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0:3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消化内镜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消化内镜是指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不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体内的肠道与胃部经常发生炎症病变,为了了解病人的病情,医学上通过消化内镜检测的方式对病人身体内部进行初步观察检测,消化内镜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胆管、胰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壁结构改变,对微小黏膜病变可通过光学放大、镜下染色等显示病变细微结构改变,经附带激光共聚焦装置可获取消化道黏膜的显微结构而直接观察黏膜的病理变化,经附带超声扫查探头可诊断消化道管壁病变大小、组织来源、侵犯深度,同时可获得更加清晰的胆道、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超声影像,借助x线造影可获得胆管、胰管的放射影像以诊断胆道、胰腺疾病,因此在医学上不可或缺。
3.医护人员在进行消化内镜的操作时,首先需要将病人自带或医院准备的尿垫放在操作平台的床体表面,防止在进行消化内镜的操作时,病人体内的体液被携带出人体,从而污染床体,增大清理人员的清理难度,且影响其他病人的使用,且病人衣物上的装饰品极易划伤床体表面,但尿垫的面积有限,难以保证床体可被完全防护到,床体表面最终被污染到,需要清理人员进行清理,影响该操作平台的使用,且该操作平台难以放置多余的医护物品,导致医护人员需要经常起身去物品室拿取所需的物品,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
5.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包括支撑单元与检测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右端固定安装有检测单元。
6.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收纳柜,收纳柜下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收纳柜上端固定安装有床体,床体右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单元,床体左端固定安装有推件把手,支撑件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c形定位件,c形定位件中部转动连接有收卷柱,收卷柱上套有防护薄膜卷筒,收卷柱内部中空,收卷中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玻璃筒,空心玻璃筒内充入水。
7.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子显示屏,支撑件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显示屏,电子显示屏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导线,控制导线左端固定安装有操作手柄,电子显示屏左端固定安装有开关按钮,电子显示屏后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横杆,水平横杆左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波纹导管,波纹导管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导线,波纹导管末端固定安装有内镜,内镜与连接导线电连接,连接导线与电子显示屏电连接。
8.优选技术方案一:所述收纳柜包括三棱柱体,三棱柱体内部开设有三棱柱形凹槽,
三棱柱形凹槽内部前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导轨件组,每组导轨件组由两个导轨件构成,每组导轨件组上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收纳盒,收纳柜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把手。
9.优选技术方案二:所述床体包括床架,收纳柜上端固定安装有床架,床架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床垫,橡胶床垫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尼龙布,床架前端转动连接有u型架,u型架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倾斜靠件,倾斜靠件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块。
10.优选技术方案三:所述支撑件包括直角件,床体右端固定安装有直角件,直角件左端均匀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直角件上端固定安装有备用电源,放置板右侧开设有导线通孔,导线通孔内端均匀滚动连接有润滑珠。
11.优选技术方案四:所述推件把手包括c形凹槽,床体左端开设有c形凹槽,c形凹槽内插有c形把手,c形把手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橡胶,c形把手右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防脱件,防脱件与c形凹槽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12.优选技术方案五:所述c形定位件包括c形支架,床体前端右侧固定安装有c形支架,c形支架左端均匀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靠近收卷柱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末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挤压件,弧形挤压件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件,弧形挤压件朝向收卷柱一端固定安装有海绵防护件。
13.优选技术方案六:所述防护薄膜卷筒包括筒套件,收卷柱上套有筒套件,筒套件内端均匀开设有半球形卡槽,收卷柱中部外端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橡胶气囊,橡胶气囊外端均匀固定安装有橡胶半球块,收卷柱左端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进气口与橡胶气囊之间固定安装有通气管。
14.优选技术方案七:所述操作手柄中部转动连接有控制滚轮,操作手柄左侧固定安装有左右移动键,操作手柄右侧固定安装有上下移动键。
15.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医护人员通过支撑单元与检测单元相配合,对待检测人员进行内镜检测操作,检测前,通过支撑单元对待使用的物品进行盛放,便于医护人员拿取,并对支撑单元表面进行防护,减轻后续清洁人员的工作难度,节约时间,且防止支撑单元表面受损,通过支撑单元对待检测者进行支撑,提高其检测过程中的舒适度,通过检测单元,便于对待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且便于医护人员观察。
16.2、本发明设置的支撑单元,通过控制把手控制收纳盒的伸出进入,以便于取放物品,当收纳盒伸出时,距离医护人员较近的位置的物品较易取放,因此,通过三棱柱形凹槽限制收纳盒的体积形状,使得靠近医护人员的部位的空间较大,便于医护人员取放用品,通过导轨件对收纳盒进行限位导向。
17.3、本发明设置的支撑单元,当防护薄膜卷筒上的防护薄膜平铺展开在床架上后,转动u型架,使倾斜靠件转动至床架上,此时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架上,背部靠在倾斜靠件上的海绵块上,提高检测人员的舒适度。
18.4、本发明设置的支撑单元,通过配重件降低弧形挤压件的重心,位于防护薄膜卷筒上侧的弧形挤压件带动挤压弹簧伸长,弧形挤压件上的海绵防护件与防护薄膜卷筒上的防护薄膜紧贴,防止防护薄膜卷筒上的防护薄膜松散。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推件把手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c形定位件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支撑单元;11、收纳柜;111、三棱柱体;112、三棱柱形凹槽;113、导轨件组;114、导轨件;115、收纳盒;116、控制把手;12、万向轮;13、床体;131、床架;132、橡胶床垫;133、防护尼龙布;134、u型架;135、倾斜靠件;136、海绵块;14、支撑件;141、直角件;142、放置板;143、限位挡板;144、备用电源;145、导线通孔;146、润滑珠;15、推件把手;151、c形凹槽;152、c形把手;153、缓冲橡胶;154、防脱件;155、复位弹簧;16、c形定位件;161、c形支架;162、限位槽;163、挤压弹簧;164、弧形挤压件;165、配重件;166、海绵防护件;17、收卷柱;18、防护薄膜卷筒;181、筒套件;182、半球形卡槽;183、环形凹槽;184、橡胶气囊;185、橡胶半球块;186、气泵;187、通气管;19、空心玻璃筒;2、检测单元;21、电子显示屏;22、控制导线;23、操作手柄;231、控制滚轮;232、左右移动键;233、上下移动键;24、开关按钮;25、水平横杆;26、波纹导管;27、连接导线;28、内镜。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参阅图1,一种消化内镜操作平台,包括支撑单元1与检测单元2,所述支撑单元1右端固定安装有检测单元2。
29.参阅图1与图2,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收纳柜11,收纳柜11下端均匀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2,收纳柜11上端固定安装有床体13,床体13右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件14,支撑件14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单元2,床体13左端固定安装有推件把手15,支撑件14后端右侧固定安装有c形定位件16,c形定位件16中部转动连接有收卷柱17,收卷柱17上套有防护薄膜卷筒18,收卷柱17内部中空,收卷中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玻璃筒19,空心玻璃筒19内充入水;收纳柜11内放置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会使用的物品,通过推件把手15可推动床体13移动,便于搬运平台,使用时,首先将防护薄膜卷筒18上的防护薄膜平铺展开在床体13上,通过空心玻璃筒19内的水保证收卷柱17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动,然后使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体13上,医护人员将检测单元2插入检测人员身体内部,通过观察检测单元2,观察检测人员的身体状况,根据需要将需要的病理图截图,最终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病理单,通过c形定位件16对收卷柱17进行定位,使其受力均衡。
30.继续参阅图1与图2,所述检测单元2包括电子显示屏21,支撑件14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显示屏21,电子显示屏21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导线22,控制导线22左端固定安装有操
作手柄23,电子显示屏21左端固定安装有开关按钮24,电子显示屏21后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横杆25,水平横杆25左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波纹导管26,波纹导管26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导线27,波纹导管26末端固定安装有内镜28,内镜28与连接导线27电连接,连接导线27与电子显示屏21电连接;当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体13上时,医护人员手持波纹导管26将内镜28插入待检测人员体内,当内镜28进入检测部位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手柄23控制电子显示屏21显示的画面大小与位置,以便于观察检测人员身体内部情况,通过开关按钮24控制电子显示屏21的开关,当检测完毕后,将波纹导管26与水平横杆25分离,对波纹导管26进行消毒处理。
31.参阅图2与图3,所述收纳柜11包括三棱柱体111,三棱柱体111内部开设有三棱柱形凹槽112,三棱柱形凹槽112内部前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导轨件组113,每组导轨件组113由两个导轨件114构成,每组导轨件组113上以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收纳盒115,收纳柜11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把手116;通过控制把手116控制收纳盒115的伸出进入,以便于取放物品,当收纳盒115伸出时,距离医护人员较近的位置的物品较易取放,因此,通过三棱柱形凹槽112限制收纳盒115的体积形状,使得靠近医护人员的部位的空间较大,便于医护人员取放用品,通过导轨件114对收纳盒115进行限位导向。
32.参阅图2、图3与图5,所述床体13包括床架131,收纳柜11上端固定安装有床架131,床架131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床垫132,橡胶床垫132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尼龙布133,床架131前端转动连接有u型架134,u型架134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倾斜靠件135,倾斜靠件135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块136;当防护薄膜卷筒18上的防护薄膜平铺展开在床架131上后,转动u型架134,使倾斜靠件135转动至床架131上,此时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架131上,背部靠在倾斜靠件135上的海绵块136上,提高检测人员的舒适度。
33.参阅图2,所述支撑件14包括直角件141,床体13右端固定安装有直角件141,直角件141左端均匀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42,放置板142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143,直角件141上端固定安装有备用电源144,放置板142右侧开设有导线通孔145,导线通孔145内端均匀滚动连接有润滑珠146;通过放置板142对电子显示屏21以及其他仪器进行支撑,通过限位挡板143防止电子显示屏21以及其他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歪斜脱落,造成损失,通过备用电源144以便于电子显示屏21与其他仪器在电源出故障时仍能够正常使用,通过导线通孔145便于电子显示屏21与其他仪器上的通电导线与电源之间连接,通过润滑珠146防止通电导线表面受到磨损。
34.参阅图6,所述推件把手15包括c形凹槽151,床体13左端开设有c形凹槽151,c形凹槽151内插有c形把手152,c形把手152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橡胶153,c形把手152右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防脱件154,防脱件154与c形凹槽15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5;当需要推动平台移动时,医护人员拉出c形把手152,然后拉动c形把手152控制平台的移动,当平台移动完成后,在复位弹簧155的弹力作用下,c形把手152进入c形凹槽151,防止干涉检测人员侧躺在床架131上。
35.参阅图3与图7,所述c形定位件16包括c形支架161,床体13前端右侧固定安装有c形支架161,c形支架161左端均匀开设有限位槽162,限位槽162内靠近收卷柱17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163,挤压弹簧163末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挤压件164,弧形挤压件164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件165,弧形挤压件164朝向收卷柱17一端固定安装有海绵防护件166;通过配
重件165降低弧形挤压件164的重心,位于防护薄膜卷筒18上侧的弧形挤压件164带动挤压弹簧163伸长,弧形挤压件164上的海绵防护件166与防护薄膜卷筒18上的防护薄膜紧贴,防止防护薄膜卷筒18上的防护薄膜松散。
36.参阅图2与4,所述防护薄膜卷筒18包括筒套件181,收卷柱17上套有筒套件181,筒套件181内端均匀开设有半球形卡槽182,收卷柱17中部外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83,环形凹槽183内固定安装有橡胶气囊184,橡胶气囊184外端均匀固定安装有橡胶半球块185,收卷柱17左端固定安装有气泵186,气泵186进气口与橡胶气囊184之间固定安装有通气管187;当防护薄膜卷筒18套在收卷柱17上时,打开气泵186,向橡胶气囊184内通入气体,使橡胶气囊184外表面与筒套件181内端紧贴,同时橡胶半球块185伸入筒套件181上的半球形卡槽182,进一步对筒套件181进行定位。
37.参阅图1,所述操作手柄23中部转动连接有控制滚轮231,操作手柄23左侧固定安装有左右移动键232,操作手柄23右侧固定安装有上下移动键233;通过控制滚轮231控制电子显示屏21的画面大小,通过左右移动键232与上下移动键233控制需要放大或缩小的部位,便于医护人员观察。
38.具体工作时,通过推件把手15可推动床体13移动,便于搬运平台,使用时,首先将防护薄膜卷筒18上的防护薄膜平铺展开在床体13上,通过空心玻璃筒19内的水保证收卷柱17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动,然后使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体13上,当待检测人员侧躺在床体13上时,医护人员手持波纹导管26将内镜28插入待检测人员体内,当内镜28进入检测部位后,医护人员通过操作手柄23控制电子显示屏21显示的画面大小与位置,以便于观察检测人员身体内部情况,根据需要将需要的病理图截图,最终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病理单,通过开关按钮24控制电子显示屏21的开关,当检测完毕后,将波纹导管26与水平横杆25分离,对波纹导管26进行消毒处理。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