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焚烧酸性气体过滤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4:31: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酸性气体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酸性气体过滤机构。


背景技术:

2.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酸气体,这样需要用到过滤机构进行过滤操作。
3.而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含酸气体灌入到过滤箱内部,并且利用过滤溶液进行充分反应溶和,再利用搅拌机构可以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可以对气体进行除酸操作,这样会存在以下缺点;
4.搅拌机构需要外部进行供电,并且后期还需要对搅拌机构进行维保操作,这样大幅度增加了过滤成本,节能环保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酸性气体过滤机构,通过设置混合机构,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断性交替搅拌,无需外部搅拌机构,也无需用到电能,并且实现多个点位分散填充酸性气体,过滤效果更好同时成本更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酸性气体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安装有连接管,且在连接管一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门,所述连接管底端外部套设有混合机构;
7.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管靠近底端外部的第一密封轴环,且连接管底端连通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外壁呈环形等距分布有四个侧喷支管,每个侧喷支管外壁均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喷射管,所述侧喷支管下方安装有分流管,且分流管外壁呈环形等距分布有多个外部直流管,且在每个外部直流管外壁一侧均连接有多个对接喷管,所述分流管底端连接有分流注入管,且分流注入管外部套设有第二密封轴环,所述分流注入管一端连接有第二电动控制阀门。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密封轴环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底端与对接管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轴环与分流注入管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分流注入管与分流管之间相连通。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动控制阀门一端安装有分流联动管,且在分流联动管外壁连接有对接螺纹管,所述过滤箱下方嵌入安装有排液阀管,且过滤箱顶端嵌入安装有注流管。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流管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气管,且在第一出气管
一端外部套设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内壁连接有干燥框,且干燥框内部安装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框两侧均安装有电加热板,所述干燥箱顶端安装有两个第三电动控制阀门,所述干燥箱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出气管,且第二出气管与干燥箱之间相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设置混合机构,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门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门,每个侧喷支管再通过等多个喷射管进行喷射操作,对接管带动第一密封轴环在连接管外部进行逆时针转动,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门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门,每个分流的外部直流管可以注入到多个对接喷管内部,第二密封轴环在分流注入管外部进行顺时针转动,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断性交替搅拌,无需外部搅拌机构,也无需用到电能,并且实现多个点位分散填充酸性气体,过滤效果更好同时成本更低;
13.2、过滤的气体顺着第一出气管进入到干燥箱内,干燥框内部的干燥板进行干燥,当干燥剂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可以通电使电加热板开始加热,对干燥板进行加热,加热的水蒸气开始顺着干燥箱开始上升到第三电动控制阀门内,打开第三电动控制阀门,将水蒸气进行上排,不仅可以对酸性气体进行干燥,而且可以对干燥板进行干燥,可以循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与对接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为:1、过滤箱;2、连接管;3、第一电动控制阀门;4、第一密封轴环;5、对接管;6、侧喷支管;7、喷射管;8、分流管;9、外部直流管;10、对接喷管;11、第二密封轴环;12、分流注入管;13、第二电动控制阀门;14、分流联动管;15、对接螺纹管;16、排液阀管;17、注流管;18、第一出气管;19、干燥箱;20、电加热板;21、干燥框;22、干燥板;23、第二出气管;24、第三电动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垃圾焚烧酸性气体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内部安装有连接管2,且在连接管2一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连接管2底端外部套设有混合机构;
21.混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管2靠近底端外部的第一密封轴环4,且连接管2底端连通有对接管5,对接管5外壁呈环形等距分布有四个侧喷支管6,每个侧喷支管6外壁均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喷射管7,侧喷支管6下方安装有分流管8,且分流管8外壁呈环形等距分布有多个外部直流管9,且在每个外部直流管9外壁一侧均连接有多个对接喷管10,分流
管8底端连接有分流注入管12,且分流注入管12外部套设有第二密封轴环11,分流注入管12一端连接有第二电动控制阀门13。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连接管2与第一密封轴环4之间活动连接,连接管2底端与对接管5之间相连通,以便第一密封轴环4可以在连接管2外部进行转动,第二密封轴环11与分流注入管12之间活动连接,分流注入管12与分流管8之间相连通,以便第二密封轴环11可以在分流注入管12外部进行转动,同时起到一定密封的作用,且分流注入管12内部的酸性气体可以进入到分流管8内部。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一端安装有分流联动管14,且在分流联动管14外壁连接有对接螺纹管15,以便可以将对接螺纹管15对接在燃烧炉体内部,并且燃烧的酸性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对接螺纹管15内部,再进入到分流联动管14内,然后分流到第二电动控制阀门13以及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内,过滤箱1下方嵌入安装有排液阀管16,且过滤箱1顶端嵌入安装有注流管17,以便将过滤溶液注入到注流管17内部,顺着注流管17进入到过滤箱1内部,这样方便盛满过滤箱1内部,并且后期需要排出使用后的过滤溶液时,可以打开排液阀管16即可进行下排操作。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4所示,注流管17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气管18,且在第一出气管18一端外部套设有干燥箱19,干燥箱19内壁连接有干燥框21,且干燥框21内部安装有干燥板22,干燥框21两侧均安装有电加热板20,干燥箱19顶端安装有两个第三电动控制阀门24,以便当过滤后的酸性气体,会进入到第一出气管18内,顺着第一出气管18进入到干燥箱19内,再通过干燥框21内部的干燥板22进行干燥,从而干燥后的气体可以顺着第二出气管23进行排出,并且当干燥剂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可以通电使电加热板20开始加热,这样可以对干燥板22进行加热,加热的水蒸气开始顺着干燥箱19开始上升到第三电动控制阀门24内,并且打开第三电动控制阀门24,将水蒸气进行上排,达到排出的作用,这样又可以继续使用干燥板22进行干燥操作。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4所示,干燥箱19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出气管23,且第二出气管23与干燥箱19之间相连通,以便干燥箱19内部的气体开始进入到第二出气管23内部,再通过第二出气管23外排出去。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以将过滤溶液灌满过滤箱1内部可以打开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关闭第二电动控制阀门13,从而酸性气体进入到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内,顺着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进入到连接管2内,再通过连接管2灌入带对接管5内,并且顺着对接管5分流到四个侧喷支管6内,且每个侧喷支管6再通过等多个喷射管7进行喷射操作,这样使对接管5带动第一密封轴环4在连接管2外部进行逆时针转动,即可使酸性气体均匀分布到过滤溶液的各个点位处,并且可以实现逆时针转动搅拌,达到搅拌的效果,隔一段时间后可以关闭第一电动控制阀门3打开第二电动控制阀门13,从而酸性气体进入到分流注入管12内,顺着分流注入管12进入到分流管8内部,然后通过四个外部直流管9进行分流,且每个分流的外部直流管9可以注入到多个对接喷管10内部,这样可以使第二密封轴环11在分流注入管12外部进行顺时针转动,并且可以分散到过滤溶液的各个点位,这样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断性交替搅拌,无需外部搅拌机构,也无需用到电能,并且实现多个点位分散填充酸性气体,这样过滤效果更好,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间断性交替搅拌,无需外部搅拌机构,也无需用到电能,并且实现多个点位分散填充酸性气体。
2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8.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9.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