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块棱边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5:0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块棱边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磨边是塑料加工中一道重要工序,在对塑料磨边时往往都是对一条边进行打磨,工作效率低下,难以用于连续加工打磨,中国专利cn202021588039.7中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塑料制品磨边装置,该种磨边装置能够同时对塑料板左右两侧的边缘进行打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并能够适用于连续加工打磨场景,但对于塑料板一面的其他边缘还需要转动不同的方向调节位置再进行下一边的打磨,且另一面的四边需要翻转后重新安装后再打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提出一种可自动打磨塑料块八个棱边、自动化程度高的塑料块棱边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打磨塑料块八个棱边、自动化程度高的塑料块棱边打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块棱边打磨装置,包括打磨组件,还包括固定组件和间歇运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能够在导向组件的驱动下做矩形轨迹运动依次对塑料块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塑料块通过固定组件与一回转体连接,所述回转体位于塑料块一端面中心位置上;所述导向组件在间歇运动组件驱动下间歇性作业;当打磨组件完成对塑料块一侧的四个棱边打磨时,打磨组件停止作业,塑料块在转位组件的驱动下做向下移动后边绕所述回转体转动边向上复位的运动,塑料块向上复位完成的同时绕回转体转动180度,打磨组件开始对塑料块另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
4.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转动套和移动条;所述移动条上端水平设有导向柱,下端安装有所述打磨组件;所述转动套水平设置,转动套由间歇运动组件驱动绕中心轴做间歇转动;所述转动套外侧壁上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由第一弧形平板、第二弧形弯板、第三弧形平板和第四弧形弯板依次连接形成;当转动套转动至第一弧形平板与移动条上的导向柱相抵触,移动条由水平移动机构驱动水平移动一段第一距离,当转动套转动至第二弧形弯板与移动条上的导向柱相抵触,第二弧形弯板推动移动条竖直移动一段与第一距离垂直的第二距离,当转动套转动至第三弧形平板与移动条上的导向柱相抵触,移动条由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一段与第一距离平行且相等的第三距离,当转动套转动至第四弧形弯板与移动条上的导向柱相抵触,第四弧形弯板推动移动条竖直移动一段与第二距离平行且相等的第四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均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且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矩形。
5.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凸轮和移动框;所述凸轮与转动套同轴连接;所述移动框能够水平移动地设于凸轮外侧;当凸轮转动时,凸轮推动移动框间歇性水平移动。
6.优选地,所述转位组件包括限位柱、支板、第一弹簧和限位杆;所述回转体采用转
位筒;所述转位筒外侧壁设有变向槽;所述限位柱能够伸缩地设于转位筒一侧,限位柱一端设于变向槽内且能够沿变向槽相对移动;所述支板水平设于转位筒下方;所述限位杆一端安装在所述转位筒下方,限位杆另一端伸出支板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限位杆外侧壁,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限位杆上,第一弹簧另一端安装在支板上;当转位筒受到向下的力时,转位筒向下移动,限位柱在变向槽内相对移动带动转位筒向下移动后一边绕转位筒自身轴线转动一边向上复位,完成复位的同时转动180度。
7.优选地,所述转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设于转位筒一侧,所述固定块上设置一可容纳限位柱在其中朝向或远离转位筒移动的内孔;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内孔的一端内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
8.所述间歇运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转动环、主动杆、第三弹簧和限位弧板;所述主动齿轮与凸轮传动相连;所述转动环能够绕自身中心轴转动地套设于主动齿轮外侧,该转动环外侧壁设有限位管,限位管内设有一与转动环相连通的、可容纳第一球状凸起和第二球状凸起在其中朝向或远离主动齿轮移动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支块;所述主动杆设于限位管内,主动杆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一球状凸起,主动杆另一端伸出支块与所述第二球状凸起相连接;所述第二球状凸起能够与主动齿轮的轮齿间隙相适配。
9.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所述主动杆外周侧,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支块远离主动齿轮一侧面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弧板上设有与转动环同轴的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末端设有斜面;当转动环转动至限位管靠近限位弧板的斜面时,主动杆上的第一球状凸起与限位弧板的斜面相抵触,第三弹簧开始压缩,直至伸出主动杆上的第一球状凸起与限位弧板的圆弧形凹槽相抵触,主动杆靠近主动齿轮的一端卡进主动齿轮的两个轮齿之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
10.优选地,间歇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主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凸轮与第二锥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锥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当转动套转动一圈,主动杆的第二球状凸起卡进主动齿轮的两个轮齿之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一定角度,第二锥齿轮转动一周。
11.所述限位管一侧设有尖型凸起;所述限位杆上设有能够被尖型凸起驱动向下运动的卡块。 所述固定组件采用吸盘。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打磨组件能够在导向组件的驱动下做矩形轨迹运动,依次对塑料块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实现自动、连续对塑料块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
14.2.塑料块可在一侧的四个棱边打磨完成后向下移动并绕回转体翻转180度复位向上,使得打磨组件对塑料块另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由此实现自动对塑料块的八个棱边进行打磨,打磨效率进一步提高。
15.3.通过设置间歇运动组件,使得导向组件间歇性作业,使得打磨组件先打磨塑料块一侧的四个棱边,塑料块随后自动转位,打磨组件再对塑料块另一侧的四个棱边,自动化程度高。
16.4.相比于仅依靠电机驱动转动套,等待塑料块转位的时间电机关机后再开机,通过持续工作的电机驱动间歇运动组件使得转动套间歇性转动,避免电机经常性开机关机造成的损伤,有利于提高电机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18.图2是本发明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已打磨第一距离状态)。
19.图3是本发明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已打磨第二距离状态)。
20.图4是本发明中滑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中间歇运动组件位置结构示意图(打磨状态)。
22.图6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23.图7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24.图8是本发明中间歇运动组件位置结构示意图(塑料块准备向下运动状态)。
25.图9是图8中c的局部放大图。
26.图10是本发明中间歇运动组件位置结构示意图(塑料块完成向下运动状态)。
27.图11是图10中d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2是本发明中间歇运动组件位置结构示意图(塑料块翻转完成状态)。
29.图13是图12中e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4是本发明中转位筒的侧壁展开图。
31.图中,1-打磨组件,2-固定组件,3-导向组件,31-转动套,311-导向轨,3111-第一弧形平板,3112-第二弧形弯板,3113-第三弧形平板,3114-第四弧形弯板,32-移动条,321-导向柱,33-水平移动机构,331-凸轮,332-移动框,333-移动块,334-限位块,335-滑轨,336-横板,337-连接轴,4-间歇运动组件,41-主动齿轮,42-转动环,421-端盖,43-限位管,431-通孔,432-支块,433-尖型凸起,44-主动杆,441-第一球状凸起,442-第二球状凸起,45-第三弹簧,46-限位弧板,461-圆弧形凹槽,462-斜面,47-第一锥齿轮,48-第二锥齿轮,5-转位组件,51-转位筒,511-变向槽,5111-第一竖槽,5112-第二斜槽,5113-第三竖槽,5114-第四斜槽,52-限位柱,53-支板,54-第一弹簧,55-限位杆,551-卡块,56-固定块,561-内孔,57-第二弹簧,6-塑料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一:如图1-图14所示,一种塑料块6棱边打磨装置,包括打磨组件1,还包括固定组件2和间歇运动组件4;打磨组件1能够在导向组件3的驱动下做矩形轨迹运动依次对塑料块6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实现自动、连续对塑料块6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
33.塑料块6通过固定组件2与一回转体连接,回转体位于塑料块6一端面中心位置上;导向组件3在间歇运动组件4驱动下间歇性作业;当打磨组件1完成对塑料块6一侧的四个棱边打磨,打磨组件1停止作业,塑料块6在转位组件5的驱动下做向下移动后一边绕回转体转动一边向上复位的运动,塑料块6向上复位完成的同时绕回转体转动180度,避免塑料块6直接绕回转体转动会与打磨组件1发生干涉,实现翻转,便于打磨组件1开始对塑料块6另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实现塑料块6八个棱边的自动打磨。
3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实现打磨组件1依次对塑料块6的四个棱边打磨的功能,本打磨装置采用的导向组件3包括转动套31和移动条32;如图1-图3所示,移动条32上端水平设有导向柱321,下端安装有打磨组件1;转动套31水平设置,转动套31由间歇运
动组件4驱动绕中心轴做间歇转动;转动套31外侧壁上设有导向轨311;导向轨311由第一弧形平板3111、第二弧形弯板3112、第三弧形平板3113和第四弧形弯板3114依次连接形成;当转动套31转动至第一弧形平板3111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移动条32由水平移动机构33驱动水平移动一段第一距离,当转动套31转动至第二弧形弯板3112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第二弧形弯板3112推动移动条32竖直移动一段与第一距离垂直的第二距离,当转动套31转动至第三弧形平板3113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移动条32由水平移动机构33水平移动一段与第一距离平行且相等的第三距离,当转动套31转动至第四弧形弯板3114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第四弧形弯板3114推动移动条32竖直移动一段与第二距离平行且相等的第四距离;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均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且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矩形,使得打磨组件1随移动条32做矩形轨迹的运动。
35.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实现移动条32水平移动的功能,本打磨装置采用的水平移动机构33包括凸轮331和移动框332;如图4所示,凸轮331与转动套31通过连接轴337相连,连接轴337与水平设置的横板336转动相连,移动框332一侧设有移动块333,移动块333能够水平移动地设于水平设置的滑轨335内,移动框332设于凸轮331外侧。如图1所示,移动框332的一端设有限位块334,限位块334内设有通槽,移动条32能够在通槽内上下移动。当凸轮331转动时,凸轮331推动移动框332间歇性水平移动,凸轮331的轮廓面由较小圆弧面与较大圆弧面平滑连接形成,移动框332两内壁的距离等于较小圆弧的半径与较大圆弧的半径之和,因此当不是较小圆弧面和较大圆弧面与移动框332两内壁相抵触时,移动框332会沿滑轨335长度方向移动。
3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实现塑料块6做向下移动后一边绕回转体转动一边向上复位的运动的功能,本打磨装置采用的转位组件5包括转位筒51、限位柱52、支板53、第一弹簧54和限位杆55;回转体采用转位筒51,转位筒51外侧壁设有变向槽511,变相槽由第一竖槽5111、第二斜槽5112、第三竖槽5113和第四斜槽5114依次相连形成,如图7、图13和图14所示。
37.限位柱52能够伸缩地设于转位筒51一侧,限位柱52一端设于变向槽511内且能够沿变向槽511相对移动;支板53水平设于转位筒51下方;限位杆55一端安装在转位筒51下方,限位杆55另一端伸出支板53下方;第一弹簧54套设于限位杆55外侧壁,第一弹簧54一端安装在限位杆55上,第一弹簧54另一端安装在支板53上;当转位筒51受到向下的力时,转位筒51向下移动,限位柱52在变向槽511内相对移动带动转位筒51向下移动后一边绕转位筒51转动一边向上复位,完成复位的同时转动180度。
3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实现转位筒51无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的效果,本打磨装置采用转位组件5还包括固定块56和第二弹簧57;固定块56设于转位筒51一侧,固定块56上设置一可容纳限位柱52在其中朝向或远离转位筒51移动的内孔561;第二弹簧57一端与内孔561的一端内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限位柱52固定连接,第一竖槽5111和第二斜槽5112的交界点以及第四斜槽5114和第三竖槽5113的交界点处设有与限位柱52靠近转位筒51一端相适配的凹槽,当没有外力施加到转位筒51时,第二弹簧57处于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自由状态,限位柱52靠近转位筒51一端卡进凹槽内,当转位筒51被施加外力时,转位筒51做向下以及边转动边向上的运动时,第二弹簧57压缩,当重新位于第一竖槽5111和第二
斜槽5112的交界点或第四斜槽5114和第三竖槽5113的交界点时,第二弹簧57复位,限位柱52靠近转位筒51一端重新卡进凹槽。
3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为实现导向组件3间歇性作业和塑料块6在打磨完一侧的四个棱边后自动转位的功能,本打磨装置采用的间歇运动组件4包括主动齿轮41、转动环42、主动杆44、第三弹簧45和限位弧板46;主动齿轮41与凸轮331传动相连;间歇运动组件4还包括第一锥齿轮47和第二锥齿轮48;第一锥齿轮47与主动齿轮41同轴设置;凸轮331与第二锥齿轮48同轴设置;第一锥齿轮47与第二锥齿轮48相啮合;第一锥齿轮47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锥齿轮48的分度圆半径,当第一锥齿轮47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度),第二锥齿轮48转动一圈。
40.转动环42上设有端盖421,外部电机驱动端盖421使得转动环42能够绕中心轴转动地套设于主动齿轮41外侧,该转动环42外侧壁设有限位管43,限位管43内设有一与转动环42相连通的、可容纳第一球状凸起441和第二球状凸起442在其中朝向或远离主动齿轮41移动的通孔431;通孔431内设有支块432;主动杆44设于限位管43内,主动杆44一端安装有第一球状凸起441,主动杆44另一端伸出支块432与第二球状凸起442相连接;第二球状凸起442能够与主动齿轮41的轮齿间隙相适配。
41.第三弹簧45套设于主动杆44外周侧,第三弹簧45一端与支块432远离主动齿轮41一侧面固定相连,另一端与主动杆44固定连接。限位弧板46上设有与转动环42同轴的圆弧形凹槽461,圆弧形凹槽461的末端设有斜面462。
42.当转动环42转动至限位管43靠近限位弧板46的斜面462时,主动杆44上的第一球状凸起441与限位弧板46的斜面462相抵触,第三弹簧45开始压缩,直至伸出主动杆44上的第一球状凸起441与限位弧板46的圆弧形凹槽461相抵触,主动杆44靠近主动齿轮41的一端卡进主动齿轮41的两个轮齿之间带动主动齿轮41转动,转动套31转动一圈,主动齿轮41转动一定角度,第二锥齿轮48转动一周。
43.限位管43一侧设有尖型凸起433;限位杆55上设有能够被尖型凸起433驱动向下的卡块551。
44.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打磨装置包括上述的导向组件3、转位组件5和间歇运动组件4,本打磨装置固定组件采用吸盘。
45.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工作原理和流程如下。
46.用吸盘吸住塑料块6一端面,回转体位于塑料块6一端面中心位置上,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54受到上方物体的重力轻微压缩,打磨组件1位于塑料块6一侧的一个棱角旁,看作原点。
47.间歇运动组件4驱动导向组件3启动的过程:启动电机,电机驱动端盖421使得转动环42绕自身中心轴逆时针转动,当转动环42转动至限位管43靠近限位弧板46的斜面462时,主动杆44上的第一球状凸起441与限位弧板46的斜面462相抵触,第三弹簧45开始压缩,直至伸出主动杆44上的第一球状凸起441与限位弧板46的圆弧形凹槽461相抵触,如图5和图6所示,主动杆44靠近主动齿轮41的一端卡进主动齿轮41的两个轮齿之间带动主动齿轮41转动,直至转动套31转动至限位管43离开限位弧板46,没有外力作用下的第三弹簧45复位伸长,如图8-图9所示,带动主动杆44在限位管43内向远离主动齿轮41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球状凸起442脱离主动齿轮41的两个轮齿间隙,此时主动齿轮41停止转动,在主动齿轮41转动
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锥齿轮47带动第二锥齿轮48转动一圈。
48.在第二锥齿轮48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凸轮331转动一圈,如图1所示,转动套31上的第一弧形平板3111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凸轮331的较大圆弧面与移动框332的一侧内壁相抵触,凸轮331开始逆时针转动至图2状态,凸轮331的较大圆弧面与移动框332的另一侧内壁相抵触,凸轮331推动移动框332水平移动第一距离,此时转动套31上的第二弧形弯板3112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凸轮331继续转动,此时凸轮331较大的圆弧面始终保持与移动框332相抵触,移动框332不发生位移,转动套31转动时第二弧形弯板3112推动移动条32竖直向下移动第二距离至图3状态,此时转动套31上的第三弧形平板3113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以此类推,凸轮331继续转动,凸轮331的较大圆弧面又重新转动至与移动框332的一侧内壁相抵触,凸轮331推动移动框332水平移动第三距离,此时转动套31上的第四弧形弯板3114与移动条32上的导向柱321相抵触,凸轮331继续逆时针转动,但此时凸轮331较大的圆弧面始终保持与移动框332相抵触,移动框332不发生位移,转动套31转动时第四弧形弯板3114推动移动条32竖直向上移动第四距离,回到原点,完成塑料块6一侧的四个棱边的打磨。
49.如上文所述,转动环42继续逆时针转动,转动环42转动至限位管43离开限位弧板46,第二球状凸起442脱离主动齿轮41的两个轮齿间隙,如图9所示,限位管43上的尖型凸起433与限位杆55下方的卡块551相抵触,如图7所示,此时限位柱52位于变向槽511的第一竖槽5111的底部,当转动环42继续转动,限位管43上的尖型凸起433推动限位杆55下方的卡块55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限位杆55、转位筒51、吸盘和塑料块6一起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4进一步压缩,限位柱52在第一竖槽5111内相对向上移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限位柱52位于第一竖槽5111的顶部,此时限位管43上的尖型凸起433刚刚脱离限位杆55下方的卡块551,失去外力作用后,第一弹簧54复位伸长,通过限位杆55带动转位筒51向上移动,但由于限位柱52和变向槽511的存在,限位柱52沿着转位筒51的第二斜槽5112相对向下移动,使得转位筒51一边转动一边向上移动,当第一弹簧54恢复到初始状态时,转位筒51转动180度,限位柱52位于转位筒51中第三竖槽5113和第二斜槽5112的交界点,如图13所示,此时塑料块6的另一侧的四个棱边位于初始状态下塑料块6的一侧的四个棱边的位置,如图12所示,转动环42上的限位管43再次转动到靠近限位弧板46时,主动杆44上的第二球状凸起442卡进主动齿轮41的两个轮齿之间带动主动齿轮41转动,打磨组件1开始对塑料块6另一侧的四个棱边进行打磨。再对下一个塑料块6进行打磨时,手动按压卡块后松开,使得转位筒51重新向下移动后再一边向上复位一边转动,使得卡块551恢复到图5状态,便于下一次间歇运动组件4能够驱动卡块551向下实现塑料块6自动转位。
5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