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空调及改造方法与流程

2022-11-16 08:5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空调及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多联机空调机组是采用变容量控制技术和制冷剂直接蒸发膨胀技术的空调机组。由于其具有的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稳定可靠,相对环保节能的特点而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的多联机空调的室外机冷凝器大多数是风冷式的,虽然冷凝器的制冷剂流路,翅片的形状、厚度、片距,风机风道等都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但是相对于水等其他换热介质来说,风冷式冷凝器仍然有其固有的不足,存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多联式空调机组的使用仍存在局限性。同时,也存在多联机空调会因建筑物的使用目的变化而导致空调设计量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升级的情况。因此,市面上存在对多联机空调进行改造、升级的需求。
3.由于水源多联机与空气源多联机等相比具有节能、省空间以及长期运行性价比更高的优点,因此水源多联机空调的市场占有率更高,下面以水源多联机空调为例来对改造过程进行说明:其中热泵空调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热回收空调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当两款多联机的冷量和配置基本一致时,如果需要将其由热泵式改造为热交换式,往往需要更换室外机,导致用户改造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提高。
4.为了降低多联机系统的改造成本,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空调及改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空调及改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改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和所述换热器的进管;
8.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管、热泵冷媒换向器和热交换冷媒换向器中的任意一种,切换所述连接组件的类别能切换该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9.与传统的多联机系统相比,应用热泵技术的多联机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对运行环境也有较高的适应性;而应用热回收技术的多联机系统与热泵多联机系统相比,更加节能。因此,由于上述连接组件独立设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连接组件或者对连接组件进行更换,从而实现多联机系统的快速改造;另外,由于改造时仅需要针对结构不同的部分进行更换,因此也能够大大的降低多联机系统的改造成本。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管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与
所述换热器的进管通过所述连接管相通。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连接组件为热泵冷媒换向器时,室内机经所述热泵冷媒换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相连。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泵冷媒换向器包括四通阀;
14.所述四通阀上设置有气管和第一连接管,所述气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与室内机和所述压缩机的所述进气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管和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排气管也通过所述四通阀相连通。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内机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出管相连。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泵冷媒换向器还包括过滤器,所述四通阀通过所述过滤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连接组件为热回收冷媒换向器时,该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模式转换器,所述模式转换器经所述热回收冷媒换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出管相连。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式转换器上设有连接管组,室内机经所述连接管组与所述模式转换器相连;
20.所述连接管组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室内机的数量且所述室内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回收冷媒换向器包括主四通阀、单向阀和辅四通阀;
22.所述主四通阀通过第一管路所述辅四通阀相连,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单向阀和所述主四通阀之间的第一管路处分支形成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排气管相连的第一分支管路;所述主四通阀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管相连;
23.所述辅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高压气管,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和低压气管;所述模式转换器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和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热回收冷媒传感器相连;
24.所述换热器的出管与所述模式转换器相连。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回收冷媒换向器还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
26.所述低压气管和所述主四通阀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经所述主四通阀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低压气管相连;
27.所述低压气管和所述辅四通阀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毛细管的一端经所述辅四通阀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另一端经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进气管相连。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
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改造方法,包括:
30.切换所述连接组件的类别,并调整该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3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32.当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管时,所述多联机系统为单制冷系统;
33.当所述连接组件为热泵冷媒换向器时,所述多联机系统为热泵系统;
34.当所述连接组件为热交换冷媒换向器时,所述多联机系统为热交换系统。
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连接组件为热交换冷媒换向器时,室内机通过
模式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冷媒换向器相连。
3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7.本发明通过将不同构造的多联机系统中的重复组件和特殊组件分别设置的方式,实现了多联机系统改造时可根据改造要求部分更换组件的效果。与传统的室外机整体更换的方式相比,该多联机系统更加方便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不仅有效降低了改造成本,同时还节约了改造时间;另外,上述设计也使得多联机系统在改造组装时更加灵活,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和多选性,使其功能更加丰富。
38.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多联机系统空调研发领域,能够大大降低多系统空调的开发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相应的多联机系统维修的容易性。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热泵多联机系统的原理图;
41.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原理图;
42.图3是本发明中的多联机系统单冷状态下的原理图;
43.图4是本发明中的多联机系统热泵状态下的原理图;
44.图5是本发明中的多联机系统热回收状态下的原理图;
45.图6是本发明中的多联机系统的改造方法的流程图。
46.图中:1、压缩机;11、排气管;12、进气管;13、油分离器;14、汽分离器;2、换热器;21、进管;22、出管;3、连接管;4、热泵冷媒换向器;41、四通阀;42、气管;43、第一连接管;44、第一阀门;45、过滤器;5、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1、主四通阀;52、单向阀;53、辅四通阀;54、第一管路;541、第一分支管路;55、第二管路;551、第一毛细管;56、高压气管;57、低压气管;58、第三管路;581、第二毛细管;6、室内机;7、模式转换器;71、连接管组;8、电子膨胀阀;9、储液器;10、过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换热器2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通压缩机1的排气管11和换热器2的进管21;连接组件为连接管3、热泵冷媒换向器4和热交换冷媒换向器中的任意一种,切换连接组件的类别能切换该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切换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就意味着对该多联机系统进行改造。
51.与传统的多联机系统相比,应用热泵技术的多联机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对运行环境也有较高的适应性;而应用热回收技术的多联机系统与热泵多联机系统相比,更加节能。因此,由于上述连接组件独立设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连接组件或者对连接组件进行更换来改变该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实现多联机系统的快速改造和升级,达到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改造时间的目的。
52.在实际使用时,该多联机系统中除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包括油分离器13、汽分离器14以及电子膨胀阀8、储液器9、过冷器10以及其它用于实现其功能的管路和阀门等结构。上述结构均为现有技术。
53.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换热器2以及由连接管3制成的连接组件,此时压缩机1的排气管11与换热器2的进管21通过连接管3相通。
54.该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6的一端与换热器2的出管22相连,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进气管12相连,此时该多联机系统为单制冷机器。
55.当需要将该单冷多联机系统改造为热泵多联机系统时:
56.改造后的多联机系统如图4所示,此时将连接管3改为热泵冷媒换向器4,此时室内机6经热泵冷媒换向器4与压缩机1的进气管12相连。此时多联机系统具有制冷或制热功能。
57.具体的,热泵冷媒换向器4能同时与室外机的排气管11、换热器2的进管21以及汽分离器14相连,同时还与内机相连;内机的另一端与换热器2的出管22相连。
58.具体的,上述热泵冷媒换向器4包括四通阀41,四通阀41上设置有气管42和第一连接管43,气管42和第一连接管43分别与室内机6和压缩机1的进气管12相连通;换热器2的进管21和压缩机1的排气管11也通过四通阀41相连通。
59.具体的,压缩机1的进气管12上设置有汽分离器14,压缩机1的排气管11上设置有油分离器13。
6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室内机6与四通阀41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44。该阀门位于气管42与室内机6相连处,室内机6可以通过该阀门与室内机6相连。
61.另外,为了避免管道内的杂质影响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热泵冷媒换向器4还包括过滤器45,四通阀41通过过滤器45分别与压缩机1、换热器2和室内机6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62.如图4所示,此时与四通阀41相连的四个管道上均布置有过滤器45。
63.以图4中绘制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此时该多联机系统使用时,经油分离器13流出的冷媒会经四通阀41流入换热器2处并经换热器2进行换热处理后流入内机,最后再经四通阀41回流至汽分离器14和压缩机1处。
64.当需要将该单冷多联机系统改造为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时:
65.改造后的多联机系统如图5所示,此时将连接管3改为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此时室内机6经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与压缩机1的进气管12相连。此时多联机系统具有制冷、制热和热回收功能。
66.具体的,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能同时与室外机的排气管11、换热器2的进管21以及汽分离器14相连,同时还与模式转换器7相连;模式转换器7还与换热器2的出管22相连。
67.具体的,模式转换器7上设有连接管组71,室内机6经连接管组71与模式转换器7相连;连接管组71的数量不小于室内机6的数量且室内机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68.一般而言,室内机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69.下面结合图5对该多联机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70.具体的,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包括主四通阀51、单向阀52和辅四通阀53;其中主四通阀51通过第一管路54辅四通阀53相连,单向阀52位于第一管路54,位于单向阀52和主四通阀51之间的第一管路54处分支形成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11相连的第一分支管路541;主四通阀51通过第二管路55与换热器2的进管21相连;辅四通阀53连通第一管路54和高压气管56,以及压缩机1的进气管12和低压气管57;模式转换器7通过高压气管56和低压气管57与热回收冷媒传感器相连;换热器2的出管22与模式转换器7相连。
7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还包括第一毛细管551和第二毛细管581;低压气管57和主四通阀51通过第二管路55相连,第一毛细管551经主四通阀51和第二管路55与低压气管57相连;低压气管57和辅四通阀53通过第三管路58相连,第二毛细管581的一端经辅四通阀53与第三管路58相连,另一端经低压气管57与压缩机1的进气管12相连。
72.上述毛细管能够将流入的冷媒由高压状态节流降压至低压状态。
73.另外,为了避免管道内的杂质影响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热回收冷媒换向器5还包括过滤器,主四通阀51通过过滤器分别与压缩机1和换热器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辅四通阀53通过过滤器分别与模式转换器7和压缩机1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74.如图5所示,此时低压气管57和第一管路54均布置有过滤器,低压气管57上的过滤器的数量为两个。
75.以图5中绘制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两室内机6分别启动制冷功能和制热功能。该多联机系统使用时,经油分离器13流出的部分冷媒经主四通阀51流入换热器2并经换热器2的出管22流入模式转换器7,其余冷媒通过辅四通阀53以及高压气管56流入模式转换器7,并最终通过位于模式转换器7内的换向功能完成热回收(即将制热功能的室内机6的冷凝热转置制冷的室内机6处)。其余制冷、制热作用原理以及冷媒流动方式不再赘述。
76.在热回收的状态下,可以将制冷室内机6吸收的热量转移到制热内机处,从而提高设备能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内机6全部制冷或者全部制热的情况下,热泵多联机系统和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能效基本一致。
77.需要了解的是,上述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除了可以在单制冷的多联机系统基础上改造得到以外,还可以在热泵多联机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得到。
78.与传统的多联机系统相比,本发明将多联机系统中与升级改造无关的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将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换的结构进行独立设计,从而有效降
低多联机系统的升级改造成本,同时还使得多联机系统在改造和升级时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了多联机系统的多样性和多选性。
7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
8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改造方法,包括:
81.s1:切换连接组件的类别,以调整该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
82.通过切换更改不同的连接组件后:
83.若切换后的连接组件为连接管时,多联机系统为单制冷系统;若切换后的连接组件为热泵冷媒换向器时,多联机系统为热泵系统;若切换后的连接组件为热交换冷媒换向器时,多联机系统为热交换系统。
84.需要注意的是,当连接组件为热交换冷媒换向器时,室内机通过模式转换器与热交换冷媒换向器相连。
8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