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3:0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2.烘焙提香是茶叶审查过程中的重要流程,此流程可以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质,以利贮藏。
3.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茶叶烘焙提香装置在茶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申请人过去采用的茶叶烘焙提香装置从下至上分为布风层、加热层以及烘焙层共三层结构。底层为布风层,风机鼓入的空气通过布风结构分散后,向上至加热层,加热层对空气加热后上升至烘焙层,茶叶放置于烘焙层的透风承装容器内,上升而来的热空气可实现茶叶的烘焙。现有的布风结构通常采用周围包裹有透风材料的单通道结构,空气从通道的一端进入通道过程中,会沿着通道前进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透过包裹的透风材料分散开来。但是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种布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多集中于布风通道的后端上升,上升的空气流速分布不均匀,造成茶叶烘焙不均匀,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提高茶叶烘焙的均匀性。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从下至上依次包含布风层、加热层以及烘焙层,所述布风层设置有布风结构,所述布风结构连接有风机,所述加热层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烘焙层设置有透风承装容器,所述布风结构在竖向上包含有至少两层布风通道、在横向上包含有至少一列布风通道,相邻布风通道之间以及布风结构的外周均设置有透风滤布,所述风机与最下层的布风通道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布风结构在横向上包含有至少三列布风通道,所述风机与最下层中间的布风通道相连通。
7.优选地,所述布风层一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布风层分隔为设备安装区和布风区,所述风机设置于设备安装区,所述布风结构设置于布风区。
8.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部由布风区向设备安装区倾斜设置。
9.优选地,所述加热层的外周包裹有保温材料。
10.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安装立板和加热元件,多个所述安装立板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平行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安装立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口,所述加热元件垂直于安装立板设置并且安装于各个安装立板对应的安装口内。
11.优选地,所述安装立板的上沿和下沿均设置有所述安装口,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端均与架体连接的支撑中轴和第一支撑杆,所述安装立板中部设置有安装中孔,所述支撑中轴穿插于安装中孔内,所述第一支撑杆支撑于安装立板下沿的安装口内,且支撑中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
12.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红外线加热器。
13.优选地,所述布风层与加热层之间以及加热层与烘焙层之间设置有钢丝网。
14.优选地,所述加热层与烘焙层之间的钢丝网上方排列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连接于架体上,所述透风承装容器设置于第二支撑杆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通过在竖向上设置至少两层布风通道,从下层的布风通道底部上升的气流会进入上层布风通道被再次分散,减少从布风结构的后端直接上升的气流,有效提高风力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茶叶烘焙的均匀性,便于把控茶叶烘焙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整体内部示意图;
17.图2是布风层的布风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加热层的示意图;
19.图4是安装立板的示意图;
20.图5是烘焙层的第二支撑杆安装示意图。
21.附图标记:架体10,布风层1,布风结构11,布风通道111,透风滤布112,风机12,分隔板13,布风区14,设备安装区15,加热层2,加热机构21,加热元件211,安装立板212,支撑中轴213,第一支撑杆214,安装口215,安装中孔216,保温材料22,烘焙层3,透风承装容器31,第二支撑杆32,钢丝网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10从下至上依次包含布风层1、加热层2以及烘焙层3,所述布风层1设置有布风结构11,所述布风结构11连接有风机12,所述加热层2设置有加热机构21,所述烘焙层3设置有透风承装容器31,所述布风结构11在竖向上包含有至少两层端部封闭的布风通道111、在横向上包含有至少一列端部封闭的布风通道111,相邻布风通道111之间以及布风结构11的外周均设置有透风滤布112,所述风机12与最下层的布风通道111相连通。
24.该茶叶烘焙提香一体装置使用时,将茶叶均匀放置于透风承装容器31内,开启风机12和加热机构21。风机12将空气鼓向布风层1的布风结构11,进入最下层的布风通道111,空气在布风通道111中流动的同时,从布风通道111周向设置的透风滤布112分散至布风结构11外或者其他布风通道111中,部分气流到达最下层的布风通道111底端后被阻挡,然后向上流入上层的布风通道111内,在上层布风通道111内多数气流仍然沿部分通道流动并沿路分散,从而避免了大量气流直接从布风结构11的后端上升至加热层2和烘焙层3,有效提高了布风的均匀性。均匀分散后的气流上升至加热层2,经加热层2的加热机构21加热后形成热气流,热气流上升至烘焙层3,通过透风承装容器31与茶叶接触实现茶叶烘焙。
25.竖向上设置两层布风通道111即可较大程度上防止气流从底部的布风通道111的尾端直接上升,但是从底部的布风通道111两侧仍然会有较多的气流直接流出后上升,因此,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布风结构11在在横向上包含有至少三列布风通道111,所
述风机12与最下层中间的布风通道111相连通。如此,气流从最下层中间的布风通道111两侧流出后,会到达底部两侧的布风通道111内,由底部两侧的布风通道111重新分散气流,进而进一步提高气流分散的均匀性。为了兼顾结构简单性和布风效果,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布风结构11在横向上包含三列布风通道111,在竖向上包含两层布风通道111。
26.风机12可以安装于架体10外侧或者架体10内侧,为了提高结构的紧凑性,优选采用后者方式,为了便于风机12的安装,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布风层1一侧设置有分隔板13,所述分隔板13将布风层1分隔为设备安装区15和布风区14,所述风机12设置于设备安装区15,所述布风结构11设置于布风区14。设备安装区15除了安装风机12外,还可以安装其他的控制或者关联设备,例如加热机构21的控制结构等。由于将布风层1分隔为设备安装区15和布风区14后,布风层1的布风区14面积就会相对减少,为了能够布风区14域,从而扩大加热层2以及烘焙层3的有效区域,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13上部由布风区14向设备安装区15倾斜设置。分隔板13上部倾斜设置,可以使得部分气流沿倾斜设置的分隔板13上升,从而扩大有风区域。
27.加热层2的作用是设置加热机构21对气流进行加热,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2的外周包裹有保温材料22。保温材料22的可以采用石棉、矿渣棉等。
28.加热机构21的布置也要充分保证其均匀性,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21包括支撑组件、安装立板212和加热元件211,多个所述安装立板212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平行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安装立板21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口215,所述加热元件211垂直于安装立板212设置并且安装于各个安装立板212对应的安装口215内。如此,可以确保加热元件211能够被安装立板212充分地支撑,安装的稳定性更高,加热元件211也可以均匀地分散,从而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安装立板212通常采用导热良好的金属材质,其被加热元件211加热后,也可以起到加热气流的作用。
29.支撑组件的作用是支撑安装立板212,支撑组件可以是设置在安装立板212两端的支撑座结构,不过考虑到安装立板212通常较薄,加热后刚性降低,两端安装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立板212的上沿和下沿均设置有所述安装口21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端均与架体10连接的支撑中轴213和第一支撑杆214,所述安装立板212中部设置有安装中孔216,所述支撑中轴213穿插于安装中孔216内,所述第一支撑杆214支撑于安装立板212下沿的安装口215内,且支撑中轴21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14。支撑中轴213采用相对较粗、且耐热性好的材料制作,其承担主要的竖向重力荷载,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14可以相对较细,以便于放入安装口215内,其主要起到防止安装立板212倾斜的作用。根据安装立板212的长度可以分别在两侧设置多根第一支撑杆214。安装立板212下沿的安装口215除了安装第一支撑杆214外,其余仍可以设置加热元件211。
30.加热元件211多采用电加热元件211,传统的电热丝越靠近电热丝温度越高,加热的均匀性相对较低,因此,本技术中加热元件211优选为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是主要利用红外线进行热辐射传热的装置,其加热的均匀性要相对传统的电热丝更好。
31.所述布风层1与加热层2之间以及加热层2与烘焙层3之间需要设置可以起到阻隔作用的透风结构,防止烘焙层3茶叶掉落至加热层2,防止加热层2热杂物掉落至布风层1。过去的透风结构多采用钢板上穿孔的方式,此种结构透风性能相对较差,在本技术的优选实
施例中,所述布风层1与加热层2之间以及加热层2与烘焙层3之间设置有钢丝网4。钢丝网4的透风面积要远大于钢板穿孔的透风结构,可以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更好地让气流流通。
32.烘焙层3主要作用是放置茶叶进行烘焙,茶叶放置于透风承装容器31内,透风承装容器31优选采用可分离式结构,以便于茶叶的转移,例如用于承装茶叶筛体等。而加热层2与烘焙层3之间的钢丝网4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不便于放置透风承装容器31,因此,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2与烘焙层3之间的钢丝网4上方排列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32,所述第二支撑杆32两端连接于架体10上,所述透风承装容器31设置于第二支撑杆32上。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32才能实现透风承装容器31的稳定支撑,透风承装容器31的重量通过第二支撑杆32直接传递至架体10上,避免对钢丝网4产生压迫,同时第二支撑杆32又对气流的流通几乎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