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抗菌敷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11-09 23:0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设计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敷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静脉穿刺是现今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在静脉穿刺后会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能进入到循环血流中,形成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为预防穿刺部位感染,通常在穿刺部分贴服抗菌敷料,在预防感染的同时保护静脉插管部位,且便于观察插管准确位置和创口愈合情况。
3.现有的抗菌敷料,通常将抗菌组合物添加到胶粘剂中,再利用涂布工艺将胶粘剂转移涂布到pu膜上制成抗菌敷料产品。这种抗菌敷料产品抗菌成分直接接触伤口或皮肤,抗菌成分释放速度快,抗菌持久性较差。同时,抗菌敷料的透气性较差且粘性较强,使用时舒适感不佳,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移除敷料时容易给使用者带来疼痛或二次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敷料,包括依次堆叠的pu膜层、抗菌组合物层、胶粘剂层和第一剥离层,其中所述胶粘剂层的面积小于所述抗菌组合物层的面积,所述胶粘剂层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
5.其中,所述胶粘剂层的面积为所述抗菌组合物层面积的30%-80%。
6.其中,所述胶粘剂层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7.其中,所述抗菌组合物层包括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所述抗菌剂、所述溶剂和所述成膜剂在所述抗菌组合物层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所述抗菌剂、79-99.87份的所述溶剂和0.1-1份的所述成膜剂。
8.其中,所述成膜剂包括聚乙烯醇、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9.其中,所述抗菌组合物层包括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所述抗菌剂、所述溶剂和所述胶粘剂在所述抗菌组合物层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所述抗菌剂、20-60份的所述溶剂和20-79.97份的所述胶粘剂。
10.其中,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1.其中,所述抗菌剂包括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三氯生、苯扎氯铵、聚维酮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含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包括无水乙醇、异丙醇、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12.其中,所述pu膜层包括pu膜和膜衬,所述膜衬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抗菌组合物层与所述pu膜接触,所述膜衬的材料包括pet膜或离型纸;所述第一剥离层的材料包括离型纸或pe离型膜。
13.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二剥离层和胶粘剂,将所属胶粘剂涂布在所述第二剥离层上,加热形成胶粘剂层并制得第一涂布半成品;
14.提供一pu膜层和抗菌组合物,将所述抗菌组合物涂布在所述pu膜层上,加热形成抗菌组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15.将所述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所述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16.将所述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以在所述pu膜层上形成开口,制得抗菌敷料半成品;
17.提供一第一剥离层,将所述抗菌敷料半成品上的第二剥离层移除,将所述第一剥离层铺设在所述抗菌敷料半成品背离所述第二涂布半成品的一面,制得抗菌敷料;
18.其中,所述胶粘层的面积小于所述抗菌组合物层的面积,所述胶粘层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pu膜层包括pu膜和膜衬,所述将所述复合半成品加工以使所述pu膜层上形成开口的步骤中,所述开口在且仅在所述膜衬上。
19.其中,所述胶粘层的面积为所述抗菌组合物层的面积的30%-80%。
20.其中,所述抗菌组合物包括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所述抗菌剂、所述溶剂和所述成膜剂在所述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所述抗菌剂和79-99.87份的所述溶剂和0.1-1份的所述成膜剂。
21.其中,所述成膜剂包括聚乙烯醇、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22.其中,所述抗菌组合物包括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所述抗菌剂、所述溶剂和所述胶粘剂在所述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所述抗菌剂、20-60份的所述溶剂和20-79.97份的所述胶粘剂。
23.其中,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4.其中,所述抗菌剂包括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三氯生、苯扎氯铵、聚维酮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含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包括无水乙醇、异丙醇、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胶粘剂层和抗菌组合物层堆叠在一起,并且胶粘剂层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在保证抗菌敷料粘性的同时,增加了透气性,提高了使用舒适感,减少给使用者带来的二次伤害。另外,抗菌敷料的抗菌成分可通过胶粘剂层上的通孔缓慢释放,使抗菌效果更持久。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对相对重要性和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但是必须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抗菌敷料100大致包括依次堆叠的pu膜层12、抗菌组合物层14、胶粘剂层16以及第一剥离层18。
35.其中,第一剥离层18主要起到保护胶粘剂层的作用,在使用时,将第一剥离层18剥离以使胶粘剂层16暴露出来并与皮肤或创口处等贴合。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剥离层18的材料可以是离型纸或pe离型膜。胶粘剂层16可以将抗菌敷料100固定于皮肤上,以使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抗菌组合物作用于皮肤或创口处。胶粘剂层16上设置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通孔61,进而胶粘剂层16的面积小于抗菌组合物层14的面积。pu膜层12起到附着抗菌组合物层14的作用,同时,pu膜层12为透明材质,方便观察皮肤或创口位置。
36.在一实施方式中,胶粘剂层16的面积为抗菌组合物层14的面积的30%-80%,例如,胶粘剂层16的面积为抗菌组合物层14的面积的30%、40%、50%、60%、70%或80%等。胶粘剂层16上的通孔61可以通过涂布或打孔的方式形成,通孔6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或五边形等的至少一种,例如,通孔61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椭圆形和正方形的组合、菱形、正方形和五边形的组合或圆形、椭圆形、菱形、正方形和五边形的组合等。通过设置通孔61在保证抗菌敷料100粘性的同时,增加了透气性,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感。另外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抗菌成分可以通过通孔61缓慢释放,使抗菌敷料100的抗菌效果更加持久。
37.胶粘剂层16的材料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例如,胶粘剂层16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
38.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的界面示意图。胶粘剂层16还可以包括通孔61、第一胶粘剂层62、pu膜63和第二胶粘剂层64,通孔61贯穿第一胶粘剂层62、pu膜63以及第二胶粘剂层63。第一胶粘剂层62和第二胶粘剂层64的材料可以与胶粘剂层16相同,在此不做赘述。第一胶粘剂层62、pu膜63和第二胶粘剂层64呈三明治夹心结构。夹心结构的胶粘剂层16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提升抗菌敷料
100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使用时不易发生卷边等问题。
39.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层14的材料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79-99.87份的溶剂以及0.1-1份的成膜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份的抗菌剂、99.87份的溶剂和0.1份的成膜剂,1份的抗菌剂、98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20份的抗菌剂、79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4.8份的抗菌剂、94.5份的溶剂和0.7份的成膜剂或10份的抗菌剂、89.5份的溶剂和0.5份的成膜剂等。
40.具体而言,抗菌剂可以包括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三氯生、苯扎氯铵、聚维酮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含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抗菌剂为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三氯生,苯扎氯铵,聚维酮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含银化合物,葡萄糖酸氯已定和聚维酮碘的组合,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含银化合物的组合,醋酸氯已定和三氯生的组合,葡萄糖酸氯已定、聚维酮碘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组合,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苯扎氯胺和聚维酮碘的组合或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三氯生、苯扎氯铵、聚维酮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含银化合物的组合等。
41.溶剂可以包括无水乙醇、异丙醇、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溶剂为无水乙醇,异丙醇,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无水乙醇和甘油的组合,异丙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组合,异丙醇、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组合或无水乙醇、异丙醇、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组合等。
42.溶剂的添加有利于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抗菌成分分散和溶解,使抗菌成分均匀分布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中。
43.成膜剂可以包括聚乙烯醇、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成膜剂为乙烯醇,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醇和十二碳醇酯的组合,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组合,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组合或者乙烯醇、十二碳醇酯、乙二醇单丁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组合等。成膜剂的添加有助于抗菌组合物层14附着在pu膜层12上。
44.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层14的材料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20-60份的溶剂以及20-79.97份的胶粘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份的抗菌剂、20份的溶剂以及79.97份的胶粘剂,20份的抗菌剂、60份的溶剂以及20份的胶粘剂,10份的抗菌剂、50份的溶剂以及40份的胶粘剂或者7.8份的抗菌剂、55份的溶剂以及37.2份的胶粘剂等。胶粘剂的材料与胶粘剂层16中胶粘剂的材料相同,抗菌剂和溶剂的材料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45.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pu膜层12包括膜衬22和pu膜24,pu膜24与抗菌组合物层14接触,膜衬22与pu膜24接触。膜衬上设置有开口220,开口220的设置便于膜衬22被揭除,膜衬的材料可以为pet膜或离型纸。
46.pu膜阻隔抗菌组合物层14和外界接触,隔绝外界的细菌等避免杂菌附着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上而导致感染,但pu膜24为透明材质且质地较软,膜衬22可以有效保护pu膜24,在使用时可将膜衬22揭除,便于观察皮肤和创口的情况。
47.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
图。如图4,本制备方法包括:
48.s401:提供一第二剥离层和胶粘剂,将胶粘剂涂布在第二剥离层上,加热形成胶粘剂层并制得第一涂布半成品。
49.其中,第二剥离层的材料可以是离型纸或离型膜,第二剥离层主要起到辅助胶粘剂层形成的作用。
50.胶粘剂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例如,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
51.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胶粘剂涂布在第二剥离层上的步骤中,可以使用带有特定形状的涂布辊将胶粘剂涂布在第二剥离层上,涂布辊上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或五边形等的至少一种,例如,涂布辊上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椭圆形和正方形的组合、菱形、正方形和五边形的组合或圆形、椭圆形、菱形、正方形和五边形的组合等。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胶粘剂涂布在剥离层上后,将具有胶粘剂的剥离层送入烘道中进行加热成形,得到第一涂布半成品,其中烘道的温度为100℃-150℃。例如,烘道的温度可以为100℃、115℃、123℃、138℃、140℃或150℃等。
52.s402:提供一pu膜层和抗菌组合物,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上,加热形成抗菌组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53.在一实施方式中,pu膜层可以包括膜衬和pu膜,膜衬可以是pet膜或离型纸。在制备过程中,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上。
54.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79-99.87份的溶剂以及0.1-1份的成膜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层14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份的抗菌剂、99.87份的溶剂和0.1份的成膜剂,1份的抗菌剂、98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20份的抗菌剂、79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4.8份的抗菌剂、94.5份的溶剂和0.7份的成膜剂或10份的抗菌剂、89.5份的溶剂和0.5份的成膜剂等。其中,抗菌剂、溶剂、成膜剂的成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55.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20-60份的溶剂以及20-79.97份的胶粘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份的抗菌剂、20份的溶剂以及79.97份的胶粘剂,20份的抗菌剂、60份的溶剂以及20份的胶粘剂,10份的抗菌剂、50份的溶剂以及40份的胶粘剂或者7.8份的抗菌剂、55份的溶剂以及37.2份的胶粘剂等。其中,抗菌剂、溶剂、胶粘剂的成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56.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层上后,将具有抗菌组合物的pu膜层送入烘道中进行加热成形,得到第二涂布半成品,其中烘道的温度为35℃-80℃。例如,烘道的温度可以为35℃、38℃、40℃、50℃、70℃或80℃等。
57.s403: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58.其中,在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的步骤中,将第一涂布半成品中胶粘剂层所在的一面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中抗菌组合物层所在的一面,以使胶粘抗菌
组合物层和胶粘剂层接触。
59.由于第一涂布半成品中的胶粘剂层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因此胶粘剂层的面积小于抗菌组合物层的面积,在一实施方式中,胶粘剂层的面积为抗菌组合物层面积的30-80%。例如胶粘剂层的面积为抗菌组合物层面积的30%、40%、50%、60%、65%、70%或80%等。
60.通过在胶粘剂层上设置通孔,既保证了敷贴的粘性,同时增加了透气性,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感。另外,抗菌组合物层中的抗菌成分可以通过通孔缓慢释放,使最终制备的抗菌敷料的抗菌效果更持久。
61.s404:将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以在pu膜层上形成开口,制得抗菌敷料半成品。
62.其中,将复合半成品加工以在pu膜层上形成开口的步骤中,开口仅在膜衬上,根据需要膜衬的材料可以为pet膜或离型纸,膜衬起到保护pu膜的作用。若膜衬为pet膜,则在pet膜上加工形成“s”型切割线或直线;若膜衬为离型纸,则在离型纸上加工形成窗口或切撕线。
63.s405:提供一第一剥离层,将抗菌敷料半成品上的第二剥离层移除,将第一剥离层铺设在抗菌敷料半成品背离第二涂布半成品的一面,制得抗菌敷料。
64.其中,与第二剥离层不同的是,第一剥离层的材料可以为离型纸和pe离型膜,可以根据胶粘剂的成分进行选择。第一剥离层起到保护胶粘剂层的作用,在使用时,将第一剥离层剥离以使胶粘剂层暴露出来并与皮肤或创口处贴合。
65.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本制备方法包括:
66.s501:提供第二剥离层和胶粘剂,将胶粘剂涂布在两个第二剥离层上,加热分别形成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
67.其中,第二剥离层的材料可以是离型纸或离型膜,第二剥离层主要起到辅助胶粘剂层形成的作用。胶粘剂可以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例如,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氨酯类化合物或有机硅类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的结构与组成是相同的。
68.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胶粘剂涂布在两个第二剥离层上后,送入烘道中进行加热成形,分别得到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其中烘道的温度为100℃-150℃。例如,烘道的温度可以为100℃、115℃、123℃、138℃、140℃或150℃等。
69.s502:提供一pu膜,将第一胶粘剂层转移到pu膜的其中一面,将第二胶粘剂层转移到pu膜背离第一胶粘剂层的一面,并使用打孔机进行打孔,制得第一涂布半成品。
70.其中,打孔机中冲孔模具上的形状可以和涂布辊上的形状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最终胶粘剂层上形成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
71.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胶粘剂层包括第一胶粘剂层、pu膜和第二胶粘剂层,第一胶粘剂层、pu膜和第二胶粘剂层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胶粘剂层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进而使制备出的抗菌敷料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使用时不容易卷边等问题。此外,采用打孔机的方式在胶粘剂层上形成通孔的工艺更加简单,制备效率更高。
72.s503:提供一pu膜层和抗菌组合物,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上,加热形成抗菌组
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73.在一实施方式中,pu膜层可以包括膜衬和pu膜,膜衬可以是pet膜或离型纸。在制备过程中,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上。
74.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79-99.87份的溶剂以及0.1-1份的成膜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成膜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关系为0.04份的抗菌剂、99.76份的溶剂和0.2份的成膜剂,5份的抗菌剂、94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19份的抗菌剂、80份的溶剂和1份的成膜剂,4.8份的抗菌剂、94.5份的溶剂和0.7份的成膜剂或10份的抗菌剂、89.5份的溶剂和0.5份的成膜剂等。其中,抗菌剂、溶剂、成膜剂的成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5.在一实施方式中,抗菌组合物可以包括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其中,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20份的抗菌剂、20-60份的溶剂以及20-79.97份的胶粘剂。例如,抗菌剂、溶剂和胶粘剂在抗菌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关系为0.03份的抗菌剂、20份的溶剂以及79.97份的胶粘剂,20份的抗菌剂、60份的溶剂以及20份的胶粘剂,10份的抗菌剂、50份的溶剂以及40份的胶粘剂或7.8份的抗菌剂、55份的溶剂以及37.2份的胶粘剂等。其中,抗菌剂、溶剂、胶粘剂的成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6.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pu膜层上后,将具有抗菌组合物的pu膜层送入烘道中进行加热成形,得到第二涂布半成品,其中烘道的温度为35℃-80℃。例如,烘道的温度可以为35℃、38℃、40℃、50℃、70℃或80℃等。
77.s504:将第一涂布半成品上的第二剥离层中的其中一个移除,并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78.其中,由于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是相同的,在此步骤中,选择其中一个第二剥离层移除即可。在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的步骤中,使第一涂布半成品被移除第二剥离层的一面与第二涂布半成品中抗菌组合物层所在的一面接触,进而使抗菌组合物层和胶粘剂层接触。
79.s505:将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以在pu膜层上形成开口,制得抗菌敷料半成品。
80.其中,将复合半成品加工以在pu膜层上形成开口的步骤中,开口仅在膜衬上,根据需要膜衬的材料可以为pet膜或离型纸,膜衬起到保护pu膜的作用。若膜衬为pet膜,则在pet膜上加工形成“s”型切割线或直线;若膜衬为离型纸,则在离型纸上加工形成窗口或切撕线。
81.s506:提供一第一剥离层,将抗菌敷料半成品上的第二剥离层移除,将第一剥离层铺设在抗菌敷料半成品背离第二涂布半成品的一面,制得抗菌敷料。
82.其中,与第二剥离层不同的是,第一剥离层的材料可以为离型纸和pe离型膜,具体可根据胶粘剂的成分进行选择。第一剥离层起到保护胶粘剂层的作用,在使用时,将第一剥离层剥离以使胶粘剂层暴露出来并与皮肤或创口处贴合。
83.实施例1
84.一种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85.(1)取适量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使用带有特殊形状的涂布辊将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涂布在离型纸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100℃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胶粘剂层并制得
第一涂布半成品;
86.(2)按比例取10份醋酸氯已定、99无水乙醇以及1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得到抗菌组合物,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带有pet膜衬的pu膜层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35℃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抗菌组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87.(3)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88.(4)将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以在pet膜衬上切割出“s”型切割线,并得到抗菌敷料。
89.实施例2
90.一种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91.(1)取适量的聚氨酯类胶粘剂,使用带有特殊形状的涂布辊将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涂布在离型纸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120℃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胶粘剂层并制得第一涂布半成品;
92.(2)按比例取20份醋酸氯已定、79.5份无水乙醇以及0.5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得到抗菌组合物,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带有pet膜衬的pu膜层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50℃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抗菌组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93.(3)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94.(4)将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以在pet膜衬上切割出“s”型切割线,并得到抗菌敷料。
95.实施例3
96.一种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97.(1)取适量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使用带有特殊形状的涂布辊将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涂布在离型纸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135℃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胶粘剂层并制得第一涂布半成品;
98.(2)按比例取1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份无水乙醇以及25份聚氨酯类化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抗菌组合物,将抗菌组合物涂布在带有pet膜衬的pu膜层上,并送入温度设置为80℃的烘道中进行加热,加热形成抗菌组合物层并制得第二涂布半成品;
99.(3)将第一涂布半成品铺设在第二涂布半成品上,制得复合半成品;
100.(4)将复合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以在pet膜衬上切割出“s”型切割线,并得到抗菌敷料。
101.实施例4
102.取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制备的抗菌敷料进行水蒸气透过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可参考《yy/t 0471.2-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的抗菌敷料在经过24小时处理后的水蒸气透过率均大于等于1000g/m2,即采用本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抗菌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使用舒适感更佳,减少给使用者带来二次伤害。
103.表1抗菌敷料的水蒸气透过率
104.样品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水蒸气透过率≥1000g/m2/24h≥1000g/m2/24h≥1000g/m2/24h
105.实施例5
106.取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制备的抗菌敷料以及采用不添加抗菌组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制备方法相同的方法制备的空白对照样品进行抑菌率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可参考《gb/t 31402-2015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的抗菌敷料具有大于99.99%的抗菌率,在第7天时仍能保持有99.99%的抗菌率,具有优秀的抗菌效果,并且抗菌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107.表2各实施例抗菌效果对比
[0108][0109][0110]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抗菌敷料通过将胶粘剂层和抗菌组合物层堆叠在一起,并且胶粘剂层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在保证抗菌敷料粘性的同时,增加了透气性,提高了使用舒适感,减少给使用者带来的二次伤害。另外,抗菌敷料的抗菌成分可通过胶粘剂层上的通孔中缓慢释放,使抗菌效果更持久。
[0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