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线束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06:27: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电源线、通信线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等领域,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汽车、电动车上线束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3.大量线束的使用,往往造成线束之间的缠绕,在潮湿或是因使用期久而发生的线路老化等产生的漏电情况下,这种缠绕在一起的线束,会带来短路起火等安全隐患;强弱线束间的缠绕,也会带来信号的干扰,影响安全行驶;同时,在汽车、电动车狭小的空间内,凌乱的线束,会浪费空间,不利于放置过多的线束;在汽车、电动车维修时,凌乱的线束,不利于厘清线束走向,造成维修困难。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装置以有效解决线束分类捆扎,并将捆扎的线束固定到汽车、电动车的合适位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器,以解决线束的捆扎和固定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线束固定器,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捆扎部组成;所述第二本体由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捆扎部组成;所述第一捆扎部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夹持部;所述第二捆扎部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端部连接,另一端设穿插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捆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捆扎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捆扎部的连接端和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捆扎部的连接端相对,将所述固定器分成两个区域,第一捆扎部、第二捆扎部区域用于放置待捆扎线束,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区域用于固定所述线束固定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穿插部形成一个收紧开合结构,用于将第一捆扎部和第二捆扎部收紧并锁合或分离。
8.可选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开合结构包括均布在所述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上的多个第一卡齿及设置在所述穿插部上与第一卡齿相向的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相适配;所述穿插部可插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间,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啮合。
9.优选地,所述第一卡齿、第二卡齿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10.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捆扎部和所述穿插部连接处设有握柄。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捆扎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捆扎部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横截面为圆弧形。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捆扎部、第二捆扎部均呈半圆形。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均呈u形。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其设置有由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捆扎部组成的第一本体,由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捆扎部组成的第二本体,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捆扎部连接,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捆扎部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第一捆扎部连接端和第二固定部、第二捆扎部连接端相对,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器分成两个区域,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区域可用来将线束固定器固定到预放置位置上,第一捆扎部、第二捆扎部区域可用来放置分类的线束,同时在第一捆扎部上设置夹持部,在第二捆扎部上设置穿插部,夹持部和穿插部间设有收紧开合结构,开合结构可将放置的分类线束收紧捆扎,并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锁合成一体或分开。
16.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固定器具有操作简单,可对线束进行捆扎并固定到预放置处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固定器的正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第一本体;101-第一固定部;102-第一捆扎部;103-夹持部;10301
‑ꢀ
第一夹持部;10302-第二夹持部;10303-第一卡齿;2-第二本体;201-第二固定部;202-第二捆扎部;203-握柄;204-穿插部;205-第二卡齿;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固定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由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一捆扎部102组成,第二本体2 由第二固定部201和第二捆扎部202组成,第一捆扎部102、第二捆扎部202 均可设计成半圆形形状,第一固定部101、第二
固定部201均可设计成u形形状,第一捆扎部102一端和第一固定部101的一端连接,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另一端设置夹持部103,第二捆扎部202一端和第二固定部201的端部连接,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另一端设置穿插部204,第一固定部101远离第一捆扎部102的一端和第二固定部201远离第二捆扎部202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 101和第一捆扎部102的连接端和第二固定部201和第二捆扎部202的连接端相对,将所述固定器分成两个区域,第一捆扎部102、第二捆扎部202区域用于放置待捆扎线束,第一固定部101、第二固定部201区域用于固定所述线束固定器,夹持部103和所述穿插部204形成一个开合结构,用于将第一捆扎部 102和第二捆扎部202锁合或分离。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持部10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部10301 和第二夹持部10302,开合结构包括均布在第一夹持部10301或第二夹持部 10302上的多个第一卡齿10303及设置在穿插部204上与第一卡齿10303相向的第二卡齿205,第一卡齿10303、第二卡齿205可设计成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结构,第一卡齿10303大小与第二卡齿205大小相适配,穿插部204可插入第一夹持部10301和第二夹持部10302间,第一卡齿10303与第二卡齿205 啮合,从而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锁合在一起,同时,推拉穿插部204 在第一卡齿10303间移动,可使第一捆扎部102、第二捆扎部202间空间变大或缩小,实行对放置其内的分类线束捆扎,当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分离时,拉动穿插部204,使第二卡齿205从第一卡齿10303上脱离,通常,第二卡齿205设计成一个即可,优选地,其设置在穿插部204的端部,这样,推拉穿插部204使第二卡齿205在第一卡齿10303上移动时,比较省力。
27.优选地,为方便对穿插部204的推拉操作,在第二捆扎部202和穿插部 204连接处设有握柄203,推拉穿插部204时,手握握柄203操作,非常方便。
28.优选地,为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未锁合状态下,自然形成相向的结合,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连接处,即,第一固定部101远离第一捆扎部102的一端和第二固定部201远离第二捆扎部202的一端通过连接部3 连接,连接部3横截面为圆弧形,依靠圆弧形的张力,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相结合,它们之间均可设计成一体成型。
29.使用时:将穿插部从夹持部分离开,将分类线束放入到第一捆扎部、第二捆扎部区域,将穿插部插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间,推动穿插部,穿插部带动第二捆扎部移动,将分类线束捆紧,第二卡齿啮合在第一卡齿上而锁紧,并将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区域挂、或套在预放置位置处;更换、维修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器从固定位置取下,拉动穿插部使其和夹持部分离,将分类线束拿出。
3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1.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显然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