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16:4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


背景技术:

2.抬头显示(head up display,hud)技术可以通过反射式的光学设计,将像源(如显示装置)发出的图像光(包括车速等车辆信息)投射到成像板或者汽车的挡风玻璃等成像窗上,以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需低头看仪表盘就可以直接看到信息,既能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又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光线调节部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色偏现象。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光源部、偏振分光元件以及导光结构。从所述光源部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偏振分光元件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从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不同;所述导光结构被配置为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并且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进行分光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第一部分光和所述第二部分光分别为偏振态不同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所述第三偏振光与所述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同。
5.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波长光在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波长光在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
6.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分布大于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分布,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分布小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分布。
7.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装置为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
8.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装置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装置。
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分光元件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以及导
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至少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其中,所述导光结构被配置为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并且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从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波长光在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波长光在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调节部,所述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的至少之一中所述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
10.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分光元件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以及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至少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所述导光结构被配置为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成第一出射光,并且使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成第二出射光;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调节部,所述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显示装置中与所述第一出光区的和所述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的至少之一的出射光的能量分布。
11.例如,从所述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占比大于所述第一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占比,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占比小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的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占比。
1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显示装置中与所述第一出光区的和所述第二出光区的至少之一的出射光对应的光的能量分布。
13.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出射光对应的光线和所述第二出射光对应的光线,以使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出射的第三出射光和第四出射光之间的能量分布关系相同,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
14.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的第一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和/或,从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的第二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
15.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的第一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500nm-570nm及 590nm-690nm;和/或,从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的第二出光波长范围为 400nm-480nm、500nm-570nm及590nm-690nm。
16.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出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的第一波长范围为400nm-460nm,和/或,第二出射光中的第二波长光的第二波长范围为460-800nm。
17.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从第一显示区出射的第一显示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500nm-570nm及 590nm-690nm;和/或,从第二显示区出射的第二显示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 500nm-570nm及590nm-690nm。
18.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部和显示面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分光元件;从所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出光区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出光区对应的第二显示区域,所述光线调节部包括控制子部,所述控制子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位置,并调节所述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中所述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
19.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光线调节部还包括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所述控制子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以调节所述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中所述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
20.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线调节部包括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所述第一滤色层被配置为至少透射所述第一波长光,所述第二滤色层被配置为至少透射所述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出光区对应的所述第一滤色层的透光率低于所述第二滤色层的透光率;所述第二出光区对应的所述第一滤色层的透光率高于所述第二滤色层的透光率。
2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或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
2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分光元件包括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进行偏振分光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第一部分光和所述第二部分光分别为偏振态不同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之一的反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反射率;和/或,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偏振光和所述第二偏振光之一的透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透射率;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所述第三偏振光与所述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同。
23.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光耦出部。
24.例如,所述光耦出部包括第一光耦出部和第二光耦出部,所述第一光耦出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光区耦出,所述第二光耦出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耦出。
25.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耦出部包括透反元件阵列,所述透反元件阵列包括多个透反元件,所述透反元件阵
列中的至少部分透反元件被配置为对传播至所述透反元件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以使该光线的一部分被耦出所述导光结构且另一部分继续在所述导光结构中传播;或者,所述光耦出部包括体光栅、闪耀光栅、棱镜和出光网点中的至少一种。
26.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被所述偏振转换结构转换后的光线向所述第二光耦出部的传播,且所述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被所述偏振转换结构转换后得到的所述第三偏振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或者,从所述第二光耦出部出射的光线向所述偏振转换结构传播,且所述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被所述偏振转换结构转换为所述第三偏振光并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或者,被所述偏振转换结构转换后的光向所述导光结构传播,被所述偏振转换结构转换后的所述第三偏振光入射至所述导光结构,且所述第三偏振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或者,所述偏振转换结构位于所述导光结构内,所述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在所述导光结构中传播至所述偏振转换结构后转换为所述第三偏振光,且所述第三偏振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出射。
27.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导光元件,所述第一导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一光耦出部;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入射至所述第二导光元件,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光耦出部,所述第一光耦出部与所述第二光耦出部在垂直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或者,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三导光元件和第四导光元件,所述第三导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一光耦出部和所述第二光耦出部,所述第一光耦出部与所述第二光耦出部在垂直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交叠;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入射至所述第三导光元件,并被所述第一光耦出部耦出;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入射至所述第四导光元件,且从所述第四导光元件传播至所述第三导光元件,并被所述第二光耦出部耦出。
28.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导光介质,所述导光介质被配置为使进入所述导光介质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传播和/或非全反射传播,所述光耦出部被配置为将在所述导光介质中传播的光线耦出至预定区域。
29.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出光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出光区在平行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出光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光区在平行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
30.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和所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中的至少之一的发散角为θ,θ的范围包括0~20度。
3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部,所述匀光部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匀光部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反射以使所述光线传播至所述第一光耦出部和所述第二光耦出部的至少之一。
3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分光元件包括偏振分光元件,所述偏振分光元件包括偏振透反膜,所述偏振转换结构包括相位延迟膜,所述偏振透反膜和所述相位延迟膜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33.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源部包括发光芯片以及位于所述发光芯片出光侧的荧光粉。
34.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源部包括蓝光发光芯片以及位于所述发光芯片出光侧的黄色荧光粉。
35.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光源部包括至少两种发出不同波长光的发光器件。
36.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光源部发出光线的波长范围为400nm-460nm,和/或,光源部发出光线的波长范围为 400nm-480nm、500nm-570nm及590nm-690nm。
37.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器,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装置或光源装置;以及反射成像部,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抬头显示器的观察区。
38.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设备,包括上述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或抬头显示器。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41.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2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6.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47.图5b为沿图5a所示的aa’线所截的第一导光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8.图5c为沿图5a所示的bb’线所截的第二导光元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结构和分光元件示意图;
5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结构、分光元件、反射元件以及偏振转换结构的示意图;
53.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54.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5.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56.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通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的元件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不限制实际的比例。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多个”指“至少两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
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分光元件、导光结构以及光线调节部。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分光元件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导光结构至少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导光结构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导光结构的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第一出光区出射,并且使入射至导光结构的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第二出光区出射;从导光结构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第一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和/或,第二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调节部,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显示装置中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的至少之一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光线调节部以调节不同显示区域出射的光线的能量分布,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色偏现象。
60.例如,显示装置包括: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分光元件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以及导光结构,导光结构至少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导光结构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导光结构的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从第一出光区出射成第一出射光,并且使入射至导光结构的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从第二出光区出射成第二出射光;从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占比大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占比,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能量占比小于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占比;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调节部,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显示装置中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的至少之一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
6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相同部件可以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导显示装置、光源装置、抬头显示器以及交通设备等多个保护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在每个保护主题中不再重复,可参考其他保护主题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
6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分光元件100和导光结构200。分光元件100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分光元件100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导光结构200至少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导光结构200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第一部分光01对应的光从第一出光区201出射,并且使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第二部分光02对应的光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
63.例如,入射到分光元件100的光线为包括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的混合光,分光元件100可以将该混合光中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分光为两部分光,并使得这两部分光朝向不同的方向传播。例如,入射到分光元件100的光线可以分解为两种不同特性的光线,如分解为第一部分光和01和第二部分光02,且使得这两部分光朝向不同的方向传播。上述“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第一部分光01对应的光”和“入射至导光结构的第二部分光02对应的光”分别指从分光元件100分光处理后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无论这两部分光在入射至导光结构之前,或者在导光结构中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特性的改变(例如偏振特性发生改变等),从导光结构200的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光为从分光元件100分光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部分光01经过一些光学元件传输的光,从导光结构200的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为从分光元件100分光处理后得到的第二部分光02经过一些光学元件传输的光,均可以视作第一部分光01对应的光和第二部分光 02对应的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意性的以实线箭头表示第一部分光01,以虚线箭头表示第二部分光02,以示意性的区别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例如,上述第一部分光对应的光可以包括没有被光学元件处理的第一部分光或者被其他光学元件处理后的第一部分光;上述第二部分光对应的光可以包括没有被光学元件处理的第二部分光或者被其他光学元件处理后的第二部分光。
64.例如,如图1所示,导光结构200沿x方向延伸,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可以指导光结构200的某一侧边(例如,长边)的延伸方向,上述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可以指图中的y方向。例如,上述“垂直于xy面的方向”可以指导光结构200的宽边的方向,上述长边和宽边可以形成矩形。例如导光结构2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导光元件包括在如图所示的y方向有一定厚度且在垂直于xy平面上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图1示意性的示出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在y方向上没有交叠,且第一出光区201与第二出光区202相接,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在y方向上可以部分交叠,在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部分交叠时,两者交叠部分出射的光线包括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的混合光。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在导光结构200的出光方向上不完全重叠。例如,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不完全重叠指第一出光区包括与第二出光区不重叠的部分,或者第二出光区包括与第一出光区不重叠的部分。
65.图1示意性的示出导光结构包括两个出光区(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但不限于此,导光结构还可以包括三个出光区、四个出光区或者更多出光区。例如,在导光结构包括三个或以上出光区时,三个或以上出光区中任意相邻两个出光区在y方向上不完
全重叠。
66.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均朝向导光结构 200的一侧出射,例如,均沿y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出射。例如,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均从导光结构200的同一侧出射。
67.如图1所示,从导光结构200的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均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例如第一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和/或,第二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所占的能量分布不同(例如,能量占比不同)。例如,第一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201所占的能量分布 (例如,能量占比),可以是在第一出光区201的出射光谱中,第一波长光的积分面积 (例如,其对应的出射峰面积)与第一出光区201的出射光谱总积分面积之比;例如,第二波长光在第二出光区202所占的能量分布(例如,能量占比),可以是在第二出光区202的出射光谱中,第二波长光的积分面积(例如,其对应的出射峰面积)与第二出光区202的出射光谱总积分面积之比。例如,能量分布还可以包括强度、色温等。例如,还可以是第一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的出光光强不同。
68.例如,从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与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不同,从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第二波长光的强度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第二波长光的强度不同。例如,上述“强度”可以指出射光的亮度、光通量、照度或者光强。例如,还可以是第一波长光在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的色温不同;例如,还可以是第一出光区201与第二出光区202各自出射光的色温不同。
69.例如,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强度,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强度。例如,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是不同的光,例如其波长分布不完全相同;例如,第一部分光01的中心波长与第二部分光02的中心波长不同。例如,第一部分光01的中心波长的强度(例如波峰高度/波峰面积)与第二部分光02的中心波长的强度不同。
70.例如,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可以是单个波长的光线,或者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波长(例如包括连续或非连续的波段)的光线。例如,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之一可以包括蓝光,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中的另一个可以包括红光和/或绿光。例如,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之一可以为蓝光和/或绿光,另一个可以为红光。例如,上述红光、蓝光及绿光为半高宽不大于50nm的窄带光,例如蓝光峰值波长位置位于400nm~480nm 区间范围内,绿光峰值波长位置位于500nm~570nm区间范围内,红光峰值波长位置位于590nm~690nm区间范围内。
71.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之一可以为蓝光(例如波长分布为400nm~460nm的蓝光),另一个可以为波长大于蓝光的波段(例如大于460nm的可见光波段,如460nm~800nm)的光;或者,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之一可以为波长小于绿光的波段的光(例如波长分布为540nm~580nm的光),另一个可以为绿光以及波长大于绿光的波段(例如大于580nm的可见光波段)的光。
72.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调节部300,被配置为调节显示装置中与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分别对应的两个显示区域的至少之一的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例如,上述“两个显示区域的至少之一的出射
光对应的光”指光源部发出的光线转化为图像光线的过程中的光线,例如可以为从第一出光区(和/或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在从显示装置出射前的光,例如可以利用液晶层或者滤色层调节从第一出光区(和/或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在从显示装置出射前的这部分光的至少之一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
73.例如,光线调节部300可以增大或者减小经过其的光线的强度。例如,光线调节部 300可以调节一个显示区域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或者调节一个显示区域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分布,例如强度/强度占比,或者调节从一个显示区域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以及从另一个显示区域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的第二波长光的能量分布,例如能量占比、强度、色温、强度占比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调节。
74.例如,光线调节部被配置为调节第一出射光对应的光线和第二出射光对应的光线,以使从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出射的第三出射光和第四出射光之间的能量分布关系相同或者差距较小,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例如,上述相同可以是几乎相同;例如,第三出射光和第四出射光可以是图像光线。通过光线调节部将能量分布不同(例如,存在色偏)的第一出射光对应的光线和第二出射光对应的光线进行调节,使得图像光线没有或几乎没有色偏,提升了使用体验。
75.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中,通过光线调节部调节两个显示区域的至少之一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和/或,通过光线调节部调节显示装置中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的出射光从显示装置出射前对应的光的至少之一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例如能量占比、强度、色温、强度占比等,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色偏现象。
76.例如,图2a、图2b及图2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分光元件100包括偏振分光元件 110,偏振分光元件110进行偏振分光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分别为偏振态不同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偏振分光元件110被配置为对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一的反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反射率;或者,偏振分光元件110被配置为对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一的透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透射率。显示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结构120,被配置为将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同。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被配置为对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一的反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反射率;且偏振分光元件110被配置为对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一的透射率大于其对另一者的透射率。
77.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包括偏振透反膜,偏振转换结构120包括相位延迟膜,偏振透反膜和相位延迟膜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78.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可以包括具有透反特性的透反膜,通过透射部分光线和反射另一部分光线实现分束作用。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可以为偏振分光棱镜(pbs,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例如其可以是立体形式。
79.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包括的透反膜可以是具有偏振透反功能的光学膜,例如可以将非偏振光线,通过透射和反射,分束为两个互相正交的偏振光的光学膜,例如可以分束为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例如,上述光学膜可以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
层按照一定的堆叠顺序组合而成,每个膜层的厚度约在10~1000nm之间。例如,至少一个膜层的材料可以选用无机电介质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无机氟化物、金属氮氧化物和金属氮化物;也可以选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80.例如,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包括四分之一波片,或者二分之一波片。
8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例如,在偏振分光元件110和偏振转换结构120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时,相较于光线垂直或近乎垂直入射到高分子材料的情况,入射到高分子材料的光线的入射角如果较大(例如,入射角在40
°
以上),高分子材料的透过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如在入射到高分子材料的光线的入射角较大时,高分子材料对短波波段的光线(例如蓝光)的透射率降低,而对长波波段的光线(例如红光)的透射率增加。因此,经过偏振分光元件分束后的光线,和/或,被偏振转换结构转换偏振特性的光线中,透射的光线中长波波段的光的比例会增加,和/或反射的光线中短波波段的光的比例会增加,例如,透射的光线会偏黄(例如,相对于白光偏黄),而反射的光线会偏蓝(例如,相对于白光偏蓝),因而,从上述导光结构的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至少之一出射的光线容易产生色偏现象,通过设置光线调节部,可以改善或消除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出射光线的色偏现象。
82.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对第一偏振光的透射率大于对第二偏振光的透射率,且偏振分光元件110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对第一偏振光的反射率。例如,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可以互换。
83.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对第一偏振光的透射率约为20%~95%,例如透射率可以是60%、70%、80%或者90%。
84.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约为20%~95%,例如反射率可以是60%、70%、80%或者90%。
85.例如,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可以均为线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同,例如,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86.例如,非偏振光线经过具有偏振分光功能的偏振分光元件110后,透射光线包括p 偏振光,反射光线包括s偏振光;或者透射光线包括s偏振光,反射光线包括p偏振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之一为s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的另一个为p偏振光。
87.例如,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可以均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的旋向不同。
88.例如,第一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可以均为线偏振光,第三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同。例如,第一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可以均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第三偏振光的旋向与第一偏振光的旋向相同。上述“第三偏振光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同”可以指不考虑偏振转换结构的转换效率等因素的情况下,两者基本相同,例如,两者均为偏振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或者旋向相同的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
89.例如,图2a示意性的示出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位于偏振分光元件110透射光的一侧,此时,偏振分光元件110透射的光包括第二偏振光,偏振分光元件110反射的光包括第一偏振光;但不限于此,偏振转换结构还可以位于偏振分光元件反射光的一侧,此时,偏振分
光元件透射的光包括第一偏振光,偏振分光元件反射的光包括第二偏振光。
90.例如,第二偏振光可以仅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一次就转化为第三偏振光,例如,该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为1/2波片。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偏振光也可以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后转化为第三偏振光,例如,该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为1/4波片。
91.例如,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元件130,反射元件130被配置为反射第一部分光或第二部分光。例如,被反射元件130反射的光线可以直接入射至导光结构 200,也可以经过其他光学元件后入射至导光结构200。例如,反射元件130可以反射被分光元件100反射的光线,也可以反射被分光元件100透射的光线。例如,反射元件130 反射的光线可以为上述第一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的至少之一。
92.例如,反射元件130可以包括反射面,该反射面可以包括具有较高反射率(例如,反射率大于60%、70%、80%、90%或95%)的材料,通过镜面反射作用将第一偏振光、第二偏振光以及第三偏振光的至少之一反射至导光结构200中。例如,反射面可以为金属反射面,如镀铝、镀银或镀铜的反射面;或者,反射面也可以为贴覆的反射膜,例如该反射膜可以为增强型镜面反射膜(esr,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
93.例如,反射元件130可以包括棱镜,入射至反射元件130的光线可以在棱镜的表面 (例如内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射向导光结构200。例如棱镜可以为三棱镜结构。
94.例如,如图2a所示,偏振分光元件110反射的光线包括第一偏振光,反射元件130 位于偏振分光元件110反射光的一侧(例如,反射元件130位于偏振分光元件110反射光线的光路上),且被配置为反射第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可以直接进入导光结构200,或者也可以经过其他光学元件后进入导光结构200。
95.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偏振分光元件反射的光线可以包括第二偏振光,反射元件位于偏振分光元件反射光的一侧,且位于偏振转换结构的入光侧,例如位于偏振分光元件与偏振转换结构之间;反射元件被配置为反射第二偏振光,反射后的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转化为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可以直接进入导光结构,或者也可以经过其他光学元件后进入导光结构;例如,偏振分光元件反射的光线包括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反射元件位于偏振转换结构的出光侧,且被配置为反射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可以直接进入导光结构,或者也可以经过其他光学元件后进入导光结构。上述第二偏振光对应的光可以包括没有被光学元件处理的第二偏振光或者被其他光学元件处理后的第二偏振光。
96.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对第一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在第一偏振光入射到反射元件130的同时可能存在少量的第二偏振光入射到反射元件130,此时,反射元件130可能反射第一偏振光和少量的第二偏振光。同理,在偏振分光元件反射第二偏振光且透射第一偏振光时,反射元件可能反射第二偏振光和少量的第一偏振光;在第二偏振光转化为第三偏振光后,反射元件可能反射第三偏振光和少量的第一偏振光。
97.例如,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部0300,光源部0300发出的光线被配置为入射至分光元件100。如图2b及图2c所示,光源部0300可以设置不同的位置。
98.例如,光源部可以包括光源和反射导光结构,反射导光结构被配置为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调节至预定发散角。例如,预定发散角可以包括40
°
以内的发散角。例如,光源部可以
包括发光芯片以及位于发光芯片出光侧的荧光粉。例如,发光芯片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发光芯片发出的光为蓝光,荧光粉yag(钇铝石榴石)荧光粉,发光芯片发出的蓝光激发yag荧光粉后形成白光。例如,发光芯片发出的光为蓝光,荧光粉为rg荧光粉,发光芯片发出的蓝光激发rg荧光粉后形成白光。例如,发光芯片可以包括发出蓝光的芯片、发出绿光的芯片和发出红光的芯片,其混合后形成白光。例如,发光芯片出射光线的波长范围可以是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均有分布,例如400nm~800nm,例如可以是上述蓝光激发荧光粉形成的白光;或者,发光芯片出射光线的波长范围可以是400nm~480nm、500nm~565nm及590nm~690nm等非连续波段,例如可以是上述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的单色led组合而成的白光。例如,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
99.例如,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的第一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和/ 或,从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的第二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
100.例如,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的第一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500nm-570nm及590nm-690nm;和/或,从第二出光区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的第二出光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500nm-570nm及590nm-690nm。
101.例如,第一出射光中的第一波长光的第一波长范围为400nm-460nm,和/或,第二出射光中的第二波长光的第二波长范围为460-800nm。
10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从第一显示区出射的第一显示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500nm-570nm及 590nm-690nm;和/或,从第二显示区出射的第二显示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480nm、 500nm-570nm及590nm-690nm。例如,第一显示光/第二显示光可以是图像光线。
103.例如,反射导光结构可以为灯杯,该灯杯可以是实心灯杯或空心灯杯,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具有一定发散角度的光线转化为准直光线,例如,准直光线为平行或近乎平行(例如发散角不大于10
°
)的光线,其一致性较好,可以提高光线利用率,准直光线偏振转化的效率更高。
104.例如,反射导光结构可以将光线的发散角控制为较小的角度,例如光源发出的光线其发散角一般较大,例如发散角为45
°
,反射导光结构可以将该角度控制为40
°
、20
°
或 10
°
。例如,光线具有20
°
以内的发散角,具有一定发散角度的光线,随着传播中的多次反射,其均匀性也会随之增加,可以改善光线明暗均匀度。
105.例如,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400,从导光结构200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显示面板 400。图3示意性的示出从导光结构200出射的光线直接射向显示面板400,但不限于此,从导光结构200出射的光线还可以经过反射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后射向显示面板400。例如,显示面板400可以是透射式显示面板或者反射式显示面板。
106.例如,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4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410和第二基板4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410和第二基板420之间的液晶层430。例如,显示面板4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例如,第一基板410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410和第二基板420之间还包括封装液晶层430的封框胶440。例如,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410 远离第二基板420的一侧的第一偏振层451和设置在第二基板420远离第一基板410的一侧的第二偏振层452。例如,导光结构200被配置为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例如背光),该光通过液晶显示面板后转
变为图像光。
107.例如,第一偏振层451的偏光轴方向和第二偏振层452的偏光轴方向互相垂直,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偏振层451可通过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层452可通过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交。
108.例如,只有特定偏振态的光线才可经过液晶层430与导光结构200之间的第一偏振层451而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内部,并被利用成像。例如,在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背光为非偏振光时,该背光中最多只有50%可被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其余的光线会被浪费或被液晶层吸收发热。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偏振分光元件和偏振转换结构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非偏振光几乎全部转换为能够被液晶显示面板利用的特定偏振态的光线(第一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即第一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均可以通过第一偏振层451进入液晶层,有效提高光源部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
109.例如,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400包括与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401 和与第二出光区202对应的第二显示区域402。上述与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401指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光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从第一显示区域401出射;上述与第二出光区202对应的第二显示区域402指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从第二显示区域402出射。例如,沿y方向延伸的一直线可以穿过第一出光区201 和第一显示区域401,沿y方向延伸的另一直线可以穿过第二出光区202和第二显示区域402。
110.例如,如图3所示,光线调节部300包括控制子部310,控制子部31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的位置判断第一显示区域401和第二显示区域402 的位置,并调节第一显示区域401和第二显示区域402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例如强度。
111.例如,如图3所示,控制子部310被配置为调节第一显示区域401和第二显示区域 402对应的液晶层430内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以调节第一显示区域401和第二显示区域402出射光对应的光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能量分布,例如强度。上述显示区域对应的液晶层指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显示面上包括显示区域,液晶层的一部分在该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位于一显示区域内则该部分液晶层与该显示区域对应。上述显示面可以为实体面。例如,显示面可以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上的表面,该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
112.例如,控制子部310可以为处理器,通过将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的位置信息以及相应的出射光的波长波段信息写入处理器,处理器判断显示面板400中对应不同出光区的不同显示区域的位置后,调节相应显示区域中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例如,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蓝光的强度大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蓝光的强度,第一出光区 201出射的光线偏蓝,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出光区出射光偏蓝的信息控制第一显示区域 401中对应蓝色子像素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使得透射光线强度降低,进而减弱该显示区域蓝光的亮度,改善色偏。例如,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黄光的强度大于第一出光区 201出射的黄光的强度,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偏黄,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二出光区出射光偏黄的信息控制第二显示区域402中对应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使得透射光线强度降低,进而减弱该显示区域红光和绿光的亮度,改善色偏。
113.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第一出光区出射的光线偏黄,第二出光
区出射的光线偏蓝。或者,还可以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中一者出射的光线偏红,另一出光区的光线偏蓝或者正常。
114.例如,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抬头显示器,处理器可以为抬头显示器的控制芯片,和/或也可以是抬头显示器所在交通设备的控制芯片,例如汽车车机的芯片。
115.例如,图3示意性的示出控制子部310是显示面板400以外的部件,通过与显示面板400电连接以对从显示面板400出射的光线进行调节,但是不限于此,控制子部也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处理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根据产品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116.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子部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也可以是搭建的硬件电路来实现相应的功能,该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
117.例如,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示例与图3所示示例不同之处在于光线调节部300,如图4所示,光线调节部 300包括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第一滤色层320被配置为至少透射第一波长光,第二滤色层330被配置为至少透射第二波长光;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一滤色层 320的透光率低于第二滤色层330的透光率,第二出光区202对应的第一滤色层320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滤色层330的透光率。例如,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同层设置。例如,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为同一滤色层的不同区域。
118.例如,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经过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后,第一波长光的强度降低,例如经过滤色层的第一波长光的强度小于其他波长光线的强度;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经过第一滤色层320 和第二滤色层330后,第二波长光的强度降低,例如经过滤色层的第二波长光的强度小于其他波长光线的强度。通过调节不同出光区对应的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的透光率的关系,可以缓解或者消除从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出射的光线的色偏。上述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指从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光线经过该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上述第二出光区202对应的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指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经过该第一滤色层320和第二滤色层330。
119.图4示意性的示出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一部分,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420与液晶层430之间,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420上,但不限于此,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与导光结构之间,以对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进行调节。例如,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在位于显示面板以外的位置时,第一滤色层和第二滤色层的位置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子像素的位置进行设置,也可以不根据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子像素的位置进行设置。
120.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滤色层320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和绿光的至少之一,第二滤色层330被配置为透射蓝光。例如,第一滤色层320被配置为对红光和绿光的透射率大于对蓝光的透射率,第二滤色层330被配置为对蓝光的透射率大于对红光和绿光的透射率。例如,第一出光区201出射的光线中红光和绿光至少之一的强度较高,蓝光的强度较低,通过降低与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一滤色层320透射的红光和绿光至少之一的透过率,和/或,提高与第一出光区201对应的第二滤色层330透射的蓝光的透过率,可以调节从第一出光区201
200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上不完全交叠。例如,图5a示意性的示出第一光耦出部2110 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在y方向上存在交叠,则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存在交叠,此时,第一出光区201不与第二出光区202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存在色偏,例如偏蓝和偏黄之一;第二出光区202不与第一出光区201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存在色偏,例如偏蓝和偏黄的另一个,而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交叠部分色偏程度很低,或者没有色偏,例如偏蓝和偏黄的光线交叠后近乎出射白光。
1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光耦出部和第二光耦出部没有交叠时,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基本没有交叠,第一出光区各位置出射的光线基本上都存在色偏,第二出光区各位置出射的光线基本上都存在色偏。
128.例如,第一光耦出部的全部与第二光耦出部交叠,第二光耦出部除了与第一光耦出部交叠部分外还存在不与第一光耦出部交叠的部分时,第一出光区完全落入第二出光区内,第一出光区出射的光线色偏程度很低,或者没有色偏,例如出射白光;第二出光区与第一出光区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色偏程度很低,或者没有色偏,第二出光区不与第一出光区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存在色偏。
129.例如,第二光耦出部的全部与第一光耦出部交叠,第一光耦出部除了与第二光耦出部交叠部分外还存在不与第二光耦出部交叠的部分时,第二出光区完全落入第一出光区内,第二出光区出射的光线色偏程度很低,或者没有色偏,出射白光;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色偏程度很低,或者没有色偏,第一出光区不与第二出光区交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线存在色偏。
1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光耦出部与第二光耦出部的位置,可以将色偏的光线集中出射,易于与光线调节部配合实现对色偏的调节。
131.例如,如图5a所示,第二出光区20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出光区201在平行于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如图中所示的x方向)上的一侧。例如,第二出光区202不与第一出光区201交叠的部分位于第一出光区201在x方向上的一侧。例如,第一出光区 20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出光区202在平行于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如图中所示的x 方向)上的一侧。例如,第一出光区201不与第二出光区202交叠的部分位于第二出光区202在x方向上的一侧。
132.例如,如图5a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第二光耦出部2120的入光侧,且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后的第三偏振光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例如,偏振分光元件110透射的第一部分光01包括第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经过第一光耦出部2110 后从第一出光区201耦出,偏振分光元件110反射的第二部分光02包括第二偏振光,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为第三偏振光后,第三偏振光经过第二光耦出部2120 后从第二出光区202耦出。例如,如图5a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反射元件130 的入光侧时,反射元件130可以反射第三偏振光,或者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之前的中间状态的偏振光。
133.例如,如图5a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导光结构200的入光侧,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后的第三偏振光入射至导光结构200,且第三偏振光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例如,入射到导光结构200的偏振光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
134.例如,如图5a所示,导光结构200包括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第一部分光01入射至第一导光元件210,第一导光元件210包括第一光耦出部2110;第二部分光02入射至第二导光元件220,第二导光元件220包括第二光耦出部2120,第一光耦出部2110
与第二光耦出部2120在垂直于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如y方向)上不完全重叠。例如,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分别位于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中。
135.例如,如图5a所示,第一导光元件210与第二导光元件220在y方向上交叠。
136.例如,如图5a所示,光耦出部2100包括透反元件阵列,透反元件阵列包括多个透反元件2010,透反元件阵列中的至少部分透反元件2010被配置为对传播至透反元件2010 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以使该光线的一部分被耦出导光结构200且另一部分继续在导光结构200中传播。
137.例如,如图5b和图5c所示,多个透反元件2010沿x方向排列,且每个透反元件 2010沿z方向延伸。
138.例如,如图5a所示,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均包括多个透反元件2010,且各光耦出部中的透反元件2010沿光线在导光结构200中的传播方向排列。上述“在导光结构中传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指光线传播的整体(宏观)的方向,例如在导光结构200中光线传播的方向指图5a所示的x方向的箭头指向的方向。例如,第一光耦出部2110包括的透反元件201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光耦出部2120包括的透反元件 2010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139.例如,如图5a所示,至少一个光耦出部中的多个透反元件2010可以彼此平行,此时从光耦出部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各光耦出部中的多个透反元件还可以不平行,通过调整多个透反元件之间的夹角,可以将从光耦出部出射的光线调整为会聚光或者发散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行”包括完全平行和大致平行,完全平行指任意两者之间夹角为0
°
,大致平行指任意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
°
,例如不大于10
°
,例如不大于5
°

140.例如,如图5a所示,沿在导光结构200中传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至少一个光耦出部中的多个透反元件2010的反射率逐渐增大,以提高从对应的出光区出射光线的均匀性。
141.例如,透反元件2010对光线的透射和反射,可以无波长选择性及偏振选择性,入射到透反元件2010的光线在经过透反元件2010的透射和反射后的波长性质和偏振性质几乎不变。例如,透反元件2010可以采用无机电介质膜层,例如,由一层或多层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等膜层堆叠而成的薄膜,每层膜层的厚度约在10nm-1000nm,通过改变膜层材质和/或膜层堆叠方式就可以调控无机电介质膜层整体的透射和反射性能。
142.例如,透反元件2010可以包括选透膜(例如,偏振选择性和/或波长选择性),入射到透反元件2010的光线在经过透反元件2010的透射和反射后的波长性质和/或偏振性质不同。例如,进入第一导光元件210中的光线可以包括第一偏振光和少量第二偏振光,选透膜被配置为对第一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对第二偏振光的透射率大于对第一偏振光的透射率,由此,透反元件2010可以逐步将第一偏振光反射出光导光结构200。例如,进入第二导光元件210中的光线可以包括第三偏振光和少量第二偏振光,选透膜被配置为对第三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对第二偏振光的透射率大于对第三偏振光的透射率,由此,透反元件2010可以逐步将第三偏振光反射出光导光结构200。例如,进入第二导光元件210中的光线可以包括第二偏振光和少量第一偏振光,选透膜被配置为对第二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对第一偏振光的反射率,对第一偏振光的透射率大于
对第二偏振光的透射率,由此,透反元件2010可以逐步将第二偏振光反射出导光结构200,反射出导光结构的第二偏振光可以被偏振转换结构转换为第三偏振光。
143.例如,上述选透膜可以为增亮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其对一种偏振光的反射率较高且对另一种偏振光的透射率较高(例如,选透膜对s偏振光反射率较高,且对p偏振光透射率较高),透反元件2010可以利用偏振透反的选择性,使得光线逐步被透反元件2010反射出导光结构200。
144.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光耦出部包括透反元件,例如光耦出部还可以包括体光栅、闪耀光栅、棱镜和出光网点中的至少一种。
145.例如,如图5a所示,导光结构200还包括导光介质250,被配置为将进入导光介质250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传播或非全反射传播,光耦出部2100被配置为将在导光介质250 中传播的光线耦出至预定区域。
146.例如,导光介质250包括透明材质,例如导光介质250可以是树脂、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的透明基板,透明基板被配置为将进入导光介质250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传播或非全反射传播;或者,导光介质250包括气体,例如空气。
147.例如,这里的“非全反射传播”可以指光线(例如部分发散角较小的光线)在导光结构200中的传播为除全反射之外的传播方式,例如光线可以在导光结构200内传播且不反射(例如在导光结构200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上不反射);或者,光线(例如部分发散角较大的光线)也可以是以非全反射的方式反射传播,例如其可以不满足全反射条件,例如光线在导光结构200与空气(或其他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可以认为光线没有或很少在导光结构200中发生全反射传播。例如,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光线的主方向或者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光线的主光轴传播方向为直线方向,例如可以与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平行,还可以有部分光线在导光结构200 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后继续传播。
148.例如,这里的“全反射传播”可以指光线(例如部分发散角较大且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在导光结构200与空气(或其他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不小于全反射临界角。例如,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光线大部分全反射传播。例如,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光线的一部分几乎不反射且沿直线在导光介质中传播,另一部分光线全反射后继续传播。
149.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可以指导光结构200 出光面上的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可能交叠,也可能不交叠。上述出光面可以是实体面,例如导光结构包括的透明材质的一个表面。
150.例如,导光介质250由可实现波导功能的材料制成,一般为折射率大于1的透明材料。例如,导光介质250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铌酸锂、绝缘体上硅 (soi,silicon-on-insulator)、高分子聚合物、
ⅲ‑ⅴ
族半导体化合物和玻璃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151.例如,导光介质250可为平面基板、条形基板和脊型基板等。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示例中,导光介质采用平面基板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152.例如,透反元件2010可采用镀设或贴覆的方式设置在导光介质250中。例如,导光介质250可被划分为多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柱体,例如平行六面体,在拼接的平行六面体之间设置透反元件2010,例如,相邻透反元件2010之间的介质可以为导光介质 250。例如,
导光介质250包括沿x方向排列且彼此贴合的多个波导子介质,相邻波导子介质之间夹设透反元件2010,各波导子介质被配置为使得光线发生全内反射,透反元件 2010被配置为通过反射破坏部分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而将该部分光线耦出导光结构200。
153.例如,导光介质250为空气时,透反元件2010可以用支撑板、胶粘等手段实现固定,由此可以减轻导光结构的重量,实用性较强。例如,导光介质250为空气时,透反元件出射光一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垂直与y方向的平面)内,该平面为非实体的虚拟面,导光结构的出光区也可以为该虚拟面上的区域。
154.例如,导光结构中还可以设置光耦入部,被配置为使得入射到导光结构中的光线可以全反射传播。例如,光耦入部可以包括表面光栅、体光栅、闪耀光栅、棱镜和反射结构的至少一种,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效应中的至少一种将光源部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介质,使其满足全内反射条件进而传导。但不限于此,导光结构中也可以不设置光耦入部。
155.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示例与图5a所示示例不同之处在于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反射元件130的出光侧,反射元件130反射第二偏振光。
156.例如,如图6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导光结构200内,则入射至导光结构200 的偏振光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第二偏振光被位于导光结构200内的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为第三偏振光,该第三偏振光经过第二光耦出部2120后从第二出光区402 耦出。
157.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偏振转换结构还可以位于反射元件与导光结构之间,则反射元件反射的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转换为第三偏振光,入射到导光结构的偏振光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经过第二光耦出部后从第二出光区耦出。
158.图6所示示例中除了偏振转换结构120的位置与图5a所示示例中偏振转换结构120 的位置不同外,其他部件的特征可以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59.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示例与图6所示示例不同之处在于偏振转换结构120位于第二光耦出部2120的出光侧。例如,如图7所示,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偏振光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为第三偏振光后,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或者,第二偏振光也可以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后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为第三偏振光。
160.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在y方向上交叠,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位于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之间,以第一导光元件210 位于第二导光元件220的出光侧为例,第二偏振光在第二导光元件220中传播至第二光耦出部2120后被其耦出,被第二光耦出部2120耦出的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120 转换为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经过第一导光元件210的部分结构后从第二出光区202 出射。
1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偏振转换结构也可以位于第一导光元件远离第二导光元件的一侧,第二偏振光在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传播后从第二出光区出射,从导光结构出射后的第二偏振光被偏振转换结构转换为第三偏振光。
16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结构和分光元件示意图。图8所示导光结构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导光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导光结构200中的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在y方向上不交叠。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光耦出部2110
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分别位于第一导光元件210和第二导光元件220中,且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在y方向上没有交叠。图8以及上述任一示例中,第一导光元件210中设置有第一光耦出部2110,第二导光元件220设置有第二光耦出部2120。
163.图8所示示例中的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图8所示示例中的偏振分光元件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偏振分光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图8所示示例中的显示面板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特征,在此不再赘述。图8所示示例中的光源部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光源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64.图8所示示例中的偏振转换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偏振转换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且可以位于第二光耦出部的入光侧或者出光侧,可以位于导光结构中,也可以位于导光结构外,本示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可以将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
165.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示例示意性的示出第一导光元件与第二导光元件为彼此分离的元件,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导光元件与第二导光元件也可以一体化设置。
16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结构、分光元件、反射元件以及偏振转换结构的示意图。图9所示示例中的导光结构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导光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光结构200包括第三导光元件230和第四导光元件240,第三导光元件230包括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第一光耦出部2110与第二光耦出部2120在垂直于导光结构2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交叠。本示例中的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且本示例中的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位于同一个导光元件(如第三导光元件230)中。
167.例如,如图9所示,偏振分光元件110分束得到的第一部分光01入射至第三导光元件230,并被第一光耦出部2110耦出;偏振分光元件110分束得到的第二部分光02 入射至第四导光元件240,且从第四导光元件240传播至第三导光元件230,并被第二光耦出部2120耦出。
168.例如,如图9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位于第四导光元件240内,且将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后,第三偏振光入射至第三导光元件230,并被第三导光元件230 中的第二光耦出部2120耦出。
169.例如,如图9所示,偏振转换结构120远离第四导光元件240的入光侧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结构140,入射到偏振转换结构120的第二偏振光可以转换为第四偏振光,第四偏振光被反射结构140反射后再次被偏振转换结构120转换为第三偏振光,即第二偏振光经过偏振转换结构120两次转换后转换为第三偏振光。例如,第二偏振光可以为线偏振光,第四偏振光可以为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偏振光也可以只被偏振转换结构转换一次后转换为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被反射结构反射进入第三导光元件。
170.例如,如图9所示,第三导光元件230还设置有光耦入部231,被配置为使得进入第三导光元件230内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传播。
171.图9示意性的示出偏振转换结构位于第四导光元件内,但不限于此,例如,偏振转换结构也可以位于第四导光元件的入光侧,此时,入射到第四导光元件的偏振光包括第三偏振光;例如,偏振转换结构可以位于第四导光元件的出光侧,此时,入射到第四导光元件以及从第四导光元件出射的偏振光均为第二偏振光;例如,偏振转换结构也可以位于第三导光元件中且位于第二光耦出部的入光侧,此时,从第四导光元件出射以及入射到第三导光元件的偏振光均为第二偏振光;例如,偏振转换结构也可以位于第二光耦出部的出光侧,此时,从第二光耦出部出射的偏振光为第二偏振光。本示例对偏振转换结构的位置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设置。本示例中的偏振转换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偏振转换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72.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第三导光元件与第四导光元件为彼此分离的元件,但是不限于此,第三导光元件与第四导光元件也可以一体化设置。
173.例如,图9所示导光结构中也可以包括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相同的导光介质,在此不再赘述。
174.图9所示示例中的显示面板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特征,在此不再赘述。图9所示示例中的光源部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光源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与导光结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75.图9所示示例中的偏振分光元件和反射元件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偏振分光元件和反射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76.例如,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示例与图5a所示示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的至少之一的入光侧设置有匀光部500,匀光部500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匀光部500 的光线进行至少一次反射以使光线传播至第一光耦出部2110和第二光耦出部2120的至少之一。
177.例如,如图10所示,匀光部500与第二光耦出部2120可以沿x方向排列。例如,匀光部500与第一光耦出部2110可沿y方向排列。例如,光源部0300入射到匀光部500 的光线可以在匀光部500内发生全反射传播和/或发生非全反射传播以增加光线的均匀效果。
178.例如,如图10所示,匀光部500可以包括彼此相对的反射面510,反射面510可以为不透光的反射面,光线在该反射面510上发生非全反射传播后被第二光耦出部2120耦出。
179.例如,如图10所示,匀光部500与第一光耦出部2110在y方向交叠时,在匀光部 500中传播的光线几乎不会入射到第一光耦出部2110中。
180.例如,如图10所示,彼此相对的反射面510之间可以设置透明材质,也可以设置空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在彼此相对的反射面之间设置透明材质时,透明材质可以与反射面为一体化的结构,也可以为两个不同材质的结构,这两个不同材质的结构可以贴合在一起。
181.图10所示示例示意性的示出在第二光耦出部的入光侧设置有匀光部,但不限于此,在第一光耦出部也可以设置具有上述特征的匀光部,或者在第一光耦出部和第二光耦出部的入光侧均设置具有上述特征的匀光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82.图10所示示例中除导光结构外的其他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示例中相应的结构具有相同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83.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1 所示,光源装置包括光源部0300、偏振分光元件110以及导光结构200。从光源部0300 出射的光线被配置为入射至偏振分光元件110,偏振分光元件110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偏振分光元件110的光线分光处理为性质不同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导光结构 200包括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完全重叠的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导光结构200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第一部分光01从第一出光区201出射,并且使入射至导光结构200的第二部分光02从第二出光区202出射;偏振分光元件110 进行分光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部分光01和第二部分光02分别为偏振态不同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光源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结构120,被配置为将第二偏振光转换为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态相同。
184.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部0300、偏振分光元件110、导光结构200以及偏振转换结构120可以与图1至图10所示任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光源部0300、偏振分光元件110 导光结构200以及偏振转换结构120具有相同的特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185.例如,如图11所示,光源部0300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从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出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不同。例如,光源部0300在沿出光方向上,与第一出光区201和第二出光区202没有交叠。例如,光源部0300采用侧入式入光方式将光线出射至导光结构200中。
18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通过与上述任一示例提供的光线调节部配合以调节显示面板中不同显示区域出射的光对应的光中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至少之一的强度,有利于改善或者消除显示装置的色偏现象。
187.例如,图1至图11所示示例示意性的示出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直接入射到显示面板中,但不限于此,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还可以经过光扩散元件后射向显示面板。例如,光扩散元件被配置为将经过光扩散元件的光束进行扩散。例如,光扩散元件被配置为扩散经过光扩散元件的光束但不改变或几乎不改变该光束的光轴。上述“光轴”指光束的中心线,也可以认为是光束传播的主方向。例如,光扩散元件包括衍射光学元件和散射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之一。例如,光扩散元件可以为散射光学元件,如匀光片、扩散片等,光束透过匀光片等散射光学元件时主要发生散射,还会发生少量的衍射,光束透过散射光学元件后会形成较大的光斑(例如,光斑可以认为是扩散后的光束沿传播方向的截面)。例如,光扩散元件也可以为对扩散效果控制相对更加精确的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optical elements,doe),例如光束整形片(beam shaper)等。例如,衍射光学元件通过在表面设计特定的微结构,主要通过衍射起到光扩束作用,光斑的大小和形状可控。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光扩散元件位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还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例如紧贴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188.例如,导光结构与显示面板之间还可以设置光会聚元件。例如,光会聚元件可以位于导光结构与光扩散元件之间。例如,光会聚元件可为透镜、棱镜、曲面反射镜或透镜组合,例如可以是菲涅尔透镜和/或曲面透镜,例如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或透镜组合等。
189.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 所示,抬头显示器包括反射成像部600以及上述任一示例所示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抬头显示器还可以包括反射成像部600以及上述任一示例所示的光源装置。图
12示意性的示出抬头显示器中的显示装置为图5a所示的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反射成像部600被配置为将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反射至抬头显示器的观察区001(例如,可以是眼盒区域001)。
190.例如,如图12所示,反射成像部600被配置为将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001,且透射环境光。位于眼盒区域001的用户可以观看到反射成像部600反射的显示装置所成像002以及位于反射成像部600远离眼盒区域001一侧的环境景象。例如,显示装置发出的图像光线入射至反射成像部600,被反射成像部600反射的光线入射至用户,例如驾驶员双眼所在的眼盒区域001,用户就可观察到形成于例如反射成像部外侧的虚像,同时不影响用户对外界环境的观察。
191.例如,上述眼盒区域001是指用户双眼所在的、可以看到抬头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平面区域。例如,用户的双眼相对于眼盒区域的中心偏离一定距离,如上下、左右移动一定距离时,用户双眼仍处于眼盒区域内,用户仍然可以看到抬头显示器显示的图像。
192.例如,如图12所示,反射成像部600可为机动车的挡风窗(例如挡风玻璃)或成像窗,分别对应风挡式抬头显示器(windshield-hud,w-hud)和组合式抬头显示器 (combiner-hud,c-hud)。
193.例如,如图12所示,反射成像部600可以为平面板材,通过镜面反射形成虚像;也可以为曲面面形,如挡风玻璃或者带有曲率的透明成像板等,会提供较远的成像距离。
194.例如,反射成像部600面向显示装置的表面可以设置有选择性反射膜等膜层以降低反射成像部产生重影的可能性。例如,选择性反射膜被配置为对显示装置出射的图像光线所在波段的反射率大于除图像光线所在波段以外波段的光线的反射率。例如,选择性反射膜被配置为反射显示装置出射的图像光线,且透过除图像光线所在波段以外波段的光线。例如,上述选择性反射膜可以包括由无机氧化物薄膜或高分子薄膜堆叠而成的选择性透反膜,该透反膜由至少两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层堆叠而成。
195.图12示意性的示出显示装置出射的图像光没有经过其他光学元件直接射向反射成像部600,但不限于此,显示装置出射的图像光还可以经过其他光学元件(如反射镜、透镜等)后射向反射成像部600,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96.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交通设备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3所示,该交通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器。交通设备的前窗 (例如,前挡风玻璃)被复用为抬头显示器的反射成像部6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该交通设备还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示例所示的显示装置,或者上述任一示例所示的光源装置。
197.例如,该交通设备可以是各种适当的交通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汽车等陆上交通设备,或可以是船等水上交通设备,或可以是飞机等空中交通设备,其设置挡风窗(例如,前挡风窗、侧挡风窗和后挡风窗中的至少一者)且通过车载显示系统将图像透射到挡风窗上。
198.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99.(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00.(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