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饲料发酵罐灌装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6:39: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饲料发酵领域,具体是一种饲料发酵罐灌装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饲养鸡鸭等禽类牲畜时,为了提高动物免疫力和肉质,通常都会将饲料发酵后再进行喂食,饲料发酵后能转化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转化率;在进行饲料发酵时,根据菌种不同,可将发酵分为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其中厌氧发酵条件较为苛刻,首先需要将饲料与菌种和水等比例混合后,再对其进行密封处理,在密封环境中自然发酵3-5天,但在对混合后的饲料进行灌装过程中,由于饲料本身质地松散,内部会含有大量空气,在后续发酵过程将,饲料中的空气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影响发酵效果,因此需要在密封前将饲料中的空气通过人工按压的方式排出,人工按压费时费力且容易通过操作人员传递杂菌,难以保证卫生质量,其次物料在压实后体积会减小,因此灌装的物料总体积需要大于罐体体积,为了保证压实前物料不溢出发酵罐,需要工人分多次装填和压料,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有利用蛟龙实现定量灌装的装置,例如cn 214397327u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蛟龙实现对饲料的压实,蛟龙作为运输结构,压实效率低且无法保证物料压实均匀度,极易造成蛟龙损坏,且物料容易随压出的气体从开口位置卸出,综合考虑欠缺实用性,因此需要一种更加专业的压实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一种饲料发酵罐灌装压料装置,解决了饲料压实过程中需要多次装填和压料和压实效率低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矩形的壳体,壳体下端开设有一个矩形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与壳体左端面连通,壳体上端面开设有竖直贯穿至第一腔体的通孔,通孔内有一个能沿通孔上下滑动的活塞杆,活塞杆为竖直放置的圆杆且活塞杆外缘面与通孔内缘面贴合滑动,活塞杆中部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活塞杆上下连端面连通的换气孔,第二腔体内有一水平放置的滑板,滑板能沿第二腔体上下滑动且始终密封第二腔体上下两部分互不连通,滑板上端固定有压簧,压簧始终给滑板一个向下的推力;壳体左端面位于腔体的上方开设有水平方向的进料孔,进料孔右端与通孔连通,且连通位置有一个竖直放置的挡板,挡板上端铰接在进料孔上端,挡板无法沿竖直向左摆动,进料孔左端固定有一个下料斗,下料斗下端有蛟龙,蛟龙右端伸至进料孔内,蛟龙能向进料孔内定量送料。
5.所述的通孔左端面上与进料孔连通位置开设有让位槽,挡板置于让位槽内,挡板与让位槽截面均大于进料孔截面大小,让位槽左端面能限制挡板由竖直向左摆动,挡板右端面为与通孔同轴同径的弧形面,挡板铰接点固定有扭簧,扭簧始终使挡板受到绕铰接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扭力。
6.所述的第一腔体下端设置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平板,平板下方有液压缸,平板下端通过液压缸与第一腔体底部连接,第一腔体上端面开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让位孔,让位孔底部固定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圈。
7.所述的壳体上端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轴上固定有齿轮,活塞杆右端面固定有竖直放置的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一电机能通过齿轮和齿条带动活塞杆上下移动。
8.所述的下料斗下端左侧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蛟龙左端同轴固定。
9.所述的第二腔体下端的换气孔沿第二腔体下端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且均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竖孔。
10.所述的第二腔体下端面固定有一层水平放置的硬质过滤网,过滤网下端面与第二腔体下端面贴合,过滤网能阻挡下端换气孔内的物料进入第二腔体内。
11.所述的通孔为圆孔,活塞杆为圆杆,活塞杆外缘面下端固定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使活塞杆下端在上下移动时始终密封通孔。
12.本发明通过蛟龙对饲料进行定量装罐,使多余的物料置于通孔内,经活塞杆下压后统一压实在发酵罐内,大大提高压料效率,在活塞杆复位过程中对透气孔进行反冲防堵,实现装置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15.图3为本发明壳体和下料斗的主视剖视图。
16.图4为本发明活塞杆的三维零件剖视图。
17.图5为本发明下料时的主视剖视图。
18.图6为本发明压料时的主视剖视图。
19.图7为本发明压料完成活塞杆向上复位后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1.由图1至图7给出,本发明包括一个矩形的壳体1,壳体1下端开设有一个矩形的第一腔体2,第一腔体2左端与壳体1左端面连通,壳体1上端面开设有竖直贯穿至第一腔体2的通孔3,通孔3内有一个能沿通孔3上下滑动的活塞杆4,活塞杆4为竖直放置的圆杆且活塞杆4外缘面与通孔3内缘面贴合滑动,活塞杆4中部开设有第二腔体5,第二腔体5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活塞杆4上下连端面连通的换气孔6,第二腔体5内有一水平放置的滑板7,滑板7能沿第二腔体5上下滑动且始终密封第二腔体5上下两部分互不连通,滑板7上端固定有压簧,压簧始终给滑板7一个向下的推力;壳体1左端面位于腔体2的上方开设有水平方向的进料孔8,进料孔8右端与通孔3连通,且连通位置有一个竖直放置的挡板9,挡板9上端铰接在进料孔8上端,挡板9无法沿竖直向左摆动,进料孔8左端固定有一个下料斗10,下料斗10下端有蛟龙11,蛟龙11右端伸至
进料孔8内,蛟龙11能向进料孔8内定量送料。
22.所述的通孔3左端面上与进料孔8连通位置开设有让位槽19,挡板9置于让位槽19内,挡板9与让位槽19截面均大于进料孔8截面大小,让位槽9左端面能限制挡板9由竖直向左摆动,挡板9右端面为与通孔3同轴同径的弧形面,挡板9铰接点固定有扭簧,扭簧始终使挡板9受到绕铰接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扭力。
23.所述的第一腔体2下端设置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平板12,平板12下方有液压缸13,平板12下端通过液压缸13与第一腔体2底部连接,第一腔体2上端面开设有与通孔3同轴的让位孔14,让位孔14底部固定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圈。
24.所述的壳体1上端固定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转轴上固定有齿轮16,活塞杆4右端面固定有竖直放置的齿条17,齿条17与齿轮16啮合,第一电机15能通过齿轮16和齿条17带动活塞杆4上下移动。
25.所述的下料斗10下端左侧固定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蛟龙左端同轴固定。
26.所述的第二腔体5下端的换气孔6沿第二腔体5下端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且均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竖孔。
27.所述的第二腔体6下端面固定有一层水平放置的硬质过滤网20,过滤网20下端面与第二腔体6下端面贴合,过滤网20能阻挡下端换气孔6内的物料进入第二腔体6内。
28.所述的通孔3为圆孔,活塞杆4为圆杆,活塞杆4外缘面下端固定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使活塞杆4下端在上下移动时始终密封通孔3。
29.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8为伺服电机,液压缸13、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8均通过plc控制,实现对平板12和活塞杆4上下升降高度的控制和对蛟龙11送料量的控制。
30.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向下料斗10内填装饲料,并通过第一腔体2左端开口将需要灌装的发酵罐置于平板12上方,然后启动液压缸13使发酵罐的上端置于让位槽14内并与橡胶密封圈贴合密封,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8使蛟龙11旋转一定圈数,饲料经蛟龙11向右输送经过进料孔8并将挡板9向右挤压打开进料孔8与通孔3的连通口,物料经通孔3下端落入下方的发酵罐内,为保证物料被压实后刚好填充满发酵罐,蛟龙11每次送料体积均大于发酵罐体积,多出发酵罐体体积的物料置于通孔3内且上端不超过进料孔8,蛟龙11送料完成后,挡板9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至竖直位置,启动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通过齿轮16和齿条17带动活塞杆4向下移动,活塞杆4下端经过挡板9时能阻碍挡板9沿铰接点向右摆动,使活塞杆4下方形成密封腔体,该腔体内的空气只能通过下端的换气孔6进入第二腔体5内,进入第二腔体5内的空气克服压簧压力使滑板7相对于活塞杆4向上移动,活塞杆4继续下移,活塞杆4的下端接触饲料后能对饲料进行压实,直至活塞杆4下端移动至发酵罐罐体上端面齐平位置,饲料被压实并充满发酵罐,饲料内部空气均沿换气孔6进入第二腔体5内,有部分物料能通过下端换气孔6向上移动,但受到过滤网20的阻挡无法进入第二腔体5内,然后控制第二电机15反转,活塞杆4向上移动,活塞杆4下方腔体体积变大,第二腔体5内的空气通过下端换气孔6回流至活塞杆4下方腔体,滑板7在压簧的压力作用下向下复位,保证滑板7下方腔体压强平衡,由于下端换气孔6的总横截面积面积小于第二腔体5的横截面积,气体经过换气孔6的流速大,能将堵塞在换气孔6内和过滤网20下端面的饲料碎屑一并向下反冲出
去,保证换气孔6不会被饲料碎屑堵塞,方便多次循环使用;活塞杆4向上复位后,通过液压缸13控制平板12下移,使发酵罐与让位孔14脱离,并通过第一腔体2左侧开口取出发酵罐,然后放入新的发酵罐重复上述操作。
31.本发明通过对混合后的饲料通过蛟龙11进行定量装罐,使下料斗10一次的落料量等于罐体装满压实饲料的总量,超出罐体体积部分的物料置于通孔3内,装罐后通过第一电机15带动活塞杆4向下移动对通孔3和罐体内的饲料一并进行压实,压实动作快捷稳定且压实效率高,使物料内部的气体统一排放至第二腔体5内,降低饲料内部的空气含量,大大降低后期发酵过程中细菌滋生;在活塞杆4向上复位过程中利用第二腔体5内的气体对下端的换气孔6进行反冲,有效防止换气孔6和过滤网20被饲料碎屑堵塞,使本装置能多次循环使用;通过挡板9堵塞进料孔8与通孔3的连通口,使饲料只在收到蛟龙11推进时才能打开挡板9进入通孔3,在蛟龙11不工作时挡板9始终在扭簧的作用下关闭进料孔8,防止气体通过进料孔8进出通孔3,使活塞杆4上下移动过程中,气体只在第二腔体5与通孔3之间进行交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