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20:5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悬挂车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逐渐增加,“基建狂魔”的美誉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国产车辆伴随着承接的国际工程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内的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所不同,一些国家的道路状况十分糟糕,导致了传统结构的车辆在这样的路况上行驶十分困难,而运输重要工程设备的货运车辆更是由于自身结构重量较大,几乎寸步难行。
3.目前,用以运载重物的拖挂车辆的结构通常为钢板弹簧硬轴。在使用中发现,这种结构对于崎岖的复杂地形,适应性较差,经常会由于车辆底部的硬轴中间被障碍物阻挡而导致的无法通过甚至车辆受损。对此,中国专利cn201619415u公开了一种用于中置轴式汽车拖车的独立车轴悬挂车架,包括车架主体、车轴、轮彀、悬挂支架、避震筒、避震弹簧,所述的车轴的一端安装轮彀,车轴的另一端与悬挂支架连接,车轴中部与避震筒连接,避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悬挂支架和车架主体连接,悬挂支架和避震筒分别与车架主体连接。该申请的车轴悬挂机构具有减震性及可靠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但是,其采用独立悬挂的拖车进行测试,虽然通过性有所改善,但是负载承重能力大打折扣,车轮行程较短,并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托运。
4.因此,结合崎岖地形的适应性需求和世界先进经验,开发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具有较小的结构重量和较高的承载能力的悬挂结构,同时还保证了较大的离地间隙和较强的地形适应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护保养需求,显然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通过非对称的第一连杆保证不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保证在加入大负载后,车轮能够正确接地。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包括结构本体、连接在所述结构本体上的减振器、连接在所述结构本体上的弹簧;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上的车轮支撑机构,所述车轮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杆和与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夹角。
7.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2个纵梁、若干个抗扭加强横梁。
8.优选地,2个所述纵梁平行,且长度相等;若干个所述抗扭加强横梁平行,且所述抗扭加强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2个所述第二连杆平行。
9.优选地,所述抗扭加强横梁贯穿2个所述纵梁。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均为2个,2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纵梁连接;2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11.优选地,与一个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另一个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杆连接。
12.上文中,所述2个纵梁包括纵梁a和纵梁b,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连杆a和第一连杆b,
第二连杆包括第二连杆a和第二连杆b;所述第一连杆a的一端与纵梁a连接,第二连杆b的一端与纵梁b连接,所述第一连杆a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b的一端与纵梁b连接,第二连杆a的一端与纵梁a连接,所述第一连杆b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a的另一端连接。
13.优选地,2个所述第一连杆非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上;具体地,2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的连线与纵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14.优选地,2个所述第一连杆前后设置,具体地,1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在另1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的前方。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
16.优选地,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抗扭加强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18.优选地,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为1
°
~89
°

19.优选地,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为5
°
~60
°
;更优选地为10
°
~45
°
;更优选地为12
°
~30
°

20.上文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设有夹角的目的在于保证其不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在安装车轮后,左右轮略成v型,可以保证在加入大负载后,车轮能够正确接地,同时,左右多角度立体截面均呈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也保证了负载下车轮不会成八字下趴,提升性能。
21.优选地,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连接在抗扭加强横梁上。
22.上文中,所述纵梁用于构成底盘的结构基础;所述抗扭加强横梁用于加强纵梁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连杆用于保证左右轮在一条轴线上,避免其出现过大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一连杆为非对称斜向连杆及随动半轴总成,其用于向单侧车轮提供结构性支撑;所述减震器为所述基础阻尼元件,提供不同载荷下的缓冲阻尼;所述弹簧为基础弹性元件,提供预载、负载能力和回复力;所述加强结构是根据整车长度的需要增设的,可用于拖曳,用于增加抗扭和延展纵梁。
2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非对称的第一连杆,并与第二连杆进行配合,能够保证不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时,左右半轴并非水平状态而是略向下呈一定角度,能够在安装车轮时使得左右轮成v型;在加入大负载后,能够保证车轮正确接地;同时,左右多角度立体截面均呈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也保证了负载下车轮不会成八字下趴;提升了拖车的承载能力;
25.2.本发明的底盘由若干纵梁和若干抗扭加强横梁组成,整体强度较高;
26.3.本发明结构简单,悬架坚固且负载能力强,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和潜在的恶劣环境,可以让拖车的车轮与被拖挂车辆相匹配,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一些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结构本体;2、减振器;3、弹簧;4、底盘;5、第一连杆;51、第一连杆a;52、第一连杆b;6、第二连杆;61、第二连杆a;62、第二连杆b;7、纵梁;71、纵梁a;72、纵梁b;8、抗扭加强横梁;9、连接器;10、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非驱动轴的车架悬挂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连接在所述结构本体上的减振器2、连接在所述结构本体上的弹簧3;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底盘4、连接在底盘上的车轮支撑机构,所述车轮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杆5和与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夹角。
34.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包括2个纵梁7、若干个抗扭加强横梁8。
35.进一步的,2个所述纵梁平行,且长度相等;若干个所述抗扭加强横梁平行,且所述抗扭加强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2个所述第二连杆平行。
36.进一步的,所述抗扭加强横梁贯穿2个所述纵梁。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均为2个,2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纵梁连接;2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2个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38.进一步的,与一个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另一个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杆连接。
39.上文中,所述2个纵梁包括纵梁a71和纵梁b72,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连杆a51和第一连杆b52,第二连杆包括第二连杆a61和第二连杆b62;所述第一连杆a的一端与纵梁a连接,第二连杆b的一端与纵梁b连接,所述第一连杆a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b的一端与纵梁b连接,第二连杆a的一端与纵梁a连接,所述第一连杆b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a的另一端连接。
40.进一步的,2个所述第一连杆非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上;具体地,2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的连线与纵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41.进一步的,2个所述第一连杆前后设置,具体地,1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在另1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的前方。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器9,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
43.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抗扭加强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4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
接。
45.进一步的,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为1
°
~89
°

46.进一步的,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为5
°
~60
°
;更进一步的为10
°
~45
°
;更进一步的为12
°
~30
°

47.上文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之间设有夹角的目的在于保证其不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在安装车轮后,左右轮略成v型,可以保证在加入大负载后,车轮能够正确接地,同时,左右多角度立体截面均呈三角形的悬挂结构也保证了负载下车轮不会成八字下趴,提升性能。
48.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结构10,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连接在抗扭加强横梁上。
49.上文中,所述纵梁用于构成底盘的结构基础;所述抗扭加强横梁用于加强纵梁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连杆用于保证左右轮在一条轴线上,避免其出现过大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一连杆为非对称斜向连杆及随动半轴总成,其用于向单侧车轮提供结构性支撑;所述减震器为所述基础阻尼元件,提供不同载荷下的缓冲阻尼;所述弹簧为基础弹性元件,提供预载、负载能力和回复力;所述加强结构是根据整车长度的需要增设的,可用于拖曳,用于增加抗扭和延展纵梁。
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