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使用的红火蚁诱饵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7:5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红火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使用的红火蚁诱饵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11节,雄蚁触角一般12节。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红火蚁适应性强、食性杂,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攻击性,新传入地区短期内可爆发成灾。红火蚁不仅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公共安全、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治,对红火蚁的防治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
3.化学防治是最直接、最有效防治红火蚁的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中,毒饵法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广泛适用于大多数生境下的红火蚁防治,其施药方法为将饵剂撒施在蚁巢周围供红火蚁取食。国内外用于防治红火蚁的饵剂,剂型多为颗粒状饵剂和粉剂。
4.目前,红火蚁饵剂组分的基本构成主要是由杀虫剂、饵料、载体、防腐剂组成,其中杀虫剂多采用氟虫腈、茚虫威等;饵料多采用鱼粉、食用油、蛋白粉等;载体采用玉米粉、大豆粉、饼干粉等;防腐剂一般采用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等。其中饵料的引诱效果直接影响红火蚁对饵剂的取食量,决定了饵剂的防治效果。但是,传统上广泛应用的饵剂对红火蚁引诱效果较差,红火蚁取食量少,有效杀虫成分在蚁巢外暴露时间过长,损失率高且污染环境,从而使得红火蚁诱饵剂不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使用的红火蚁诱饵剂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红火蚁诱饵剂对红火蚁诱杀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使用的红火蚁诱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制备引诱基材薄片;
8.首先,按照重量份选取羊肉3~5份、白砂糖1~2份、蜂蜜8~12份、玉米淀粉2~3份、脱氢乙酸1~2份作为引诱基材原料;
9.其中,羊肉研磨成泥状,白砂糖研磨成粉状;
10.其次,将引诱基材原料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物;
11.最后,采用辊压设备将糊状物滚压成薄片,以制得引诱基材薄片;
12.其中,引诱基材薄片的厚度为0.02~0.04mm;
13.s2、制备制作灭杀剂;
14.首先,按照重量份选取氟蚁腙1~2份、茚虫威1~3份、丙酮6~8份、雷公藤提取物5
~7份、龙胆草提取物5~7份、高陆提取物4~6份作为灭杀剂原料;
15.其中,高陆提取物为高陆红根部位的提取物;
16.其次,先在搅拌桶内加入丙酮后依次添加氟蚁腙、茚虫威,采用高速分散机进行初步搅拌,得到灭杀剂半成品;
17.再次,向灭杀剂半成品中依次加入雷公藤提取物、龙胆草提取物和高陆提取物后进行二次搅拌,以获得灭杀剂成品;
18.最后,将制成的灭杀剂成品装入容器内进行常温密闭存放;
19.s3、将引诱基材薄片展开铺平后将灭杀剂成品均匀涂覆在引诱基材薄片的表面上,涂覆灭杀剂成品后,在该层引诱基材薄片上覆盖另一层引诱基材薄片,随后再在新铺的引诱基材薄片上涂覆灭杀剂成品,依次类推完成五层引诱基材薄片的叠放和灭杀剂成品涂覆工序,以获得诱饵剂片;
20.s4、将诱饵剂片分切成方形小块;
21.其中,方形小块表面的边长为0.1~0.2mm;
22.s5、将方形小块制成圆球颗粒状诱饵剂;
23.s6、将圆球状颗粒诱饵剂封装于圆盘形带盖玻璃器皿中。
2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羊肉研磨成泥状之前去除肉质中的韧带、筋。
2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白砂糖和玉米淀粉在混合搅拌前研磨成粒径小于1um的粉剂。
2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雷公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27.首先,选取雷公藤根的外皮进行烘干处理,并对烘干后的雷公藤根外皮进行研磨成粉状;
28.其次,在粉状雷公藤根外皮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75~90℃,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29.再次,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30.最后,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雷公藤提取物。
31.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龙胆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32.首先,取龙胆草的根茎研磨成糊状;
33.其次,在糊状物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80~100℃,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34.再次,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35.最后,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龙胆草提取物。
3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高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37.首先,选取高陆的红根部分进行烘干后研磨成粉末;
38.其次,在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100~105℃,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39.再次,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40.最后,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高陆提取物。
41.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对氟蚁腙、雷公藤提取物、龙胆草提取物、高陆提取物进行选料前,需要分别进行细化处理,保证粒径小于1um。
42.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引诱基材薄片表面上涂覆灭杀剂成品时,采用雾化喷洒的方式。
43.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对诱饵剂片进行分切时采用微米级切割丝进行切割。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5.本发明涉及的红火蚁诱饵剂大大提高了对红火蚁进行引诱和灭杀的能力;而且红火蚁诱饵剂中大量采用了草本成分,不仅达到避免有效成分流失,保证药效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便于使用的红火蚁诱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s1、制备引诱基材薄片;
49.首先,按照重量份选取羊肉3~5份、白砂糖1~2份、蜂蜜8~12份、玉米淀粉2~3份、脱氢乙酸1~2份作为引诱基材原料;
50.其中,羊肉去除肉质中的韧带、筋后研磨成泥状,白砂糖和玉米淀粉研磨成粒径小于1um的粉剂;
51.其次,将引诱基材原料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物;
52.最后,采用辊压设备将糊状物滚压成薄片,以制得引诱基材薄片;
53.其中,引诱基材薄片的厚度为0.02~0.04mm;
54.s2、制备制作灭杀剂;
55.首先,按照重量份选取氟蚁腙1~2份、茚虫威1~3份、丙酮6~8份、雷公藤提取物5~7份、龙胆草提取物5~7份、高陆提取物4~6份作为灭杀剂原料;
56.其中,雷公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57.1)选取雷公藤根的外皮进行烘干处理,并对烘干后的雷公藤根外皮进行研磨成粉状;
58.2)在粉状雷公藤根外皮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75~90℃,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59.3)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60.4)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雷公藤提取物。
61.龙胆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62.1)取龙胆草的根茎研磨成糊状;
63.2)在糊状物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80~100℃,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64.3)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65.4)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龙胆草提取物
66.高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
67.1)选取高陆的红根部分进行烘干后研磨成粉末;
68.2)在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100~105℃,再加入纤维素酶并进行搅拌;
69.3)对上述产物进行过滤,得料液;
70.4)对料液进行蒸干获得高陆提取物。
71.其次,先在搅拌桶内加入丙酮后依次添加氟蚁腙、茚虫威,采用高速分散机进行初步搅拌,得到灭杀剂半成品;
72.再次,向灭杀剂半成品中依次加入雷公藤提取物、龙胆草提取物和高陆提取物后进行二次搅拌,以获得灭杀剂成品;
73.最后,将制成的灭杀剂成品装入容器内进行常温密闭存放;
74.对氟蚁腙、雷公藤提取物、龙胆草提取物、高陆提取物进行选料前,需要分别进行细化处理,保证粒径小于1um。
75.s3、将引诱基材薄片展开铺平后将灭杀剂成品均匀涂覆在引诱基材薄片的表面上,涂覆灭杀剂成品后,在该层引诱基材薄片上覆盖另一层引诱基材薄片,随后再在新铺的引诱基材薄片上涂覆灭杀剂成品,依次类推完成五层引诱基材薄片的叠放和灭杀剂成品涂覆工序,以获得诱饵剂片;
76.其中,在引诱基材薄片表面上涂覆灭杀剂成品时,采用雾化喷洒的方式。
77.s4、将诱饵剂片分切成方形小块;
78.其中,方形小块表面的边长为0.1~0.2mm;对诱饵剂片进行分切时采用微米级切割丝进行切割
79.s5、将方形小块制成圆球颗粒状诱饵剂;
80.s6、将圆球状颗粒诱饵剂封装于圆盘形带盖玻璃器皿中。
81.红火蚁诱饵剂对红火蚁进行诱杀性能的实验:
82.在红火蚁巢穴方圆3m的位置沿周向均匀摆设5组本实施例中红火蚁诱饵剂和5组对比诱饵剂(称取5.0g氟虫腈溶于100ml丙酮中,配成悬浮液,再称5.0g白砂糖于250ml水中加热溶解后形成糖水,然后量取2.5ml悬浮液与250ml糖水混匀后制成诱饵剂),其中两类诱饵剂间隔摆放;实验时间选择9月中旬,且温度不高于30℃,时间段为一天中的8:00~17:00,实验结束后对每组诱饵剂诱杀红火蚁的数量进行计数,结果如下(注:1~5组为本实施例中的红火蚁诱饵剂;6~10组为对比诱饵剂):
83.表1
[0084][00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