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3:00: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显示面板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位于背光模组之上。正常情况下,显示模组按照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膜基板。在全面屏技术领域,为了追求显示面板的窄边框,以及实现显示面板的小巧化、轻盈化的目的,会将显示模组反置于背光模组之上,使得tft基板朝向人眼即在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彩膜基板、液晶层和阵列基板,这种反置后形成的显示面板在屏幕不点亮的情况下容易呈灰度显示,即出现显示面板泛白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显示面板呈灰度显示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背光模组,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彩膜基板、液晶层和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朝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栅极、有源层及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降反层,所述第一降反层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栅极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降反层朝向所述背光模组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和/或,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二降反层,所述第二降反层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降反层朝向所述背光模组方向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
5.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降反层与所述栅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降反层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的裸露部分接触设置,所述裸露部分为未被所述有源层朝向所述衬底方向的正投影覆盖的部分。
6.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降反层和所述第二降反层贴附于所述衬底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降反层和所述第二降反层与所述栅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7.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降反层和所述第二降反层分层设置,所述第一降反层贴附于所述衬底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降反层和所述第二降反层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降反层与所述栅极之间设有第三绝缘层。
8.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为sin
x
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或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x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反射率y之间的关系为y=3
×
10-6
x 0.0576。
9.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栅极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重叠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降反层,所述第一降反层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栅极之间,
以使所述第一降反层朝向所述背光模组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
10.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降反层、所述第二降反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
11.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降反层、所述第二降反层的厚度为300埃-1000埃。
12.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衬底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黑色遮光层和设于所述衬底延伸区域朝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金属走线层,所述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延伸区域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黑色遮光层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金属走线层。
13.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黑色遮光层为黑色油墨或黑色涂料。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15.本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降反层和/或第二降反层,第一降反层的正投影覆盖栅极,降低因栅极反射造成的显示泛白的现象;第二降反层的正投影覆盖源极和漏极的至少部分,降低因源极和漏极反射造成的泛白现象。有源层由于一般为多晶硅材质,光线入射到有源层不会被大量反射,第二降反层只需覆盖源极和漏极与有源层在朝向背光模组的方向不重叠的部分,可以不用全部覆盖源极和漏极,当然也无需覆盖有源层。
16.通过在显示区设置第一降反层和/或第二降反层,减少了显示面板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率,从而使得显示面板表面看起为纯黑色,从而解决了显示面板在屏幕不点亮的情况下容易呈灰度显示的问题,增加用户体验。
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部分旋转180
°
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随第一降反层和第二降反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23.图5为第一降反层和第二降反层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设置示意图;
24.图6为第一降反层和第二降反层在又一种实施例中的设置示意图;
25.图7为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随sin
x
厚度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如下:
27.100-显示区;10-彩膜基板;101-红色滤光片;102-绿色滤光片;103-蓝色滤光片;104-黑矩阵;20-液晶层;210-液晶分子;220-支撑部;30-阵列基板;301-衬底;302-栅极;303-栅极绝缘层;304-有源层;305-源极;306-漏极307-第一降反层;308-第二降反层;309-第一绝缘层;310-第二绝缘层;311-第三绝缘层;200-非显示区;201-黑色遮光层;202-金属
走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显示区100包括背光模组,沿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彩膜基板10、液晶层20和阵列基板30;阵列基板30包括衬底301,以及位于衬底301一侧的栅极302、有源层304及源极305、漏极306,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有源层304电连接;并参考图2、图5和图6,显示区100还包括第一降反层307,第一降反层307设于栅极302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第一降反层307的正投影覆盖栅极302;和/或,显示区100还包括第二降反层308,第二降反层308设于源极305和漏极306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第二降反层308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源极305和漏极306。
30.可以理解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包括彩膜基板10、液晶层20和阵列基板30。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沿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彩膜基板10、液晶层20和阵列基板30,即显示模组反置于背光模组之上。如图1所示,衬底301朝向观察者的方向,其中,衬底301可以为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彩膜基板10位于阵列基板30的下方,彩膜基板10与背光模组接触设置。彩膜基板10包括被黑色矩阵间隔开的数个红色滤光片101、数个绿色滤光片102、及数个蓝色滤光片103。相邻滤光片之间设有设有黑矩阵104,用于将相邻滤光片间隔开,减少光的串扰。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20还包括多个液晶分子210,以及用于支撑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30的支撑部220,至少部分支撑部220的两端分别与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30接触以起到支撑作用。
31.在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正常放置于背光模组之上,如图3所示,当显示模组正常放置,彩膜基板10朝向观察者的方向,由于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均位于彩膜基板10下方,距离显示面板的表面较远,对光线通过层层入射衰减严重,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且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至少部分还能被黑矩阵104加以遮挡,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3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模组反置于背光模组之上,使得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显示面板表面的距离较近,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一般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由于其表面光泽度较高,使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从而增加了显示面板表面的反射率,表面看起来有泛白的迹象。
33.通过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和/或第二降反层308,第一降反层307的正投影覆盖栅极302,降低因栅极302反射造成的显示泛白的现象;第二降反层308的正投影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至少部分,降低因源极305和漏极306反射造成的泛白现象。由于有源层304一般为多晶硅材质,光线入射到有源层304不会被大量反射,第二降反层308只需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有源层304在朝向背光模组的方向不重叠的部分,可以不用全部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当然也无需覆盖有源层304。
3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接触设置,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接触设置,裸露部分为未被有源层304朝向衬底301方向的正投影覆盖的部分。
35.本实施例中,第一降反层307设置于栅极302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并与栅极302接触,第二降反层308设置于源极305和漏极306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并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接触。其中裸露部分为未被有源层304朝向背光模组的方向的正投影所覆盖的部分。当源极305和漏极306采用如图2所示的直接接触的模式时,该裸露部分则相当于源极305和漏极306未与有源层304直接接触的部分。通过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接触、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接触,能够达到覆盖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的目的,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且将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接触,使得第一降反层307可以与栅极302采用同一个掩膜版,不用单独设置与之匹配的掩膜版,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第二降反层308只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接触,降低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沟道层的接触电阻,保证阵列基板30正常工作,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36.具体地,在制作显示面板的时候,首先在衬底301上沉积第一降反层307,并采用与栅极302相同的掩膜版对第一降反层307进行图案化处理,第一降反层307图案化处理后,在第一降反层307上沉积栅极302,并对栅极302进行图案化处理。在图案化处理后的栅极302上继续沉积栅极绝缘层303,然后再栅极绝缘层303上沉积有源层304,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在图案化处理后的有源层304之上沉积第二降反层308,并通过采用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相同的掩膜版对第二降反层308进行图案化处理,使得图案化处理后的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图案能够重叠,第二降反层308能够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
3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降反层307、第二降反层308的厚度为300埃-1000埃,比如,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的厚度可以为350埃、450埃、550埃、650埃、800埃、900埃、1000埃等。
38.示例性地,以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接触设置,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裸露部分接触设置为例,研究了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厚度改变对显示面板反射率的影响。考虑到直接接触的情形,不用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便于直接研究第一降反层307厚度和第二降反层308厚度对显示面板反射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降反层厚度增加,显示面板的反射率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显示模组反置时不加降反层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与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正常放置时的反射率相当。其中图4中,ref.1为显示模组正常放置(即按照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阵列基板30、液晶层20和彩膜基板10)时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反射率为507%,ref.2为显示模组反置(在远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依次设置彩膜基板10、液晶层20和阵列基板30)时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反射率为7.6%。降反层450、降反层550、降反层650分别对应第一降反层307厚度和第二降反层308厚度为450埃、550埃和650埃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由实验结果可知,第一降反层307、第二降反层308厚度增加,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反置时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即当降反层厚度为650埃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与图中示意的其他几种情形相比达到最低。因此,可以得出随着第一降反层307、第二降反层308厚度增加,显示面板的反射率降低,但是考虑到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厚度增加对显示面板厚度的影响以及材料成本的问题,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的厚度不会无限增加,当第一降反层307、第二降反层308的厚度为300埃-1000
埃,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39.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贴附于衬底301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同层设置,且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与栅极30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09。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9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等。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同层设置,且贴附于衬底301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有第一绝缘层309,第一绝缘层309将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与栅极302之间绝缘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朝向背光模组方向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栅极302、源极305和漏极306,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同层设置能够减少显示面板的层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1.需要说明的是,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有源层304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接触式电连接,也可以是过孔式电连接,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故而在图5和图6中,未将源极305和漏极306与有源层304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限定,只是示意了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该实施例中,第二降反层308与漏极306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将第二降反层308与源极305进行同层平移后的结果,例如:可以相对于第一降反层307和栅极302对称。
4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分层设置,第一降反层307贴附于衬底301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310,第二降反层308与栅极302之间设有第三绝缘层311。
43.第一降反层307与栅极302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310和第三绝缘层311两层绝缘层进行绝缘,第二降反层308与栅极302之间通过有第三绝缘层311进行绝缘。第二绝缘层310和第三绝缘层311可以氮化硅、氧化硅等。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分层设置使得第一降反层307可以采用与栅极302相同的掩膜版进行图案化处理,第二降反层308可以采用与源极305和漏极306相同的掩膜版进行图案化处理,而不用为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单独制作专用的掩膜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44.其中,位于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之间的第二绝缘层310,以及第二降反层308与栅极302之间的第三绝缘层311的厚度,对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示例性地,以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分层设置为例,研究了第二绝缘层310、第三绝缘层311厚度的变化,对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的影响。其中,第二绝缘层310厚度与第三绝缘层311的厚度相等,均为x。
45.具体地,第二绝缘层310和第三绝缘层311为sin
x
层,第二绝缘层310或第三绝缘层311的厚度x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y之间的关系为y=3
×
10-6
x 0.0576。
46.如图7所示,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的厚度设定为550埃不变,通过改变第二绝缘层310和第三绝缘层311的厚度,发现第二绝缘层310厚度和第三绝缘层311厚度减小,显示面板的反射率降低。且研究发现,当第二绝缘层310、第三绝缘层311的厚度为500埃、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厚度为550埃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与显示模组正常放置时的反射率能够达到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同时设置的情况均可以理解为阵列基板30为底栅的情况,因为当阵列基板30为顶栅时,栅极302位于有源层304远离衬底301的一侧,且一般栅极302位于源极305和漏极306之间,
当显示模组反置时,有源层304能够覆盖栅极302。有源层304一般为有机材料(如并五苯)、金属氧化物,非晶硅、多晶硅等,使得有源层304对光线的反射率很低,因此不用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对其进行覆盖,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仅设置第二降反层308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即可。其中,第二降反层308可以与源极305和漏极306接触设置,此时第二降反层308仅设置于未被有源层304朝向背光模组的正投影覆盖的部分;或者,第二降反层308可以贴附于衬底301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第二降反层308与有源层304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
47.可以理解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302与源极305和漏极306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重叠时,阵列基板30包括第一降反层307,第一降反层307位于衬底301和栅极302之间,以使第一降反层307朝向背光模组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栅极302。
48.在本实施例中,当栅极302与源极305和漏极306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重叠时,阵列基板30一般为底栅结构,因此,只需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对栅极302进行覆盖即可。通过第一降反层307覆盖栅极302,即可减少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率。其中,第一降反层307可以与栅极302接触设置,或者第一降反层307贴附于衬底301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且与栅极302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
49.当然,栅极302与源极305和漏极306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也可以错开设置,如图5、图6所示,或者栅极302与源极305和漏极306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存在部分重叠,如图2所示。
50.具体地,第一降反层307、第二降反层308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金属氧化物内部结构比较疏松,照射到金属氧化物上的光线的路径能够得以改变,对光线产生漫反射的效果,且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吸光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降反层307和第二降反层308对光线的反射率。示例性地,金属氧化物可以为氧化钼(moo
x
)、氧化铬(cro
x
)。
51.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显示区100的非显示区200,衬底301延伸至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黑色遮光层201和设于衬底301延伸区域朝向背光模组一侧的金属走线层202,黑色遮光层201设于衬底301延伸区域背向背光模组的一侧,黑色遮光层201朝向背光模组的正投影覆盖金属走线层202。
52.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00一般布置有金属走线层202,比如栅极302走线,这些金属走线层202也会反射一部分光线,从而造成非显示区200也出现泛白的现象,该区域由于不需要显示,性能比较单一,因此可以通过在衬底301的外侧即背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黑色遮光层201,黑色遮光层201直接遮挡金属走线层202,从而减少非显示区200的表面反射率。在衬底301外侧直接设置黑色遮光层201能够进一步降低设计难度,当然在该区域通过设置降反层以达到降低表面反射率的目的也是可以的。
53.其中,如图1所示,设于非显示区200的黑色遮光层201为黑色油墨或黑色涂料。黑色油墨和黑色涂料便于通过喷涂的方式进行设置,且黑色油墨和黑色涂料具有较好地吸光效果,能够降低非显示区200的反射率,使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看起来也是纯黑的。
5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5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包括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降反层307和/或第二降反层308,第一降反层307的正投影覆盖栅极302,降低因栅极302反射造成的显示泛白的现象;第二降反层308的正投影覆盖源极305和漏极306的至少部分,降低因源极305和漏极306反射造成的泛白现象;并通过在非显示区200设置黑色遮光层201,且黑色遮光层201
的正投影能够覆盖金属走线层202,从而降低非显示区200因金属走线层202反射光线而造成的泛白现象,从而使显示面板的外观整体呈纯黑色,一致性较好。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