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音封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1:4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音封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环保等要求的提高,对车辆,特别是工程车辆的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于例如汽车起重机等而言,由于汽车起重机的车架底部通常并未有专门的结构设计,这样发动机及变速箱产生的噪声便可直接从车辆底部传播到车辆附近,产生的噪声较大,难以满足对车辆的相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车辆底部发出的噪声。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封板,用于装设于车辆的车架底部,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两端用于分别与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封板设有敞开口,所述第二封板用于与所述第一封板可拆卸连接并覆盖所述敞开口。
5.可选地,所述第二封板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用于相互抵接或分离,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封板铰接,当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抵接时,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用于覆盖所述敞开口。
6.可选地,所述第二封板还包括门锁结构,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相对的一侧通过所述门锁结构连接,所述门锁结构用于锁紧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
7.可选地,所述第二封板还包括门铰结构,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分别通过所述门铰结构与所述第一封板铰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封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封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封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车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与所述第二封板连接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敞开口。
9.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弯折部和翻边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翻边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封板连接,且所述弯折部呈阶梯结构,所述翻边部用于与所述车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翻边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翻边部在所述安装孔处用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架底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封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式连接,所述敞开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封板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隔音封板还包括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封板和/或所述第二封板用于朝向所述车架底部的侧面上。
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隔音封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改动或较少改动车辆结构的情况下将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组装后所形成的隔音封板安装于车辆的车架底部,以对车架上的例如发动机或变速箱等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进行阻隔,减少或避免该噪声向车辆附近扩散,从而减少车辆底部发出的噪声;同时,可通过在第一封板上设置敞开口,并使第二封板装配于第一封板上时覆盖该敞开口,这样,当需要在车架底部对例如发动机或变速箱等部件进行维保工作时,可采用将第二封板打开或拆卸下来等方式来使敞开口显露出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敞开口处进行维保工作,使得隔音封板不影响车辆维保。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封板另一种情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封板内侧设置吸音棉时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第一封板;11、敞开口;12、第一侧板;121、弯折部;122、翻边部;1221、安装孔;123、筋板结构;13、第二侧板;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6、第三连接部;20、第二封板;21、第一门板;22、第二门板;23、门锁结构;24、门铰结构;30、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2.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4.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音封板,用于装设于车辆的车架底部,其包括第一封板10和第二封板20,第一封板10的两端用于分别与车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可拆卸连接,第一封板10设有敞开口11,第二封板20用于与第一封板10可拆卸连接并覆盖该敞开口11。
2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和图4的坐标系中,x轴方向代表左右方向,其既是车辆
的宽度方向,也是车架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代表前后方向,其既是车辆的行驶方向,也是车架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代表上下方向,也是竖直方向。
26.具体地,第一封板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两端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一封板10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出的分体式结构,即第一封板10包括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后文介绍),此时,第一侧板12构成第一封板10的左端,第二侧板13构成第一封板10的右端,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两端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一侧板12的右端和第二侧板13的左端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处的空间构成第一封板10的敞开口11;当然,第一封板10也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出的整体式结构,此时,敞开口11为第一封板10上端面上所设置的通孔结构,且该通孔结构的面积较大,以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来对安装于车架底部的零部件进行维保作业。第二封板2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封板10上,并覆盖第一封板10上的敞开口11,第二封板20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出的分体式结构,即第二封板20包括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后文介绍),也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出的整体式结构。当第二封板20为分体式结构时,其既可以与分体式的第一封板10组装成隔音封板,也可以与整体式的第一封板10组装成隔音封板,此时,可通过将第二封板20的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打开来将敞开口11显露出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敞开口11处进行车辆维保。当第二封板20为整体式结构时,其既可以与分体式的第一封板10组装成隔音封板,也可以与整体式的第一封板10组装成隔音封板,此时,可通过将第二封板20从第一封板10上拆卸下来以将敞开口11显露出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敞开口11处进行车辆维保。
27.本实施例中,可在不改动或较少改动车辆结构的情况下将第一封板10和第二封板20组装后所形成的隔音封板安装于车辆的车架底部,以对车架上的例如发动机或变速箱等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进行阻隔,减少或避免该噪声向车辆附近扩散,从而减少车辆底部发出的噪声;同时,可通过在第一封板10上设置敞开口11,并使第二封板20装配于第一封板10上时覆盖该敞开口11,这样,当需要在车架底部对例如发动机或变速箱等部件进行维保工作时,可采用将第二封板20打开或拆卸下来等方式来使敞开口11显露出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敞开口11处进行维保工作,使得隔音封板不影响车辆维保。
28.进一步地,由于车架底部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无法用一个隔音封板来覆盖车架底部的所有区域,因此,可以采用多个隔音封板拼装在车架底部,这多个隔音封板的大小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整体结构形状相类似。
29.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封板20包括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的一端用于连接或分离,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封板10铰接,当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连接时,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用于覆盖敞开口11。
30.具体地,第一门板21的左端与第一封板10(第一侧板12)铰接,第二门板22的右端与第一封板10(第二侧板13)铰接,第一门板21的右端与第二门板22的左端可以采用卡扣、插销、或者例如后文介绍的门锁结构23来形成连接。当第一门板21的右端与第二门板22的左端连接时,第二封板20处于关闭状态,并覆盖住第一封板10上的敞开口11,当第一门板21的右端与第二门板22的左端分离时,第二封板20处于打开状态,并将第一封板10上的敞开口11显露出来。
31.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二封板20设置为包括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的分体式结构,这样,可通过使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分离来实现第二封板20的打开,以将敞开口11
显露出来,而无需将整个第二封板20拆卸下来,操作简单,且效率高。而且,通过使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分别与第一封板10铰接,从而可以采用翻转门板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封板20的关闭与打开,操作非常方便。
32.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封板20还包括门锁结构23,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上远离与第一封板10铰接的一端通过门锁结构23连接,门锁结构23用于锁紧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
33.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的连接处设置门锁结构23,并利用门锁结构23的锁紧功能来实现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的连接,以达到关闭第二封板20的目的,利用门锁结构23的解锁功能来实现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的分离,以达到打开第二封板20的目的,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锁紧时比较牢固,不容易在振动冲击作用下发生松动,使用寿命更长。
34.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封板20还包括门铰结构24,第一门板21与第二门板22分别通过门铰结构24与第一封板10铰接。
35.本实施例中,采用门铰结构24来实现第一门板21与第一封板10之间、第二门板22与第一封板10之间的铰接,以提高铰接的牢固性,使得第一门板21和第二门板22与第一封板10之间的铰接在振动冲击作用下不容易发生松动,使用寿命更长。
36.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封板10包括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对称设置在第二封板20的两侧,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封板2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分别与车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上与第二封板20连接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构成敞开口11。
37.具体地,第一侧板12构成第一封板10的左端,第二侧板13构成第一封板10的右端,第一侧板12的左端和第二侧板13的右端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12的右端与第一门板21的左端铰接,第二侧板13的左端与第二门板22的右端铰接,且第一侧板12的右端和第二侧板13的左端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处的空间构成第一封板10的敞开口11。
38.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一封板10设置为包括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分体式结构,并使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对称设置,这样,可以通过将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与不同宽度尺寸(即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第二封板20组装成不同大小规格的隔音封板,以对车架底部不同区域进行封闭覆盖,使得隔音封板的组装和使用更加地灵活,通用性更高。
39.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第一侧板12包括弯折部121和翻边部122,弯折部121的一端与翻边部12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封板20连接,弯折部121呈阶梯结构,翻边部122用于与车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40.具体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呈对称设置,此处以第一侧板1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侧板12的弯折部121为经过至少三次弯折所形成的阶梯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横板和至少两个竖板,例如,图2中给出了弯折部121包括两个横板和两个竖板的示例,且横板与竖板交替连接,而第二封板20与弯折部121的横板连接,翻边部122与位于弯折部121端部的竖板连接,实际应用中,可将位于弯折部121端部的竖板经过弯折以形成翻边部122,并使翻边部122平行于第二封板20设置。
4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封板10的两个侧板进行弯折处理以形成弯折部121和翻
边部122,可以提高第一封板10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隔音封板能够更好地抵抗振动冲击。
42.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翻边部122上设有安装孔1221,翻边部122在安装孔1221处用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架底部连接。
43.这样,通过在翻边部122上设置安装孔1221,以便于采用例如螺栓等螺纹紧固件将隔音封板安装在车架底部,拆装过程简单方便。
44.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第一封板10包括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和第三连接部16,第一连接部14和第三连接部16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5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5一体式连接,敞开口11设于第二连接部15上,第二封板20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5可拆卸连接。
45.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和第三连接部16依次一体式连接,使得第一封板10呈整体式结构,此时,敞开口11为第二连接部15上所开设的通孔结构。第一连接部14为经过至少两次弯折所形成的阶梯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横板和至少两个竖板,且横板与竖板交替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封板20通过与第二连接部15连接以覆盖敞开口11,或者通过与第二连接部15分离以将敞开口11显露出来。如此,通过将第一封板10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可以减少隔音板的拆装步骤,提高拆装效率。
46.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第一侧板12还包括筋板结构123,筋板结构123的一端与弯折部121连接,另一端与翻边部122连接。
47.这样,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封板10乃至隔音封板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隔音封板的抗振动冲击能力。
48.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隔音封板还包括吸音棉30,吸音棉30设置于第一封板10和/或第二封板20用于朝向车架底部一侧的侧面上。
49.具体地,第一封板10用于朝向车架底部一侧的侧面为第一封板10的内侧面,同理,第二封板20用于朝向车架底部一侧的侧面为第二封板20的内侧面。以第一封板10为例,第一封板10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侧面为第一封板10的下侧面,也是第一封板10用于朝向车架底部设置的侧面,将图1中的隔音封板绕x轴或y轴翻转180
°
后装配于车架底部,此时,第二封板20位于第一封板10的下方。吸音棉通常采用粘贴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封板10和/或第二封板20的内侧面上。
50.这样,可通过在第一封板10和/或第二封板20的内侧面设置吸音棉来提高隔音封板的隔音效果。
5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隔音封板。
52.本实施例中,车辆可以是常规驾乘车辆,也可以是例如汽车起重机的工程车辆,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隔音封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3.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