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移动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22:42: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依据无菌操作要求,所有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即bsc)或洁净区中使用的物品均须经过擦拭或喷洒消毒剂消毒、灭菌后方可传入。目前,通常采用人工将消毒剂喷洒在物品表面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通过这种人工消毒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暂停操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区中的工作,到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区外对物品进行消毒后再进入,采用这种方式人工消毒的方式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并且消毒剂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适应性好、有效提高效率、集消毒传输一体化的可移动消毒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消毒装置结构如下:
5.该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主要特点是,包括可移动底盘和消毒柜,其中,所述消毒柜包括消毒液盛装箱、喷液机构、载物传输机构、控制机构及壳体;
6.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所述消毒液盛装箱、喷液机构、载物传输机构及控制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内;
7.所述喷液机构的喷液端朝向所述载物传输机构,所述喷液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消毒液盛装箱相连接;
8.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舱门,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舱门;
9.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可移动底盘、喷液机构、载物传输机构及第一舱门相连接。
10.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载物传输机构包括螺旋载物输送组件和输出载物输送组件;
11.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和输出载物输送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12.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垂直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的物品输入端与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相连接,并由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的物品输出端构成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出端。
13.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舱门,所述载物传输机构还包括输入载物输送组件;
14.所述第二舱门通过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与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相连接,并由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的物品输入端构成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入端;
15.所述第二舱门和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还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16.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舱门与所述壳体的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舱门与所述壳体的接触位置设有第二密封件。
17.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包括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和绕所述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螺旋上升的第一载物传输通道;
18.由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的上端口与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的物品输入端相连接;
19.并由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的下端口与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相连接;
20.且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的底面呈镂空结构;
21.所述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22.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喷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式喷管组件,其中,各所述可旋转式喷管组件包括喷管、旋转部件及输液泵;
23.所述输液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喷管的输入端相连接;
24.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喷管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喷管旋转;
25.所述喷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雾口,由各个所述喷雾口共同构成所述喷液机构的喷液端;并由各所述输液泵的输入端共同构成所述喷液机构的输入端;
26.所述输液泵的控制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27.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还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28.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消毒装置的外壳上还设有传感机构,所述传感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29.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消毒装置的底部设有脚踏式按钮,所述脚踏式按钮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30.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消毒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源部件和控制器;
31.所述电源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喷液机构、载物传输机构及可移动底盘相连接;
3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喷液机构、载物传输机构及可移动底盘相连接;
33.所述消毒液盛装箱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输入液容纳腔及废液容纳腔;
34.其中,所述喷液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液容纳腔相连接。
35.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消毒装置的有益效果:
36.通过设置集物品传输和自动消毒一体化的可移动消毒装置,使得进入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区的物品可在该可移动消毒装置内被消毒,令操作人员不用费时进行物品消毒,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负担。该可移动消毒装置易于操作、实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附图说明
3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38.图1是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可移动底盘
41.21消毒液盛装箱
42.22喷液机构
43.231输入载物输送组件
44.232螺旋载物输送组件
45.2321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
46.2322第一载物传输通道
47.233输出载物输送组件
48.24壳体
49.241第一舱门
50.242第二舱门
51.3升降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的案例。
5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54.图1是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仅为提供一实施例中该可移动消毒装置中的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非对各部件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制。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可移动消毒装置包括可移动底盘1和消毒柜,其中,所述消毒柜包括消毒液盛装箱21、喷液机构22、载物传输机构、控制机构及壳体24;图1中并未绘制出控制机构。
55.所述壳体24设于所述可移动底盘1上,所述消毒液盛装箱21、喷液机构22、载物传输机构及控制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24内;
56.所述喷液机构22的喷液端朝向所述载物传输机构,所述喷液机构22的输入端与所述消毒液盛装箱21相连接;
57.所述壳体24上设有第一舱门241,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舱门241;
58.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可移动底盘1、喷液机构22、载物传输机构及第一舱门241相连接。
59.采用该结构的可移动消毒装置,有效满足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消毒及传输的需求,使得进入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区对物品进行消毒时更省力,操作人员不用费时进行物品消毒,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60.通过设置可移动底盘1,使得可移动消毒装置可灵活应用于不同区域和设备。
61.同时,通过设置在壳体24内的消毒液盛装箱21和喷液机构22可有效满足对物品的消毒需求,同时,由于喷液机构22位于壳体24内对物品进行消毒,可减轻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62.在一优选的方案中,可采用透明材料构成壳体24,以便操作人员可更直观地看得
消毒柜内部的状态。
6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载物传输机构包括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和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
64.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和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65.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垂直设于所述壳体24内,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的物品输入端与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相连接,并由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的物品输出端构成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出端。
6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4上还设有第二舱门242,所述载物传输机构还包括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
67.所述第二舱门242通过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与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相连接,并由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的物品输入端构成所述载物传输机构的输入端;
68.所述第二舱门242和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还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6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舱门241与所述壳体24的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舱门242与所述壳体24的接触位置设有第二密封件。通过在壳体24的各个进出口处配备密封件,使得壳体24在消毒过程中的全密封,减少消毒剂外泄,确保人员安全。
7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包括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2321和绕所述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2321螺旋上升的第一载物传输通道2322;
71.由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2322的上端口与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的物品输入端相连接;
72.并由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2322的下端口与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相连接;
73.且所述第一载物传输通道2322的底面呈镂空结构;
74.所述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2321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75.由于第一载物传输通道2322的底面呈镂空结构,故通过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对物品进行传输时,通过喷液机构22对物品进行消毒的消毒剂不会积攒在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上。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2321的转速来控制对物品的传输速度,保障物品可以在被喷洒的过程中同步传送至出口(即第一舱门241的所处位置),且可控制喷洒效果。
7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包括第一传动构件及第二载物传输通道,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外壳及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之间;
77.由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的一端构成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的物品输入端,并由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的物品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与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相连接,以带动物品在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上移动。
7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包括第二传动构件及第三载物传输通道, 由所述第三载物传输通道的一端构成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的物品输入端,并由所述第三载物传输通道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的物品输出端;所述第二传动构件与所述第三载物传输通道相连接,以带动物品在所述第三载物传输通道上移动。
79.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载物传输通道的底面和所述第三载物传输通道的底面也呈镂空状,以供消毒液流过。
80.由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及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均可由现有技术中的对应的传动机构构成,故图1中并未绘制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及螺旋上升式输送构件的具体结构。
81.由于该实施例中,依次通过输入载物输送组件231、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及输出载物输送组件233对物品进行传输,故可使得被消毒的物品可按顺序进行传输。
8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喷液机构22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式喷管组件,其中,各所述可旋转式喷管组件包括喷管、旋转部件及输液泵;
83.所述输液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喷管的输入端相连接;
84.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喷管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喷管旋转;
85.所述喷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雾口,由各个所述喷雾口共同构成所述喷液机构22的喷液端;并由各所述输液泵的输入端共同构成所述喷液机构22的输入端;
86.所述输液泵的控制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87.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可旋转式喷管组件,且两个可旋转式喷管组件分别位于螺旋载物输送组件232两侧,且各喷管上由上至下均匀地设置了数个喷雾口,在消毒过程中,可由旋转部件带动对应的喷管旋转,以达到增强喷洒效果的目的。在具体实施时,可旋转式喷管组件的位置,及喷雾口的喷洒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8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4与所述可移动底盘1之间还设有升降驱动机构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8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消毒装置的外壳上还设有传感机构,所述传感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
90.所述传感机构可以由红外传感器、摄像镜头等设备构成,可对可移动消毒装置的所处位置及所需升降高度进行检测,通过将传感机构检测到的外部待放物品的高度传输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升降驱动机构3升降,满足不同高度的工作需求,同时,可通过传感机构对障碍物及所需移动距离进行检测,从而起到避障和检测该可移动消毒装置是否已移动至预设位置。使得可移动消毒装置能匹配不同高度和距离的工作需求。
9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消毒装置的底部设有脚踏式按钮,所述脚踏式按钮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由于该装置状采用脚踏式按钮,故可使得操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过程中可同步进行对可移动消毒装置的操作,完成对待使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图1中并未绘制出该脚踏式按钮的所处位置,具体实施时,可将脚踏式按钮设于可移动底盘1上。
9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源部件和控制器;
93.所述电源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喷液机构22、载物传输机构及可移动底盘1相连接;
94.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喷液机构22、载物传输机构及可移动底盘1相连接;
95.所述消毒液盛装箱21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4内的输入液容纳腔及废液容纳腔;
96.其中,所述喷液机构22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液容纳腔相连接。
97.在具体实施时,消毒液盛装箱21位于消毒柜的底部, 消毒柜中设置废液引流通道,供对物品进行消毒后的废液沿废液引流通道流入废液容纳腔,便于废液的收集。在具体实施时,可在壳体24上设置与输入液容纳腔连通的消毒液注入口,及与废液容纳腔连通的废液排出口。
98.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集物品传输和自动消毒一体化的可移动消毒装置,使得进入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区的物品可在该可移动消毒装置内被消毒,令操作人员不用费时进行物品消毒,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负担。该可移动消毒装置易于操作、实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99.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消毒装置技术方案中,其中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模块单元均能够对应于集成电路结构中的具体硬件电路,因此仅涉及具体硬件电路的改进,硬件部分并非仅仅属于执行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因此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也并未涉及任何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这些模块和单元所涉及的硬件电路结构方面的改进即可以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而并不需要辅助以特定的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即可以实现相应功能。
10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