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1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烧制建筑陶瓷(地板砖、墙砖等)的窑炉广泛采用自动化辊道窑。陶瓷辊棒是其中的重要部件,起到承载和传送陶瓷制品的作用。陶瓷辊棒是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分布于辊道窑的各区(带)。通过传统的窑炉内部设置一排辊棒形成一个送料平台,陶瓷器物在送料平台上输送的同时完成烧制,辊棒的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支承端。请参阅图1所示,常规的辊棒驱动端包括轴承座1、驱动轴5、弹性卡簧6及卡簧固定螺栓7,驱动轴5由轴承座1支承,前端装配有齿轮8,由外部齿轮啮合驱动(图中未标),驱动轴5与辊棒4的联接端加工成杯状夹套,并在驱动轴、辊棒4表面加工有腰形孔,弹性卡簧6通过卡簧固定螺栓7一端安装在驱动轴外表面,一端嵌入驱动轴、辊棒4表面的腰形孔,从而使驱动轴卡紧辊棒,当驱动轴转动时,带动辊棒转动。
3.由于辊棒在送料过程中,陶瓷砖底面的磁粉、杂质会粘在辊棒表面,长时间运行后导致辊棒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走砖的平稳性及产品质量,需定期对辊棒进行更换;且为了避免更换辊棒对生产连续性造成影响,影响窑炉运行稳定性、浪费能源,往往需要在窑炉持续运转的过程中完成辊棒更换;传统的辊棒联接方式,维修人员需在辊棒的支承末端握紧辊棒,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辊棒前后串动使辊棒的腰形孔瞬间脱出弹性卡簧,并着重避免抽动过程中手上动作与驱动传动不一致造成棍棒受扭力过大扭断。一般的窑炉辊棒多采用刚玉、莫来石等材质,脆性较大,通过冷等静压工艺成形后再加工端部的长腰孔;当采取上述联接方式时,辊棒的转动仅靠卡簧施予辊棒腰孔长边断面的压力驱动,受力面积过窄,长时间运转之下卡簧易在辊棒的腰形孔咬出齿痕,使卡簧与辊棒腰孔咬合过紧,在抽出辊棒过程中,抽出不及时将直接造成腰孔破裂,甚至导致辊棒头部、中部直接断裂,残余辊棒掉落在窑炉送料平台,不仅造成辊棒浪费,断裂辊棒还会影响其余辊棒的正常运行、陶瓷砖的正常送料,引起叠砖、堵窑等生产故障。
4.同时,采取上述联接方式,需要停机才能拆除轴套上的固定元件,依靠弹性卡簧嵌入辊棒腰形孔的驱动联接方式,弹性卡簧受力较大,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弹性卡簧断裂的情况,继而造成辊棒传动失效,截止目前,没有找到在被动端直接拆卸的报道,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性。
5.另外,采取上述联接方式,当辊棒间距较小时,抽出辊棒过程中弹性卡簧翘出,易与侧边的驱动组件的弹性卡簧产生碰撞干涉,易使弹性卡簧变形断裂、造成辊棒传动失效,影响生产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被动端单人操
作即可直接折卸辊棒并移除的易装卸的窑炉辊棒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轴套柱壁径向凹槽内嵌设弹簧及封堵弹簧的滚珠,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滚珠凸出主体表面,将轴套锁定驱动轴安装槽内,当拆卸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滚珠压迫弹簧复位,滚珠缩回主体表面内,即可顺利将轴套从驱动轴移除的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轴套沿轴向方向开设局部贯穿至尾端的轴向开槽,沿径向方向开设局部贯穿的径向开槽,轴向开槽、径向开槽使轴套的套合处在拆卸时缩拢而在安装到位后又自动张开,提高拆、装两个过程以及使用过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套装在驱动轴上且用于支承驱动轴的轴承座、驱动轴的外端端部套装外部驱动齿轮啮合驱动的从动齿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内端端部为扩径的连接端,连接端自外向内凹出一段方形盲槽,轴套的头部成型为与所述方形盲槽配合的方形凸柱,轴套柱面径向凹设延伸到轴心部位的弹压组件;所述驱动轴末端的方形盲槽底部端面衔接处加工成内圆锥形,所述轴套头部的方形凸柱柱面与端面衔接处加工为外圆锥形。
8.作为优选:所述弹压组件由盲槽、盲槽内嵌设的弹簧及封堵弹簧的滚珠组成;弹压组件中的弹簧在弹力作用下致使滚珠凸出主体表面;驱动轴末端对应所述弹压组件的内壁表面沿径向凹设与所述滚珠适配的凹坑。
9.作为优选:所述弹压组件可设多组,分别设在轴套不同柱面上。
10.作为优选:所述轴套的方形凸柱与驱动轴末端的方形盲槽为间隙配合,方形盲槽对边距离比柱体对边距离大0.1~0.2mm,柱体棱角处倒角或圆角处理。
11.作为优选:所述轴套外壁沿轴向方向开设局部贯穿至尾端的轴向开槽,沿径向方向开设局部贯穿的径向开槽,所述轴向开槽与所述径向开槽使所述轴套的套合处可缩拢或张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⑴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柱面可设置多组径向凹设盲槽,通过多组弹簧及滚珠增加驱动轴与轴套的结合力,避免单个弹簧及滚珠力量不足使轴套过于松动,影响驱动轴与轴套的轴向同心度。
14.⑵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方形凸柱与驱动轴末端的方形盲槽采用间隙配合方式,使轴套主体易于嵌入驱动轴末端方孔,同时使轴套与驱动轴的同心度满足使用要求,继而使送料平台的承托面平面度达到要求。
15.⑶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轴与轴套通过方孔抱接正方形主体的联接方式,受力面积更大,且轴套可选用金属材质,刚性高,避免传统联接方式依靠弹性簧片传递扭距、受力面积过小造弹性簧片断裂的情况出现;驱动轴内方孔端部的内圆锥面与轴套正方形柱体的外圆锥面便于操作人员插入联接两者时导向;轴套通过内嵌弹簧、滚珠的方式比传统联接方式拆卸更省力且同样可以达到可靠联接、避免了原有联接机构拆装时弹性卡簧被顶其与侧边辊棒机构的弹性卡簧发生干涉碰撞的情况。
16.⑷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与辊棒联接方式为抱接,辊棒受力面积大,避免原有卡簧对辊棒的局部压力过大造成齿痕、咬合过紧等缺陷;同时在辊棒联接轴套处变径处理,使轴套外径小于等于辊棒主体直径,避免拆卸辊棒时勾住或顶出辊棒间隙中用于隔热保温的保温
棉。
17.⑸
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套的轴向开槽与径向开槽形成可缩拢或扩开的抱紧口,通过调节抱紧螺栓可控制对辊棒的抱紧力大小,同时允许辊棒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发生形变,避免热胀冷缩带来的应力过大时辊棒被夹裂。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易装卸的辊道窑辊棒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的a-a向的剖面视图。
2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2.轴承座1
ꢀꢀꢀꢀꢀꢀꢀꢀ
驱动轴2
ꢀꢀꢀꢀꢀꢀꢀꢀ
轴套3
ꢀꢀꢀꢀꢀꢀꢀꢀꢀ
抱紧螺栓31
23.滚珠32
ꢀꢀꢀꢀꢀꢀꢀꢀꢀ
弹簧33
ꢀꢀꢀꢀꢀꢀꢀꢀꢀ
径向开槽34
ꢀꢀꢀꢀ
轴向开槽35
24.齿轮8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26.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易装卸的窑炉辊棒驱动机构,包括轴承座1、驱动轴2、轴套3,所述驱动轴2通过轴承座1支撑,头部装配有齿轮8,由外部齿轮啮合驱动(图中未示)一端,驱动轴2末端与轴套3套合。
27.请参阅图3所示,驱动轴2末端端部开有方形盲槽,轴套3头部设计成与方形盲槽配合的方形凸柱,轴套柱面嵌设弹簧33及滚珠32,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滚珠32凸出主体表面;驱动轴2末端方孔内表面设有与滚珠32配合的凹坑;所述驱动轴2末端的方形盲槽与端面衔接处加工成内圆锥形,所述轴套3头部的方形凸柱柱面与端面衔接处加工为外圆锥形;
28.所述轴套3的方形凸柱与驱动轴2末端的方形盲槽为间隙配合,方形盲槽对边距离比柱体对边距离大0.1~0.2mm,柱体棱角处倒角或圆角处理;
29.机构所述轴套柱面径向凹设的弹压组件可设多组,分别设在轴套不同柱面上。所述弹压组件由盲槽、盲槽内嵌设的弹簧33及封堵弹簧33的滚珠32组成;弹压组件中的弹簧33在弹力作用下致使滚珠32凸出主体表面;驱动轴2末端对应所述弹压组件的内壁表面沿径向凹设与所述滚珠32适配的凹坑。
30.机构所述轴套的与驱动轴末端的为间隙配合,对边距离比柱体对边距离大0.1~0.2mm,柱体棱角处倒角或圆角处理。
31.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轴套3尾部为中空圆柱体,与辊棒联接方式为抱接,辊棒被轴套3抱紧处外径比辊棒主体外径小,轴套3抱接辊棒处外径小于等于辊棒外径;
32.所述轴套3沿轴向方向设由有局部贯穿至尾端的轴向开槽35,沿径向方向设由局部贯穿的径向开槽34,轴向开槽35、径向开槽34使轴套3的套合处可缩拢或张开,轴套3圆柱面上还开有沉头柱形孔及穿过该孔至对面的圆柱面螺接的抱紧螺栓31;通过旋紧抱紧螺栓31,轴套3的套合处缩拢,可使轴套3与辊棒牢固套合;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