针器的壳体,壳体内为放置浮针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的挡板,所述腔体上面设置有与壳体扣合的端盖;所述端盖的端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外侧铰接;
6.所述挡板的侧面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形状与所述挡板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央为内凹弧形卡槽,所述浮针放置在所述卡槽内。
7.所述垫片上布满吸力孔,所述吸力孔内填装有弹簧。
8.所述垫片为厚度1-3mm的软质片体。
9.所述端盖与所述腔体上端面之间为滑动配合。
10.所述端盖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留3-5mm空隙。
11.所述端盖的内侧面和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与浮针外壁相匹配的凹槽,二者扣合后形成放置浮针的筒状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进针过程中针尾翘起所带来的弊端,有效降低浮针弹射过程中的声音,提高入针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13.为了解决不稳定问题由于针的形状,在针的尾部又粗又长,并且在行针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偏差,最容易弹出来的就是针尾部分,因此需要用一个筒状结构的轨道来控制行针方向,在推杆推动针前进的时候,整个针都在固定的筒状结构轨道内滑动,从而可以严
格保证行针的精度,避免出现跳针等危险情况。
14.为了方便安装浮针,整个筒状结构的轨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端盖底面的凹槽,下部分为腔体内的凹槽,端盖和进针器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杆链接,可以通过翻动端盖来实现对于针的拆装,在使用浮针进针器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按住端盖就可以了。端盖部分和筒状轨道的材料和浮针进针器的材料是相同的,相比与目前人们用手来防止浮针偏离的方法,阻力大大减小,精度大大提高,在增加了其安全性,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速度损失,从而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5.为了解决噪音大,患者听到这个声音容易紧张从而收缩肌肉的问题,推杆与挡板发生碰撞的位置安装上垫片,垫片安装在挡板上,并且厚度适中,这样可以保证既不影响行针速度,又能减少噪音的产生。垫片的材料选用柔性材料,如橡胶,硬度合适的海绵等,从而避免发生刚性碰撞,产生太大的噪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板与垫片安装位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垫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垫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壳体1,端盖2,垫片3,腔体4,挡板5,吸力孔6,弹簧7,连接杆8。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3.参见附图1-5,这种浮针进针器,包括组成进针器的壳体1,壳体内为放置浮针的腔体4,腔体4内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的挡板5。所述腔体上面设置有与壳体扣合的端盖2。端盖的端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壳体外侧铰接;挡板5的侧面设置有垫片3,垫片3的形状与挡板5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央为内凹弧形卡槽,浮针放置在所述卡槽内。
24.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垫片3上布满吸力孔6,所述吸力孔6内填装有弹簧7。垫片的位置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位置中,垫片的厚度不宜过厚,3mm即可,既可以降低噪音,又不影响进针速度,避免浪费空间并且影响进针速度,并且不需要增大现有浮针进针器的尺寸,在制造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改进现有技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垫片的设计图如图4所示,垫片材料采用橡胶或者硬一些的海绵,在垫片上打上吸力孔6,从而降低硬度,并且增加对声音的吸附能力,每个孔上装上对应大小的弹簧并固定在垫片上,从而确保能够实现降低噪音和震动的目标要求。
25.端盖与腔体上端面之间为滑动配合。端盖的端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壳体外侧铰接。端盖的内侧面和腔体内均设置有与浮针外壁相匹配的凹槽,二者扣合后形成放置浮针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即成为浮针的运动轨道。作为优选方案,端盖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留3-5mm空隙,便于端盖自由翻起和放下。
26.浮针进针器通过增加端盖来实现避免跳针简单实用,方便拆卸的使用目的,端盖采用翻盖式设计方案,从而可以保证使用起来方便,制造起来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组成进针器的壳体,壳体内为放置浮针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上面设置有与壳体扣合的端盖;所述端盖的端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外侧铰接;所述挡板的侧面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形状与所述挡板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央为内凹弧形卡槽,所述浮针放置在所述卡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上布满吸力孔,所述吸力孔内填装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厚度1-3mm的软质片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腔体上端面之间为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留3-5mm空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侧面和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与浮针外壁相匹配的凹槽,二者扣合后形成放置浮针的筒状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组成进针器的壳体,壳体内为放置浮针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的挡板,所述腔体上面设置有与壳体扣合的端盖;所述端盖的端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外侧铰接;挡板的侧面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形状与所述挡板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央为内凹弧形卡槽,所述浮针放置在所述卡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进针过程中针尾翘起所带来的弊端,有效降低浮针弹射过程中的声音,提高入针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针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针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秦颖娜 李欣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颖娜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