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3:1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使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习知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主要包含光源以及导光板。其中,导光板具有入光侧面、反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其中入光侧面相对反入光面,且反射面相对出光面,并连接入光侧面与反入光面。因此,光源所提供的光线从入光侧面进入导光板的内部后,可在导光板的内部反射而从出光面出光。
3.然而,当部分光线行进到反入光面时,会从反入光面射出而产生漏光或亮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揭露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可充分利用光线,并可改善习知导光板所存在的光线漏光或产生亮线等问题。
5.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包含本体以及光作用膜。本体具有入光面、侧面以及光学面,其中入光面与侧面分别连接光学面。光作用膜对应设置在本体的侧面上,其中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7.33,大于0.12,包含端点值。本体的厚度为0.7mm以上,1mm以下,包含端点值。
6.依据本揭露的实施例,上述的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1.875,包含端点值。
7.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包含本体以及光作用膜。本体具有入光面、侧面以及光学面,其中入光面与侧面分别连接光学面。光作用膜对应设置在本体的侧面上,其中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1.875,大于1.21,包含端点值。本体的厚度为1mm以下,包含端点值。
8.依据本揭露的实施例,上述的本体的厚度为0.35mm以上,0.7mm以下,包含端点值。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大于1.3,包含端点值。
9.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又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包含本体以及光作用膜。本体具有入光面、侧面以及光学面,其中入光面与侧面分别连接光学面。光作用膜对应设置在本体的侧面上,其中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1.27,大于0.12,包含端点值。本体的厚度为0.55mm以上,1mm以下,包含端点值。
10.依据本揭露的实施例,上述的本体的厚度为0.7mm以上,包含端点值。
11.依据本揭露的实施例,上述的光作用膜的总反射率为60%以上,包含端点值。
12.依据本揭露的实施例,上述的光作用膜直接接触侧面。
13.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光源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光学面的前
方。
14.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导光板、光源、至少一光学膜片以及显示面板。光源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光学面的前方。显示面板设置在光学膜片的前方。
15.由上述可知,本揭露主要是在导光板的侧面上设置光作用膜,通过设置在导光板侧面上的光作用膜,并搭配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设计,可同时减少从导光板侧面穿透出光的光线,并增加导光板的光线利用率,达到改善漏光与亮线的目的,进而增加整体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本揭露的导光板可以改善前述目的,故更能符合市场对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需求与期待。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图式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17.图1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18.图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光线射向光作用膜后发生的扩散反射与平行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照图1,其系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含背光模组200及设置在背光模组200前方的显示面板300。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200包含光源210、导光板400、至少一光学膜片220、反射片230及背板240。其中,光源210、反射片230、导光板400与光学膜片220共同承载在背板240中,光源210邻设于导光板400,主要是用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400中,以使光线通过导光板400后形成面光源。反射片230设置在导光板400的底部,用以将从导光板400底部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400中。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00的侧面上设有光作用膜420的设计,其可降低从导光板400漏出的光线。
2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导光板400包含本体410以及光作用膜420。其中,导光板400的本体410具有入光面411、侧面412以及光学面413。其中,入光面411与侧面412分别连接光学面413。在一实施例中,光学面413可为出光面。在本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设置在侧面412上,用以反射行经本体410中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侧面412是指具有厚度的本体410的侧表面,其可为反入光面或是包含反入光面的其他侧面,且不用来作为入光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直接接触侧面412。在其他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通过贴胶、涂布、转印或蒸镀的方式,形成在侧面412上。藉此,光源210所提供的光线进入导光板400的内部而行进至侧面412时,光线可被设置在侧面412上的光作用膜420反射回导光板400中,达到进一步利用光线的目的。
21.在本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因为其材料特性,本身具有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请一并参照图2,图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光线射向光作用膜后发生的扩散反射与平行反射的光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部分光线l射向光作用膜420的表面时,经光作用膜420反射的光线a1'为规律性的反射,且反射后的光线a1'互相平行;而部分光线l射向光作用膜420的表面时,经光作用膜420反射的光线a2'不一定互相平行,而是沿着不同
方向非规律性的反射。其中,光作用膜420具有总反射率,且总反射率为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总和。在本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5,包含端点值。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400的本体410厚度为1mm以下,包含端点值。在其他实施例中,光作用膜420的比值小于1时,导光板400的本体410厚度大于0.35mm。
22.另请一并参照下表一,下表一是将本揭露的多个实施例与多个比较例分别搭配不同反射率组合的光作用膜所产生的光学模拟结果比较表。其中,表一中的「〇」表示导光板靠近边缘的部分的辉度与光学品味符合需求且无不良现象产生;「

」表示导光板靠近边缘的部分的辉度与光学品味略差,但仍符合较低标准的需求;「x」表示导光板靠近边缘的部分的辉度与光学品味不符合需求,例如出现亮线与暗晕等不良现象。
23.表一
[0024][0025]
如表一所示,利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光作用膜,搭配本体410厚度小于1mm以下(包含端点值)的条件,所产生的光学品味在部分条件下可符合需求。其中,实施例3的光作用膜具有24%~27%的平行反射率以及43%~46%的扩散反射率,总反射率为70%。实施例4的光作用膜具有27%~30%的平行反射率以及39%~42%的扩散反射率,总反射率为69%。实施例5的光作用膜具有35%~38%的平行反射率以及46%~49%的扩散反射率,总反射率为84%。也就是说,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5中,当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在小于1.875,大于1.21时,搭配不同厚度的导光板,即该本体的厚度为1mm以下,就可避免发生亮线的问题,或甚至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在大于1.3时,便可以应用在更薄的导光板,其厚度在0.35mm以上,0.7mm以下,均可使导光板产生较佳的光学品味。
[0026]
关于实施例1与实施例2,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的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均大于5,且仅有在本体410厚度为0.7mm至1mm的条件下,较不会产生亮暗晕的问题。因此,当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均大于5时,适合应用在较厚的导光板,当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设计成小于5时,则适合应用在较薄的导光板,以符合不同导光板的厚度的需求。关于实施例7与实施例8,实施例7与实施例8中的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约小于1时,搭配本体410厚度大于0.55mm的条件下,可避免发生亮线的问题,并产生符合需求的光学品味。关于比较例1,由于比较例1的光作用膜的总反射率过高,已接近镜面反射的光学效果,通常是指总反射率超过100%的情况,不论是搭配何种厚度的导光板都会产生边缘亮线等问题。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当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在小于7.33,大于0.12时,搭配导光板的厚度为0.7mm以上,1mm以下时,可使导光板产生较佳的光学品味,更进一步的,以实施例1、2来看,如果导光板更为薄化为0.7mm时,就需要保持该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
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1.875,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而光作用膜的总反射率大于80%时更能确保导光板的边缘辉度符合需求。
[0027]
关于实施例6至实施例8,当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小于1.27,大于0.12,包含端点值时,可搭配厚度为0.55mm至1mm的导光板,不仅不会产生亮暗晕的问题,还可以应用于更薄型的背光模组。更进一步的,选用导光板厚度大于0.7mm时,可将光学外观更为优化。
[0028]
由上述本揭露实施方式可知,本揭露主要是在导光板的侧面上设置光作用膜,通过设置在导光板侧面上的光作用膜,并搭配光作用膜的扩散反射率与平行反射率的比值设计,可同时减少从导光板侧面穿透出光的光线,并增加导光板的光线利用率,达到改善漏光与亮线的目的,进而增加整体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本揭露的导光板可以改善前述目的,故更能符合市场对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需求与期待。
[0029]
虽然本揭露的实施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的实施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露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露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00:显示装置
[0032]
200:背光模组
[0033]
210:光源
[0034]
220:光学膜片
[0035]
230:反射片
[0036]
240:背板
[0037]
300:显示面板
[0038]
400:导光板
[0039]
410:本体
[0040]
411:入光面
[0041]
412:侧面
[0042]
413:光学面
[0043]
420:光作用膜
[0044]
l:光线
[0045]
a1':光线
[0046]
a2':光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