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3:4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


背景技术:

2.硒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其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和提高根系活力,促进营养的吸收和植物的新陈代谢,提高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及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并且具有拮抗重金属的作用。
3.富硒菌液是含有硒元素的微生物菌液,在培养基中加入亚硒酸钠,并在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代谢产物,同时将亚硒酸钠转化成深红色的活性硒,代谢产物和活性硒组成活性硒菌液,即富硒菌液。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适量的活性硒菌液能促进其生长,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富硒量,进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满足人们对硒的需求。
4.在微生物菌剂生长代谢过程中,温度会影响到其代谢活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其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作富硒菌液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微生物菌剂代谢的温度。阶梯型控温是指控制温度呈阶梯型变化,在有些富硒菌液制作过程中,有时需要控制温度呈阶梯型变化,即维持一定温度范围在一段时间后,升高或降低温度到达另一温度范围,并维持该温度范围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变化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这样在不同的温度下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富硒菌液中营养物质的控制。
5.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现有集中也公开有多种反应釜。
6.申请号cn202021567532.0,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反应釜盖,所述反应釜盖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釜体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的冷却管道。该申请通过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管道的设置实现了利用低温冷却水对反应釜内物质进行快速冷却,从而使得此反应度能够达到快速冷却的使用要求,通过加热圈的设置,实现了能够对反应釜能够进行升温。不可否认该反应釜的冷却管道和加热圈确实能够实现降温和升温,进而实现控温的效果。但是,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的过程中,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物料会与位于反应釜体内部的冷却管道发生一定的碰撞,影响物料的搅拌效果,同时冷却管道存在破损的风险。
7.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其在反应釜体的外部设置管道,并将管道分别与冷水池和热水池连通,通过冷水池和热水池内的水对反应釜体进行控温,进而控制富硒菌液生产时的温度,与公开的现有专利具有明显区别。
8.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
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包括:
12.釜体;
1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釜体顶部的釜盖;
14.设置在所述釜体外壁上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部连通有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底部连通有冷水出水管和热水出水管;
15.冷水池,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冷水出水管连通的冷水回流管,所述冷水回流管上固定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水雾喷头;所述冷水池的外部设置有一与其底部连通的冷水泵,所述冷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
16.热水池,一侧壁上固定有与所述热水出水管连通的热水回流管;所述热水池的外部设有一与其底部连通的热水泵,所述热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进水管。
17.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固定套,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从所述固定套内伸出。
18.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外壁上焊接有一固定环;所述固定套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向上贯穿所述固定环后螺纹连接有一固定螺帽。
19.作为优选,所述釜盖的顶部固定有一控制器;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池底部设有加热丝,所述热水池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冷水出水管和热水出水管上分别对应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冷水泵、热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丝、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20.作为优选,所述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釜盖顶部中间位置且输出轴向下贯穿所述釜盖并与其转动的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顶部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搅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轴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搅拌杆。
21.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呈字母“c”型。
22.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底部四周固定有支撑脚、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排料管道;所述釜盖的顶部固定有加料管。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在釜体外壁上设置导流管,导流管连通冷水池和热水池,这样通过冷水池和热水池内的冷水和热水可以降低和升高釜体的内部温度,进而实现对釜体内温度的控制,实现富硒菌液的阶梯型控温生产要求。同时,导流管设置在釜体外部的,避免了设置在内部时对搅拌的干扰,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导流管起到保护作用。
25.(2)本实用新型导流管设置在固定套内,固定套顶部设有固定螺栓,釜体上设有对应的固定环。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环的配合可以将固定套固定在釜体的外部,进而将导流
管设置在釜体外壁上。且固定套和釜体的连接方式可拆卸,可以便于组装以及后续的维修和维护。
26.(3)本实用新型设置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和电磁阀等多个现有技术中比较程度的技术,可以实现冷水池和热水池内冷水和热水在导流管内的流通,进而便于实现釜体内温度的自动的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富硒菌液的阶梯型控温生产。
27.(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导流管、冷水池和热水池等多个部件,通过冷水池和热水池内的冷水和热水可以降低和升高釜体的内部温度,进而实现对釜体内温度的控制,实现富硒菌液的阶梯型控温生产要求。且导流管借助固定套可拆卸连接在釜体上,可以便于组装以及后续的维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主视图;
30.图3为图1中釜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的主视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釜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3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5.100、釜体;101、支撑脚;102、排料管道;103、固定套;1031、固定螺栓;1032、固定螺帽;104、固定环;105、第一温度传感器;200、釜盖;201、加料管;202、控制器;300、导流管;301、冷水进水管;302、热水进水管;303、冷水出水管;304、热水出水管;305、第一电磁阀;306、第二电磁阀;307、第三电磁阀;308、第四电磁阀;400、冷水池;401、冷水回流管;402、水雾喷头;403、冷水泵;500、热水池;501、热水回流管;502、热水泵;503、加热丝;504、第二温度传感器;505、池盖;600、搅拌件;601、搅拌驱动电机;602、转轴;603、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7.实施例
38.参阅附图1-6,一种阶梯型控温生产富硒菌液反应釜,包括:
39.釜体100,底部四周固定有支撑脚101、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排料管道102;此处需要说明是排料管道102上设有开关阀(附图未示出),当釜体100内的富硒菌液生产好以后,通过开关阀可以使釜体内100的物料排出;
40.通过螺栓固定在釜体100顶部的釜盖200,顶部偏心固定有加料管201;
41.设置在釜体100外壁上的导流管300,导流管300顶部连通有冷水进水管301和热水进水管302、底部连通有冷水出水管303和热水出水管304;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300呈螺旋状并贴在釜体100的外壁上;
42.冷水池400,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冷水出水管303连通的冷水回流管401,冷水回流管401上固定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水雾喷头402;冷水池400的外部设置有一与其底部
连通的冷水泵403,冷水泵403的出水口连通冷水进水管301;
43.热水池500,一侧壁上固定有与热水出水管304连通的热水回流管501;热水池500的外部设有一与其底部连通的热水泵502,热水泵502的出水口连通热水进水管302;
44.搅拌件600,包括固定在釜盖200顶部中间位置且输出轴向下贯穿釜盖200并与其转动的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601、顶部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搅拌驱动电机601输出轴上的转轴602以及均匀设置在转轴602上的搅拌杆603;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杆603呈字母“c”型。
45.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300设置的具体方式为:釜体100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固定套103,导流管300设置在固定套103内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从固定套103内伸出;釜体100的外壁上焊接有一固定环104;固定套103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固定螺栓1031,固定螺栓1031向上贯穿固定环104后螺纹连接有一固定螺帽1032。从图1和4中可以明显看出固定套103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03采用保温材料制作而成,可以减少导流管300内热量的散失。
46.另外,便于对温度进行控制,釜盖200的顶部固定有一控制器202,控制器202为欧姆龙cpih-x40dt-d型plc控制器;釜体100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5(第一温度传感器105为pt100温度传感器),热水池500底部设有加热丝503,热水池500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04(第二温度传感器504为pt100温度传感器);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冷水出水管303和热水出水管304上分别对应安装有第一电磁阀305、第二电磁阀306、第三电磁阀307和第四电磁阀308;冷水泵403、热水泵5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5、加热丝503、第二温度传感器504、第一电磁阀305、第二电磁阀306、第三电磁阀307和第四电磁阀308均连接控制器202。
47.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热水池500的顶部设有一池盖505,池盖505上开设有一个透气孔,池盖505可以减少热水池500内热量散失。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富硒菌液生产过程中所需最低温度在室温左右即可,因此,冷水池400内的水并增设制冷装置进行制冷处理。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釜体100内的温度降到室温以下,可借助外部制冷装置来降低冷水池400内的水温;或往冷水池400加入冰块进行降温。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电器部件均连接外部电源。
48.使用时,将制作富硒菌液的原料及微生物菌剂通过加料管201加入到釜体100内,然后将加料管201密封。启动搅拌驱动电机601,搅拌驱动电机601通过转轴602带动搅拌杆603转动,搅拌杆603转动时对位于釜体10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原料和微生物菌剂充分接触,便于原料被微生物菌剂彻底分解。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菌剂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会分解原料的成分,有时会产生气体,为了避免釜体100内气压过高,在现有技术中釜盖200上设有安全阀(附图未示出)。
49.在控制器202内设定,釜体100内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要维持的温度范围,并借助第一温度传感器105实时监测釜体100内的温度。具体的:在开始时,釜体100的温度比较低,为了将釜体100内的温度升高到所需温度范围,控制器202关闭第一电磁阀305和第三电磁阀307,并开启第二电磁阀306和第四电磁阀308,同时启动热水泵502。热水泵502将热水池500内的水泵进热水进水管302内,并流进导流管300内,最后通过热水出水管304进入到热水回流管501内,最终回流到热水池500中。热水在流进导流管300内时,将热量传递给釜体100,进而使釜体100内的温度升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504会将热水池500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202。如果热水池500内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控制器
202控制加热丝503工作,加热丝503工作时对热水池500内的水进行加热直至达到预设的温度范围内,然后控制器202再控制加热丝503停止工作。
50.待釜体100内的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202控制热水泵502关停。微生物菌剂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使釜体100内的温度升高,当釜体10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202关停第二电磁阀306和第四电磁阀308,并开启第一电磁阀305和第三电磁阀307,同时控制启动冷水泵403。冷水泵403将冷水池400的冷水泵进冷水进水管301内,并流进导流管300内,然后通过冷水出水管303进入到冷水回流管401内,最后通过水雾喷头402喷到冷水池400内,水雾喷头402将回流的水雾化喷出与空气接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回流水的温度。冷水在热水在流进导流管300内时,冷水将釜体100上的热量带走,进而使釜体100内的温度降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冷水池400内的冷水较多,回流的水在进入到冷水池400内时,不会使冷水池400的温度变化很大,可以满足釜体100的降温需求。第一温度传感器105实时监测釜体100内的温度并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器202,当釜体100内的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202控制冷水泵403关停。
51.当上述的温度范围维持一定时间后,控制器202再控制冷水泵403和热水泵502等工作将釜体100内的温度维持在另一个范围内一段时间,如此反复即可实现对釜体100的阶梯型控温,进而实现富硒菌液的阶梯型控温生产。当釜体100内的富硒菌液生产好以后,打开排料管道102上的开关阀将釜体内100的物料排出。
52.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