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7:4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排水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排水主要有下水管网排水和道路渗透排水。
3.下水管网排水常见的有在路边开设下水口,下水口通过一段竖直向下的连通管连通至下水管,最后多个下水管的水流汇集至主管道中,并由主管道排至江河湖海中。在下水口处常安装开槽的盖板来使行人和车辆能顺利通过下水口,同时盖板还能阻挡部分较大的杂物进入至下水管中,以减小后期下水管的清理难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下雨时,地面的小树枝、塑料袋等容易被水流带动至下水口处,且由于小树枝、塑料袋等体积较小,极易通过盖板进入到下水管中,进而导致后期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较小的杂物容易进入到下水管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连通管和下水管,所述连通管上开设有下水口,所述连通管于所述下水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连通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下水管相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高于所述连通管的内底壁;所述连通管内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孔相连通的滤盒,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滤盒的连接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打开盖板,将滤盒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连通管的内壁;当地面的雨水在地面流淌至连通管时,混杂在雨水中较大的杂物被盖板所阻挡,而较小的杂物进入至连通管内,当连通管内的水漫至连通孔处时,水流透过滤盒并通过连通孔进入至下水管内,水流中较重的杂物则沉淀在连通管的内底壁,水流中漂浮或悬浮的较轻的杂物也被滤盒所阻挡,进而使杂物难以通过连通孔,即杂物难以流至下水管内,且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高。
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通管于所述连通孔周围的卡框和固接在所述滤盒靠近所述卡框一侧的插板,所述卡框的上端设置为开口,且所述卡框内周壁开设有与所述插板插接适配的插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滤盒时,将插板对齐卡框上的插槽,然后将插板下插即可完成对滤盒的安装,当滤盒表面粘附有一定的杂物时,还可以打开盖板,然后拔出滤盒,即可对滤盒进行清理,滤盒的拆装过程较为简便。
11.可选的,所述插槽的槽口处设置为扩口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的开口呈扩口状,更便于插板对齐插槽,并将插板插
入至插槽。
13.可选的,所述插板上端面固接有用于遮蔽所述插板与所述连通管的管壁之间间隙的挡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板插入至插槽内时,由于卡框的上端为开口,此时连通管的管壁与插板在卡框上端的位置处还留有一定的缝隙,而挡板则刚好遮蔽住此处的缝隙,以防止垃圾袋等杂物从缝隙处钻入至下水管内。
15.可选的,所述连通管底部放置有容纳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连通管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只需取下滤盒后,再缓慢提起容纳盒,然后将容纳盒内的杂物倒出即可,进而便于对杂物的清除。
17.可选的,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孔相连通的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远离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下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弯管呈两端高中间低,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第一弯管相连接处为所述第二弯管的最高端,且所述下水管的最高处低于所述连通孔的最低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过大时,连通管内的水位迅速上升,当水位淹没连通口孔时,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内迅速被水填满,又由于连通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弯管靠近下水管的一端的高度,此时即可产生虹吸现象,进而增大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排水速度,减轻因排水不及时而产生的路面积水的现象;同时,当连通管内的水位下降至连通孔以下时,第二弯管处的弯部还留存有水,即第二连通管被水封,有效地减轻了下水管蔓延上来的异味。
19.可选的,所述滤盒呈半球形,且所述滤盒的平面靠近所述连通孔的一侧、球面远离所述连通孔的一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被流向连通孔的水流所带动,使杂物容易粘附在滤盒表面,又由于滤盒为半球形,使滤盒表面的杂物贴住滤盒移动至滤盒与连通管的内壁交界处,有效地避免过多的杂物堵塞住滤盒。
21.可选的,所述容纳盒的其中两相对的侧壁顶部均固接有提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容纳盒内经常存留有较多的泥沙等杂物和部分污水,提手进一步使工作人员在提起容纳盒时较为省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连通管内的水漫至连通孔处时,水流透过滤盒并通过连通孔进入至下水管内,水流中较重的杂物则沉淀在连通管的内底壁,水流中漂浮或悬浮的较轻的杂物也被滤盒所阻挡,进而使杂物难以进入至下水管内;
25.2.将插板对齐卡框上的插槽,然后将插板下插即可完成对滤盒的安装,当滤盒表面粘附有一定的杂物时,还可以打开盖板,然后拔出滤盒,即可对滤盒进行清理,滤盒的拆装过程较为简便;
26.3.当水位淹没连通口孔时,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内迅速被水填满,又由于连通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弯管靠近下水管的一端的高度,此时即可产生虹吸现象,进而增大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排水速度,减轻因排水不及时而产生的路面积水的现象,同时,当连通管内的水位下降至连通孔以下时,第二弯管处的弯部还留存有水,即第二连通管被水封,有效地减轻了下水管蔓延上来的异味。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展示滤网、连接组件容、纳盒和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连通管;11、连通孔;2、下水管;21、下水口;3、滤盒;4、连接组件;41、卡框;411、插槽;42、插板;421、挡板;5、容纳盒;51、穿孔;61、第一弯管;62、第二弯管;7、提手;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连通管1和下水管2,连通管1上开设有下水口21,连通管1于下水口21处放置有盖板8,连通管1的侧壁开设有与下水管2相连通的连通孔11,连通孔11高于连通管1的内底壁;连通管1内设置有与连通孔11相连通的滤盒3,滤盒3呈半球形,且滤盒3的平面靠近连通孔11的一侧、球面远离连通孔11的一侧,连通管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滤盒3的连接组件4。
32.当连通管1内的水漫至连通孔11处时,水流透过滤盒3并通过连通孔11进入至下水管2内,水流中较重的杂物则沉淀在连通管1的内底壁,水流中漂浮或悬浮的较轻的杂物也被滤盒3所阻挡,进而使杂物难以通过连通孔11,即杂物难以流至下水管2内;同时由于滤盒3为半球形,使滤盒3表面的杂物贴住滤盒3移动至滤盒3与连通管1的内壁交界处,有效地避免过多的杂物堵塞住滤盒3。
33.参照图2,连接组件4包括固接在连通管1于连通孔11周围的卡框41和固接在滤盒3靠近卡框41一侧的插板42,卡框41的上端为开口,且卡框41内周壁开设有与插板42插接适配的插槽411,插槽411的槽口处设置为扩口状,本技术实施例中,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的插槽411顶端的槽口为扩口状,插板42上端面一体成型有用于遮蔽插板42与连通管1的管壁之间间隙的挡板421。
34.安装滤盒3时,将插板42对齐卡框41上的插槽411,然后将插板42下插,使挡板421与卡框41上端面相贴合,使挡板421遮蔽连通管1的管壁与滤盒3之间的缝隙,即可完成对滤盒3的安装,当滤盒3清理时,拔出滤盒3,即可较为方便的对滤盒3进行清理。
35.参照图2,连通管1底部放置有容纳盒5,且容纳盒5与连通管1的侧壁之间留有不小于卡框41厚度的距离,容纳盒5的其中两相对的侧壁顶部均固接有提手7,容纳盒5的侧壁上端部还开设有多个穿孔51。
36.当需要对连通管1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只需拉动提手7将滤盒3取出后,再抓住提手7缓慢提起容纳盒5,滤盒3提起的过程中穿孔51能排出部分位于沉淀杂质上的水,以便于减轻容纳盒5的重量,当容纳盒5提出后,倒掉容纳盒5内的杂物倒出即可完成对容纳盒5的清理。
37.参照图1和图2,连通管1的外侧设置有与连通孔11相连通的第一弯管61,第一弯管61远离连通管1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弯管62,第一弯管61和第二弯管62的组合呈s形,第二弯管62与下水管2相连通;第一弯管61呈两端高中间低,第二弯管62与第一弯管61相连接处为第二弯管62的最高端,且下水管2的最高处低于连通孔11的最低处。
38.当雨量过大时,连通管1内的水位迅速上升,当水位淹没连通口孔时,第一弯管61和第二弯管62内迅速被水填满,又由于连通孔11的高度大于第二弯管62靠近下水管2的一端的高度,此时即可产生虹吸现象,进而增大第一弯管61和第二弯管62的排水速度,减轻因排水不及时而产生的路面积水的现象;同时,当连通管1内的水位下降至连通孔11以下时,第二弯管62处的弯部还留存有水,即第二连通管1被水封,有效地减轻了下水管2蔓延上来的异味。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连通管1内的水漫至连通孔11处时,水流透过滤盒3并通过连通孔11进入至下水管2内,水流中较重的杂物则沉淀在连通管1的内底壁,水流中漂浮或悬浮的较轻的杂物也被滤盒3所阻挡,进而使杂物难以通过连通孔11,即杂物难以流至下水管2内;而当水位没过连通孔11时,第一弯管61和第二弯管62内迅速被水填满,此时即可产生虹吸现象,进而增大第一弯管61和第二弯管62的排水速度,使滤盒3表面的杂物贴住滤盒3移动至滤盒3与连通管1的内壁交界处,有效地避免过多的杂物堵塞住滤盒3。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