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9:28: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捡取或放下物件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轨枕生产线的轨枕自动码垛机。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输送能力的不断提升,铁路总里程不断增大,这也同时增大了轨枕的用量。目前,混凝土轨枕因其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而基本全面取代木质轨枕。
3.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目前多采用流水机组-传送法进行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轨枕生产多采用2*4或2*5长模生产。轨枕码垛是轨枕成品脱离生产线的最后一步,码垛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轨枕的外观质量和后续运输。生产线上轨枕码垛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并枕,即将两组并列的长模成型的两根轨枕并在一起;第二步是轨枕码垛,即将并在一起的两根轨枕码放到带码放支架上。
4.现有的轨枕生产线上所用的轨枕码垛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9453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轨枕码垛机,其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配置有沿横向移动的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上配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下端配置有码垛夹头,用于夹持轨枕,码垛夹头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码垛夹手,两个码垛夹手能够被驱动机构带动相对靠近和相互远离,进而实现夹取和放开轨枕的两端。在码垛夹头夹取轨枕后,提升机构提升,移动小车将轨枕移送到码放支架上方,然后提升机构下降将轨枕码放到位,然后码垛夹头松开轨枕并移走即完成码垛。
5.这种轨枕码垛机整体上需要针对移动小车、提升机构以及码垛夹头分别配置驱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这些位置处的多个驱动机构中,一旦有一处出现故障即导致整个码垛机无法使用,码垛机故障率较高。此外,轨枕生产线的翻模机一般是将长模内成型好的轨枕翻卸到与轨枕长度方向一致的输送辊道上,并由输送辊道向后输送到待码垛位置,而上述文件中公开的码垛机又是通过码垛夹手夹紧和放松轨枕的两端,这就导致码垛机不能直接与输送辊道配合来夹取轨枕,需要在输送辊道的旁侧专门设置轨枕抓取工位以方便码垛机的码垛夹手移动到轨枕的两端位置,导致整个轨枕生产线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枕自动码垛机,用于解决现有的轨枕码垛机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轨枕自动码垛机,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横向轨道,横向轨道上配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上配置有小车驱动机构,小车驱动机构带动移动小车沿横向轨道往复移动,移动小车上配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立臂以及立臂驱动机构,立臂驱动机构带动提升立臂相对移动小车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升降立臂的下端设有用于从轨枕的侧
向铲起并承托轨枕的轨枕铲,轨枕铲包括水平铲臂,水平铲臂朝向横向方向延伸,在升降立臂带动轨枕铲下降到轨枕以下位置后,移动小车沿横向轨道移动可带动轨枕铲移动到轨枕正下方,升降立臂上升即可铲起轨枕,轨枕自动码垛机还包括整机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与小车驱动机构及立臂驱动机构控制连接并控制两者启停。
9.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通过移动小车和升降立臂能够带动升降立臂下端的轨枕铲从轨枕的侧向铲起并承托轨枕,不需要轨枕铲自身动作,如此在实现轨枕的取放时依靠移动小车以及升降机构的动作即可完成,结构较为简单,而且这样的结构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降低了因驱动机构故障而导致码垛机无法使用的概率,降低了码垛机的故障率。而且轨枕铲从侧向铲起并承托轨枕,不会与轨枕生产线的输送辊道的布置产生干涉,便于与原有生产线的其他设备的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轨枕铲为水平开口的u形铲,u形铲的上水平边与升降立臂固定连接,u形铲的下水平边构成所述水平铲臂。采用u形铲做为轨枕铲,在从轨枕的侧向铲起轨枕时,u形铲的下水平边对轨枕起到支撑作用,u形铲的上水平边对轨枕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发生意外而导致轨枕在下水平边上发生倾斜,上水平边也能够对轨枕进行挡止,避免轨枕翻下,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在横向上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柱,横向轨道架设在支柱上端,横向轨道包括两根在纵向上并列间隔设置的单轨,移动小车包括车体,车体的纵向方向上两端分别设有与对应单轨配合的行走结构,车体的中部在对应于两单轨之间的位置设有升降通道,升降立臂处于升降通道内,立臂驱动机构为配置于车体上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与升降立臂之间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连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条固定设置在升降立臂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齿轮齿条结构的齿轮安装在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移动小车通过两端的行走结构与横向轨道的两根单轨配合,行走稳定性较好,而且升降立臂设置在处于车体中部的升降通道内,这样移动小车能够对升降立臂有更稳定的承载效果,移动小车与升降立臂之间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实现传动,传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
12.进一步的,升降立臂在上下方向上导向移动安装在移动小车上,升降立臂配置有配重模块,配重模块包括配重块以及连接升降立臂与配重块的联动钢绳组件,车体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部框架,配重块在上下方向上导向滑动装配在顶部框架上,联动钢绳组件包括固定在顶部框架上的换向滑轮,以及绕过换向滑轮且一端连接升降立臂一端连接配重块的钢丝绳。将升降立臂与移动小车导向移动装配在一起,保证了升降立臂在进行升降动作时动作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能够稳定的取放轨枕,通过设置配重模块,大大降低了升降电机的负荷,降低了设备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有两组,两组升降电机分别相对布置在升降通道的相对两侧,两组升降电机分别从升降立臂的相对两侧与升降电机传动连接。分处于升降立臂两侧的两组升降电机能够分别从两侧提供给升降立臂驱动力,升降立臂在被带动时稳定性较好,而且通过两组升降电机带动升降立臂也降低了单个电机的负荷,降低了升降电机的规格要求,设备成本较低。
14.进一步的,支柱的上端架设有横梁,所述单轨固定设置在横梁的上端面上,行走结构为设于车体下侧面的与单轨导向滑动配合的滑座,小车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车体纵向端部的行走电机,行走电机与横向轨道之间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连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
条固定设置在横梁的侧面且沿横梁延伸,行走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延伸,齿轮齿条结构的齿轮安装在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上。移动小车通过车体端部的行走电机直接与横向轨道之间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结构简单,装配制造以及维护都比较方便,将齿条设置在横梁的侧面,能够充分利用纵向上的空间,将单轨设置在横梁的上端面,能够对移动小车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15.进一步的,所述轨枕自动码垛机还包括并枕辊道,并枕辊道沿纵向延伸且处于横向轨道的一端下方,并枕辊道的一端为对接端,用于与上游输送辊道对接以接收输送来的轨枕,另一端为挡止终端,具有用于挡止两根轨枕的端部的挡止结构,并枕辊道上配置有带动辊子转动以将接收的轨枕输送到挡止终端的输送电机,并枕辊道的一侧在靠近挡止终端的位置配置有用于顶推并枕辊道上的一根轨枕而与另一根轨枕并在一起的并枕推杆,输送电机以及并枕推杆均与整机控制系统连接且受控于整机控制系统。通过并枕辊道能够接收轨枕生产线的翻模机翻卸出的成型好的轨枕,通过并枕推杆能够将辊道上两根在宽度方向上有一定间距的轨枕并在一起,以便于后续通过轨枕铲进行拾取和码放,便于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16.进一步的,所述并枕辊道为分段结构,相邻两段之间形成避让间隔,对接端和挡止终端分别处于两段辊道的相互远离的端部,轨枕铲在上下方向以及横向方向上与两端并枕辊道之间的避让间隔对应,在并枕辊道上的轨枕移动到端部与挡止终端相接触的位置处时,轨枕的中部对应于所述避让间隔。这样轨枕铲能够从侧向直接移动并铲起并到一起的两根轨枕,而不会与并枕辊道之间发生干涉,轨枕的拾取更加方便。
17.进一步的,在靠近并枕辊道的挡止终端处配置有检测轨枕移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整机控制系统连接,且在检测到轨枕信号时,整机控制系统控制输送电机减速。这样能够在轨枕即将被输送到挡止终端处前降低移动速度,进而避免挡止终端受到剧烈撞击而寿命缩短。
18.进一步的,所述挡止结构包括挡止底座以及在纵向上导向滑动安装在挡止底座上的挡止端板,挡止端板与挡止底座之间夹装有缓冲弹簧。这种结构形式的挡止结构具备缓冲能力,能够在轨枕碰撞到挡止端板时,减轻轨枕对挡止端板的冲击,延长挡止端板的寿命。
19.进一步的,所述挡止结构包括固定底架,固定底架上安装有挡止底座,挡止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轨枕端部相抵的挡止端板,固定底座在纵向上可调安装在固定底架上。这样能够根据不同长度规格的轨枕调节挡止端板的位置,保证轨枕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能够处于与轨枕铲对应的位置,保证轨枕可靠的码放。
20.进一步的,挡止结构的用于与轨枕端部相挡的挡止面上配置有到位传感器,到位传感器与整机控制系统连接,并向整机控制系统反馈轨枕输送到位的信号。通过设置到位传感器能够自动判断轨枕是否被并枕轨道输送到位,进而方便整机控制系统控制并枕推杆进行并枕动作,有助于实现自动化作业。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2所示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左视图;
24.图4为图3所示轨枕自动码垛机的俯视图;
25.图5为显示移动小车处的结构放大图;
26.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固定支架;10、立柱;11、横梁;110、单轨;111、横梁齿条;2、车体;20、行走电机;200、升降通道;201、行走电机齿轮;210、滑座;23、升降电机;3、升降立臂;31、立臂导向条;32、立臂导向座;33、立臂齿条;39、轨枕铲;40、顶部框架;400、配重导向杆;41、配重块;410、配重导向槽;42、换向滑轮;7、并枕推杆;80、主动输送段;800、避让间隔;81、随动输送段;82、挡止结构;820、固定底架;821、挡止底座;822、挡止端板;823、缓冲弹簧;83、位置传感器;89、输送电机;9、码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2.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具体实施例一:
33.本实施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如图1-6所示,包括门型的固定支架1,固定支架1包括处于横向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组立柱10,每组立柱10有两根且在纵向上间隔设置,两组立柱10中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应的两根立柱10的上端架设有横梁11,两根横梁1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沿横向方向上即横梁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轨110,两根横梁11上的单轨110共同构成横向轨道。
34.横向轨道上配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包括车体2,车体2上配置有小车驱动机构,小车驱动机构能够带动车体2沿横向轨道往复直线移动。具体的,如图1和6所示,车体2的纵向方向的两端下侧面分别固定有滑座210,单轨110固定设置在横梁11的上侧面,且为燕尾型轨道,车体2下侧面的滑座210为与燕尾型轨道适配的燕尾型滑座,如此,通过滑座210与
单轨110的导向滑动配合,车体2能够平稳的沿横向轨道移动。
35.小车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车体2纵向方向的两端的行走电机20,行走电机20处于车体2的横向旁侧,行走电机20竖向布置且输出轴向下伸出,行走电机20的输出轴上止转安装有行走齿轮,相应的,两横梁11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横梁齿条111,横向齿条沿横梁11的长度方向延伸,行走齿轮与横梁齿条111啮合,如此行走电机20运行时,能够通过齿轮齿条结构的传动使移动小车沿横梁11直线运动。
36.移动小车上还配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立臂3以及带动升降立臂3相对移动小车上下运动的立臂驱动机构。具体的,如图5所示,移动小车的车体2为框架式结构且中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升降通道200,升降立臂3配置在升降通道200内。车体2上在升降通道200的纵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立臂导向座32,升降立臂3为截面呈矩形的臂体结构,升降立臂3的纵向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立臂导向条31,立臂导条与立臂导向座32在上下方向上导向配合,进而实现升降立臂3与车体2之间的导向装配。车体2上在升降通道200的横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23,升降电机23构成立臂驱动机构,升降电机23水平设置,且输出轴朝向升降立臂3悬伸,升降立臂3上固定安装有上下延伸的立臂齿条33,升降电机23的输出轴上止转安装有与立臂齿条33啮合的齿轮,通过齿轮齿条结构的传动,升降电机23能够带动升降立臂3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37.为了降低升降电机23的负载,升降立臂3还配置有配重模块。车体2的上侧固定设置有顶部框架40,顶部框架40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车体2的四角位置的四根支承杆,支承杆的上端固定有矩形顶框。配重模块包括配重块41以及连接升降立臂3以及配重块41的联动钢绳组件,其中配重块41处于横向上相对的两个支承杆之间,矩形顶框上固定安装有换向滑轮42,联动钢绳组件从换向滑轮42上绕过,且一端连接配重块41,另一端连接升降立臂3。配重块41的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配重导向槽410,横向上相对的两个支承杆的内侧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配重导向杆400,配重块41通过配重导向槽410与配重导向杆400的配合实现与顶部框架40在上下方向上的导向装配。
38.升降立臂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轨枕铲39,轨枕铲39为u形铲,u形铲的开口水平设置且朝向横向一侧,u形铲的上水平边与升降立臂3固定连接,u形铲的下水平边即为水平铲臂。
39.门型固定支架1的下侧在横向方向一端位置布置有并枕辊道,另一端位置设置有码放支架9,u形铲的开口朝向码放支架9的一侧。并枕辊道沿纵向延伸,并枕辊道的一端为对接端,用于与上游输送辊道对接以接收输送来的轨枕,另一端为挡止终端,具有用于挡止两根轨枕的端部的挡止结构82。具体的,并枕辊道在纵向上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为主动输送段80,另一段为随动输送段81。顾名思义,主动输送段80为能够主动输送轨枕的部分,其输送辊配置有输送电机89以提供动力,输送电机89传动连接有多个传动箱,各传动箱对应处于各输送辊的一端,输送电机89通过传动箱联动于输送辊。随动输送段81为随轨枕的移动而实现对轨枕的承托输送的部分,其输送辊随轨枕的移动而转动。主动输送段80的背向随动输送段81的一端为对接端,随动输送段81的背向主动输送段80的一端为挡止终端。主动输送段80和随动输送段81在纵向上具有避让间隔800,该避让间隔800在上下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与轨枕铲39相对应,在轨枕被主动输送辊带动而移动至其端部与挡止结构82相挡时,轨枕的中部处于避让间隔800位置,在升降立臂3和移动小车的配合下,即可使轨枕铲39
从轨枕的横向一侧铲起轨枕,因为避让间隔800的存在,在轨枕铲39铲起轨枕的过程中,并枕辊道不会对轨枕铲39的动作造成干涉。
40.并枕辊道的横向一侧还设置有并枕推杆7,并枕推杆7有两个且均为电液推杆,两个并枕推杆7分别处于固定支架1的靠近并枕辊道的一端的两根立柱10的旁侧,且处于避让间隔800的纵向两侧,并枕推杆7朝向横向输出直线动作,能够将并枕辊道上的两个间隔的轨枕并到一起。并枕推杆7上设有plc模块,plc模块控制并枕推杆7的伸出和退回时间。
41.并枕辊道的靠近挡止结构82的一端还设有位置传感器8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83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高度对应于并枕辊道上的轨枕所在高度且在并枕辊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并枕辊道上的轨枕移动到位置传感器83能够检测到的位置处时,轨枕的端部距离挡止结构82较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器,布置在并枕辊道的靠近挡止终端的一侧位置,通过超声波感受轨枕是否移动到对应位置。
42.挡止结构82具体包括固定底架820,固定底架820上安装有挡止底座821,挡止底座821上设置有用于与轨枕端部相抵的挡止端板822。固定底座在纵向上可调安装在固定底架820上,这样能够根据不同长度规格的轨枕调整挡止端板822在纵向上的位置,进而实现不同长度规格的轨枕在输送到被挡止端板822所挡的位置处时,其中部位置均能对应于避让间隔800处。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通过电驱丝杠螺母机构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电驱丝杠螺母机构的调节电机通过丝杠螺母副能够带动固定底座到不同的纵向位置。
43.挡止端板822包括端板板体以及垂直于端板板体的板面延伸的端板杆体,端板杆体导向滑动穿过挡止底座821,且在穿过挡止底座821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套,挡止端板822与挡止底座821之间夹装有缓冲弹簧823,缓冲弹簧823为压簧且始终撑紧在端板板体和挡止底座821之间,这样在并枕辊道上的轨枕以一定速度输送到挡止终端并与挡止端板822相碰撞时,通过缓冲能够避免轨枕撞击端板板体而造成端板板体受损,延长了挡止结构82的使用寿命。
44.端板板体上还安装有到位传感器,到位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或接近开关或距离传感器,在轨枕与端板板体接触时,到位传感器检测到轨枕输送到位的信号。
45.本实施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还包括整机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分别与上文中提及的行走电机20、升降电机23、输送电机89、调节电机、电液推杆、位置传感器83以及到位传感器连接,整机控制系统通过位置传感器83以及到位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按照设定的程序控制电液推杆以及各个电机的工作状态。
46.具体的,以下说明了本实施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自动模式下的运行方式。
47.在整机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上输入轨枕型号,整机控制系统控制调节电机动作并将挡止结构82的固定底座调节到设定位置,并枕辊道接收上游设备输送而来的两根轨枕,主动输送段80的输送辊将轨枕输送到随动输送段81上并继续推送轨枕,在轨枕被输送到被位置传感器83所能感应到的位置处时(轨枕的中部对应避让间隔800),位置传感器83给整机控制系统反馈位置信号,整机控制系统控制输送电机89减速,进而使轨枕减速,避免轨枕以较高速度撞击挡止端板822,在轨枕被输送到与挡止结构82接触时,到位传感器反馈给整机控制系统到位信号,整机控制系统控制输送电机89停机,并控制电液推杆伸出,将并枕辊道上的两根间隔的轨枕并到一起,在电液推杆退回持续到设定时间后,plc给整机控制
系统信号,整机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升降电机23和行走电机20动作,升降立臂3下降并带动轨枕铲39移动到与轨枕高度相挡的位置,移动小车横向移动带动轨枕铲39朝向轨枕移动,直到移动小车横向移动设定距离并使轨枕完全进入u形铲的内部,升降立臂3上升,轨枕铲39的下水平边即可托起并在一起的两根轨枕,在托起到一定高度后,移动小车横向移动并带动轨枕移动到码放支架9上方,然后升降立臂3下降并将轨枕放置到码放支架9上的垫木上,之后,轨枕铲39被带动横向后退至完全脱离轨枕并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回退到初始位置,等待下次循环工作。整机控制系统内存储有设定好的程序,能够使轨枕铲39按照一定的码放顺序进行码放。
48.此外,根据整机控制系统的模式设置,还能够实现半自动模式以及手动模式的切换。在半自动模式时,在并枕工作结束后,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操作码垛启动按钮,设备自动完成并枕之后的码垛过程,在手动模式下,挡止结构的固定底座的位置调节、并枕过程以及并枕之后的码垛过程均由操作人员通过整机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
49.通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的实施例1的介绍可知,本实施例的轨枕自动码垛机通过轨枕铲铲起并承托并在一起的两根轨枕进行码放,用于完成码垛的驱动机构数量减少,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使用成本降低;而且这种结构形式的码垛机与轨枕生产线能够更好的配合,轨枕铲能够直接从并枕辊道的一侧铲起轨枕,轨枕生产线的结构简单,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此外,码垛机的码垛过程能够实现全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其他优选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轨枕铲为l形铲,l形铲的竖直边与升降立臂固定连接,l形铲的水平边用于从轨枕的下侧铲起并承托轨枕。
51.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定支架包括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的两支腿,两支腿均为a形支腿,两a形支腿的上端架设有一根横梁,移动小车配置在横梁上,横梁的上端面设有行走平面,移动小车上设有沿行走平面滚动的车轮,移动小车上配置有带动车轮转动的减速电机,移动小车上还在横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横梁的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组,升降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的处于横梁一侧的位置,包括与移动小车在上下方向上导向配合的升降立臂以及驱动升降立臂上下移动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与升降立臂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移动小车的处于横梁的另一侧安装有配重。
52.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横梁的上表面设有行走平面,车体的纵向两端的行走结构包括沿横梁上表面滚动的车轮,还包括在横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横梁的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组。
53.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升降电机有一组,且处于升降立臂的旁侧。
54.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立臂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卷扬机,车体上不再设置配重块以及联动钢绳组件,卷扬机的钢绳从顶部框架上的环形滑轮上绕过后连接升降立臂,卷扬机正反转能够通过钢绳提起和放下升降立臂。
55.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定底座在纵向上导向滑动安装在固定底架上,固定底座上设有顶丝,旋松顶丝后能够推动固定底座在固定底架
上移动,在固定底座位置调节到位后,旋拧顶丝将其锁紧。
56.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文介绍的实施例1不同的是,并枕辊道为整体式辊道,辊道的宽度较大,而在并枕完成后,在轨枕一侧与辊道的侧框之间留出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轨枕铲的横向尺寸,轨枕铲能够在轨枕一侧位置下降到两根相邻的输送辊之间的位置,并通过横向移动铲起轨枕。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