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20:2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塔除雾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2.除雾器是湿法脱硫塔的主要构件之一,位于脱硫塔的上部,主要用于除去洗涤后烟气携带的液滴及粉尘。除雾器的效率高低及压降大小直接影响脱硫的效果,而目前市场上的传统除雾器存在冲洗水量大,容易堵塞、坍塌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除雾效果,造成严重的“石膏雨”现象,而且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给脱硫系统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停运。同时,由于除雾器冲洗水量大,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水平衡,造成脱硫系统的废水量增大,给使用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支架、除雾器筒以连接螺栓,所述除雾器支架水平焊接在脱硫塔内,所述除雾器支架上开设若干安装孔,所述除雾器支架开设的若干个安装孔内均设有所述除雾器筒,且所述除雾器筒通过支撑环安装在所述除雾器支架的安装孔内,所述支撑环用于对所述除雾器筒的支撑,所述除雾器筒上开设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连接螺栓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除雾器筒均通过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除雾器支架连接。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雾器筒的直径为mm,所述除雾器筒的高度为mm。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雾器筒内部的上端设有上部旋流组,所述除雾器筒内部的下端设有底部旋流组,所述上部旋流组与所述底部旋流组之间的间距为mm。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旋流组与所述底部旋流组的结构一致。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旋流组由两个螺旋叶片及螺旋中轴组成,两个所述螺旋叶片对称焊接于所述螺旋中轴上,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除雾器筒内部的除雾器筒体接触。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环为正六边形结构,且所述支撑环距离所述除雾器筒的顶部为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该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中,利用上部旋流组和底部旋流组的双重配合,能够进行二次除雾,除雾效果更好,有效解决了“石膏雨”现象的产生;其次两个旋流组的螺旋叶片间隙比传统除雾器间隙大,阻力更小,不易堵塞,运行更可靠。
12.2、该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中,利用两组旋流组的配合,使湿烟气中的雾滴与除雾器筒体进行碰撞,从而时捕获聚集的水滴通过除雾器筒体及螺旋叶片自流而下,起到清洁作用,同时防止堵塞,其次,整体装置结构更为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更高,日常运行更为稳定,维护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雾器筒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环结构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环结构侧视图。
17.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8.1、除雾器支架;2、除雾器筒;21、螺栓孔;22、支撑环;23、除雾器筒体;24、底部旋流组;25、上部旋流组;3、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支架1、除雾器筒2以连接螺栓3,除雾器支架1水平焊接在脱硫塔内,为了提高除雾器筒2的稳定性,除雾器支架1上开设若干安装孔,除雾器支架1开设的若干个安装孔内均设有除雾器筒2,且除雾器筒2通过支撑环22安装在除雾器支架1的安装孔内,支撑环22用于对除雾器筒2的支撑,除雾器筒2上开设螺栓孔21,螺栓孔21与连接螺栓3螺纹连接,支撑环22与除雾器筒2均通过连接螺栓3与除雾器支架1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将除雾器筒2放置在除雾器支架1的安装孔内后,利用支撑环22与连接螺栓3将除雾器筒2进行固定,可利用除雾器筒2对湿烟气进行除雾。
23.为了使除雾筒2的除雾效果更好,除雾器筒2的直径为450mm,除雾器筒2的高度为1500mm,将除雾器筒2设置为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筒2,且除雾器筒2直径450mm,高度1500mm可更好的进行除雾,其中除雾器筒2优先选择材质为增强聚丙烯。
24.其中,除雾器筒2内部的上端设有上部旋流组25,除雾器筒2内部的下端设有底部旋流组24,上部旋流组25与底部旋流组24之间的间距为800mm,除雾器筒2内含有上部旋流组25与底部旋流组24,两个旋流组上下对称设置,可对烟气进行二次除雾,大大提高了烟气的除雾效果,两个旋流组间距为800mm,其中底部旋流组24布置于除雾器筒2的底部,在保证
除雾效果的同时,降低除雾器筒的整体高度,既节省了成本又便于安装。
25.进一步的,上部旋流组25与底部旋流组24的结构一致,两个旋流组的结构一致,使整体运行简单,且便于维修与更换。
26.再进一步的,上部旋流组25由两个螺旋叶片及螺旋中轴组成,两个螺旋叶片对称焊接于螺旋中轴上,螺旋叶片与除雾器筒2内部的除雾器筒体23接触,螺旋叶片旋转使烟气流速得到了提升,结合螺旋叶片的转动产生强烈的离心力,使湿烟气中的雾滴与除雾器筒2的内壁进行碰撞,被除雾器筒2内壁上的水膜捕获、聚集,从而达到烟气除雾的目的。
27.为了起到密封烟气的作用,支撑环22为正六边形结构,且支撑环22距离除雾器筒2的顶部为500mm,利用正六边形的支撑环22安装在除雾器筒2的上部,与除雾器筒2顶部距离500mm,一方面对单个除雾器筒体23进行支撑,还能起到密封烟气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使烟气从除雾器筒内部通过。
28.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在具体使用时,将除雾器支架1水平焊接于脱硫塔塔壁上,再将除雾器筒2放置在除雾器支架1的安装孔内后,利用连接螺栓3与螺栓孔21将除雾器筒2进行固定,使除雾器筒2、支撑环22、除雾器支架1形成一个整体,当烟气进入单筒双组旋流式除雾器筒2时,利用底部旋流组24的强烈旋转,从而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将湿烟气吸入除雾器筒体23内,湿烟气中的雾滴与除雾器筒体23的内壁进行碰撞,被除雾器筒体23内壁上的水膜捕获、聚集,从而达到烟气除雾的目的,上部旋流组25的转动,使烟气继续上升,对烟气进行了二次除雾,从而大大提高了烟气的除雾效果,而捕获聚集的水滴通过除雾器筒体23内壁、底部旋流组24及上部旋流组25自流而下,又起到了自清洁的作用。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