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8:4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密封条。


背景技术:

2.机床钣金-钢板防护罩使用时,需要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和防撞能力,为此现有的方式是利用密封条对其进行密封,利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撞击缓冲部,以保证上述设备的平稳工作,但是密封条和防撞缓冲部为分体配合使用的,在安装时,不可避免存在安装不严谨,分体配合不到位等问题,易造成密封或防撞部分磨损过快、易脱落、更换频率过高等问题;另外,密封条和防撞缓冲部为两个部分,导致后期更换工作量加大,停机更换时效延长,终端机器的生产效率因时效原因被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加工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的两侧均设有过渡面和槽口,且所述第二受力部上还设有受力点;其中:所述受力点位于两个所述的过渡面之间;所述槽口向所述第二受力部的内部凹陷。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受力点的数量为两个。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的受力点之间设有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两侧的最高点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受力点重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渡面为圆弧状,并沿着所述第二受力部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渡面的一端通过设有的斜面与所述受力点连接,且所述过渡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槽口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受力部的内部设有空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受力部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其中,所述第一受力部的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受力部等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本体的一端还设有刮舌,且所述刮舌位于所述第二受力部的下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受力部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槽口相通的插槽,并通过插槽引导型材连接在所述本体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本体采用聚氨酯或者丁晴橡胶制成。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在本体上设置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故而使得本体与型材安装以后,第一受力部可以缓冲型材来自侧面的冲击,降低冲击引起型材的震动;
15.2.由于第二受力部利用受力点和过渡面与型材接触,使得第二受力部在托举型材
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型材的震动,另外在对型材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液体、杂物进入型材内部,以提升对型材的密封能力;
16.3.由于第一受力部与第二受力部为一体结构,提升装配效率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装配误差,故而可以解决密封部分或防撞部分磨损过快、易脱落、更换频率过高等问题,另外还可以减少拆装时间,进而提升使用机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型材连接以后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本体;2、第一受力部;3、第二受力部;4、过渡面;5、受力点;6、槽口;7、圆弧面;8、斜面;9、空腔;10、刮舌;11、插槽;12、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正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密封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加工有第一受力部2和第二受力部3;由于设置两个受力部,且第一受力部2位于第二受力部3的一侧,因此当第二受力部3位于外侧时,可以缓冲来自外侧的冲击力,进而降低冲击力对安装在第二受力部3上型材12的影响,故而使得第二受力部3与型材12之间可以稳定的工作;另外,由于第一受力部2承受外部的冲击,故而又可以降低型材12与第二受力部3之间出现间隙的问题,进而又能够提升该设备的密封性。
2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由于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两侧均设有过渡面4和槽口6,且所述第二受力部3上还设有受力点5;其中:所述受力点5位于两个所述的过渡面4之间;所述槽口6向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内部凹陷。
23.综上所述,由于第二受力部3利用受力点5与型材12接触,使得第二受力部3在托举型材12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型材12的震动;同时第二受力部3利用过渡面4抵触在型材12的内侧面上,且第二受力部3还通过槽口6与型材12的侧面相抵触,故而使得第二受力部3在对型材12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液体、杂物进入型材12内部,以提升对该密封条的密封能力。
24.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一套模具既可,故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且相对于现有密封条与防撞击缓冲部为分体结构而言,该本体1防撞击缓冲部不需要单独做工艺卡槽,进而又能够降低生产产品时的工时时效以及还能够降低分体结构对空间的占用。
2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由于所述受力点5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增加受力点5的数量,故而型材12与第二受力部3之间的接触稳定,进一步的避免型材12在第二受力部3上出现晃动的问题,为此,又使得型材12的稳定得到提升。
26.进一步的,由于两个所述的受力点5之间设有圆弧面7,且所述圆弧面7两侧的最高点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受力点5重合,当圆弧面7在受压时既能够相适应的变形,便于型材12的装配;当外部压力消失时又可以回弹,使得槽口6、过渡面4以及受力点5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涨紧在型材12的内部,故而使得该密封条在对型材12进行支撑的同时又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该密封条对型材12的密封能力。
27.由于所述过渡面4为圆弧状,并沿着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因此可以利用过渡面4向外凸出的形式,增加密封条与型材12的接触面积,同时圆弧状的过渡面4又能够更好的缓冲来自型材12的压力,有基于此,在提升该密封条对型材12密封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的增强第二受力部3对型材12的托举能力以及利用其圆弧状缓冲震动。
28.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第二受力部3对型材12的支撑能力,所述过渡面4的一端通过设有的斜面8与所述受力点5连接,且所述过渡面4的另一端与所述槽口6连接,由于斜面8的设置,使得第二受力部3只能通过受力点5与型材12接触,同时斜面8由过渡面4的一端向受力点5处斜向上的倾斜,故而使得受力点5、圆弧面7在外力消失时更容易回弹。
29.由于所述第一受力部2的内部设有空腔9。由于空腔9的设置,使得第一受力部2具有抗冲击的能力,即,当第一受力部2受到冲击时空腔9发生相适应的变形,待冲击消失时空腔9复原,在此过程中,实现抗冲击的能力。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横截面为矩形,因此使得第一受力部2的侧面与型材12紧密贴合,同时由于所述空腔9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受力部2的所述空腔9与所述第一受力部2等长,因此使得整个第一受力部2均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
3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由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还设有刮舌10,且所述刮舌10位于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下方,产品配合中,型材12将刮舌10部位下压受力,刮舌10受作用力向外延伸、向下挤压,以填充存在的缝隙,实现密封效果。
32.由于所述第二受力部3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槽口6相通的插槽11,并通过插槽11引导型材12连接在所述本体1上,因此使得型材12与第二受力部3连接以后,型材12的一侧能够与第一受力部2的侧面贴合,同时也便于型材12与本体1的装配。
3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由于所述本体1采用聚氨酯或者丁晴橡胶制成。因此能够使得产品成型效果好、延伸效果好、耐高温效果好、耐油耐水性能好、耐氧化抗老化效果好;从而增加产品使用寿命,减少密封条更换频率以实现节省成本,节省时间及资源的目的。
34.另外,型材12采用带钢/热轧连续轧制成型,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使用环境,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例如对焊、点焊、铆焊、氩弧焊、铆钉铆接等,实现型材12的组装和连接,有效避免连接方式单一的问题;
35.有基于此,型材12在使用过程中及后期维护的过程中不受环境及场地等因素限制,故而简化更换程序以及更换效率低下等问题。
36.另外,型材12与本体1的安装方式如下:s1:带钢/热轧连续轧制成型型材12,放置于需密封夹缝前沿交合处,例如:机床钣金-钢板防护罩使用时,放置于每层钣金夹缝处,与防护罩每层交合需密封处对齐;
37.s2:型材12采用大力钳隔段固定或手动固定;例如,将相邻的钣金层进行固定;
38.s3:采用对焊、点焊、铆焊、氩弧焊、铆钉铆接等工艺方式完成型材12与钣金配合件之间的固定,例如型材12固定到钣金待密封部分的外檐处;
39.s4:密封条倾斜适当角度,以便于将密封条安装到型材12内为准,对密封条一端进行位置固定;
40.s5:促使第一受力部2向上弯曲,同时促使第二受力部3向下弯曲,把槽口6压入型材12内,完成本体1和型材12的组装;
41.s6:或者手部手指直接按压第二受力部3,通过对第二受力部3的下压,将本体1嵌入带钢/热轧连续轧制成型的型材12内,完成二者的组装。
4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