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2-09-03 20:4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抗坏血酸和聚乙烯醇,所述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抗坏血酸和聚乙烯醇按质量比计为(0.001-0.005):(0.0001-0.0005):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由白玉兰叶粉末与有机溶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玉兰叶粉末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30m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溶液、无水乙醇或甲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纳米碳点的紫外吸收波长和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380~420和380~410nm,发射峰波长范围为600~700nm。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合成步骤:将白玉兰叶粉末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转移到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00-200℃反应器中恒温加热3-8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将所得的反应物离心,所得的上层清液使用滤膜过滤,所得滤液通过硅胶柱层析提纯,对提纯后的滤液采用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洗脱剂进行动态洗脱,收集深绿色溶液,减压蒸发,即得到深绿色的胶体产物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2)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胶体物溶解步骤:将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胶体物加入到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比例混合溶液中,超声至胶体物溶解,得到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醇溶液;(3)抗坏血酸溶解步骤:将抗坏血酸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至固体溶解,得到抗坏血酸溶液;(4)聚乙烯醇溶解步骤: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反应器中恒温加热至固体融化,将溶液加热蒸发水分,至整体溶液呈粘稠状,得到聚乙烯醇溶液;(5)复合步骤:将抗坏血酸溶液和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醇溶液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持续搅拌,恒温反应5分钟,使抗坏血酸溶液和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醇溶液均匀分散在聚乙烯醇溶液中,脱去气泡后,得到均一的复合溶液,所述复合溶液中的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抗坏血酸和聚乙烯醇质量比为(0.001-0.005):(0.0001-0.0005):0.5;(6)固化成膜步骤:将所述复合溶液流延成膜,风干固化成型,得到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胶体物溶解步骤中,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胶体物、乙醇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4mg:1~5ml:0~4ml。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坏血酸溶解步骤中,所述抗坏血酸与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10mg:5ml。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洗脱剂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3:1~1:1。10.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用于作物种植或作物育苗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功能性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包括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抗坏血酸和聚乙烯醇,所述近红外纳米荧光碳点、抗坏血酸和聚乙烯醇按质量比计为(0.001-0.005):(0.0001-0.0005):0.5。本发明近红外纳米碳点转光膜的制备不添加任何有毒或昂贵的改性剂,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稳定、合成工艺简单、光能利用率高的特点,能够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和黄绿光转换为植物能够高效利用的红光,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怡 冼佳灵 林琪 陈艺梅 潘红华 仇传斌 杜方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2/9/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