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7:5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滚道是轴承内套和外套之间容纳滚珠的空间,是轴承工作时承受负荷的工作表面,轴承滚道的表面完整性直接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轴承滚道的表面完整性主要包括滚道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的硬度和残余应力分布等。轴承滚道的加工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由于是针对轴承内侧滚道的加工,磨削产生的碎屑会留存在滚道内,若处理不净容易对滚道内壁造成磨损,影响轴承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包括:固定件,用于将轴承固定;砂轮,伸入到轴承内对轴承内壁进行打磨;安装块,被构造成具有一个用于安装砂轮的安装槽;刮杆,滑动连接于安装块上;当砂轮与轴承内壁相接触时,刮杆与轴承内壁脱开接触;当刮杆与轴承内壁相接触时,砂轮与轴承内壁脱开接触;当刮杆与轴承内壁接触时,刮杆上产生磁力。
6.进一步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砂轮转动;第一传动轴,用于传动第一驱动件和砂轮;第一带轮,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设于第一传动轴的输出轴上;传动带,绕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传动腔。
7.进一步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弹簧,设于刮杆上;电磁铁,用于驱动刮杆移动;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容纳刮杆的第一空腔和供刮杆从第一空腔内穿出的开口,第一连接弹簧一端固连于第一空腔内壁上。
8.进一步的,刮杆上设有连接板,刮杆与轴承内壁相接触时,连接板抵在电磁铁上。
9.进一步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轮,与第一驱动件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风扇,与第二传动轮传动配合;第一传动轮直径小于第二传动轮直径。
10.进一步的,安装块上设有位置传感器。
11.进一步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还包括:套管,套设于位置传感器上;套管与位置传感器侧壁留有间隙,安装块上设有与间隙相通的若干输气腔。
12.进一步的,套管内壁呈锥形结构。
13.进一步的,安装块上设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二空腔设于第三空腔上方,第二
空腔侧壁上设有出气口,输气腔与第三空腔相通。
14.进一步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还包括:隔板,设于第二空腔一侧;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二空腔内;第二密封件,设于第三空腔内;控制件,带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移动;其中,隔板上设有供第一密封件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二密封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15.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打磨后滚道内壁做清理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7.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放大图;
22.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一;
23.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第二空腔处放大图;
24.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二;
25.图7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刮杆处的放大图;
26.图8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套管处的放大图;
27.图9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第二连接杆处的剖视图;
28.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中的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一;
29.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第四通孔处放大图;
30.图12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二;
31.图13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连接管处的放大图;
32.图14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安装块处的剖视图三;
33.图15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的第二推板处的放大图。
34.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35.101、安装板;102、夹持件;103、固定件;104、安装块;104a、传动腔;104b、第四空腔;1041、第一连接杆;105、刮杆;1051、连接板;1052、第一连接弹簧;106、位置传感器;107、第一驱动件;1071、第三传动轮;1072、第一带轮;108、砂轮;109、第一传动轴;1091、第二带轮;110、传动带;111、第二传动轴;1111、第一传动轮;1112、第四传动轮;112、第二传动轮;1121、风扇;113、电磁铁;
36.201、安装块;201a、第二空腔;201b、第三空腔;201c、输气腔;201d、第四空腔;202、第一活动杆;2021、第一密封板;203、第二活动杆;2031、第二密封板;204、刮杆;2041、连接
板;205、控制件;206、套管;207、隔板;208、第三密封板;209、第二连接杆;
37.301、安装块;301a、第五空腔;301b、第六空腔;301c、第四通孔;301d、通槽;301e、延长段;302、连接管;302a、喷水孔;303、第二推板;3031、第二连接弹簧;304、移动板;3041、第一推板;3042、第四密封板;305、刮杆;3051、凸块;306、进水管;
38.40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0.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42.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43.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4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5.如图1至3所示,一种轮毂轴承加工用的磨削装置,包括固定件103、砂轮108、安装块104、刮杆105、夹持件102、安装板101和第二驱动件。
46.固定件103用于将轴承400固定,固定件103为一个磁环,该磁环为电磁铁113制成,轴承400端部放置在固定件103上后被吸附在固定件103上,将轴承固定在固定件103上;砂轮108伸入到轴承内对轴承内壁进行打磨;安装块104被构造成具有一个用于安装砂轮108的安装槽,安装块104上设有第一连接杆1041,第一连接杆1041与一个气缸的活塞杆相连;刮杆105滑动连接于安装块104上;夹持件102为两组,均固连于安装板101上,两组夹持件102设于固定件103的不同方位上,配合固定件103将对轴承做定位;第二驱动件为电机,第二驱动件与固定件103相连,为固定件103提供转动动力;当砂轮108与轴承内壁相接触时,刮杆105与轴承内壁脱开接触;当刮杆105与轴承内壁相接触时,砂轮108与轴承内壁脱开接触;当刮杆105与轴承内壁接触时,刮杆105上产生磁力。
47.在对轴承做加工时,将轴承放置在固定件103一侧,利用夹持件102对支撑做定位,固定件103上通电产生磁力,将轴承吸附在固定件103上,利用固定件103对轴承起固定作用;气缸推动安装块104进入到轴承内,安装板101带动固定件103整体一同移动,砂轮108侧壁与轴承内壁相接触,第一驱动件107驱动固定件103转动,固定件103带动轴承一同转动,砂轮108相对轴承转动,对轴承内壁上的滚道进行磨削,冷却液对准砂轮108位置进行喷淋,为砂轮108和轴承提供冷却作用;轴承磨削完成后,安装板101带动固定件103往回移动,轴承一侧内壁与砂轮108脱开接触,轴承另一侧内壁与刮杆105相接触,刮杆105抵在滚道内壁上,轴承相对于刮杆105继续转动,刮杆105上产生磁力,轴承在固定件103的作用下本身携
带磁力,掉落在滚道内部的碎屑随轴承一同转动,碎屑转动至刮杆105位置处后被刮杆105挡下,将滚道内的碎屑均收集在刮杆105上,以完成对滚道内壁的清理,避免滚道内壁残留碎屑影响轴承的加工精度;在刮杆105上产生磁力,以便将碎屑收集在刮杆105上,提升对碎屑的清理效果。
48.在轴承内壁磨削后快速对轴承做清理,避免滚道内残留碎屑,保证轴承的加工精度;通过安装板101的移动带动轴承移动选择对轴承的处理方式,使轴承的加工更加连贯,提升对轴承的加工效率。
49.第一连接杆1041上设有设备腔,安装块104上设有与设备腔相通的传动腔104a,设备腔内设有第一驱动件107,第一驱动件107为电机,传动腔104a内设有第一传动轴109,第一传动轴109穿设于安装槽内,砂轮108设于第一传动轴109上;第一驱动件107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1072,第一传动轴109上设有第二带轮1091,第一带轮1072和第二带轮1091通过一个传动带110形成传动配合。
50.第一驱动件107为砂轮108提供动力,使砂轮108能够高速转动;利用第一带轮1072、第二带轮1091和传动带110的配合,保证第一驱动件107对砂轮108传动的稳定性,减小第一驱动件107的动力损耗。
51.安装块104上设有第一空腔,刮杆105设于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侧壁上设有供刮杆105伸出的开口,刮杆105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弹簧1052,第一连接弹簧1052一端固连于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一空腔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电磁铁113,凹槽设于刮杆105一侧,刮杆105上设有连接板1051,连接板1051和刮杆105为铁合金制成。
52.电磁铁113断电时,第一连接弹簧1052将刮杆105拉入到第一空腔内,刮杆105部分处于第一空腔内;安装块104伸入到轴承内后,电磁铁113通电产生磁力,电磁铁113吸引连接板1051板移动,连接板1051带动刮杆105移动,刮杆105从开口内伸出,直至连接板1051抵在电磁铁113上,此时刮杆105仍不与轴承滚道内壁接触,连接板1051贴在电磁铁113上后在连接板1051板上产生磁性,刮杆105与连接板1051相连将磁力导至刮杆105上,在刮杆105上产生磁力,以便利用刮杆105对滚道做清理,提升对碎屑的收集效果。
53.安装块104上设有第四空腔104b,第一驱动件107的输出轴穿设于第四空腔104b内,第一驱动件107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传动轮1071,第四空腔104b内设有与第三传动轮1071相配合的第四传动轮1112,第四传动轮1112上穿设有第二传动轴111,第二传动轴111上设有第一传动轮1111,第四空腔内设有与第一传动轮1111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112第三传动轮1071和第四传动轮1112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轮112上设有风扇1121,风扇1121和第二传动轮112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轮1111直径小于第二传动轮112直径。
54.第一驱动件107驱动砂轮108转动时带动第三传动轮1071转动,第三传动轮1071传动至第二传动轴111上,第一传动轮1111带动第二传动轮112转动,风扇1121随第二传动轮112转动,在第四空腔104b内产生气流,对第四空腔104b内的传动轮起到冷却作用,提升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利用第一传动轮1111和第二传动轮112的齿径设置,对第一驱动件107输出的动能起到减速作用,保证风扇1121稳定工作。
55.安装块104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06,位置传感器106设于刮板下方,位置传感器106对安装块104和轴承内壁的距离做监测,对滚道的加工精度做控制,提升对轴承的加工效果。
56.如图4至9所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安装块201上连接有套管206,套管206套设于位置传感器一端,利用套管对位置传感器起保护作用,避免碎屑飞溅到位置传感器上影响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57.安装块201上设有第二空腔201a和第三空腔201b,第二空腔201a设于第三空腔201b上方,第一空腔设于第二空腔201a和第三空腔201b之间,第二空腔201a侧壁上设有出气口,第三空腔201b侧壁上设有多个输气腔201c,套管与位置传感器侧壁留有间隙,套管内壁为锥形结构,输气腔与套管和位置传感器的间隙处相通。
58.第二空腔201a一侧设有隔板207,隔板将第二空腔201a、第三空腔201b和第四空腔201d相分隔,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穿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穿设于第二空腔201a内,第二密封件穿设于第三空腔201b内,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活动杆202和第一密封板2021,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活动杆203和第二密封板2031,第一活动杆202和第二活动杆203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杆209相连,第二连接杆上设有控制件205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固连于第二连接杆上,另一端固连于隔板上,控制件205为设于第二连接杆上的凸杆,隔板上设有供控制件205穿过的第三通孔,控制件205通过第三通孔穿设于第一空腔内,控制件205一端呈圆弧形结构,第三通孔处于连接板2041的移动轨迹上。
59.电磁铁通电时,磁力吸引连接板2041往第一空腔一端移动,连接板2041移动时与控制件205端点相接触,连接板2041推动控制件205移动,控制件205带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移动,第一密封板2021抵在第一通孔侧壁上将第一通孔封闭,第二密封板2031与第二通孔侧壁脱开接触,第四空腔201d内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第三空腔201b内,第三空腔201b内的气流通过输气腔进入到套管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间隙中,利用气流提升对位置传感器的保护效果,避免碎屑直接撞击到位置传感器上,提升对位置传感器的保护效果;通过套管内壁的锥形设置,减小套管一端的口径增加套管内气流的流速,使气流对位置传感器表面有更强的推送力,保证将进入到间隙处的碎屑推出,进一步的提升对位置传感器的保护作用;滚道内清理完成后,安装板带动轴承移动,轴承移动使安装块201处于轴承中部,砂轮和刮杆204均不与轴承内壁接触,安装块201从轴承内移出,电磁铁断电,第一连接弹簧拉动刮杆204往第一空腔内移动,刮杆204与开口侧壁相接触后将刮杆204上的碎屑推落,连接板2041从控制件205一侧移开,复位弹簧拉动第二连接杆往回移动,第二密封板2031抵在第二通孔上封闭第一通孔,第一密封板2021与第一通孔脱开接触开启第一通孔,第四空腔内产生的气流从第一通孔处进入到第二空腔201a内,第二空腔201a内的气流从出气口处喷出,出气口处于开口上方,利用气流将刮杆204上的碎屑吹落,对刮杆204表面做清理,减小刮杆204上的碎屑残留。
60.出气口内设有第三密封板208,第三密封板208顶部转动连接于出气口顶部,第三密封板将第二空腔201a封闭,避免碎屑进入到第二空腔201a内;气流进入到第二空腔201a内后,气流推动第三密封板移动,第三密封板底端往外翻转开启出气口,同时第三密封板对气流起导流作用,从出气口处流出的气流在第三密封板作用下往下流动,使气流吹在刮杆204顶部对刮杆204表面做清理,此时连接板2041已经与电磁铁脱开接触,电磁铁也处于断电状态,刮杆204上不带磁力,配合气流可直接将刮杆204上的碎屑吹落,有效减小刮杆204上的碎屑残留,避免刮杆204下次使用时将碎屑代入到新的轴承内。
61.如图10至13所示,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安装块301上设有第五空腔301a和第六空腔301b,第五空腔301a侧壁上设有与第六空腔301b相通的第四通孔301c,第五空腔301a另一侧侧壁上设有通槽301d,通槽301d设于刮杆305一侧时,通槽301d处于刮杆305上方,安装块301上设有与通槽301d相对应的延长段301e,延长段301e内设有移动板304,移动板304上一端设有第一推板3041,另一端设有第四密封板3042,刮杆305侧壁设有凸块3051,第一推板3041为铁合金制成;第六空腔301b侧壁上设有连接管302,连接管302底部设有喷水孔302a,喷水孔
302
a设于砂轮上方;第五空腔301a内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弹簧
303
1,第二连接弹簧
303
1一端设有第二推板303,第四通孔301c和通槽301d分别设于第二推板303两侧;第五空腔301a底部设有进水管306,进水管306设于第二推板303靠近通槽301d的一侧。
62.刮杆305从第一空腔内伸出时,凸块从第一推板3041一侧移开,连接板抵在电磁铁上,电磁铁在刮杆305上产生磁力,磁力对第一推板3041产生吸力,第一推板3041带动第四密封板3042移动,第四密封板3042抵在通槽301d上封闭通槽301d,从进水管306处进入的水流处于第二推板303靠近通槽301d的一侧,水流推动第二推板303在第五空腔301a内移动,第二推板303从第四通孔301c侧壁经过后,水流从第四通孔301c处流入到第六空腔301b内,第六空腔301b内的水流通过连接管302从喷水孔302a内喷出,对砂轮起冷却作用;电磁铁断电后,第一连接弹簧拉动刮杆305往第一空腔内移动,凸块在刮杆305移动时与第一推板3041相接触,凸块推动第一推板3041移动,第四密封板3042从通槽301d侧壁脱开开启通槽301d,第二连接弹簧3031推动第二推板303移动,第二推板303将第四通孔301c封闭,第二推板303将第五空腔301a内的水流从通槽301d内推出,水流喷淋在刮杆305顶部,配合气流对刮杆305顶部做清理,以将刮杆305顶部的碎屑全部推下,避免碎屑残留在刮杆305顶部。
63.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