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10:1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2.版辊成型加工的过程中,版辊两端的端板需要进行车端面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版辊进行夹紧固定,然后再对版辊进行加工。
3.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三根定位螺栓卡盘对版辊进行定位,在定位版辊时,工作人员将三根定位螺栓的端面抵紧版辊的表面对版辊进行定位。
4.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定位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容易使定位螺栓与版辊抵接不稳定,从而降低版辊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版辊的加工精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包括机床以及与所述机床滑动连接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所述机床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夹持座、设置在所述夹持座上的上夹爪和下夹爪以及用于驱动两夹持座沿所述机床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持座驱动组件,所述机床上还设置有用于提高版辊稳定性的稳定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座驱动组件驱动上将夹持座对版辊进行夹持,以使两夹持座上的上夹爪和下夹爪抵紧版辊表面,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稳定机构用于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版辊的加工精度。
9.可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夹爪稳定组件以及版辊稳定组件,所述夹爪稳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座上,用于驱动所述上夹爪与所述下夹爪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爪稳定组件驱动上夹爪和下夹爪抵紧版辊表面,提高了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并且夹持驱动组件能够对直径不同的版辊进行夹持,提高机床的适用性。
11.可选的,所述版辊稳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座上,所述版辊稳定组件包括抵紧板以及抵紧板驱动件,两所述抵紧板驱动件设置在两所述夹持座相互远离的一侧,抵紧板驱动件驱动所述抵紧板沿机床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抵紧板设置在所述上夹爪和所述下夹爪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板驱动件驱动抵紧板抵紧版辊表面,两版辊稳定组件沿水平方向抵紧版辊表面,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夹持座驱动组件包括滑板以及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座沿所述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夹持座驱动件,所述滑板沿所述机床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机床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座驱动件驱动两夹持座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提高了夹持座沿机床宽度方向进行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
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版辊的加工精度。
15.可选的,所述夹持座驱动件包括第一丝杆以及第一丝杆驱动件,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开设有两端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一丝杆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床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驱动件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机床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夹持座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杆驱动件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两夹持座沿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使两夹持座移动的距离相同,进一步提高版辊的加工精度,并且一个动力驱动两个夹持座移动,节约了资源。
17.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机床的长度方向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夹持机构沿机床的长度方向设置,版辊也沿机床的长度方向设置,两组夹持机构对版辊尽心夹持,进一步提高了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提高了版辊的加工精度。
19.可选的,所述机床上还设置有版辊支撑组件,所述版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驱动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支撑板驱动件,所述版辊支撑件设置在两所述夹持机构之间,所述支撑板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床远离所述版辊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板驱动件的一侧能与所述版辊的外壁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驱动件驱动支撑板与版辊的表面抵接,减少了版辊中间出现弯折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版辊的加工精度。
21.可选的,所述上夹爪、所述下夹爪、所述抵紧板以及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版辊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能够降低上夹爪、下夹爪、抵紧板以及支撑板对版辊表面造成的损伤,提高了版辊的质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夹持座驱动组件驱动上将夹持座对版辊进行夹持,以使两夹持座上的上夹爪和下夹爪抵紧版辊表面,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稳定机构用于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版辊的加工精度;
25.2.抵紧板驱动件驱动抵紧板抵紧版辊表面,两版辊稳定组件沿水平方向抵紧版辊表面,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夹持的稳定性;
26.3.第一丝杆驱动件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两夹持座沿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使两夹持座移动的距离相同,进一步提高版辊的加工精度,并且一个动力驱动两个夹持座移动,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版辊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是本技术主要展示夹持座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机床;2、版辊;31、夹持座;32、上夹爪;33、下夹爪;341、滑板;342、第一丝杆;
343、第一丝杆驱动件;344、支撑块;4、夹爪稳定组件;41、第二丝杆;42、夹爪驱动件;5、版辊稳定组件;51、抵紧板;52、抵紧板驱动件;6、版辊支撑组件;61、支撑板;62、支撑板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
34.参照图1和图2,版辊车端面的专用夹具包括机床1、用于夹持版辊2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提高版辊2稳定性的夹爪稳定组件4以及版辊稳定组件5。
35.参照图1,夹持机构包括沿机床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夹持座31、设置在夹持座31上的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以及设置在机床1上的夹持驱动组件,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用于夹持版辊2,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设置在两夹持座31相互靠近的一侧,为了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2夹持的稳定性,上夹爪32与下夹爪33设置有两组,两上夹爪32沿机床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夹持座31上,两下夹爪33沿机床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机床1的夹持座31上,夹爪稳定组件4设置在夹持座31上,用于驱动上夹爪32与下夹爪33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36.参照图3,夹爪稳定组件4包括第二丝杆41以及夹爪驱动件42,第二丝杆41的两端开设有两端方向相反的螺纹,夹爪驱动件4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夹持座31的顶面,夹爪驱动件42的驱动端沿竖直方向贯穿夹持座31的顶面并与第二丝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丝杆41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并与夹持座31的底面转动连接,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分别与第二丝杆41的两端螺纹连接,夹爪驱动件42能够驱动第二丝杆41转动,使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实施例中,夹爪驱动件42选用伸缩气缸。
37.参照图1和图2,版辊稳定组件5设置在夹持座31上,版辊稳定组件5包括抵紧板51以及抵紧板驱动件52,两抵紧板驱动件52设置在夹持座31相互远离的一侧,抵紧板驱动件5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夹持座31上,驱动端沿水平方向贯穿夹持座31并与抵紧板51固定连接,抵紧板51设置在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之间,抵紧板51靠近版辊2的一侧为弧形面,抵紧板51靠近版辊2的一侧与版辊2的外周抵接,抵紧板驱动件52驱动抵紧板51沿机床1的宽度方向靠近或远离版辊2,本实施例中,抵紧板驱动件52选用伸缩气缸。
38.其中,夹持驱动组件包括滑板341以及用于驱动两夹持座31沿滑板34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夹持座驱动件,滑板341沿机床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机床1的顶面,滑板341的底部设置有两支撑块344,两支撑块344沿滑板341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块344的一端与滑板341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床1的顶面固定连接。
39.参照图2,夹持座驱动件包括第一丝杆342以及第一丝杆驱动件343,第一丝杆342的两端开设有两段螺纹的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丝杆驱动件343固定设置在支撑块344的外侧,第一丝杆驱动件343沿机床1的宽度方向贯穿支撑块344并与第一丝杆342的一端,第一丝杆342设置在滑板341的底部,第一丝杆342沿滑板341的宽度方向上贯穿两夹持座31,第一丝杆342远离第一丝杆驱动件343的一端与另一支撑块344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驱动件343选用电机。
40.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高夹持机构对版辊2夹持的稳定性,夹持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夹持机构沿机床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机床1上还设置有版辊支撑组件6,版辊支撑组
件6设置在两夹持机构之间,版辊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板61以及驱动支撑板61沿靠近或远离版辊2的方向竖直移动的支撑板驱动件62,支撑板驱动件62的固定端固定在机床1的底面,支撑板驱动件62的驱动端沿竖直方向贯穿机床1并与支撑板61固定连接,支撑板61靠近版辊2的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能与版辊2的圆周面抵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板驱动件62选用伸缩气缸。
41.此外,为了减少版辊2圆周面的损坏,上夹爪32、下夹爪33、抵紧板51以及支撑板61靠近版辊2的一侧粘贴有缓冲垫,本实施例中,缓冲垫为橡胶垫。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版辊2的端面进行加工时,将待加工的版辊2放置在两滑板341上,开启两第一丝杆驱动件343,使上夹爪32与下夹爪33夹持版辊2,然后打开夹爪驱动件42,是上夹爪32与下夹爪33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接着开启抵紧板驱动件52,使抵紧板51与版辊2的表面抵紧,最后开启支撑板驱动件62,使支撑板61与版辊2的外周抵接,即完成版辊2的夹持,该版辊端板车端面的专用夹具提高了对版辊2夹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版辊2的加工精度。
4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