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辅助手柄构件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8: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辅助手柄构件及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手柄构件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2.开槽类的电动工具主要应用于装修、建筑等行业,其用于对墙壁、地面等表面进行加工开槽,以安置电线或者水管等。该类电动工具作业期间,操作者通过抓握后端的握持部来进行作业,然而,由于开槽机的机体较重,仅用一只手来操作开槽机,用户使用非常不便。
3.针对上述结构的改良可参阅于2015年04月21日公告的美国发明专利第us9009982b1号,揭露了一种切割工具,其包括可拆卸的辅助手柄及设置于外壳的工作端处的螺纹手柄孔,辅助手柄附接在螺纹手柄孔内,以在使用过程中给操作者一个辅助抓握。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辅助手柄提供额外的握持,以提高稳定性,便于平衡和控制切割工具,但是将辅助手柄拧入螺纹手柄孔内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安装和拆卸不便捷;同时辅助手柄只能固定设置在一个角度尚,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
4.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辅助手柄构件及电动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调节且操作舒适的辅助手柄构件及具有该辅助手柄构件的电动工具。
6.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手柄构件,连接至电动工具,所述辅助手柄构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手柄部及连接于所述手柄部的轴向一端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辅助手柄构件连接至所述电动工具;所述辅助手柄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电动工具之间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所述调节部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调节部件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以使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至所述电动工具;所述调节部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调节部件脱离所述固定部件,且保持所述解锁状态,以使所述固定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自由转动。
7.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部件具有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件内的按钮及偏压所述按钮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按钮,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外壁。
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固定部件具有沿轴向延伸且呈圆筒状的连接套及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套轴向两端的卡脚与支撑壁,所述卡脚自所述连接套的外周向外凸伸且插接至所述电动工具内,所述支撑壁自所述连接套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按钮收容于所述连接套内且经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支撑壁。
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按钮具有凸伸出所述固定部件的按压部、自所述按压部轴向延伸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的内壁凹陷的凹部,所述调节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电动工具的支柱及安装于所述支柱内的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凹部形状锁合。
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支柱设有自端面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调节部件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锁钮、安装于所述支柱内的第二滚动体及位于所述锁钮和所述支柱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锁钮的内壁面,所述锁钮具有自外周向内凹陷的过渡槽,所述第二滚动体收容于所述过渡槽内。
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部件具有收容于所述支柱内的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第二滚动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支柱设有贯穿侧壁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通孔,所述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滚动体均收容于所述通孔内。
12.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部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滚动体脱离所述凹部且抵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滚动体脱离所述过渡槽且抵接于所述锁钮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一压紧状态。
13.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部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滚动体径向锁止于所述凹部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二压紧状态,所述第二压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压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
14.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部件自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至第三压紧状态,再回弹至所述第一压紧状态,所述第三压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压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所述第二滚动体被按压至所述过渡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被压缩以具有回弹力,所述第一滚动体经由所述第三压紧状态下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脱离所述凹部,所述第二滚动体经由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回弹力脱离所述过渡槽。
15.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按钮具有自所述按压部的外周向外凸伸的卡翼,所述固定部件具有自所述支撑壁的内部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翼与所述卡槽形状锁合。
16.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护罩组件及连接于所述护罩组件的辅助手柄构件;所述辅助手柄构件包括手柄部、连接于所述手柄部的固定部件及位于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护罩组件之间的调节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调节部件将辅助手柄构件锁定至所述护罩组件,所述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被按压时,所述固定部件相对于所述护罩组件转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按压所述调节部件即可便捷地控制所述固定部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或所述解锁状态,以便于操作者切换所述辅助手柄构件的角度,操作更为简单。同时,所述调节部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滚动体锁止于所述凹部内,可使得所述调节部件保持所述解锁状态,无需操作者长时间按压,操作者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去除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22.图4是图3所示切割装置中调节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所示调节组件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3所示切割装置中锁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4所示调节组件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4所示调节组件中内套筒和外套筒的连接示意图;
27.图9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中辅助手柄构件的拆解图;
28.图10是图9所示辅助手柄构件中按钮与第二固定部接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图9所示调节部件处于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30.图12是图9所示调节部件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31.图13是图9所示调节部件处于切换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32.电动工具
ꢀꢀꢀꢀꢀꢀꢀꢀꢀꢀꢀꢀꢀꢀꢀꢀ
100
ꢀꢀꢀꢀꢀꢀꢀꢀ
机壳
ꢀꢀꢀꢀꢀꢀꢀꢀꢀꢀꢀꢀꢀꢀꢀꢀꢀꢀꢀꢀ133.主体机壳
ꢀꢀꢀꢀꢀꢀꢀꢀꢀꢀꢀꢀꢀꢀꢀꢀ
11
ꢀꢀꢀꢀꢀꢀꢀꢀꢀ
握持部
ꢀꢀꢀꢀꢀꢀꢀꢀꢀꢀꢀꢀꢀꢀꢀꢀꢀꢀ
12
34.头壳
ꢀꢀꢀꢀꢀꢀꢀꢀꢀꢀꢀꢀꢀꢀꢀꢀꢀꢀꢀꢀ
13
ꢀꢀꢀꢀꢀꢀꢀꢀꢀ
头壳盖
ꢀꢀꢀꢀꢀꢀꢀꢀꢀꢀꢀꢀꢀꢀꢀꢀꢀꢀ
14
35.进风口
ꢀꢀꢀꢀꢀꢀꢀꢀꢀꢀꢀꢀꢀꢀꢀꢀꢀꢀ
15
ꢀꢀꢀꢀꢀꢀꢀꢀꢀ
出风口
ꢀꢀꢀꢀꢀꢀꢀꢀꢀꢀꢀꢀꢀꢀꢀꢀꢀꢀ
16
36.电机组件
ꢀꢀꢀꢀꢀꢀꢀꢀꢀꢀꢀꢀꢀꢀꢀꢀ2ꢀꢀꢀꢀꢀꢀꢀꢀꢀꢀ
转轴
ꢀꢀꢀꢀꢀꢀꢀꢀꢀꢀꢀꢀꢀꢀꢀꢀꢀꢀꢀꢀ
21
37.减速机构
ꢀꢀꢀꢀꢀꢀꢀꢀꢀꢀꢀꢀꢀꢀꢀꢀ3ꢀꢀꢀꢀꢀꢀꢀꢀꢀꢀ
输出轴
ꢀꢀꢀꢀꢀꢀꢀꢀꢀꢀꢀꢀꢀꢀꢀꢀꢀꢀ438.调节组件
ꢀꢀꢀꢀꢀꢀꢀꢀꢀꢀꢀꢀꢀꢀꢀꢀ5ꢀꢀꢀꢀꢀꢀꢀꢀꢀꢀ
内压板
ꢀꢀꢀꢀꢀꢀꢀꢀꢀꢀꢀꢀꢀꢀꢀꢀꢀꢀ
51
39.基部
ꢀꢀꢀꢀꢀꢀꢀꢀꢀꢀꢀꢀꢀꢀꢀꢀꢀꢀꢀꢀ
511
ꢀꢀꢀꢀꢀꢀꢀꢀ
第一安装部
ꢀꢀꢀꢀꢀꢀꢀꢀꢀꢀꢀꢀꢀꢀ
512
40.第二安装部
ꢀꢀꢀꢀꢀꢀꢀꢀꢀꢀꢀꢀꢀꢀ
513
ꢀꢀꢀꢀꢀꢀꢀꢀ
外压板
ꢀꢀꢀꢀꢀꢀꢀꢀꢀꢀꢀꢀꢀꢀꢀꢀꢀꢀ
52
41.锁紧部
ꢀꢀꢀꢀꢀꢀꢀꢀꢀꢀꢀꢀꢀꢀꢀꢀꢀꢀ
521
ꢀꢀꢀꢀꢀꢀꢀꢀ
第三安装部
ꢀꢀꢀꢀꢀꢀꢀꢀꢀꢀꢀꢀꢀꢀ
522
42.切割片
ꢀꢀꢀꢀꢀꢀꢀꢀꢀꢀꢀꢀꢀꢀꢀꢀꢀꢀ
53
ꢀꢀꢀꢀꢀꢀꢀꢀꢀ
第一切割片
ꢀꢀꢀꢀꢀꢀꢀꢀꢀꢀꢀꢀꢀꢀ
531
43.第二切割片
ꢀꢀꢀꢀꢀꢀꢀꢀꢀꢀꢀꢀꢀꢀ
532
ꢀꢀꢀꢀꢀꢀꢀꢀ
套筒组件
ꢀꢀꢀꢀꢀꢀꢀꢀꢀꢀꢀꢀꢀꢀꢀꢀ
54
44.第一夹持件
ꢀꢀꢀꢀꢀꢀꢀꢀꢀꢀꢀꢀꢀꢀ
541
ꢀꢀꢀꢀꢀꢀꢀꢀ
第一基板
ꢀꢀꢀꢀꢀꢀꢀꢀꢀꢀꢀꢀꢀꢀꢀꢀ
5411
45.第一连接部
ꢀꢀꢀꢀꢀꢀꢀꢀꢀꢀꢀꢀꢀꢀ
5412
ꢀꢀꢀꢀꢀꢀꢀ
固定孔
ꢀꢀꢀꢀꢀꢀꢀꢀꢀꢀꢀꢀꢀꢀꢀꢀꢀꢀ
5413
46.第二夹持件
ꢀꢀꢀꢀꢀꢀꢀꢀꢀꢀꢀꢀꢀꢀ
542
ꢀꢀꢀꢀꢀꢀꢀꢀ
第二基板
ꢀꢀꢀꢀꢀꢀꢀꢀꢀꢀꢀꢀꢀꢀꢀꢀ
5421
47.第二连接部
ꢀꢀꢀꢀꢀꢀꢀꢀꢀꢀꢀꢀꢀꢀ
5422
ꢀꢀꢀꢀꢀꢀꢀ
标识
ꢀꢀꢀꢀꢀꢀꢀꢀꢀꢀꢀꢀꢀꢀꢀꢀꢀꢀꢀꢀ
5423
48.指示线
ꢀꢀꢀꢀꢀꢀꢀꢀꢀꢀꢀꢀꢀꢀꢀꢀꢀꢀ
5424
ꢀꢀꢀꢀꢀꢀꢀ
护罩组件
ꢀꢀꢀꢀꢀꢀꢀꢀꢀꢀꢀꢀꢀꢀꢀꢀ649.插接槽
ꢀꢀꢀꢀꢀꢀꢀꢀꢀꢀꢀꢀꢀꢀꢀꢀꢀꢀ
61
ꢀꢀꢀꢀꢀꢀꢀꢀꢀ
罩体
ꢀꢀꢀꢀꢀꢀꢀꢀꢀꢀꢀꢀꢀꢀꢀꢀꢀꢀꢀꢀ
62
50.箍圈
ꢀꢀꢀꢀꢀꢀꢀꢀꢀꢀꢀꢀꢀꢀꢀꢀꢀꢀꢀꢀ
63
ꢀꢀꢀꢀꢀꢀꢀꢀꢀ
辅助手柄构件
ꢀꢀꢀꢀꢀꢀꢀꢀꢀꢀꢀꢀ751.手柄部
ꢀꢀꢀꢀꢀꢀꢀꢀꢀꢀꢀꢀꢀꢀꢀꢀꢀꢀ
71
ꢀꢀꢀꢀꢀꢀꢀꢀꢀ
第一固定部
ꢀꢀꢀꢀꢀꢀꢀꢀꢀꢀꢀꢀꢀꢀ
72
52.弯折部
ꢀꢀꢀꢀꢀꢀꢀꢀꢀꢀꢀꢀꢀꢀꢀꢀꢀꢀ
73
ꢀꢀꢀꢀꢀꢀꢀꢀꢀ
第二固定部
ꢀꢀꢀꢀꢀꢀꢀꢀꢀꢀꢀꢀꢀꢀ
74
53.连接套
ꢀꢀꢀꢀꢀꢀꢀꢀꢀꢀꢀꢀꢀꢀꢀꢀꢀꢀ
741
ꢀꢀꢀꢀꢀꢀꢀꢀ
卡脚
ꢀꢀꢀꢀꢀꢀꢀꢀꢀꢀꢀꢀꢀꢀꢀꢀꢀꢀꢀꢀ
742
54.支撑壁
ꢀꢀꢀꢀꢀꢀꢀꢀꢀꢀꢀꢀꢀꢀꢀꢀꢀꢀ
743
ꢀꢀꢀꢀꢀꢀꢀꢀ
卡槽
ꢀꢀꢀꢀꢀꢀꢀꢀꢀꢀꢀꢀꢀꢀꢀꢀꢀꢀꢀꢀ
744
55.按钮
ꢀꢀꢀꢀꢀꢀꢀꢀꢀꢀꢀꢀꢀꢀꢀꢀꢀꢀꢀꢀ
75
ꢀꢀꢀꢀꢀꢀꢀꢀꢀ
按压部
ꢀꢀꢀꢀꢀꢀꢀꢀꢀꢀꢀꢀꢀꢀꢀꢀꢀꢀ
751
56.卡翼
ꢀꢀꢀꢀꢀꢀꢀꢀꢀꢀꢀꢀꢀꢀꢀꢀꢀꢀꢀꢀ
752
ꢀꢀꢀꢀꢀꢀꢀꢀ
连接部
ꢀꢀꢀꢀꢀꢀꢀꢀꢀꢀꢀꢀꢀꢀꢀꢀꢀꢀ
753
57.第一凹槽
ꢀꢀꢀꢀꢀꢀꢀꢀꢀꢀꢀꢀꢀꢀꢀꢀ
754
ꢀꢀꢀꢀꢀꢀꢀꢀ
环形槽
ꢀꢀꢀꢀꢀꢀꢀꢀꢀꢀꢀꢀꢀꢀꢀꢀꢀꢀ
755
58.凹部
ꢀꢀꢀꢀꢀꢀꢀꢀꢀꢀꢀꢀꢀꢀꢀꢀꢀꢀꢀꢀ
756
ꢀꢀꢀꢀꢀꢀꢀꢀ
第一弹性元件
ꢀꢀꢀꢀꢀꢀꢀꢀꢀꢀꢀꢀ
76
59.支柱
ꢀꢀꢀꢀꢀꢀꢀꢀꢀꢀꢀꢀꢀꢀꢀꢀꢀꢀꢀꢀ
77
ꢀꢀꢀꢀꢀꢀꢀꢀꢀ
第二凹槽
ꢀꢀꢀꢀꢀꢀꢀꢀꢀꢀꢀꢀꢀꢀꢀꢀ
771
60.通孔
ꢀꢀꢀꢀꢀꢀꢀꢀꢀꢀꢀꢀꢀꢀꢀꢀꢀꢀꢀꢀ
772
ꢀꢀꢀꢀꢀꢀꢀꢀ
第一滚动体
ꢀꢀꢀꢀꢀꢀꢀꢀꢀꢀꢀꢀꢀꢀ
78
61.锁钮
ꢀꢀꢀꢀꢀꢀꢀꢀꢀꢀꢀꢀꢀꢀꢀꢀꢀꢀꢀꢀ
79
ꢀꢀꢀꢀꢀꢀꢀꢀꢀ
过渡槽
ꢀꢀꢀꢀꢀꢀꢀꢀꢀꢀꢀꢀꢀꢀꢀꢀꢀꢀ
791
62.第三凹槽
ꢀꢀꢀꢀꢀꢀꢀꢀꢀꢀꢀꢀꢀꢀꢀꢀ
792
ꢀꢀꢀꢀꢀꢀꢀꢀ
锁体
ꢀꢀꢀꢀꢀꢀꢀꢀꢀꢀꢀꢀꢀꢀꢀꢀꢀꢀꢀꢀ
793
63.第二弹性元件
ꢀꢀꢀꢀꢀꢀꢀꢀꢀꢀꢀꢀ
80
ꢀꢀꢀꢀꢀꢀꢀꢀꢀ
第二滚动体
ꢀꢀꢀꢀꢀꢀꢀꢀꢀꢀꢀꢀꢀꢀ
81
64.第三弹性元件
ꢀꢀꢀꢀꢀꢀꢀꢀꢀꢀꢀꢀ
82
ꢀꢀꢀꢀꢀꢀꢀꢀꢀ
风扇组件
ꢀꢀꢀꢀꢀꢀꢀꢀꢀꢀꢀꢀꢀꢀꢀꢀ965.锁轴机构
ꢀꢀꢀꢀꢀꢀꢀꢀꢀꢀꢀꢀꢀꢀꢀꢀ
101
ꢀꢀꢀꢀꢀꢀꢀꢀ
卡接部
ꢀꢀꢀꢀꢀꢀꢀꢀꢀꢀꢀꢀꢀꢀꢀꢀꢀꢀ
1011
66.锁钮
ꢀꢀꢀꢀꢀꢀꢀꢀꢀꢀꢀꢀꢀꢀꢀꢀꢀꢀꢀꢀ
1012
ꢀꢀꢀꢀꢀꢀꢀ
弹簧
ꢀꢀꢀꢀꢀꢀꢀꢀꢀꢀꢀꢀꢀꢀꢀꢀꢀꢀꢀꢀ
1013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8.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工具100,尤其是一种开槽机,其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等场合。该电动工具100包括机壳1、安装于机壳1内的电机组件2、由电机组件2驱动的输出轴4、连接于电机组件2 和输出轴4之间的减速机构3、安装于电机组件2的风扇组件9、安装于机壳1 的护罩组件6及连接于输出轴4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将切割片53安装至输出轴4,电机组件2在动力源的作用下启动,驱动减速机构3并带动输出轴4 运转,以带动切割片53高速旋转,进行切割作业。
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机壳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纵长状的主体机壳 11、自主体机壳11向后延伸的握持部12、连接于主体机壳11前端的头壳13及固定连接于头壳13的头壳盖14,电机组件2设置于主体机壳11内,减速机构 3和输出轴4设置于头壳13内,电机组件2的转轴21延伸至头壳13内,并啮合于减速机构3;输出轴4和转轴21大致垂直设置,输出轴4的一端连接于减速机构3,另一端突伸至头壳13的外部,且其突伸至头壳13外部的输出轴4上安装有切割片53和调节组件5,输出轴4带动切割片53和调节组件5一同运转。
7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护罩组件6安装于头壳13的端部,且至少部分包围切割片53,以防止切割片53运转时对用户造成伤害。结合图4所示,护罩组件 6具有收容切割片53的罩体63、自罩体63端面向外凸伸的箍圈63及贯穿罩体63端面插接槽61,箍圈63固定于头壳盖14的外周,以将护罩组件6固定至头壳盖14。
7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风扇组件9安装于转轴21,机壳1还设置有进风口 15和出风口16,具体的,进风口15开设于主体机壳11,而出风口16开设于头壳13,电机组件2驱动风扇组件9运转,冷却空气经由进风口15吸入,流经电机组件2后,从出风口16排出,以更好地对电机组件2进行冷却。
73.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上述调节组件5包括连接于输出轴4的内压板51、固定内压板51的外压板52及安装于内压板51的套筒组件54,切割片53包括安装于内压板51的第一切割片531及远离第一切割片531的第二切割片532,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并且两个切割片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即为切割宽度l,套筒组件54连接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并调整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的距离。通过在第一
切割片531 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设置套筒组件54,来任意调节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的切割宽度l,大大提升了电动工具100的适用性,并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74.具体的,上述套筒组件54包括连接于第一切割片531的第一夹持件541及连接于第二切割片532的第二夹持件542,第一夹持件541和第二夹持件542能够以任意的方式构成可拆卸地固持连接。具体的,该第一夹持件541为内套筒,该第二夹持件542为外套筒。
75.进一步的,上述内套筒541包括连接于第一切割片531的第一基板5411及自第一基板5411的端面朝向外套筒542延伸的第一连接部5412,外套筒542包括连接于第二切割片532的第二基板5421及自第二基板5421的端面朝向内套筒541延伸的第二连接部5422,第一连接部5412和第二连接部5422可拆卸地固持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5412和第二连接部5422构成调整组件,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的距离。内套筒541和外套筒542之间设置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内外套筒的固持及拆卸。
7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内套筒541包括贯穿第一连接部5412的固定孔5413,螺钉穿过固定孔5413并延伸至第二连接部5422,以将内套筒541和外套筒542 固定在一起,而在需要改变切割宽度l时,只需将螺钉拧松,随后调整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的距离,最后重新拧紧螺钉即可,无需拆卸外压板52即可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
77.可替代的,上述第一连接部5412具有第一螺纹,而第二连接部5422具有第二螺纹,两个连接部经由螺纹连接在一起。
78.请再参阅图7和图8所示,上述第二连接部5422位于第一连接部5412的内侧,进一步的,外套筒542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5422外周壁的指示线5424 及对应于指示线5424的标识5423,指示线5424具有多条且沿着输出轴4的轴线间隔分布。通过在外套筒542的第二连接部5422上设置指示线5424和标识 5423,来精确地向用户展示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532之间的切割宽度l,用户在调整切割宽度l时更为直观,用户体验好。
7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标识5423具有多个且沿着第二连接部5422的圆周间隔分布;而指示线5424则是环绕第二连接部5422的整个外周壁,以使得用户能够在任意角度观察指示线5424。
80.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一切割片531的厚度、第一基板5411的厚度和第一连接部5412的长度之和为l1,第二切割片532的厚度、第二基板5421 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5422的长度之和为l2,而第一连接部5412的端部和第二连接部54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和l2的值是固定的,l3的值随着切割片的位置调整而发生变化,切割宽度l=l1 l2-l3,根据该公式,即可计算指示线5424和标识5423的数值标定。
8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内压板51包括连接于输出轴4的基部511、自基部 511的端部沿着输出轴4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部512及自基部511的端面沿着输出轴4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部513,第一切割片531、内套筒541、第二切割片532和外套筒542均套设于第一安装部512的外周,且是安装在第一安装部512上。
8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压板52包括抵接第一安装部512的锁紧部521及自锁紧部521的端面朝向基部511延伸的第三安装部522,第三安装部522位于第一安装部512的内侧,第三安装部522固定于输出轴4。具体的,第三安装部 522的靠近输出轴4的内壁面设有第一螺纹,对应的输出轴4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外压板52的锁紧部521抵压内压板51的第一安装部512并通过螺纹连接将内压板51锁紧至输出轴4。
83.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一基板5411、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安装部513经由螺钉固定在一起,第二基板5421和第二切割片532也是经由螺钉固定在一起,由于内压板51是固定于输出轴4,内套筒541的第一连接部5412和外套筒542的第二连接部5422也是固定的,所以第一切割片531和第二切割片 532能保持稳固状态。
8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输出轴4的轴向上,第一切割片531、第二切割片 532、内套筒541和外套筒542均位于第二安装部513和锁紧部521之间。
85.请再结合图6所示,上述电动工具100还包括连接于减速机构3的锁轴机构101,减速机构3包括向内凹陷的卡槽;该锁轴机构101包括延伸至卡槽内的卡接部1011、连接于卡接部1011端部的锁钮1012及偏压锁钮1012的弹簧1013,锁钮1012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以供用户进行按压;用户克服弹簧1013的力按压锁钮1012,并带动卡接部1011卡合于卡槽内,随后即可拆卸调节组件5。
86.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所述电动工具100还包括连接于护罩组件6的辅助手柄构件7,辅助手柄构件7用于给操作者提供额外的握持,便于控制电动工具100。
87.具体地,辅助手柄构件7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手柄部71、连接于手柄部71的轴向一端的固定部件及位于固定部件与护罩组件之间的调节部件,固定部件和调节部件将辅助手柄构件7锁定至护罩组件6,按压调节部件,固定部件可相对于护罩组件6转动。
88.具体地,调节部件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调节部件处于锁定状态时,调节部件抵接于固定部件,以使固定部件固定至护罩组件6;调节部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调节部件脱离固定部件,且保持解锁状态,以使固定部件相对于护罩组件6自由运动,即可绕平行于输出轴4所在的轴线转动。
89.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部71位于护罩组件6的上方,防止操作者误触碰切割片5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手柄部71位于主体机壳11的前端且与转轴21 大致垂直设置,操作者一只手握住前端的手柄部71,另一只手握住后端的握持部12,可缓解电动工具的重心前倾造成的手部疲劳。
9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部件具有连接于手柄部71的第一固定部72、连接于护罩组件6的第二固定部74及位于第一固定部72和第二固定部74之间的弯折部73,手柄部71与第一固定部72螺纹连接,且其经由弯折部73和第二固定部74连接至护罩组件6,手柄部71可在护罩组件6的上方转动,且与护罩组件6不干涉。
91.具体地,第二固定部74具有沿轴向延伸且呈圆筒状的连接套741、分别位于连接套741的轴向两端的卡脚742与支撑壁743及自支撑壁743的内部向内凹陷的多个卡槽744。卡脚742自连接套741的外周向外凸伸且插接至插接槽 61内,支撑壁743自连接套741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卡脚742的卡扣式安装方式简单便捷,便于安装和拆卸。
9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调节部件具有安装于连接套741内的按钮75、偏压按钮75的第一弹性元件76、固定于罩体62的支柱77、安装于支柱77内的第一滚动体78、第二滚动体81和第三弹性元件82、收容于支柱77内的锁钮79 及位于锁钮79和支柱77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80。
93.具体地,按钮75具有凸伸出连接套741表面的按压部751、自按压部751 的外周径向向外凸伸的卡翼752、自按压部751轴向延伸的连接部753、形成于按压部751和连接部753之间的环形槽755、自连接部753端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754及自连接部753的内壁凹陷的
凹部756。卡翼752收容于卡槽744内,且与卡槽744形状锁合,用以防止固定部件偏移。同时,第一弹性元件76收容于环形槽755内,其一端抵接于按压部751,另一端抵接于罩体62的外壁,且第一弹性元件76处于第一压紧状态。第一弹性元件76将按压部751朝向支撑壁743推压,使得卡脚741抵接于罩体62的内壁,且固定部件相对于护罩组件 6保持静止。第一凹槽754套设于支柱77外周,按压按压部751,按钮75可沿着支柱77外周面滑动,对按钮75进行导向。
9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柱77具有自端面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771及贯穿支柱77侧壁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771的通孔772,第二弹性元件80位于支柱 77和锁钮79之间,其一端抵接于第二凹槽771的底面且另一端抵接于锁钮79 的内壁面。锁钮79可沿支柱77内壁滑动。第一滚动体78、第三弹性元件82与第二滚动体81均收容于通孔722内,第三弹性元件82将第一滚动体78抵接于连接部753内壁,且将第二滚动体抵接于锁钮79外壁,此时,第三弹性元件82 处于预压状态。
9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锁钮79安装于按钮75和支柱77形成的容纳腔内,锁钮79具有呈筒状的锁体793、自锁体793外周向内凹陷的过渡槽791及自端面向内凹陷的第三凹槽792,第二弹性元件80收容于第三凹槽792内,且由锁体793内壁进行导向。第二弹性元件80一端抵接于第二凹槽771的底面,另一端抵接于锁体793内壁面,此时,第二弹性元件80处于非预压状态。
96.结合图11所示,调节部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按压部751和支撑壁743经由第一弹性元件76偏压,以使得两者远离护罩组件6,且紧密贴靠,同时,卡翼 752锁合于卡槽744内。
97.具体地,第一滚动体78脱离凹部756且抵接于连接部753的内壁面,第二滚动体81脱离过渡槽791且抵接于锁体793的外壁面,此时,第一弹性元件76 处于初始的第一压紧状态,第二弹性元件80处于非压紧状态,第三弹性元件82 处于预压状态。
98.结合图12所示,当操作者调节辅助手柄构件7的角度时,按压按压部751,克服第一弹性元件76的回弹力,连接部753沿支柱77的外周面朝向护罩组件6 的方向滑动,第三弹性元件80将第一滚动体78朝向连接部753偏压,直至第一滚动体78径向锁止至凹部756内,以使得调节部件处于如图12所示的所述解锁状态,即固定部件可自由转动,切换舒适的握持角度。此时,第三弹性元件80处于非预压状态。具体地,卡翼752远离卡槽744,且与支撑壁74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滚动体78和凹部756可将调节部件保持解锁状态直至操作者再次按压按压部751切换。此时,第一弹性元件76处于第二压紧状态,第二压紧状态下第一弹性元件76的回弹力大于第一压紧状态下第一弹性元件76 的回弹力。锁钮79与按压部751内壁存在间隙,且第二弹性元件80处于非压紧状态。
99.结合图13所示,调节部件自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时,再次推压按压部 751,按压部751内壁接合并带动锁钮79朝向护罩组件6移动,偏压第二弹性元件80至压紧状态,从而使得第二滚动体78滑入过渡槽791内,第一滚动体 78脱离凹部756,调节部件处于如图13所示切换中间状态。此时,第一弹性元件76处于第三压紧状态且第三弹性元件82处于非预压状态。由于第一弹性元件76的第三压紧状态下的回弹力远大于第二弹性元件80的压紧状态下的回弹力。当操作者释放按压部751时,第一弹性元件76从第三压紧状态快速回弹至第一压紧状态,连接部753远离护罩组件6的滑动,由于第三弹性元件82处于非压缩状态,连接部753滑过第一滚动体78所在的位置时,第一滚动体78不会被再次推压至凹部756内;同时,
第二弹性元件80回弹至非压紧状态时,带动第二滚动体81滑出过渡槽791。
100.本发明通过按压调节部件即可便捷地控制固定部件进入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以便于操作者切换辅助手柄构件7的角度,操作更为简单;同时,调节部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滚动体78锁止于凹部756内,可使得调节部件保持解锁状态,无需操作者长时间按压,操作者体验更好。
101.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发明的辅助手柄构件及电动工具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