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丝筒转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3:25: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筒生产物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丝筒转载系统。


背景技术:

2.化纤长丝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纤长丝的前纺工艺流程为干燥切片、熔融挤出、预过滤、混合、计量、过滤、纺丝、冷却成型、上油、卷绕、落筒。化纤长丝在前纺车间的卷绕轴上卷绕成多个丝筒。
3.其中,在卷绕和落筒的工序之间,为了提高卷绕机的出料效率,一般会设有中转车(如图1所示),中转车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上可堆积有多个丝筒。中转车的支撑杆与卷绕机对接,以接收卷筒,卷绕完成后的丝筒会堆积在中转车上的支撑杆上。为了提高落筒的供料效率,一般会设有丝车(如图2所示),丝车上设置有多个挂杆,每个挂杆上放置一个丝筒。由丝车将丝筒转运至下一道工序。
4.在这两道工序之间需要由人工将中转车上的丝筒逐个装载至丝车上,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工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丝筒转载系统。
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丝筒转载系统,包括:
8.脱筒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推料装置,所述第一推料装置间隔且相对设置,以围成一脱料工位,所述脱料工位可容纳一中转车;所述第一推料装置设有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将中转车上的丝筒全部推出;
9.上丝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脱筒机构一侧,包括承料架和第二推料装置;所述承料架设有多个接料杆,所述接料杆的排布方式和中转车的支撑杆相对应,以从中转车接收丝筒;所述第二推料装置设有多个第二推板,每个所述第二推板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接料杆一侧,以将接料杆上的丝筒推出;
10.转向机构,转动设置在上丝机构的一侧,其设有上丝工位,所述上丝工位可容纳一丝车。
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推料装置还包括支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可向所述上丝机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可向另一所述第一推料装置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推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脱筒机构还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紧装置,每个第一夹紧装置设置在对应一个所述支架下方,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平推装置和第一顶块,
所述第一底座固定所述支架下方,所述第一平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并和所述第一顶块驱动相连,所述第一平推装置驱动第一顶块向另一所述第一夹紧装置方向平移。
13.进一步的,所述脱筒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靠近另一所述支架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脱筒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准件,设置在所述脱料工位上,并位于靠近所述上丝机构的一侧。
1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上丝机构还包括第一平移组件、旋转组件、第二平移组件和承料架;所述第一平移组件滑动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可相对于所述脱筒机构横向平移;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移组件上;所述第二平移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所述承料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上;所述第二推料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承料架上,以将所述承料架上的丝筒推出。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料装置还包括内框、轨道框和同步连杆,所述内框固定在所述承料架上,所述轨道框水平固定在所述内框上,所述同步连杆和所述轨道框滑动连接,且所述同步连杆串连多个所述第二推板。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料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轨道框上,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并设置在所述轨道框内,且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
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行走平台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夹紧装置;所述行走平台转动设置在地面,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装置间隔且相对设置在所述行走平台上,以围成所述上丝工位。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平推装置和第二顶块;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平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并和所述第二顶块驱动相连,所述第二平推装置推动第二顶块向另一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平移。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1.所述脱筒机构、所述上丝机构和所述转向机构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脱筒机构将中转车上的全部丝筒推出至所述上丝机构,所述上丝机构再将丝筒挂放在丝车上,如此可以降低丝筒转载时的人工投入,而且能提高转载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中转车的示意图;
24.图2是背景技术中的丝车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丝筒转载系统;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脱筒机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脱筒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丝机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丝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丝机构的正视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机构的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机构的正视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34.1-脱筒机构;
35.11-第一推料装置;111-支架;112-第一连接板;113-第二连接板;114-第一推板;115-第一电机;116-第一传动带;117-第一气缸;
36.12-第一夹紧装置;121-第一底座;122-第一平推装置;123-第一顶块;
37.13-第一导向件;
38.14-第一基准件;
39.2-上丝机构;
40.21-第一平移组件;211-底架;212-第一平板;213-第二气缸;
41.22-旋转组件;221-第一转盘;222-第二平板;223-第二电机;
42.23-第二平移组件;231-第三平板;232-第三电机;
43.24-承料架;241-外框;242-接料杆;
44.25-第二推料装置;251-内框;252-轨道框;253-第二电机;254-第二传动带;255-同步连杆;256-第二推板;
45.3-转向机构;
46.31-行走平台;311-第一底板;312-第二转盘;313-第二底板;314-第四电机;
47.32-第二夹紧装置;321-第二底座;322-第二平推装置;323-第二顶块;
48.33-第二导向件;
49.34-第二基准件;
50.4-中转车;41-支撑杆;
51.5-丝车;51-挂杆。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4.实施例
55.如图3所示,一种丝筒转载系统,包括:脱筒机构1、上丝机构2和转向机构3,所述脱筒机构1、所述上丝机构2和所述转向机构3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脱筒机构1将中转车4上的全部丝筒推出至所述上丝机构2,所述上丝机构2再将丝筒挂放在丝车5上,以实现丝筒的转载。
56.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筒机构1包括一对第一推料装置11,两个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围成一脱料工位,所述脱料工位可容纳一辆中转车4,中转车4驶入所述脱料工位后,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对中转车4上的丝筒进行卸料。
5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包括支架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 和第一推板114;所述支架111呈龙门架形状,其固定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一连接板112通过滑轨滑动配合,以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1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可向所述上丝机构2 方向平移;所述第二连接板113通过滑轨滑动配合,以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13可向另一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方向平移;所述第一推板114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13上,所述第一推板114的高度可覆盖中转车4一侧的所有丝筒,以将中转车4一侧的丝筒全部推出;
58.另外,所述支架111上案装有第一电机115,所述第一电机1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带116,所述第一传动带11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使第一电机115驱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116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平移;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上安装有第一气缸117,所述第一气缸117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3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113平移。如此,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13的配合,将所述第一推板114移向中转车4,并位于丝筒后方,再将中转车4上的丝筒全部推出。
59.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筒机构1还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夹紧装置12,所述第一夹紧装置12用于夹紧固定中转车4,使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可平稳地将中转车4上的丝筒推出。所述第一夹紧装置12包括第一底座121、第一平推装置122和第一顶块123;所述第一底座121固定在地面,并位于所述支架111下方;所述第一平推装置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21上,并和所述第一顶块123驱动相连,所述第一平推装置122驱动第一顶块 123向另一所述第一夹紧装置12平移;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装置12的配合,以从中转车4 的两侧将中转车4夹紧固定。所述第一平推装置122可以为气缸或者其他可平推的驱动设备。
60.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筒机构1还包括一对第一导向件13,所述第一导向件13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111上,并与靠近另一所述支架111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件 13用于引导中转车4驶入所述脱料工位;所述第一导向件13可以为由多个滑轮并列设置的滑轮组或者导向板。
61.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筒机构1还包括第一基准件14,所述第一基准件 14用于抵接中转车4,固定中转车4的停放位置。所述第一基准件14为两个第一基准板,其并列设置在所述脱料工位上,并位于靠近所述上丝机构2的一侧。
62.如图6-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丝机构2包括第一平移组件21、旋转组件22、第二平移组件23、承料架24和第二推料装置25;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可相对于所述脱筒机构1横向平移;所述旋转组件2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上,所述旋转组件22可做水平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滑动设置在所述旋
转组件22上,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可做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承料架2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上,所述承料架2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从中转车4上推出的丝筒;所述第二推料装置25滑动设置在所述承料架24上,所述第二推料装置25用于将所述承料架 24上的丝筒推出。
6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包括底架211、第一平板212,所述底架211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一平板212通过滑轨滑动配合,以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架211上;所述底架211上安装有第二气缸213,所述第二气缸213和所述第一平板21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平板212 平移。
64.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22包括第一转盘221、第二平板222、第二电机253,所述第一转盘221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212上,所述第二平板222设置在第一转盘221顶端,所述第二电机25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21(所述第一转盘221包括转动连接的底盘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253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和所述从动次啮合)。
6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包括第三平板231,所述第三平板231通过滑轨滑动配合,使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222上;还包括第三电机232,所述第三电机232设置在所述第三平板231上,所述第三电机232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齿轮和滑轨啮合,以驱动所述第三平板231平移。
66.进一步,所述承料架24包括外框241和多个接料杆242,所述外框241呈“c”字形,所述外框241固定在所述第三平板231上,多个所述接料杆242的排布方式和中转车4上的支撑杆41的排布方式相同,所述接料杆242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框241上。
6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料装置25包括内框251、轨道框252、第二电机253、第二传动带254、同步连杆255和多个第二推板256,所述内框251呈矩形框体,其竖直固定在所述外框241内,并位于所述接料杆242外侧,所述轨道框252水平固定在所述内框251上,所述同步连杆255和所述轨道框25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板256呈u型,每个所述第二推板256 套设在对应一个接料杆242外侧,并可沿接料杆242长度方向滑动,以将所述接料杆242上的丝筒推出;所述同步连杆255串连多个所述第二推板256;所述第二电机253安装在所述轨道框252上,所述第二传动带25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53的输出端,并设置在所述轨道框 252内,且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255;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机253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带254,所述第二传动带254传动所述同步连杆255沿所述轨道框252滑动,同时所述同步连杆255 带动多个所述第二推板256同步滑动,以将所述接料杆242上的丝筒推出。
68.通过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所述旋转组件22、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的配合,将承料架 24上的每个接料杆242对准中转车4上对应的支撑杆41;通过第一推料装置11将中转车4 上的丝筒推出,使丝筒移动到所述接料杆242上;再通过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所述旋转组件22、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的配合,将移动至所述丝车5转向平台,将每个接料杆242对准丝车5的挂杆51;设置所述第二电机253得推程,使第二推料装置25的第二推板256每次推动一个丝筒的长度的距离,以将每个接料杆242上的丝筒逐个推出,使丝筒挂在丝车5 的挂杆51上。
69.如图9-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车5转向平台包括行走平台31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夹紧装置32;所述行走平台31转动设置在地面,用于调整丝车5的摆放方向;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设置在所述行走平台31上,用夹紧固定丝车5。
70.进一步的,在地面挖设一井口,所述行走平台31转动设置在所述井口上,使所述行走平台31和地面持平,使丝车5可以直接驶入所述行走平台31;所述行走平台31包括第一底板 311、第二转盘312、第二底板313和第四电机314;所述第一底板311固定设置在所述井口上,所述转盘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311上,所述第二底板313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312 上,所述第二电机253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312上,并和所述第二转盘312驱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253通过驱动所述第二转盘312,以带动所述第二底板313转动(所述第二转盘312 包括转动连接的底盘和从动齿轮,所述第四电机314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和所述从动次啮合)。
7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间隔且相对设置,以围成上丝工位;丝车5驶入所述上丝工位,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相互配合从丝车5两侧将丝车5夹紧;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对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以分别夹紧所述丝车5的前端和后端。
72.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包括第二底座321、第二平推装置322和第二顶块323;所述第二底座3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313上,所述第二平推装置322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321 上,并和所述第二顶块323驱动相连,所述第二平推装置322推动第二顶块323向另一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平移;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的配合,以从丝车5的两侧将丝车5 夹紧固定。所述第二平推装置322可以为气缸或者其他平移驱动设备。
73.如图9-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车5转向平台还包括一对第二导向件33,所述第二导向件33分别安装在所述行走平台31上,分别位于所述上丝工位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件13用于引导丝车5驶入所述上丝工位;所述第二导向件33可以为由多个滑轮并列设置的滑轮组或者导向板。
74.如图9-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车5转向平台还包括第二基准件34,所述第二基准件34用于抵接丝车5,固定丝车5车的停放位置。所述第二基准件34为两个第二基准板,其并列设置在所述上丝工位上。
75.本实施例中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76.1、人工将满载的中转车4推入所述脱料工位;并使中转车4抵接在所述第一基准件14 上,再通所述第一夹紧装置12将中转车4夹紧固定;
77.2、人工将空载的丝车5推入所述上丝工位,并使丝车5抵接在所述第二基准件34上,再通过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2将丝车5夹紧固定;
78.3、所述上丝机构2的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所述旋转组件22和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 相互配合,驱动承料架24转向至所述脱筒机构1,使多个所述接料杆242的一端分别对准中转车4上对应的支撑杆41;
79.4、所述第一推料装置11推动中转车4上的丝筒,使丝筒全部转移至所述上丝机构2的所述接料杆242上;
80.5、所述上丝机构2的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所述旋转组件22和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 相互配合,驱动所述承料架24转向至所述转向机构3,使所述接料杆242可依次对准丝车5 上的挂杆51;
81.6、所述上丝机构2的所述第一平移组件21、所述旋转组件22和所述第二平移组件23 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推料装置25将每个所述接料架上的丝筒逐个推出,以将丝筒逐个推入至丝车5对应的挂杆51上;
82.7、当丝车5的一侧面挂满丝筒后,所述行走平台31一百八十度转动,使丝车5空载的另一侧转向所述上丝机构2;所述上丝机构2继续将丝筒推向至丝车5的挂杆51上;如此以完成丝筒的转载。
8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