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20:3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尾气排放管用于排放汽车尾气,通常为整体焊接结构,一端通过法兰与汽车尾气排放仓贯通连接,另一端通过插接和管卡固定的方式与尾喉管贯通连接,传统的尾喉管的连接端表面开设有线槽,便于在管卡上紧时收缩夹紧汽车尾气排放管,完成固定,但是,此方式安装的汽车尾气排放管通过外壁与尾喉管内壁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固定,单面接触摩擦力不大,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同时,尾喉管的连接端长时间暴露在外侧,容易遭受腐蚀和磕碰伤害,影响使用寿命,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具备连接稳定、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连接稳定、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尾气排放管主体和尾喉管,所述尾气排放管主体一端外壁焊接有外套管,且外套管外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线槽,所述尾喉管插接到外套管和尾气排放管主体之间,且尾喉管外壁开设有第二开口线槽,所述外套管外侧套接有u型螺栓,且u型螺栓两端开设有端螺纹,并且u型螺栓两端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底面开设有夹槽,且压板顶面位于端螺纹外侧套接有螺母。
9.进一步的,所述尾气排放管主体一端外壁开设有垫圈槽,且垫圈槽内部固定粘接有耐高温密封垫圈,并且耐高温密封垫圈与尾喉管内壁滑动抵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夹槽直径等于外套管直径,且外套管直径等于u型螺栓底部内圈直径。
11.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一个u型螺栓位于第一开口线槽和第二开口线槽的交接区域,并且其中另一个u型螺栓位于耐高温密封垫圈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尾气排放管主体材质与外套管材质相同,且尾气排放管主体和外套管焊接处经过打磨处理。
13.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内壁和尾气排放管主体外壁之间的间距等于尾喉管壁厚。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线槽等角度开设有多个。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线槽等角度开设有多个,且第二开口线槽和第一开口线
槽错位布置。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外套管,外套管与尾气排放管主体焊接,在与尾喉管连接的过程中,尾喉管插入到外套管和尾气排放管主体之间,工作人员可通过u型螺栓套接在外套管外侧,通过螺母与端螺纹的固定连接压紧压板,从而使u型螺栓和压板底面的夹槽夹紧外套管,使外套管沿第一开口线槽内缩变形夹紧尾喉管,同时,通过力的传递使尾喉管沿第二开口线槽内缩变形夹紧尾气排放管主体,完成固定,外套管布置在尾喉管的外侧保护尾喉管,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尾喉管的连接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严重腐蚀,同时减少了尾喉管连接端受到碰撞变形损坏,提高了尾喉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套管内壁挤压尾喉管外壁,尾气排放管主体外壁挤压尾喉管内壁,通过内外壁的挤压提高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程度,不易松动。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耐高温密封垫圈,耐高温密封垫圈在尾气排放管主体插入到尾喉管的过程中,与尾喉管滑动抵接,在尾喉管收紧的过程中,耐高温密封垫圈受到挤压变形,进一步封堵缝隙,提高了密封性能,减少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u型螺栓和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套管和尾气排放管主体的连接示意图。
25.图中:
26.1、尾气排放管主体;2、外套管;3、u型螺栓;4、尾喉管;5、压板;6、螺母;7、垫圈槽;8、耐高温密封垫圈;9、第一开口线槽;10、夹槽;11、第二开口线槽;12、端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
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尾气排放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尾气排放管主体1和尾喉管4,尾气排放管
主体1一端外壁焊接有外套管2,尾气排放管主体1为常见零件,图中仅示出其一端,且外套管2外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线槽9,其中,第一开口线槽9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尾喉管4插接到外套管2和尾气排放管主体1之间,且尾喉管4外壁开设有第二开口线槽11,为尾喉管4常见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其中,第二开口线槽11等角度开设有多个,且第二开口线槽11和第一开口线槽9错位布置,外套管2外侧套接有u型螺栓3,且u型螺栓3两端开设有端螺纹12,并且u型螺栓3两端套接有压板5,压板5底面开设有夹槽10,且压板5顶面位于端螺纹12外侧套接有螺母6,为常见固定零件,外套管2与尾气排放管主体1焊接,在与尾喉管4连接的过程中,尾喉管4插入到外套管2和尾气排放管主体1之间,工作人员可通过u型螺栓3套接在外套管2外侧,通过螺母6与端螺纹12的固定连接压紧压板5,从而使u型螺栓3和压板5底面的夹槽10夹紧外套管2,使外套管2沿第一开口线槽9内缩变形夹紧尾喉管4,同时,通过力的传递使尾喉管4沿第二开口线槽11内缩变形夹紧尾气排放管主体1,完成固定,外套管2布置在尾喉管4的外侧保护尾喉管4,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尾喉管4的连接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严重腐蚀,同时减少了尾喉管4连接端受到碰撞变形损坏,提高了尾喉管4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套管2内壁挤压尾喉管4外壁,尾气排放管主体1外壁挤压尾喉管4内壁,通过内外壁的挤压提高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程度,不易松动。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尾气排放管主体1一端外壁开设有垫圈槽7,且垫圈槽7内部固定粘接有耐高温密封垫圈8,并且耐高温密封垫圈8与尾喉管4内壁滑动抵接,耐高温密封垫圈8在尾气排放管主体1插入到尾喉管4的过程中,与尾喉管4滑动抵接,在尾喉管4收紧的过程中,耐高温密封垫圈8受到挤压变形,进一步封堵缝隙,提高了密封性能,减少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槽10直径等于外套管2直径,且外套管2直径等于u型螺栓3底部内圈直径,增加配合的紧密型,提高固定的紧密型。
32.在一个实施例中,u型螺栓3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一个u型螺栓3位于第一开口线槽9和第二开口线槽11的交接区域,便于挤压收集外套管2和尾喉管4,并且其中另一个u型螺栓3位于耐高温密封垫圈8外侧,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尾气排放管主体1材质与外套管2材质相同,且尾气排放管主体1和外套管2焊接处经过打磨处理,并在打磨处涂抹防锈漆,提高防腐性能。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管2内壁和尾气排放管主体1外壁之间的间距等于尾喉管4壁厚,便于快速收紧外套管2和尾喉管4,从而便于快速完成固定连接。
35.工作原理:
36.在与尾喉管4连接的过程中,尾喉管4插入到外套管2和尾气排放管主体1之间,工作人员可通过u型螺栓3套接在外套管2外侧,通过螺母6与端螺纹12的固定连接压紧压板5,从而使u型螺栓3和压板5底面的夹槽10夹紧外套管2,使外套管2沿第一开口线槽9内缩变形夹紧尾喉管4,同时,通过力的传递使尾喉管4沿第二开口线槽11内缩变形夹紧尾气排放管主体1,完成固定,外套管2布置在尾喉管4的外侧保护尾喉管4,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尾喉管4的连接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严重腐蚀,同时减少了尾喉管4连接端受到碰撞变形损坏,提高了尾喉管4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套管2内壁挤压尾喉管4外壁,尾气排放管主体1外壁挤压尾喉管4内壁,通过内外壁的挤压提高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程度,不易松动,同时,在尾喉管4收紧的过程中,耐高温密封垫圈8受到挤压
变形,进一步封堵缝隙,提高了密封性能,减少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