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2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救生船,又称救生艇,救生艇是指设于船上,供船失事时救护乘员用的专用救生小艇。利用划桨、驶帆、动力机等推进。艇内常装有空气箱,使艇在进水后仍有足够浮力以保证艇及艇上人员的安全。海船的救生艇上还备有一定量的淡水、食物和生活用品等。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0437365u的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属于救援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结构用于救援机器人上,机器人包括本体和密封在本体上的盖板,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喷水推进装置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提供动力至所述喷水推进装置,所述喷水推进装置包括泵喷推进器,泵喷推进器的尾端固定有文氏管,文氏管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减小,所述泵喷推进器通过文氏管向后喷水,所述文氏管的后方同轴设置有尾喷管,所述尾喷管的直径小于文氏管尾端的直径,尾喷管具有一个竖直轴,动力驱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喷管左右转动的转向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在波浪中稳定转弯,抗风浪前行,提高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救援速度。
4.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救生艇作为最常见的救生机器人,在救助落水者时,由于救生艇的体积较大,很难高速移动至落水者附近,高速移动的救生艇在速度起来后,由于惯性作用,很难及时停止,这就使得在救生时,需要在离落水者较远时,救生艇就应该减速滑行至落水者身旁,该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对于落水者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橡胶板采用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设备的自重,增大浮力,橡胶板采用斜面设计,便于水体流动,减小阻力,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减压装置迅速张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阻力,船体急停,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船体的稳定性。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漂浮装置,固定杆固定不动,推动装置推动漂浮装置和安装在漂浮装置外部的减压装置运动,在减压装置向前驱动的过程中,橡胶板的外表面与水面冲击推挤,为了减小船体前方的水压阻力,所述漂浮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推动装置;
7.所述漂浮装置包括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左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气泵的右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板内部的液压系统带动调节杆移动,套环沿着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拉伸弹簧伸长,在拉杆的拉动下,橡胶板弯曲,橡胶板与水的接触截面减小,船体前进时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船体能够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缩短落水者的被救援时间,提高
生存机率,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与底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壁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设置有水管。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与进气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底板的内部与出气管的内部相连通,橡胶板采用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设备的自重,增大浮力,橡胶板采用斜面设计,便于水体流动,减小阻力,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减压装置迅速张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阻力,船体急停,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船体的稳定性,所述底板为空心结构,所述通孔开设在底板两侧的壁中。
9.优选的,所述侧板对称安装在底板的两侧,当设备向落水者移动时,漂浮装置处于收缩状态,待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气泵通过进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底板的内部,底板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至气囊的内部,气囊膨胀,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与底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内部与通孔的内部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侧板转动,此时的出气管关闭,水管开启,受气压的推动,伸缩板从底板的内部推出,底座内部的水体在高压气流的推挤下,从水管排出至外界,漂浮装置整体的浮力增大,所述水管顶端的外表面与底座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与底板的内部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减压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防止人员移动至底板和伸缩板的上表面时,设备由于自重增大而下沉,可伸缩式结构,增大救援平台面积,设备一次可满足对多人的营救,所述拉伸弹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杆。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与橡胶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外表面与套环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套环的外表面与调节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设备空载时,漂浮装置处于收缩状态,进气管关闭,出气管开启,气泵将底板内部的空气排出,负压抽吸的作用使得外界的水流通过水管进入底座的内部,增加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与底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外表面与底板的内表面相接触。
13.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设备通过推动装置进行前进和转向,在此过程中,外罩内部的定子与防水转子通电,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转轴转动,涡轮抽吸外界的水流,支撑杆顶部的轴承防止转轴脱落,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的外部设置有伸缩环。
14.优选的,所述伸缩环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管,所述液压管的底部设置有防水转子,所述防水转子的外部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块,受水流的推挤,锥形块回缩至外罩的内部,锥形块的外表面与密封圈的内表面分离,水流从二者的间隙处流动至外罩的内部,阻拦杆防止外部絮状杂质进入,而缠绕住设备内部,所述锥形块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部设置有阻拦杆,所述阻拦杆的外部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板。
15.优选的,所述外罩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外表面与阻拦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管通过抽吸伸缩环内部的液压油,使得伸缩环的内径减小,从而增大流经其内部的水流的流速和压力,随后,水流被涡轮二次加速加压,所述外罩的内表面
与密封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的内表面与锥形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防水转子的内表面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液压管的外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的外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提高船体的速度,在救生船运动的过程中,凸轮转动,带动控制杆外部的转向板转动一定角度,转向板控制排出的水流的方向,从而达到调节船体移动方向的目的,所述控制杆的外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锥形块的内表面与转轴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发明通过设置减压装置,当设备使用时,固定杆固定不动,推动装置推动漂浮装置和安装在漂浮装置外部的减压装置运动,在减压装置向前驱动的过程中,橡胶板的外表面与水面冲击推挤,为了减小船体前方的水压阻力,底板内部的液压系统带动调节杆移动,套环沿着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拉伸弹簧伸长,在拉杆的拉动下,橡胶板弯曲,橡胶板与水的接触截面减小,船体前进时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船体能够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缩短落水者的被救援时间,提高生存机率,橡胶板采用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设备的自重,增大浮力,橡胶板采用斜面设计,便于水体流动,减小阻力,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减压装置迅速张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阻力,船体急停,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船体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救生机器船稳定性较差,高速移动时,水体的阻力较大的问题。
19.2.本发明通过设置漂浮装置,当设备向落水者移动时,漂浮装置处于收缩状态,待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气泵通过进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底板的内部,底板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至气囊的内部,气囊膨胀,侧板转动,此时的出气管关闭,水管开启,受气压的推动,伸缩板从底板的内部推出,底座内部的水体在高压气流的推挤下,从水管排出至外界,漂浮装置整体的浮力增大,防止人员移动至底板和伸缩板的上表面时,设备由于自重增大而下沉,可伸缩式结构,增大救援平台面积,设备一次可满足对多人的营救,在设备空载时,漂浮装置处于收缩状态,进气管关闭,出气管开启,气泵将底板内部的空气排出,负压抽吸的作用使得外界的水流通过水管进入底座的内部,增加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救援机器人浮力固定,可营救范围有限的问题。
20.3.本发明通过设置推动装置,当设备使用时,设备通过推动装置进行前进和转向,在此过程中,外罩内部的定子与防水转子通电,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转轴转动,涡轮抽吸外界的水流,支撑杆顶部的轴承防止转轴脱落,受水流的推挤,锥形块回缩至外罩的内部,锥形块的外表面与密封圈的内表面分离,水流从二者的间隙处流动至外罩的内部,阻拦杆防止外部絮状杂质进入,而缠绕住设备内部,液压管通过抽吸伸缩环内部的液压油,使得伸缩环的内径减小,从而增大流经其内部的水流的流速和压力,随后,水流被涡轮二次加速加压,提高船体的速度,在救生船运动的过程中,凸轮转动,带动控制杆外部的转向板转动一定角度,转向板控制排出的水流的方向,从而达到调节船体移动方向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漂浮装置的爆炸图;
25.图5是本发明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推动装置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推动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减压装置;2、漂浮装置;3、推动装置;10、伸缩板;11、底板;12、气泵;13、进气管;14、出气管;15、底座;16、气囊;17、侧板;18、通孔;19、水管;20、固定杆;21、套环;22、拉伸弹簧;23、橡胶板;24、拉杆;25、调节杆;30、外罩;31、支撑杆;32、轴承;33、转轴;34、涡轮;35、伸缩环;36、液压管;37、防水转子;38、定子;39、锥形块;40、密封圈;41、阻拦杆;42、凸轮;43、控制杆;44、转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31.实施例一:
32.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减压装置1,减压装置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漂浮装置2,漂浮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推动装置3;漂浮装置2包括伸缩板10,伸缩板1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底板11,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12,气泵12的左侧设置有进气管13,气泵12的右侧设置有出气管14,出气管14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5,底座15的顶部设置有气囊16,气囊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17,侧板17的外表面与底板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底板11的壁中开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底部设置有水管19。
33.底板11的内部与进气管13的内部相连通,底板11的内部与出气管14的内部相连通,底板11为空心结构,通孔18开设在底板11两侧的壁中。侧板17对称安装在底板11的两侧,气囊16的外表面与底板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气囊16的内部与通孔18的内部相连通。底座15的上表面与底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水管19顶端的外表面与底座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5的内表面与底板11的内部相连通。
34.减压装置1包括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环21,套环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22,拉伸弹簧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板23,橡胶板2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拉杆24,拉杆24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杆25。固定杆20的外表面与橡胶板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拉杆24的外表面与套环2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套环21的外表面与调节杆2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20的外表面与底板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拉杆24的外表面与底板11的内表面相接触。
35.使用时,固定杆20固定不动,推动装置3推动漂浮装置2和安装在漂浮装置2外部的减压装置1运动,在减压装置1向前驱动的过程中,橡胶板23的外表面与水面冲击推挤,为了减小船体前方的水压阻力,底板11内部的液压系统带动调节杆25移动,套环21沿着固定杆
20的外表面滑动,拉伸弹簧22伸长,在拉杆24的拉动下,橡胶板23弯曲,橡胶板23与水的接触截面减小,船体前进时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船体能够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缩短落水者的被救援时间,提高生存机率,橡胶板23采用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设备的自重,增大浮力,橡胶板23采用斜面设计,便于水体流动,减小阻力,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减压装置1迅速张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阻力,船体急停,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船体的稳定性。
36.漂浮装置2处于收缩状态,待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气泵12通过进气管13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底板11的内部,底板11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18进入至气囊16的内部,气囊16膨胀,侧板17转动,此时的出气管14关闭,水管19开启,受气压的推动,伸缩板10从底板11的内部推出,底座15内部的水体在高压气流的推挤下,从水管19排出至外界,漂浮装置2整体的浮力增大,防止人员移动至底板11和伸缩板10的上表面时,设备由于自重增大而下沉,可伸缩式结构,增大救援平台面积,设备一次可满足对多人的营救,在设备空载时,漂浮装置2处于收缩状态,进气管13关闭,出气管14开启,气泵12将底板11内部的空气排出,负压抽吸的作用使得外界的水流通过水管19进入底座15的内部,增加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37.实施例二:
38.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推动装置3包括外罩30,外罩3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32,轴承3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33,转轴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34,涡轮34的外部设置有伸缩环35。伸缩环35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管36,液压管36的底部设置有防水转子37,防水转子37的外部设置有定子38,定子38的外部设置有锥形块39,锥形块39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圈40,密封圈40的外部设置有阻拦杆41,阻拦杆41的外部设置有凸轮42,凸轮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杆43,控制杆4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板44。
39.外罩30的上表面与底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外罩30的外表面与阻拦杆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外罩30的内表面与密封圈4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密封圈40的内表面与锥形块3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防水转子37的内表面与转轴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管36的外表面与外罩3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定子38的外表面与外罩3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杆43的外表面与外罩30的内表面转动连接,锥形块39的内表面与转轴3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40.使用时,设备通过推动装置3进行前进和转向,在此过程中,外罩30内部的定子38与防水转子37通电,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转轴33转动,涡轮34抽吸外界的水流,支撑杆31顶部的轴承32防止转轴33脱落,受水流的推挤,锥形块39回缩至外罩30的内部,锥形块39的外表面与密封圈40的内表面分离,水流从二者的间隙处流动至外罩30的内部,阻拦杆41防止外部絮状杂质进入,而缠绕住设备内部,液压管36通过抽吸伸缩环35内部的液压油,使得伸缩环35的内径减小,从而增大流经其内部的水流的流速和压力,随后,水流被涡轮34二次加速加压,提高船体的速度,在救生船运动的过程中,凸轮42转动,带动控制杆43外部的转向板44转动一定角度,转向板44控制排出的水流的方向,从而达到调节船体移动方向的目的。
41.工作原理:
42.当设备使用时,固定杆20固定不动,推动装置3推动漂浮装置2和安装在漂浮装置2外部的减压装置1运动,在减压装置1向前驱动的过程中,橡胶板23的外表面与水面冲击推
挤,为了减小船体前方的水压阻力,底板11内部的液压系统带动调节杆25移动,套环21沿着固定杆20的外表面滑动,拉伸弹簧22伸长,在拉杆24的拉动下,橡胶板23弯曲,橡胶板23与水的接触截面减小,船体前进时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船体能够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缩短落水者的被救援时间,提高生存机率,橡胶板23采用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设备的自重,增大浮力,橡胶板23采用斜面设计,便于水体流动,减小阻力,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减压装置1迅速张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阻力,船体急停,同时,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船体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救生机器船稳定性较差,高速移动时,水体的阻力较大的问题。
43.当设备向落水者移动时,漂浮装置2处于收缩状态,待设备移动至落水者附近时,气泵12通过进气管13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底板11的内部,底板11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18进入至气囊16的内部,气囊16膨胀,侧板17转动,此时的出气管14关闭,水管19开启,受气压的推动,伸缩板10从底板11的内部推出,底座15内部的水体在高压气流的推挤下,从水管19排出至外界,漂浮装置2整体的浮力增大,防止人员移动至底板11和伸缩板10的上表面时,设备由于自重增大而下沉,可伸缩式结构,增大救援平台面积,设备一次可满足对多人的营救,在设备空载时,漂浮装置2处于收缩状态,进气管13关闭,出气管14开启,气泵12将底板11内部的空气排出,负压抽吸的作用使得外界的水流通过水管19进入底座15的内部,增加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救援机器人浮力固定,可营救范围有限的问题。
44.设备通过推动装置3进行前进和转向,在此过程中,外罩30内部的定子38与防水转子37通电,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转轴33转动,涡轮34抽吸外界的水流,支撑杆31顶部的轴承32防止转轴33脱落,受水流的推挤,锥形块39回缩至外罩30的内部,锥形块39的外表面与密封圈40的内表面分离,水流从二者的间隙处流动至外罩30的内部,阻拦杆41防止外部絮状杂质进入,而缠绕住设备内部,液压管36通过抽吸伸缩环35内部的液压油,使得伸缩环35的内径减小,从而增大流经其内部的水流的流速和压力,随后,水流被涡轮34二次加速加压,提高船体的速度,在救生船运动的过程中,凸轮42转动,带动控制杆43外部的转向板44转动一定角度,转向板44控制排出的水流的方向,从而达到调节船体移动方向的目的。
4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