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9:0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


背景技术:

2.电缆作为输变电领域最关键的用于输电的工具,在输变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压电缆一般设置在离地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这样在脱离遮挡物之后,其受到风力影响大,当风力与电缆接触时,由于风力大小存在差异性,风力产生的强气流与电缆接触时,电缆受到风力的冲击,而现有的电缆表面呈现环形面状态,这样的风阻系数较大,致使强气流下电缆受到风力会出现摆动,以及应力拉扯,这样使得电缆端部与电缆支架固定处易出现松动断裂的问题,因此,强气流下,电缆损坏率较高。
3.发明人针对上述的现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包括:电缆分隔束缚套,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缆分隔束缚套间隔设置在电缆上,所述电缆分隔束缚套内设置有两个贯穿缆腔;导线,所述导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线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固定设置在所述贯穿缆腔内;强风风阻自调系统,所述强风风阻自调系统套设在所述电缆分隔束缚套上,且所述电缆分隔束缚套左右两侧的均对应设置有调节滑道;风力疏导流管,两个所述风力疏导流管为一组,分别对向套设在两个导线上,且所述风力疏导流管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强风风阻自调系统相对一侧接触;风阻导向板机构,所述风阻导向板机构两端设置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所述调节滑道内,上下两个所述风阻导向板机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风阻导向板机构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阻腔。
6.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电缆分隔束缚套包括椭圆形线基体,所述椭圆形线基体上设置有所述贯穿缆腔,所述椭圆形线基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限位固定部分,所述限位固定部分的表面设置有固定面,所述椭圆形线基体中部等距离开设有多个膨胀槽,所述限位固定部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适配套口。
7.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强风风阻自调系统包括包裹基圈,所述包裹基圈套设在所述椭圆形线基体上,所述包裹基圈的内壁等距
离固定连接有椭圆适配环,所述椭圆适配环套设在所述膨胀槽的内腔,所述包裹基圈上套设有风阻圈,所述风阻圈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分流槽,所述分流槽内设置有塑形圈,所述风阻圈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面固定的贴合面。
8.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包裹基圈包括韧性圈,所述韧性圈与所述塑形圈之间设置有适度气压空间,所述塑形圈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硅胶连接块,所述硅胶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流槽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韧性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开设有收紧槽,所述收紧槽内壁通过铰接座铰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通过铰接块铰接在所述调节块的表面,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块,所述套设块上贯穿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贯穿导流槽内壁开设的位移口,所述包裹基圈的对侧相邻的两个所述联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包裹基圈的背侧相对的所述联动杆与所述风力疏导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
9.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风力疏导流管包括横截面成水滴状的管体,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内套设有气囊套,所述管体纵向设置有两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贯穿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一侧与所述包裹基圈背侧相对的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内侧设置有导流面。
10.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风阻导向板机构包括扁平状板体,所述扁平状板体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套设在调节滑道内,并通过两个压缩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扁平状板体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套设在所述强风风阻自调系统一侧设置的凹槽内,所述扁平状板体的上下两侧为降阻面。
11.于本发明所述的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优选地,所述风阻导向板机构具体为扁平状,两头具有弧形锐角状态,上下面的中部呈凸起状。
12.(三)有益效果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对电缆分隔束缚套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相适应的改进,将强风风阻自调系统套在电缆分隔束缚套上时,通过将固定面固定在贴合面上,这样保证了电缆分隔束缚套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的端部形成固定点,而椭圆适配环套设在膨胀槽的内壁,这样电缆分隔束缚套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之间存在预留间隙,通过利用椭圆适配环形变时的弹性作用,能够保证强风风阻自调系统在使用时的稳定,而且椭圆适配环具有调节的作用,若当电缆整体处在外部环境时,需要经历高温暴晒和低温寒冷的环境时,通过椭圆适配环的热胀冷缩,有利于保证强风风阻自调系统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其稳定的寿命,除此之外,当电缆整体出现晃动时,由于包裹基圈上设置有分流槽,这使得包裹基圈在出现形变时,分流槽具有柔性调节的作用,最优的选择是将包裹基圈设置为具有弹性效果的橡胶,这样的话,包裹基圈具有弹性使得整体形变发生时,包裹基圈的弹性作用缓冲了电缆的摆动空间,而且间隔设置的包裹基圈,使得电缆整体更具有韧性,而导流槽则可以使得气流被分割开,这样有利于降低风对线缆的冲击性,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13.2、通过对包裹基圈的改进,当风吹向塑形圈的表面时,由于气流吹向塑形圈的侧向面,致使塑形圈侧向受力面在风力的作用下,以纵向中部的位置向韧性圈的轴心处移动,这样连接座向韧性圈处移动,由于连接座移动的过程中,连接座两侧的调节块会因为硅胶连接块的弹性作用,使得两个调节块以硅胶连接块为转动点转动,又在调节块的一侧设置有顶杆和弹性片,这样当连接座向韧性圈处移动时,顶杆和弹性片会使得两个调节块向外转动,进而塑形圈侧向受力面逐渐从常态变化成第一风向状态面,而且随着风力的增加,弹性片逐渐向塑形圈内壁一侧接触,这样弹性片可以将塑形圈外顶部拉扯成凸起的状态,这样塑形圈端部形变,使得气流经过另一端时,气流对塑形圈另一端面的压力增加,这样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塑形圈的另一端呈现扁平状态,进而能够使得风阻降低到最小的状态,进而能够快速地对塑形圈进行自调节,这样根据风力的大小调节将风阻降低至最小的状态。当风力从上述状态相对的方向吹来时,塑形圈侧向受力面逐渐从常态变化成第二风向状态面,同样通过塑形圈的自调节,根据风力的大小将风阻降低至最小的状态。综上所述风力无论从什么方向吹来,都可以减小风阻的阻力。
14.3、通过对风力疏导流管设置,当气流经过风力疏导流管时,横截面成水滴状的管体的外侧面有气流经过时,水滴状的管体设计,能够使得风阻系数降低至最小的状态,这样当一侧的水滴状的管体受到气流压力时,受力一侧的管体向内侧移动,这样水滴状的管体带动同侧的联动杆向内移动,进而能够将受力一侧的塑形圈的受力面弧度增加,而经过管体上的导流面时,气流能够使得管体处于平衡的状态,而对应位置上的管体向外侧移动,由于另一侧管体上的导流面风阻系数增加,这样导流面压力下带动管体外移,能够使得另一侧的管体上的联动杆向外移动,进一步使得塑形圈呈现为水滴形状态,这样能够进一步进行风阻调节,减小风阻的阻力。
15.4、通过对风阻导向板机构的设置,当气流经过风力疏导流管时,风力疏导流管将气流导向到调节风阻腔内时,在调节风阻腔内的气流速度增加,使得上下两侧的扁平状板体朝向相背方向移动,这样一来,扁平状板体上的导杆套设在调节滑道一端受到压缩弹簧的作用,当内部的气流过急时,两个扁平状板体可以调整调节风阻腔内腔的大小,用于疏导气流,进而使得经过的气流得到实时的调节。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中调节风阻腔外露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中电缆分隔束缚套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强风风阻自调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中强风风阻自调系统正面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中风力疏导流管的正面剖视
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中塑形圈受到气流压力下的状态图。
17.图中,1电缆分隔束缚套、101椭圆形线基体、102限位固定部分、103膨胀槽、104固定面、105适配套口、2防护层、3导线、4风阻导向板机构、401扁平状板体、402压缩弹簧、403导杆、404限位轴、405降阻面、5风力疏导流管、501导流面、502滑杆、503调节槽、504调节弹簧、505管体、506气囊套、507穿线通道、6调节风阻腔、7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01包裹基圈、702椭圆适配环、703贴合面、704风阻圈、705塑形圈、706分流槽、707适度气压空间、708连接座、709硅胶连接块、710调节块、711导向槽、712固定杆、713铰接块、714限位座、715收紧槽、716顶杆、717弹性片、718铰接座、719韧性圈、720套设块、721联动杆、8调节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19.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阻力的防风电缆,包括:电缆分隔束缚套1,其数量为多个,多个电缆分隔束缚套1间隔设置在电缆上,电缆分隔束缚套1内设置有两个贯穿缆腔,电缆分隔束缚套1包括椭圆形线基体101,椭圆形线基体101上设置有贯穿缆腔,椭圆形线基体10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限位固定部分102,限位固定部分10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面104,椭圆形线基体101中部等距离开设有多个膨胀槽103,限位固定部分10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适配套口105;导线3,导线3的数量为两个,导线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2,防护层2固定设置在贯穿缆腔内;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套设在电缆分隔束缚套1上,且电缆分隔束缚套1左右两侧的均对应设置有调节滑道8;风力疏导流管5,两个风力疏导流管5为一组,分别对向套设在两个导线3上,且风力疏导流管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相对一侧接触;风阻导向板机构4,风阻导向板机构4两端设置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调节滑道8内,上下两个风阻导向板机构4对应设置,两个风阻导向板机构4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阻腔6。
20.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包括包裹基圈701,包裹基圈701套设在椭圆形线基体101上,包裹基圈701的内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椭圆适配环702,椭圆适配环702套设在膨胀槽103的内腔,包裹基圈701上套设有风阻圈704,风阻圈704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分流槽706,分流槽706内设置有塑形圈705,风阻圈704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固定面104固定的贴合面703。
21.通过对电缆分隔束缚套1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相适应的改进,将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套在电缆分隔束缚套1上时,通过将固定面104固定在贴合面703上,这样保证了电缆分隔束缚套1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的端部形成固定点,而椭圆适配环702套设在膨胀槽103的内壁,这样电缆分隔束缚套1与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之间存在预留间隙,通过利用椭圆适配环702形变的弹性作用,能够保证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在使用时的稳定,而且椭圆适配环702
具有调节的作用,若当电缆整体处在外部环境时,需要经历高温暴晒和低温寒冷的环境时,通过椭圆适配环702的热胀冷缩,有利于保证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在长时间的使用时,能够保持其稳定的寿命,除此之外,当电缆整体出现晃动时,由于包裹基圈701上设置的分流槽706,这使得包裹基圈701在出现形变时,分流槽706具有柔性调节的作用,最优的选择是将包裹基圈701设置为具有弹性效果的橡胶,这样的话,包裹基圈701具有弹性使得整体形变发生时,快速地将电缆整体保持在一定的摆动幅度,而且间隔设置的包裹基圈701,使得电缆整体更具有韧性,而导流槽706则可以使得气流被分割开,这样有利于降低风对线缆的冲击性,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22.实施例二参照图4和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包裹基圈701包括韧性圈719,韧性圈719与塑形圈705之间设置有适度气压空间707,塑形圈705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708,连接座708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硅胶连接块709,硅胶连接块70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710,调节块710上开设有导向槽711,导向槽711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杆712,固定杆712的两端分别与导流槽706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韧性圈7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座714,限位座714上开设有收紧槽715,收紧槽715内壁通过铰接座718铰接有弹性片717,弹性片7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杆716,顶杆716通过铰接块713铰接在调节块710的表面,连接座708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块720,套设块720上贯穿设置有联动杆721,联动杆721贯穿导流槽706内壁开设的位移口,所述包裹基圈701的对侧相邻的两个所述联动杆7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包裹基圈701的背侧相对的所述联动杆721与所述风力疏导流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
23.通过对包裹基圈701的改进,当风吹向塑形圈705的表面时,由于气流吹向塑形圈705的侧向面,致使塑形圈705侧向受力面在风力的作用下,以纵向中部的位置向韧性圈719的轴心处移动,这样连接座708向韧性圈719处移动,由于连接座708移动的过程中,连接座708两侧的调节块710会因为硅胶连接块709的弹性作用,使得两个调节块710以硅胶连接块709为转动点转动,又在调节块710的一侧设置有顶杆716和弹性片717,这样当连接座708向韧性圈719处移动使,顶杆716和弹性片717会使得两个调节块710外向转动,进而塑形圈705侧向受力面逐渐从常态变化成第一风向状态面,而且随着风力的增加,弹性片717逐渐向塑形圈705内壁一侧接触,这样弹性片717可以将塑形圈705外顶部拉扯成凸起的状态,这样塑形圈705端部形变,使得气流经过另一端时,气流对塑形圈705另一端面的压力增加,这样气压的作用下,使得塑形圈705的另一端呈现扁平状态,进而能够使得风阻降低到最小的状态下,进而能够快速地对塑形圈705进行自调节,这样根据风力大小的调节将风阻降低至最小的状态。当风力从上述状态相对的方向吹来时,塑形圈705侧向受力面逐渐从常态变化成第二风向状态面,同样通过塑形圈705的自调节,根据风力的大小将风阻降低至最小的状态。综上所述风力无论从什么方向吹来,都可以减小风阻的阻力。
24.在强风环境下,当雨雪降温气候下,由于冷空气使得电缆整体表面的凝露出现结冰的现象,而适度气压空间707一方面为了适应塑形圈705在气流压力进行自适应调节,而且低温下,适度气压空间707具有保温的作用,而塑形圈705在该环境下,其表面为椭圆形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凝露水珠滑落,另一方面适度气压空间707和塑形圈705同时具有不稳定的状态,使得塑形圈705表面在气流作用下活动,这样便于将凝露水珠从表面抖落下来,使
电缆在极寒的条件下,不会出现结冰的情况,进而能够增加电缆的安全性,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当然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相同的处理手段,由于适度气压空间707内部气压为非饱满状态,一方面是在高温下,塑形圈705膨胀不会影响其受到气流压力而形变受阻,另一方面保证了塑形圈705的形状处在椭圆状态。
25.实施例三参照图2和图6所示的,风力疏导流管5包括横截面成水滴状的管体505,管体505内设置有穿线通道507,穿线通道507内套设有气囊套506,管体505纵向设置有两个调节槽503,调节槽503内贯穿设置有滑杆502,滑杆502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弹簧504,调节弹簧504的一端与调节槽503的内壁固定连接,管体505的一侧与所述包裹基圈701背侧相对的所述联动杆721固定连接,管体505内侧设置有导流面501。
26.通过对风力疏导流管5设置,气流经过风力疏导流管5时,横截面成水滴状的管体505的外侧面有气流经过时,水滴状的管体505设计,能够使得风阻系数降低至最小的状态,这样当一侧的水滴状的管体505受到气流压力时,受力一侧的管体505向内侧移动,这样水滴状的管体505带动同侧的联动杆721向内移动,进而能够将受力一侧的塑形圈705的受力面弧度增加,而经过管体505上的导流面501时,气流能够使得管体505处于平衡的状态,而对应位置上的管体505向外侧移动,由于另一侧管体505上的导流面501风阻系数将增加,这样导流面501压力下带动管体505外移时,能够使得另一侧的管体505上的联动杆721向外移动,进一步使得塑形圈705呈现出水滴状态,这样能够进一步进行风阻调节,减小风阻的阻力。
27.在上述实施例中,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相同,还具备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好处,由于风力疏导流管5在使用时,受到风力摆动时,风力疏导流管5上的滑杆502可压缩两侧的调节弹簧504,进而风力疏导流管5可摆动,这样能够将风力疏导流管5表面附着的水珠抖落,而且调节风阻腔6为气流流经通道,进而能够起到清理水珠的作用。
28.实施例四参照图2和图6所示的,风阻导向板机构4包括扁平状板体401,扁平状板体40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杆403,导杆403套设在调节滑道8内,并通过两个压缩弹簧402弹性连接,扁平状板体401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轴404,限位轴404套设在强风风阻自调系统7一侧设置的凹槽内,扁平状板体401的上下两侧为降阻面405,风阻导向板机构4具体为扁平状,两头具有弧形锐角状态,上下面的中部呈凸起状。
29.通过对风阻导向板机构4的设置,由于气流经过风力疏导流管5时,风力疏导流管5将气流导向到调节风阻腔6内时,在调节风阻腔6内的气流速度增加,使得上下两侧的扁平状板体401朝向相背方向移动,这样一来,扁平状板体401上的导杆403套设在调节滑道8一端受到压缩弹簧402的作用,当内部的气流过急时,两个扁平状板体401可以调整调节风阻腔6内腔的大小,用于疏导气流,进而使得经过的气流得到实时的调节。
3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
问题,达到技术效果。
3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