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可组装的头部固定装置

2022-11-09 23:1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可组装的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主要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及其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
3.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对于一些病症患者,医务人员通常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即对人体颅骨进行切割、实现患者颅内手术,然后对头部伤口采用纱布进行包扎;在开颅手术后的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头部易与外界接触发生碰撞、从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因此,临床术后护理过程中,在伤口采用纱布包扎后、通常还需要利用固定头罩对患者头部形成保护及辅助固定,避免头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碰撞。现有的固定头罩一种是型号固定款,其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节,导致贴合不紧密、固定不稳的问题;另一种是定制款,其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定制,与患者头部紧密贴合、固定牢靠,但其为一次性使用品、成本高。此外,现有的固定头罩对患者头部进行长期固定后,头罩与患者头部的接触部位会产生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细菌滋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可组装的头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可控调节,从而实现固定装置与患者头部的紧密接触、牢靠固定,形成对患者头部的有效保护;同时,该固定装置在固定后能够对接触部位进行有效的通风、散热、清洁,从而避免固定装置与患者头部长久接触而造成细菌滋生。
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可组装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两个主体支架与一根辅助固定带;两个主体支架之间转动连接且两个主体支架连接处设置辅助固定带;主体支架为弧形结构且主体支架中部开设弧形槽,弧形槽两侧的主体支架侧壁均匀开设多个安装卡槽且两个对应安装卡槽之间设置一个气动支撑组件,气动支撑组件靠近主体支架圆心的一端设置接触头。
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支架弧形结构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中部开设通孔的支耳,两个主体支架的两端对应支耳之间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两个主体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栓连接。
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动支撑组件包括气缸、气缸盖、活塞座、滑动杆、安装球头及直角关断阀;所述气缸外壁卡接在两个对应的安装卡槽之间且气缸靠近主体支架圆心的一端与气缸盖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座位于气缸内且活塞座外壁与气缸内壁滑动连接,活塞座靠近气缸盖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滑动杆,滑动杆远离活塞座的一端贯穿气缸盖且其端部固定连接安装球头;气缸远离安装球头的一端且位于主体支架外侧设置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直角关断阀。
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杆沿其轴线方向均匀开设若干定位孔。
9.优选的,所述气缸、活塞座、滑动杆、安装球头的中轴线共线。
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接触头包括接触头本体,接触头本体靠近气动支撑组件的一端对应安装球头设置球形安装孔,通过安装球头卡入球形安装孔实现气动支撑组件与接触头之间的连接;接触头本体内部开设气腔且气腔下端设置气流通道;接触头本体远离气动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弹性层且弹性层上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两侧的弹性层上开设气流凹槽,且气流凹槽与环形凹槽连通;接触头本体远离气动支撑组件的一端端面的且对应凹槽交接处(即环形凹槽与气流凹槽交接处或气流凹槽交接处)均匀开设多个气孔,气孔分别与气腔连通。
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支架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压力管与一条气路管,且压力管分别与各个进气管连通,气路管分别与各个气流通道连通;压力管与气路管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阀门组件连接,且一个阀门组件连接压力表、另一个阀门组件连接进气设备。
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连通管、固定管与调节管;固定管贯穿连通管顶面且固定管与连通管垂直连接,固定管两端分别开设一导气口且连通管内部分别对应导气口设置通气管道,通气管道与导气口密封连通且两侧通气管道分别与压力管、气流管连通;调节管设置在固定管内,调节管与固定管为同轴管且调节管外壁与固定管内壁转动连接,调节管一侧且对应导气口设置调节口;调节管上端与进气设备或压力表连通。
13.优选的,所述调节口的直径大于导气口直径。
14.优选的,所述调节管外壁与固定管内壁通过密封轴承及密封橡胶圈实现密封转动连接。
15.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多个气动支撑组件配合接触头,通过接触头与气动支撑组件之间的转动,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形状的微小差异进行调节,实现接触头表面与患者头部表面的紧密贴合,保证固定装置的稳固固定、避免固定装置固定后出现脱落的问题,进而对固定后的患者头部形成有效保护,避免患者头部与外界物体直接接触、碰撞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固定装置的稳固也能形成对于患者头部的辅助固定,确保开颅手术后患者头部伤口的愈合效果、缩短术后康复周期。此外,本技术通过接触头的结构设计,能够在稳固固定后对接触头与患者头部接触部位进行有效的通风、散热与清洁,避免长久固定后接触部位由于高温高湿环境而出现的细菌滋生、甚至造成伤口恶化,利于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部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支架、气动支撑组件、接触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动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动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触头的剖视图。
2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
25.其中,100、主体支架;101、弧形槽;102、安装卡槽;103、支耳;1030、通孔;1031、螺栓;10、气动支撑组件;11、气缸;110、紧固螺母;12、气缸盖;13、活塞座;14、滑动杆;140、定位孔;15、安装球头;16、直角关断阀;17、进气管;20、接触头;21、接触头本体;22、球形安装孔;23、气腔;24、气流通道;25、弹性层;251、环形凹槽;252、气流凹槽;26、气孔;30、压力管;40、气路管;50、阀门组件;51、连通管;510、通气管道;52、固定管;520、导气口;53、调节管;530、调节口;60、进气设备;70、压力表;200、辅助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可调可组装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两个主体支架100与一根辅助固定带200;两个主体支架100之间转动连接且两个主体支架100连接处设置辅助固定带200;具体为:主体支架100弧形结构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一中部开设通孔1030的支耳103(如图3所示),两个主体支架100的两端对应支耳103之间分别通过螺栓1031连接(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两个主体支架100之间的转动连接;辅助固定带2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栓1031连接(如图1所示)。
28.主体支架100为弧形结构且主体支架100中部开设弧形槽101,弧形槽101两侧的主体支架100侧壁均匀开设多个安装卡槽102(安装卡槽10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且内侧安装卡槽102与外侧安装卡槽102一一对应,两个相对应的安装卡槽102连线与主体支架100弧形结构的圆形共线,如图3所示)且两个对应安装卡槽102之间设置一个气动支撑组件10(如图2、图3所示),气动支撑组件10靠近主体支架100圆心的一端设置接触头20。
29.气动支撑组件10包括气缸11、气缸盖12、活塞座13、滑动杆14、安装球头15及直角关断阀16;气缸11外壁卡接在两个对应的安装卡槽102之间且气缸11靠近主体支架100圆心的一端与气缸盖12密封连接;为了确保气动支撑组件10在主体支架100上的稳固定位,气缸11与气缸盖12外壁且位于主体支架100的内外两侧设置紧固螺母110,如图5所示,紧固螺母110与气缸11外壁或气缸盖12外壁螺纹连接。活塞座13位于气缸11内且活塞座13外壁与气缸11内壁滑动连接,活塞座13靠近气缸盖12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滑动杆14,滑动杆14远离活塞座13的一端贯穿气缸盖12且其端部(即远离活塞座13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安装球头15;滑动杆14沿其轴线方向均匀开设若干定位孔140(如图4、图5所示,定位孔140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气缸11远离安装球头15的一端且位于主体支架100外侧设置进气管17,进气管17上设置直角关断阀16。气缸11、活塞座13、滑动杆14、安装球头15的中轴线共线。
30.接触头20包括接触头本体21,接触头本体21靠近气动支撑组件10的一端对应安装球头15设置球形安装孔22,通过安装球头15卡入球形安装孔22实现气动支撑组件10与接触
头20之间的连接;接触头本体21内部开设气腔23且气腔23下端设置气流通道24;接触头本体21远离气动支撑组件10的一端设置弹性层25(弹性层25可采用医学中对人体皮肤等无害的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且弹性层25上开设环形凹槽251,环形凹槽251两侧的弹性层25上开设气流凹槽252,且气流凹槽252与环形凹槽251连通(如图6所示);接触头本体21远离气动支撑组件10的一端端面的且对应凹槽交接处(即环形凹槽251与气流凹槽252交接处或气流凹槽252交接处,如图6所示)均匀开设多个气孔26,气孔26分别与气腔23连通(如图7所示)。
31.主体支架100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压力管30与一条气路管40,且压力管30分别与各个进气管17连通,气路管40分别与各个气流通道24连通;压力管30与气路管40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阀门组件50连接,且一个阀门组件50连接压力表70、另一个阀门组件50连接进气设备60(如图2所示)。
32.阀门组件50包括连通管51、固定管52与调节管53;固定管52贯穿连通管51顶面且固定管52与连通管51垂直连接,固定管52两端分别开设一导气口520且连通管51内部分别对应导气口520设置通气管道510(如图9所示),通气管道510与导气口520密封连通且两侧通气管道510(远离固定管52的一端)分别与压力管30、气流管40连通;调节管53设置在固定管52内,调节管53与固定管52为同轴管且调节管53外壁与固定管52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调节管53外壁与固定管52内壁通过密封轴承及密封橡胶圈实现密封转动连接。调节管53一侧且对应导气口520设置调节口530,调节,530的直径大于导气口520直径;调节管53上端与进气设备60或压力表70连通。
33.实施例2: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固定装置还包括外壳,主体支架100固定设置在外壳内且支耳103贯穿外壳,滑动杆14贯穿外壳且与外壳滑动连接、接触头20位于外壳外侧,压力管30、气路管40与阀门组件50均设置在外壳内,从而避免形成对主体支架100、气动支撑组件10、压力管30、气路管40与阀门组件50的包裹保护。
34.外壳外壁包覆一层弹性海绵层。
35.实施例3: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调节管53还设置锁定机构、用于限制调节管53与固定管52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避免通气过程中调节管53转动而出现漏气、压力差等问题。
36.实施例4:一种头部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固定装置:首先,将固定装置套在患者头部待固定位置的外圈;然后,分别转动两个调节管53、使得调节管53的调节口530均与压力管30一端的通气管道510连通;之后,根据需要固定的点位、打开对应的气动支撑组件10的直角关断阀16;再分别通过调节管53连通压力表70与进气设备60,然后打开进气设备60向压力管30内通气、此时气流管40内不导通气流,压力管30内的气压分布到各个打开直角关断阀16的气动支撑组件10内,并经进气管17推动活塞座13向远离进气管17的一端移动、进而通过滑动杆14带动接触头20向远离进气管17的一端移动,直至接触头20的弹性层25与患者头部表面接触;当观
察到有气动支撑组件10的弹性层25被压缩时,人为通过定位销贯穿最靠近紧固螺母110的且主体支架100(若为实施例2的结构、则是露出外壳的)的定位孔140,实现滑动杆14的硬限位后、关断该气动支撑组件10所对应的直角关断阀16,从而停止向该气动支撑组件10通气;依次对各个气动支撑组件10的滑动杆14通过定位销进行硬限位后,关闭进气设备60,然后通过辅助固定带200的定位,即实现固定装置在患者头部的穿戴固定。通过气压实现滑动固定、然后利用定位销实现硬限位,能够避免持续通气进行固定、从而有效节约气源,同时避免固定装置与进气设备60实时连通、造成固定装置的重量与体积的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此外,通过气压实现滑动固定、再用定位销实现硬限位,能够避免长久使用后气压减小而出现的接触头20与患者头部脱离、固位松动的问题。
37.当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散热、通风时,转动调节管53、使得调节管53的调节口530均与气路管40一端的通气管道510连通;然后,启动进气设备60,进气设备60的气流经气路管40、气流通道24、气腔23、气孔26与环形凹槽251、气流凹槽252后均匀分散在患者头部,从而实现对接触面的通风、散热以及清洁,避免长久佩戴后出现高温高湿、细菌滋生等问题。
3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