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连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3:3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池连接模块
1.本技术是申请人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8年12月29日、申请号为201811631941.x、发明名称为“电池连接模块”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连接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连接电池组的电池连接模块。


背景技术:

3.美国专利号us8,879,262(对应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080048799.1)仅公开了汇流件的折叠式汇流部的构造。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806468u公开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汇流排上且固定在一汇流排的一凹穴内。但是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之间另外需要通过另外打线或接线来连接。所以构造及制造较为复杂,且打线的连接构造较为容易受损。
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742321u(对应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046114a)公开了汇流排通过一个转接底座固定在电池模块端部的夹板上。因为汇流排与电池模块端部的夹板的连接是另外通过转接底座,故三者之间需要具有互相卡接组装的构造,因此构造较为复杂且不稳固。
6.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8/0287270a1(对应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8695602a)公开了一第一导体与一第二导体通过连接器电连接,连接器的紧固构造部分与本公开类似,但是为了提高连接器之间快速且对位的对接,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再者,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并非连接到电池汇流排。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电池连接模块。
8.于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适用于连接彼此并排的一第一电池组与一第二电池组,该电池连接模块是包含一承载盘、多个汇流件,以及两个跨接式汇流件。该等汇流件组装于该承载盘,该等汇流件中其中一部分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一电池组,其中另一部分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二电池组。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组装于该承载盘,每一跨接式汇流件具有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一电池组的一第一汇流段、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二电池组的一第二汇流段,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汇流段与该第二汇流段的一桥接段。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跨接式汇流件的该第一汇流段、该第二汇流段与该桥接段为一体构造形成。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桥接段缩减宽度地折叠为多层结构。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承载盘设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用以容置呈上下叠置的该等跨接式汇流件的桥接段。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桥接段用保持件,所述桥接段用保持件具有保持其中一跨接式汇流件的桥接段于该承载盘的一保持端部,以及适用于固定在一端板的一固定端部。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容置部设有穿设于该桥接段与该桥接段用保持件的保持柱。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相叠置的桥接段的表面覆设有绝缘层。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桥接段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的表面覆设有绝缘层。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容置部具有位于不同高度的一第一阶部与一第二阶部,以分别支撑容置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部分错开地相叠置的桥接段。
17.于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承载盘、多个汇流件,以及一柔性电路板。该等汇流件组装于该承载盘。该柔性电路板包括设于该承载盘的一本体、自该本体朝向所述汇流件延伸的延伸臂,以及设于所述延伸臂且电连接于该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迹线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汇流件形成有对应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凹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附接在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汇流件以使所述延伸臂固定于所述汇流件上的附接片。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接片附接于所述延伸臂背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表面。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件的凹部填充有包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导热填充物。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件具有朝向对应的延伸臂方向延伸的一延伸凸片,该凹部形成于该延伸凸片。
22.于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承载盘、多个汇流件,以及一电极单元。该承载盘形成有一收容槽。该等汇流件组装于该承载盘。该电极单元搭接于其中一汇流件,且该电极单元包括一电极片、一电力连接座,以及一电极片用保持件,该电极片设置于该承载盘的收容槽且搭接在对应的汇流件上,该电力连接座设于该电极片,该电极片用保持件具有保持该电极片于承载盘上的一保持端部,以及适用于固定在一端板的一固定端部。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叠置于该电极片的上表面。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与该电极片互相叠置的部位的表面分别设有绝缘层。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收容槽处设置有插置框,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对应插设于所述插置框。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片形成有供对应插置框穿过的开孔。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收容槽设置有扣住该电极片的扣勾。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收容槽设有一保持块,该电极片的末端伸入对应的保持块下方,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组装于该保持块。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保持块下方形成有对应容置该电极片的末端的一限位槽,该保持块形成有对应容置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的一插槽。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片用保持件的保持端部的侧缘形成有与该插槽干涉的
干涉凸块。
31.于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一承载盘、多个汇流件、一电极单元,以及一电力连接条。该等汇流件组装于该承载盘。该电极单元搭接于其中一汇流件,且该电极单元包括一电极片,以及一电力连接座,该电极片设置于该承载盘且搭接在对应的汇流件上,且该电极片与该汇流件为相异的金属材质,该电力连接座设于该电极片,该电力连接座具有设在电极片上的一第一导电环、设于该电极片且穿过该第一导电环的一套管,以及设于该电极片且位于该第一导电环外围的一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一第一对位结构,以及一第一扣接结构。该电力连接条包括一导电条,以及设置在该导电条末端且用以与该电力连接座配接的电力连接头,所述电力连接头包括搭接在该导电条末端且形成有一穿孔的一导电块、对应该穿孔地设于该导电块的一第二导电环、相互组装以共同容置该第二导电环的一上壳与一下壳,以及穿设于该导电块的穿孔与该第二导电环且可活动地限位于该导电块与该上壳之间的一紧固件,该下壳一体形成有位于该第二导电环外围的插接部、与该第一对位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对位结构,以及与该第一扣接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扣接结构,其中,该电力连接头与该电力连接座配接后,该插接部插接至该外壳内,该紧固件组接于该套管,该第一导电环与该第二导电环互相接触,以电连接该电极片与该导电条。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力连接头的第二对位结构包括多个对位块,该第二扣接结构包括多个扣接片,该等对位块与该等扣接片按序交互地设置于该插接部的外围,该电力连接座的第一对位结构包括分别用以对应容置该等对位块的多个对位孔,该第一扣接结构包括分别用以与该等扣接片对应扣接的多个扣接块。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紧固件具有限位于该导电块与该上壳之间的一绝缘头部、相反于该绝缘头部的一绝缘尾部,以及位于该绝缘头部与该绝缘尾部之间的一外螺纹部,该上壳具有使该绝缘头部显露的一开孔,该套管具有用以与该紧固件的外螺纹部配合锁接的一内螺纹孔,该电力连接座还具有套组于该套管的上端开口的一绝缘保护环。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片形成有一设置孔,该电力连接座的第一导电环对应穿设于该设置孔,该套管对应穿设于该第一导电环内。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力连接座的第一导电环与该电极片为一体构造而成,该套管对应穿设于该第一导电环内。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导电条具有以多层铜材构成的导电部,该电力连接头的导电块为实心铜材。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等汇流件为铝材,该电极片为实心铜材。
38.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通过一体构造的跨接式汇流件,直接跨接两个电池组,省略了现有技术的为串接两个电池组之间所构造的焊点或接线用的接点。桥接段在宽度方向上缩减宽度地折叠为多层结构,以减少宽度利于安装且同时能够负载大电流。此外,通过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迹线的温度传感器直接固定在柔性电路板的延伸臂上且直接对应置于汇流件的凹部内,以使组装简单容易且温度感测更为直接。另外,通过电极片用保持件为电极片提供更大的受力强度(扭力或其他方向的力),以避免电极片位移或震动。再者,通过电力连接头与电力连接座之间所设的扣接结构、对位结构,以及紧固件与套管,使电力连接头与电力连接座能够快速且对位的对接。再者,电极片搭接在为相异金属材质的汇流件上,借此提高各部件的焊接性能、增加导电性及降低热堆积。
附图说明
39.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技术效果,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40.图1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41.图2是图1的一立体分解图,图中省略电力连接条;
42.图3是图2的一立体分解图;
43.图4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汇流件的凹部与柔性电路板的温度传感器;
44.图5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承载盘的收容槽与电极单元;
45.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俯视图,图中省略该第一实施例的上盖;
46.图7是沿图6中vii-vi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47.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连接条的电力连接头与电极单元的电力连接座;
48.图9是图8的一立体分解图;
49.图10是一俯视图,说明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连接条的电力连接头对接于电极单元的电力连接座;
50.图11是沿图10中xi-x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51.图12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连接条的保护垫与固定件;
52.图13是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53.图14是图13的一立体分解图;
54.图15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桥接式汇流件的桥接部设于承载盘的容置部;
55.图16是图15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56.图1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桥接式汇流件;
57.图18是图17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图;
58.图19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电极单元;
59.图20是以图19为基础更进一步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60.图2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电力连接条;
61.图2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变化实施例中的电极单元;
62.图23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变化实施例中的电极单元;
63.图24是沿图23中xxiv-xxiv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64.图2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变化实施例的电极单元的电极片;
65.图26是一立体图,说明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与其电池组装设于下座以构成的一种供电装置;及
66.图27是图26的一立体分解图。
67.附图标记列表
68.100电池连接模块
69.100’电池连接模块
70.1承载盘
[0071]1’
承载盘
[0072]
11下限位条
[0073]
12上限位块
[0074]
13上限位卡勾
[0075]
14定位柱
[0076]
15容置凹部
[0077]
16安装座
[0078]
161扣勾
[0079]
17收容槽
[0080]
17’收容槽
[0081]
171保持块
[0082]
171a插槽
[0083]
172限位槽
[0084]
173插置框
[0085]
174扣勾
[0086]
18对位凸块
[0087]
19扣接凸块
[0088]
110容置部
[0089]
1101第一阶部
[0090]
1102第二阶部
[0091]
1103保持柱
[0092]
2汇流件
[0093]
21电极连接部
[0094]
22拱起缓冲部
[0095]
23延伸凸片
[0096]
231凹部
[0097]
24搭接部
[0098]
3柔性电路板
[0099]
31本体
[0100]
311定位孔
[0101]
312弯折缓冲部
[0102]
313上折部
[0103]
32延伸臂
[0104]
33温度传感器
[0105]
34附接片
[0106]
35电压采集片
[0107]
4电极单元
[0108]
41电极片
[0109]
41’电极片
[0110]
410插置凸部
[0111]
411开孔
[0112]
412绝缘层
[0113]
413设置孔
[0114]
42电力连接座
[0115]
421第一导电环
[0116]
422套管
[0117]
422a内螺纹孔
[0118]
422b外环面
[0119]
422c下凸缘
[0120]
422d卡齿
[0121]
423外壳
[0122]
424第一对位结构
[0123]
424a对位孔
[0124]
425第一扣接结构
[0125]
425a扣接块
[0126]
426绝缘保护环
[0127]
43电极片用保持件
[0128]
43’电极片用保持件
[0129]
431保持端部
[0130]
432固定端部
[0131]
433绝缘层
[0132]
44护盖
[0133]
441盖体
[0134]
442第二扣接结构
[0135]
5电力连接条
[0136]5’
电力连接条
[0137]
51导电条
[0138]
511导电部
[0139]
512绝缘外层
[0140]
52电力连接头
[0141]
521导电块
[0142]
521a穿孔
[0143]
522第二导电环
[0144]
523上壳
[0145]
523a开孔
[0146]
523b扣合孔
[0147]
524下壳
[0148]
524a扣合块
[0149]
525紧固件
[0150]
525a绝缘头部
[0151]
525b绝缘尾部
[0152]
525c外螺纹部
[0153]
526插接部
[0154]
527第二对位结构
[0155]
527a对位块
[0156]
528第二扣接结构
[0157]
528a扣接片
[0158]
528b扣接凹部
[0159]
53保护垫
[0160]
54固定件
[0161]
541束带部
[0162]
542固定部
[0163]
6上盖
[0164]
61对位槽
[0165]
62扣接孔
[0166]
63连接座开孔
[0167]
64连接器开孔
[0168]
7电连接器
[0169]
70扣合槽
[0170]
71接脚
[0171]
72保护盖
[0172]
8背板
[0173]
9跨接式汇流件
[0174]
91第一汇流段
[0175]
92第二汇流段
[0176]
93桥接段
[0177]
94绝缘层
[0178]
10桥接段用保持件
[0179]
101保持端部
[0180]
102固定端部
[0181]
103绝缘层
[0182]
20电池组
[0183]
201电池
[0184]
202第一电池组
[0185]
203第二电池组
[0186]
30电池收容壳
[0187]
301端板
[0188]
302护框
[0189]
200供电装置
[0190]
200a下座
[0191]
d1长度方向
[0192]
d2宽度方向
[0193]
d3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194]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195]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出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电池连接模块100,适用于电性连接于一电池组20,该电池组20具有多个电池201(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2个)且该电池组20连同两个端部所设置的护框302容置于一电池收容壳30,该电池收容壳30具有位于两端的端板301。该电池连接模块100包含一承载盘1、多个汇流件2、一柔性电路板3、两个电极单元4、两个电力连接条5,以及一上盖6。
[0196]
该承载盘1沿一长度方向d1延伸且适用于设置在该电池组20上,由绝缘材料制成。该等汇流件2沿垂直于该长度方向d1的一宽度方向d2分成两排地组装于该承载盘1,适用于电连接该电池组20的电池201。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汇流件2具有适用于与电池201的电极连接的多个电极连接部21,以及连接于相邻的电极连接部21之间且沿垂直于该长度方向d1与该宽度方向d2的一上下方向d3朝远离该承载盘1的方向拱起多个拱起缓冲部22,该等拱起缓冲部22沿该沿该宽度方向d2延伸,该承载盘1包括支撑于汇流件2的拱起缓冲部22下方的多个下限位条11,以及位于汇流件2上方的多个上限位块12与多个上限位卡勾13,通过下限位条11、上限位块12与上限位卡勾13共同限位汇流件2。
[0197]
配合参阅图4及图5,该柔性电路板3包括设于该承载盘1且位于两排汇流件2之间的一本体31、自该本体31朝向汇流件2延伸的多个延伸臂32,以及设于所述延伸臂32且电连接于该柔性电路板3的电路迹线的多个温度传感器33(例如ntc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thermistor,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汇流件2还具有朝向对应的延伸臂32方向延伸的一延伸凸片23,且汇流件2的延伸凸片23的末缘处顶面形成有对应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一凹部231,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汇流件2也可以不具有延伸凸片23而是直接地形成凹部231,而在另一变化实施例中凹部231也可以为盲孔形式。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3还包括多个附接片34,该等附接片34举例来说材质可为镍,该等附接片34以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附接在所述延伸臂32背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表面与所述汇流件2,以使所述延伸臂32固定于所述汇流件2上。进一步地,所述汇流件2的凹部231可以填充有包覆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导热填充物(图未示),导热填充物举例来说可以为导热胶等等,通过导热填充物能有助于使汇流件2上的热能传递至温度传感器33,但不以此为限制。通过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3的电路迹线的温度传感器33直接固定在柔性电路板3的延伸臂32上且直接对应置于汇流件2的凹部231内,以使组装简单容易且温度感测更为直接,且通过附接片34附接在所述延伸臂32与所述汇流件2,能够加强所述延伸臂32与所述汇流件2彼此之间的固定。
[0198]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3的本体31还形成有多个定位孔311、沿该上下
方向d3向下凹陷且沿该宽度方向d2延伸的多个弯折缓冲部312,以及沿该上下方向d3朝上弯折的一上折部313,该承载盘1还具有多个穿设于该等定位孔311的定位柱14、容置该等弯折缓冲部312的多个容置凹部15,以及邻近于该上折部313的一安装座16。该等定位柱14可以通过末端的热熔成扩大的头部以固定柔性电路板3。该电池连接模块100还包含电连接地设于该上折部313的一电连接器7,以及一背板8。该安装座16形成有沿该长度方向d1彼此相对的两个扣勾161,该电连接器7扣持于该安装座16上且具有与该安装座16的该等扣勾161对应扣合的两个扣合槽70、位于后侧且穿设于该上折部313以与该柔性电路板3的电路迹线电连接的多个接脚71,该背板8固定于该等接脚71且与该电连接器7共同夹置该上折部313,以加强该电连接器7与该上折部313之间的固持力。此外,该柔性电路板3还具有电连接于该本体31且分别接触该等汇流件2以采集该等汇流件2的电压信息的多个电压采集片35。通过该柔性电路板3的温度传感器33与电压采集片35能够搜集该电池组20的状态信息(例如温度、电压等),且通过电连接于该柔性电路板3的该电连接器7能够将所述状态信息传递至与该电连接器7对接的一电池管理装置(图未示)。该电连接器7更进一步地还具有一保护盖72,以于该电连接器7未与该装置对接时保护该电连接器7。
[0199]
参阅图3、图5至图7,该承载盘1还形成有位于该长度方向d1的两端的两个收容槽17,每一收容槽17设有一保持块171,该保持块171下方形成一限位槽172。该两电极单元4搭接于其中两个汇流件2,且每一电极单元4包括一电极片41、一电力连接座42,以及一电极片用保持件43。该电极片41设置于承载盘1对应的收容槽17且搭接在对应的汇流件2所形成的一搭接部24上,且该电极片41的末端形成有一凸片构造的插置凸部410,该插置凸部410伸入对应的保持块171下方的限位槽172以容置于所述限位槽172。该电力连接座42设于该电极片41,该电极片用保持件43具有组装于对应的保持块171以间接地保持对应的电极片41于承载盘1上的一保持端部431,以及以例如焊接方式固定于邻近的端板301的一固定端部432。每一保持块171形成有容置对应的电极片用保持件43的保持端部431的一插槽171a。毎一电极片用保持件43的保持端部431的两侧缘形成有与该插槽171a干涉的多个干涉凸块,以增强电极片用保持件43与插槽171a之间的固持力。通过电极片用保持件43为电极片41提供更大的受力强度(扭力或其他方向的力),以避免电极片41位移或震动。
[0200]
参阅图8至图11,该电力连接座42设于该电极片41,该电力连接座42具有设在电极片41上的一第一导电环421、设于该电极片41且穿过该第一导电环421的一套管422,以及设于该电极片41且位于该第一导电环421外围的一外壳423。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环421与该电极片41为一体构造而成,但其也可以是两件式的组合,不以此为限。该套管422穿过该电极片41且对应穿设于该第一导电环421内。该外壳423形成有一第一对位结构424,以及一第一扣接结构425。该电力连接条5包括一导电条51,以及设置在该导电条51两末端且用以与该电力连接座42配接的两个电力连接头52。每一电力连接头52包括搭接在该导电条51末端且形成有一穿孔521a的一导电块521、对应该穿孔521a地设于该导电块521的一第二导电环522、相互组装以共同容置该第二导电环522与该导电块521的一上壳523与一下壳524,以及穿设于该导电块521的穿孔521a与该第二导电环522且可活动地限位于该导电块521与该上壳523之间的一紧固件525,该第二导电环522与该导电块521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也为一体构造而成,但其也可以是两件式的组合,不以此为限。上壳523与下壳524可以用绝缘材料所构成,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上壳523于侧边处形成有多个扣合孔523b,该下壳
524形成有对应扣合于该等扣合孔523b的多个扣合块524a,借此使该上壳523与该下壳524彼此扣接以相互组装。该下壳524一体形成有位于该第二导电环522外围的插接部526、与该第一对位结构424对应配合的第二对位结构527,以及与该第一扣接结构425对应配合的第二扣接结构528,其中,该电力连接头52与该电力连接座42配接后,该插接部526插接至该外壳423内,该紧固件525组接于该套管422,以使该第一导电环421与该第二导电环522互相接触,进而使电极单元4的电极片41电连接于电力连接条5的导电条51。电极片41与汇流件2为相异的金属材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电池组20的电池201的电极处材质为铝,汇流件2为铝板以使汇流件2能够较容易地焊接于该电池组20的电池201的电极处,但举例来说汇流件2也可以为多层铝的结构。搭接于所述汇流件2的该等电极片41则为实心铜材,以增加该等电极片41的导电性,此外,材质为铜的该等电极片41具有优选的导热性能还能进一步地降低热堆积。而该导电条51具有供该导电块521搭接的一导电部511,以及包覆于该导电部511外的一绝缘外层512,该导电部511是以多层铜构成,通过以多层铜构成的导电部511使该导电条51更易弯折,该等电力连接头52的导电块521则为实心铜材,以增加导电性且降低热堆积,借此提高各部件的焊接性能、增加导电性及降低热堆积。但是,在其他变化实施方式中,汇流件2、电极片41、导电条51的导电部511以及电力连接头52的导电块521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不应以本第一实施例为限制。
[0201]
该电力连接头52的第二对位结构527包括四个对位块527a,该第二扣接结构528包括四个扣接片528a各自具有一扣接凹部528b。该等对位块527a与该等扣接片528a按序交互地设置于该插接部526的外围。该电力连接座42的第一对位结构424包括分别用以对应容置该等对位块527a的多个对位孔424a,该第一扣接结构425包括分别用以与该等扣接片528a的扣接凹部528b对应扣接的多个扣接块425a。该紧固件525具有限位于该导电块521与该上壳523之间的一绝缘头部525a、相反于该绝缘头部525a的一绝缘尾部525b,以及位于该绝缘头部525a与该绝缘尾部525b之间的一外螺纹部525c,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头部525a与该绝缘尾部525b以绝缘材料注塑包覆成型方式形成于该紧固件525。该上壳523具有使该绝缘头部525a显露的一开孔523a,该套管422具有用以与该紧固件525的外螺纹部525c配合锁接的一内螺纹孔422a、位于外侧且上窄下宽地具有锥度的一外环面422b、位于底部且宽度较大的一下凸缘422c,以及邻近于该下凸缘422c的多个卡齿422d。通过该外环面422b使该套管422易于由下方推入该第一导电环421内,且能与该第一导电环421的内壁面产生紧配合,且该下凸缘422c能够靠抵于该第一导电环421下方,该等卡齿422d则能干涉地卡入该第一导电环421的内壁面下方,以增加该套管422与该第一导电环421之间的固持作用力。该电力连接座42还具有套组于该套管422的上端开口且为绝缘材质的一绝缘保护环426,通过该绝缘头部525a、该绝缘尾部525b与该绝缘保护环426,能防止使用者在使该电力连接头52与该电力连接座42对接的过程中触电。且通过电力连接头52与电力连接座42之间所设的扣接结构、对位结构,以及紧固件525与套管422,使电力连接头52与电力连接座42能够快速且对位的对接。此外,该电极单元4还包括用以盖设于该电力连接座42的一护盖44,该护盖44具有用以盖于该电力连接座42的一盖体441,以及自该盖体441延伸形成且与电力连接头52的第二扣接结构528结构大致相同的一第二扣接结构442,该护盖44的该第二扣接结构442能扣接于该第一扣接结构425以使该护盖44盖设于该电力连接座42,借此以使电力连接座42未与电力连接头52对接时能被护盖44所盖设保护。另外,配合参阅图1与图12,在本第一
实施例中,每一电力连接条5还具有形成于该绝缘外层512的多个保护垫53,以及设于该等保护垫53以加强该导电条51固定的多个固定件54,每一固定件54具有套设于该等保护垫53的一束带部541,以及用以插设或夹置于一壳体的框架的一固定部542,通过该等固定件54能使电力连接条5的导电条51固定于适当位置,防止电力连接条5的导电条51勾到其他物体而遭受拉扯。
[0202]
回头参阅图1至图3,该承载盘1还形成有位于在该宽度方向d2的两侧边上的多个对位凸块18及多个扣接凸块19,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每一侧边设有两个对位凸块18,该等对位凸块18呈倒l形以分别对位至该电池组20的边缘,且位于两侧边的对位凸块18在该宽度方向d2上两两彼此错开。该上盖6盖设于该承载盘1上方,该上盖6形成有供该等对位凸块18对应穿伸的多个对位槽61、供该等扣接凸块19对应扣接的多个扣接孔62、分别对应于该等电力连接座42的两个连接座开孔63,以及对应于该电连接器7的连接器开孔64。通过在该宽度方向d2上彼此错开的该等对位凸块18与该等对位槽61的配合,能防止使用者以错误的方向将该上盖6盖设于该承载盘1上。
[0203]
参阅图13至图16,本发明提出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电池连接模块100’与该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模块100的差异在于,本第二实施例具有两个电池组,分别为彼此并排的一第一电池组202与一第二电池组203,该第一电池组202与该第二电池组203的电池201的数量各为18个。该等汇流件2大致沿该宽度方向d2分为四排,且其中两排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一电池组202,其中另两排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二电池组203,柔性电路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电连接该第一电池组202的其中两排汇流件2与电连接该第二电池组203的其中另两排汇流件2。该电池连接模块100’还包含组装于该承载盘1’的两个跨接式汇流件9,以及两个桥接段用保持件10。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9组装于该承载盘1’,每一跨接式汇流件9具有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一电池组202的一第一汇流段91、适用于电连接该第二电池组203的一第二汇流段9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汇流段91与该第二汇流段92的一桥接段93,该桥接段93缩减宽度地折叠为多层结构,以减少宽度利于安装且同时能够负载大电流,该桥接段93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为三层结构,但其亦可为其他层数的多层结构,不以此为限。此外,该第一汇流段91、该第二汇流段92与该桥接段93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为一体构造形成,通过一体构造的跨接式汇流件9,直接跨接两个电池组(第一电池组202与第二电池组203),省略了现有技术的为串接两个电池组(第一电池组202与第二电池组203)之间所构造的焊点或接线用的接点。该承载盘1’设有位于在该长度方向d1上其中一端的一容置部110,该容置部110具有位于不同高度的一第一阶部1101与一第二阶部1102,以分别支撑容置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9部分错开地上下叠置的桥接段93。该等桥接段用保持件10分别压抵于该等桥接段93的边缘处,每一桥接段用保持件10具有以直接压抵桥接段93的方式来保持对应的跨接式汇流件9的桥接段93于该承载盘1’的一保持端部101,以及适用于以例如焊接方式固定在邻近的其中一端板301的一固定端部102。该容置部110还设有穿设于该等桥接段93与该等桥接段用保持件10的保持端部101的三个保持柱1103,在组装该等跨接式汇流件9的桥接段93与该等桥接段用保持件10后,该等保持柱1103的末端能通过热熔方式形成扩大的头部(图未示),以借此固持该等跨接式汇流件9的桥接段93与该等桥接段用保持件10。此外,配合参阅图17至图18,在本第二实施例中,该两个跨接式汇流件9相叠置的桥接段93的表面覆设有绝缘层94,且该桥接段用保持件10的保持端部101的表面覆设有绝缘层103。如图中填黑加深的部
位所示的绝缘层94与绝缘层103举例来说材质可为塑胶或树脂,且可通过喷镀、涂布或包覆成型等方式形成。
[0204]
参阅图19至图20,该等收容槽17’形成于承载盘1’在该长度方向d1上相反于形成有该容置部110处的另一端,且沿该宽度方向d2排列。每一收容槽17’处设置有两个插置框173,毎一电极片41’形成有供对应插置框173穿过的开孔411,该等电极片用保持件43’的保持端部431对应插设于所述插置框173且直接叠置于对应的电极片41’的上表面。该电极片用保持件43’的保持端部431与该电极片41’互相叠置的部位的表面分别设有绝缘层412与绝缘层433。如图中填黑加深的部位所示的绝缘层412与绝缘层433举例来说材质可为塑胶或树脂,且可通过喷镀、涂布或包覆成型等方式形成,另外,绝缘层412与绝缘层433也可以为以套设方式组装的绝缘套,不以此为限。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每一收容槽17’还设置有扣住对应的电极片41’的扣勾174,以加强对电极片41’的固持力。
[0205]
参阅图21,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力连接条5’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连接条5不同的处在于,所述电力连接条5’的该绝缘头部525a、该绝缘尾部525b是以组装方式设于该紧固件525,但其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是采用包覆成型的方式所构造。该导电部511为实心铜材,该导电部511被该绝缘外层512包覆处的横截面呈圆形。
[0206]
参阅图22至图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41’与所述第一导电环421为组装形式,在此变化实施例中,毎一电极片41’形成有一设置孔413,对应的电力连接座42的第一导电环421对应穿设于该设置孔413。借此所述电极片41’能分别以正面或反面朝上(如图25)以与所述第一导电环421组装成两种形态以符合不同空间配置需求。
[0207]
参阅图26至图27,多个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与其电池组装设于一壳体内以构成的一种供电装置200,图中仅显示供电装置的壳体可能包括的一下座200a,通过电池连接模块100、100’与其电力连接条5、5’将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组串接,以使供电装置200能够提供符合需求的大电流。需说明的是,电池连接模块100、100’与电池组的排列与电力连接条5、5’的摆设方式仅为示例,其皆可依照需求做调整。此外,配合参阅图1,上述的端板301是电池收容壳30的两端,在一变化实施,端板301可以是单独的设置在电池组的二端,可以不是电池收容壳30的一部分;在另一变化,端板301可以是例如下座200a的隔板,例如下座200a可以设置多个隔板以构造成置放电池组的空间,位于电池组端部的隔板可以作用为本公开所述的端板。
[0208]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池连接模块100通过一体构造的跨接式汇流件9,直接跨接两个电池组(第一电池组202与第二电池组203),省略了现有技术的为串接两个电池组(第一电池组202与第二电池组203)之间所构造的焊点或接线用的接点。桥接段93在宽度方向d2上缩减宽度地折叠为多层结构,以减少宽度利于安装且同时能够负载大电流。此外,通过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3的电路迹线的温度传感器33直接固定在柔性电路板3的延伸臂32上且直接对应置于汇流件2的凹部231内,以使组装简单容易且温度感测更为直接。另外,通过电极片用保持件43、43’为电极片41、41’提供更大的受力强度(扭力或其他方向的力),以避免电极片41、41’位移或震动。再者,通过电力连接头52与电力连接座42之间所设的扣接结构、对位结构,以及紧固件525与套管422,使电力连接头52与电力连接座42能够快速且对位的对接。再者,电极片41、41’搭接在为相异金属材质的汇流件2上,借此提高各部件的焊接性能、增加导电性及降低热堆积。
[0209]
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