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8:0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模袋混凝土以双层高强度机织化学纤维织物制成连续(或单独)的袋状体作为柔性模板并由高压泵将混凝土充灌于袋中形成的防护结构。可用作土石坝,堤防护坡,河流、湖泊、海岸的护岸和护底等结构,目前在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时,通常让潜水员人水后摸准模袋灌注口,指挥水上吊放泵车软输送管口吊放至模袋灌注口后由潜水员将软管口插人模袋袋口,扎牢后,即开机输送灌注砼,同时在灌注时潜水员在水中站立于模袋袋口位置经常检查模袋袋口位置是否出现石子堆积,检查灌注范围是否灌实,且当灌注好一个缝制隔层单位后,由潜水员指挥泵车停车,松开模袋灌注模袋袋口扎绳,抽出灌注管后迅速扎牢灌注模袋袋口,同时将输送管口移插至下一模袋袋口,上述施工过程中,由于灌注管采用软管的设置方式,造成其管口位置撑开的形状难以稳定的进行保持,从而导致其在插入模袋袋口时容易由于自身变形而难以顺利完成,同时由于采用潜水员直接拿住管口的方式进行模袋袋口的插接及移插,难以稳定拿握,造成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在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的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包括灌注软管本体,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底部管口位置同轴套设有用以撑开管口位置并保持的撑口组件;
6.所述撑口组件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设置,且所述撑口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可拆卸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内套筒和弧形压板,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内壁同轴滑动配合,用以通过所述内套筒撑开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并保持,所述弧形压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均贴附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每个所述弧形压板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且所述弧形压板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压紧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外围并与所述内套筒可拆卸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在每个所述弧形压板的位置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灌注软管本体沿自身径向开设有多个配合孔,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同轴对照,所述弧形压板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开设有连接孔,且所述连
接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所述连接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安装孔均同轴穿插有所述连接组件。
9.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为刚性圆套筒。
10.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弧长均介于六分之一圆到四分之一圆,且所述弧形压板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内套筒轴向尺寸的三分之一。
11.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
12.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外围上部均安装有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
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螺柱和压紧螺母,所述螺柱均以同轴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安装孔,所述螺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内端同轴固定有端头,所述螺柱伸出所述连接孔的外端同轴啮合有所述压紧螺母。
14.作为优选,所述端头和所述压紧螺母均为外六角结构。
15.采用上述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具体到堤防护岸工程的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时,在施工前将所述内套筒同轴的套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内壁,后通过转动所述内套筒和轴向移动所述内套筒的方式将所述内套筒的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管口位置处的所述配合孔分别同轴对照,之后将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压板压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并使所述连接孔与其中一个所述配合孔同轴对照,后将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螺柱自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内向外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孔,后在所述螺柱的外端拧上所述压紧螺母并将所述压紧螺母拧紧至所述弧形压板压紧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按照上述操作方式依次的在其它几组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配合孔处装上所述弧形压板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使所述弧形压板与所述内套筒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此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的设置来保持所述弧形压板和所述内套筒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无法活动,如此由于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所述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所述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同时由于所述撑口组件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用以方便手握的所述把手,继而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所述把手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进一步的方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且由于所述连接组件采用所述螺柱与所述压紧螺母啮合的设计,继而便于通过将所述压紧螺母拧紧在所述弧形压板的方式来使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弧形压板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所述压紧螺母拧下抽出所述螺柱后便可将所述弧形压板和所述内套筒拆下,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所述撑口组件快速、装上使用及使用完毕后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拆分。
16.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的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
17.2、撑口组件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继而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把
手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进一步的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
18.3、连接组件采用螺柱与压紧螺母啮合的设计,继而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拧紧在弧形压板的方式来使内套筒和弧形压板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拧下抽出螺柱后便可将弧形压板和内套筒拆下,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撑口组件快速、装上使用及使用完毕后与灌注软管本体拆分。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一;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二;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外部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9.1、灌注软管本体;2、连接组件;201、压紧螺母;202、螺柱;203、端头;3、撑口组件;301、弧形压板;302、把手;303、连接孔;304、配合孔;305、安装孔;306、内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包括灌注软管本体1,灌注软管本体1的底部管口位置同轴套设有用以撑开管口位置并保持的撑口组件3,具体是,撑口组件3包括内套筒306和弧形压板301,内套筒306与灌注软管本体1的内壁同轴滑动配合,用以通过内套筒306撑开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并保持,弧形压板30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贴附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外围,每个弧形压板301均设置有连接组件2,且弧形压板301均通过连接组件2压紧在灌注软管本体1外围并与内套筒306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撑口组件3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
32.撑口组件3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均沿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设置,且撑口组件3通过连接组件2与灌注软管本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是,连接组件2均包括螺
柱202和压紧螺母201,螺柱202均以同轴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对应的连接孔303、配合孔304和安装孔305,螺柱202伸出安装孔305的内端同轴固定有端头203,螺柱202伸出连接孔303的外端同轴啮合有压紧螺母2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201拧紧在弧形压板301的方式来使内套筒306和弧形压板301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201拧下抽出螺柱202后便可将弧形压板301和内套筒306拆下。
33.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内套筒306在每个弧形压板301的位置均沿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305,灌注软管本体1沿自身径向开设有多个配合孔304,且配合孔304与安装孔305一一同轴对照,弧形压板301均沿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连接孔303,且连接孔303与安装孔305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连接孔303、配合孔304和安装孔305均同轴穿插有连接组件2,如此设置,便于连接组件2能够通过依次穿刺每组同轴对照的连接孔303、配合孔304和安装孔305的方式来实现撑口组件3和灌注软管本体1的连接。
34.内套筒306为刚性圆套筒,如此设置,便于内套筒306自身具有良好稳定的形状保持能力,继而能够将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撑开,弧形压板301的弧长均介于六分之一圆到四分之一圆,且弧形压板301的轴向尺寸不小于内套筒306轴向尺寸的三分之一,如此设置,便于弧形压板301具有足够的大小来稳定的覆盖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外围,弧形压板301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设置四个弧形压板301的方式来提升与内套筒306相连时的稳固程度。
35.弧形压板301的外围上部均安装有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302,如此设置,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把手302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端头203和压紧螺母201均为外六角结构,优选螺柱202、端头203和压紧螺母201均为不锈钢材质,如此设置,便于端头203和压紧螺母201均具有良好的外形设计来方便通过外界的扳手等工具进行旋动拧紧。
36.采用上述结构,具体到堤防护岸工程的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时,在施工前将内套筒306同轴的套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内壁,后通过转动内套筒306和轴向移动内套筒306的方式将内套筒306的安装孔305分别与灌注软管本体1管口位置处的配合孔304分别同轴对照,之后将其中一个弧形压板301压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外围并使连接孔303与其中一个配合孔304同轴对照,后将连接组件2的螺柱202自灌注软管本体1内向外依次穿过安装孔305,配合孔304和连接孔303,后在螺柱202的外端拧上压紧螺母201并将压紧螺母201拧紧至弧形压板301压紧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外围,按照上述操作方式依次的在其它几组对应的安装孔305和配合孔304处装上弧形压板301并通过连接组件2使弧形压板301与内套筒306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此通过连接组件2的设置来保持弧形压板301和内套筒306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无法活动,如此由于在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1的撑口组件3,以此通过撑口组件3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同时由于撑口组件3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302,继而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把手302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进一步的方便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且由于连接组件2采用螺柱202与压紧螺母201啮合的设计,继而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201拧紧在弧形压
板301的方式来使内套筒306和弧形压板301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201拧下抽出螺柱202后便可将弧形压板301和内套筒306拆下,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撑口组件3快速、装上使用及使用完毕后与灌注软管本体1拆分。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