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8:19: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对管路应用需求的提高,对管路系统的连接要求也更加严格,当今各行业生产工艺中管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管系分类越来越密,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出现,导致管路连接的问题颇多,因此如何快速、经济、有效地完成管路连接,并能达到持续长久耐用成为探索新的管道连接技术的方向。
3.传统的管路固定连接方式如螺纹、承插、焊接和法兰等,虽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尤其是对于在使用中需要移动操作的管路进行进行连接时,因传统方式属刚性连接,在对管路进行长期的移动时会导致接头处产生磨损,尤其是软管管路,甚至出现管道破损渗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软管管路移动作业接头处容易破损渗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包括,
6.旋波管,所述旋波管外部设置有编织钢丝层;
7.第一圆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旋波管的一端,旋波管在所述第一圆接头处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钢套,所述第一钢套用以将旋波管与第一圆接头的一端进行固定,第一圆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设置有内丝接口,所述内丝接口内设置有橡胶垫片;
8.第二圆接头,其设置在所述旋波管的另一端,旋波管在所述第二圆接头处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钢套,所述第二钢套用以将旋波管与第二圆接头的一端进行固定,第二圆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外丝接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接头的一端嵌入在所述旋波管内,第一圆接头嵌入旋波管内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突出的卡节,所述卡节在第一圆接头端部的一侧为与第一圆接头轴向垂直的平面,卡节另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圆接头轴向成锐角的斜面,所述第一钢套将旋波管与所述编织钢丝层固定在卡节位置,使旋波管与第一圆接头的一端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接头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旋转螺母的一端,旋转螺母内部表面设置有卡合槽,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外部设置有钢丝挡圈,所述钢丝挡圈设置有弹性开口,钢丝挡圈使卡槽与卡合槽对齐卡合,使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卡槽的槽宽度与所述旋转螺母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的槽宽度相等。
12.进一步地,所述钢丝挡圈截面为圆形,钢丝挡圈的截面圆形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螺
母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的槽深度,钢丝挡圈的截面圆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卡槽的槽深度。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接头在所述旋转螺母一侧的外部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o型圈,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在第一密封槽与卡槽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o型圈。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一o型圈的线径,第一密封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一o型圈的线径,且第一密封槽槽深度与第一o型圈线径的差值等于第一密封槽槽宽度与第一o型圈线径的差值。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o型圈的线径,第二密封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二o型圈的线径,且第二密封槽槽深度与第二o型圈线径的差值等于第二密封槽槽宽度与第二o型圈线径的差值。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有缓冲斜面,所述缓冲斜面设置在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密封槽之间,所述旋转螺母内表面设置有梯度斜面,所述缓冲斜面与所述梯度斜面角度相等。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接头与所述第一圆接头结构相同,所述旋转外丝接头的内表面结构与所述旋转螺母内表面结构相同,第二圆接头与所述旋波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圆接头与旋波管的连接方式相同。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旋波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圆接头,在设置第一钢套将旋波管与第一圆接头进行固定,再将旋转螺母设置在第一圆接头上,能够使旋波管在移动时将移动的作用力转移至旋转螺母与第一圆接头之间,减少对旋波管的作用力,通过减少作用力减少接头部分对旋波管的磨损,降低旋波管出现损坏渗漏的出现,提高了旋波管的使用寿命。
19.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圆接头嵌入旋波管内,增加了旋波管连接处的内部支撑,通过在第一圆接头端部设置突出的卡节,并设置第一钢套将第一圆接头固定在旋波管和编织钢丝层内部,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卡节一侧设置有斜面,防止在将第一圆接头嵌入至旋波管内进行调整时,已经嵌入部分产生旋波管与编织钢丝层的堆积,从而防止旋波管产生破损渗漏。
20.尤其,通过在旋转螺母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在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卡槽,并设置钢丝挡圈使卡槽与卡合槽对齐卡合,能够在旋转螺母与第一圆接头连接后,实现旋转螺母相对于第一圆接头的360
°
旋转,从而在对旋波管进行移动时,更高效的分散旋波管自身产生的扭转力,进一步提高了旋波管的使用寿命,也更好的解决了旋波管在移动作业时接头处容易破损渗漏的问题。
21.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圆接头卡槽的槽宽度与旋转螺母内部卡合槽的槽宽度设置为相等宽度,减少了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在移动使用时的轴向移动,减少了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之间的磨损,将钢丝挡圈的截面圆形直径设置为大于旋转螺母内部卡合槽的槽深度,保障了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连接的稳定性,设置比钢丝挡圈的截面圆形直径大的第一圆接头外部的卡槽的槽深度,更便于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的连接安装。
22.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圆接头设置两道的密封,能够更好的保障旋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设置槽深度小于o型圈的线径的第一、第二密封槽,进一步保障密封性,同时设
置槽宽度大于o型圈的线径的第一、第二密封槽,减少使用过程中o型圈的磨损,在保障密封性的同时增加旋波管接头处的使用寿命。
23.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圆接头外部表面设置缓冲斜面,并在旋转螺母内表面设置对应位置的梯度斜面,能够在旋转螺母固定的情况下,向旋转螺母内部推动一定程度的第一圆接头,实现第一圆接头与旋转螺母的分离,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部件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旋波管管路的使用寿命。
24.进一步地,通过在旋波管的另一侧设置与第一圆接头结构相同的第二圆接头,并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实现了旋波管接头均能够360
°
旋转,进一步减少旋波管接头处受到管身传递的扭转力,进一步保障了旋波管管路移动作业时接头处不容易产生破损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的拆分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圆接头与所述旋转螺母连接位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的拆分图;本实施例公布一种水气连接用可旋转的软管连接组件,包括,旋波管1、编织钢丝层2、第一圆接头3、第一钢套4、旋转螺母5、钢丝挡圈6、第二o型圈7、第一o型圈8、螺纹堵头9、橡胶垫片10、第二钢套11、第二圆接头12、旋转外丝接头13,其中,
33.旋波管1,所述旋波管1外部设置有编织钢丝层2;
34.第一圆接头3,其设置在所述旋波管1的一端,旋波管1在所述第一圆接头 3处的外
部设置有第一钢套4,所述第一钢套4用以将旋波管1与第一圆接头3 的一端进行固定,第一圆接头3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螺母5,所述旋转螺母5设置有内丝接口,所述内丝接口内设置有橡胶垫片10;
35.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螺母一侧还设置有螺纹堵头9,在未旋波管1的接头进行连接时,通过螺纹堵头9进行防尘,
36.第二圆接头12,其设置在所述旋波管1的另一端,旋波管1在所述第二圆接头12处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钢套11,所述第二钢套11用以将旋波管1与第二圆接头12的一端进行固定,第二圆接头12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外丝接头13。
37.通过在旋波管1的一端连接第一圆接头3,在设置第一钢套4将旋波管1与第一圆接头3进行固定,再将旋转螺母5设置在第一圆接头3上,能够使旋波管 1在移动时将移动的作用力转移至旋转螺母5与第一圆接头3之间,减少对旋波管1的作用力,通过减少作用力减少接头部分对旋波管1的磨损,降低旋波管1 出现损坏渗漏的出现,提高了旋波管1的使用寿命,安装时,旋波管不转动,螺母或接头转动,便安装更方便,更快捷。
38.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圆接头与所述旋转螺母连接位置的放大图。
39.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接头3的一端嵌入在所述旋波管1内,第一圆接头3 嵌入旋波管1内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突出的卡节301,所述卡节301在第一圆接头 3端部的一侧为与第一圆接头3轴向垂直的平面,卡节301另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圆接头3轴向成锐角的斜面,所述第一钢套4将旋波管1与所述编织钢丝层2 固定在卡节301位置,使旋波管1与第一圆接头3的一端固定。
40.通过将第一圆接头3嵌入旋波管1内,增加了旋波管1连接处的内部支撑,通过在第一圆接头3端部设置突出的卡节301,并设置第一钢套4将第一圆接头3固定在旋波管1和编织钢丝层2内部,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卡节301 一侧设置有斜面,防止在将第一圆接头3嵌入至旋波管1内进行调整时,已经嵌入部分产生旋波管1与编织钢丝层2的堆积,从而防止旋波管1产生破损渗漏。
4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接头3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旋转螺母5的一端,旋转螺母5内部表面设置有卡合槽501,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有卡槽302,所述卡槽302外部设置有钢丝挡圈6,所述钢丝挡圈6设置有弹性开口,钢丝挡圈 6使卡槽302与卡合槽501对齐卡合,使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5连接。
42.通过在旋转螺母5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501,在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卡槽302,并设置钢丝挡圈6使卡槽302与卡合槽501对齐卡合,能够在旋转螺母5与第一圆接头3连接后,实现旋转螺母5相对于第一圆接头3的360
°
旋转,从而在对旋波管1进行移动时,更高效的分散旋波管1自身产生的扭转力,进一步提高了旋波管1的使用寿命,也更好的解决了旋波管1在移动作业时接头处容易破损渗漏的问题。
4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卡槽302的槽宽度与所述旋转螺母5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501的槽宽度相等。
44.具体而言,所述钢丝挡圈6截面为圆形,钢丝挡圈6的截面圆形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螺母5内部表面设置卡合槽501的槽深度,钢丝挡圈6的截面圆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卡槽302的槽深度。
45.通过将第一圆接头3卡槽302的槽宽度与旋转螺母5内部卡合槽501的槽宽度设置为相等宽度,减少了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5在移动使用时的轴向移动,减少了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5之间的磨损,将钢丝挡圈6的截面圆形直径设置为大于旋转螺母5内部卡合槽501的槽深度,保障了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 5连接的稳定性,设置比钢丝挡圈6的截面圆形直径大的第一圆接头3外部的卡槽302的槽深度,更便于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5的连接安装。
46.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接头3在所述旋转螺母5一侧的外部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04,所述第一密封槽30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o型圈8,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在第一密封槽304与卡槽302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槽303,所述第二密封槽30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o型圈7。
47.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密封槽304的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一o型圈8的线径,第一密封槽304的槽宽度大于第一o型圈8的线径,且第一密封槽304槽深度与第一o型圈8线径的差值等于第一密封槽304槽宽度与第一o型圈8线径的差值。
48.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密封槽303的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o型圈7的线径,第二密封槽303的槽宽度大于第二o型圈7的线径,且第二密封槽303槽深度与第二o型圈7线径的差值等于第二密封槽303槽宽度与第二o型圈7线径的差值。
49.通过在第一圆接头3设置两道的密封,能够更好的保障旋波管1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设置槽深度小于o型圈的线径的第一、第二密封槽303,进一步保障密封性,同时设置槽宽度大于o型圈的线径的第一、第二密封槽303,减少使用过程中o型圈的磨损,在保障密封性的同时增加旋波管1接头处的使用寿命。
5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有缓冲斜面305,所述缓冲斜面 305设置在所述卡槽302与所述第二密封槽303之间,所述旋转螺母5内表面设置有梯度斜面502,所述缓冲斜面305与所述梯度斜面502角度相等。
51.通过在第一圆接头3外部表面设置缓冲斜面305,并在旋转螺母5内表面设置对应位置的梯度斜面502,能够在旋转螺母5固定的情况下,向旋转螺母5内部推动一定程度的第一圆接头3,实现第一圆接头3与旋转螺母5的分离,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部件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旋波管1管路的使用寿命。
52.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圆接头12与所述第一圆接头3结构相同,所述旋转外丝接头13的内表面结构与所述旋转螺母5内表面结构相同,第二圆接头12与所述旋波管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圆接头3与旋波管1的连接方式相同。
53.通过在旋波管1的另一侧设置与第一圆接头3结构相同的第二圆接头12,并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实现了旋波管1接头均能够360
°
旋转,进一步减少旋波管1接头处受到管身传递的扭转力,进一步保障了旋波管1管路移动作业时接头处不容易产生破损渗漏的问题。
54.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